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芷仆蒲佑诤笊行薹ㄐ傅 5谒哪芷扑溆谙址ǘㄐ胄扌校挥谇扒爸钅暝氯詹黄鹦扌校詈蠛笮扌校嗫刹蝗ば傅 W苌愦硕λ傩蓿魅嗫桑窃蚰钏酪嘤氪讼凳簦豢治姆保料碌彼怠
如是若由种种门中正思惟者,变心力大,故应思惟如前所说。若不能者,则应摄为如何是为暇满体性,现竟门中利大道理,因果门中难得道理,随所相宜从前说中取而修习。其中因门难获得者,谓仅总得生于善趣,亦须戒等修一净善,特若获得暇满具足,则须净戒而为根本、施等助伴、无垢净愿为结合等众多善根。现见修积如是因者,极为希少,比此而思,善趣身果,若总若别,皆属难得。由果门中难获得者,观非同类诸恶趣众,仅得善趣,亦属边际,观待同类诸善趣众,殊胜暇身极属希少,如《格喜铎巴》云:‘殷重修此,余一切法由此而引生。’故应励力。
敦珠法王训曰:成佛者即觉本身之佛性、佛性者及万有之虚空本体、即法界体性,一切之本质、无染之实性。而佛性却被无明、迷乱、德性及心性等之染污所障。要净除者,必经资粮、加行、行见、修四道,于道中修三十七助道品方可究竟。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
丙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
第二、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二:
丁一、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
丁二、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
丁一、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
初中分二:
戊一、三士道中总摄一切至言之理
戊二、显示由三士门如次引导之因相
戊一、三士道中总摄一切至言之理
佛初发心,中集资粮,最后现证圆满正觉,一切皆是为利有情,故所说法一切亦唯为利有情。如是所成有情利义略有二种:谓现前增上生及毕竟决定胜。其中依于成办现前增上生事,尽其所说,一切皆悉摄入下士或共下士所有法类。殊胜下士者,是于现世不以为重,希求后世善趣圆满,以集能往善趣因故。道炬论云:‘若以诸方便,唯于生死乐,希求自利义,知彼为下士。’决定胜中略有二种:谓证解脱仅出生死及一切种智位。其中若依诸声闻乘及独觉乘,尽其所说一切皆悉摄入中士或共中士所有法类。中士夫者,谓发厌患一切诸有为求自利,欲得度出三有解脱,以趣解脱方便之道三种学故。道炬论云:‘背弃诸有乐,遮恶业为性,若惟求自静,说名中士夫’。如《'口*觉''口*窝'》所造摄行炬论云:‘尊长佛说依,密咒度彼岸,能办菩提故,此当书彼义。’谓修种智方便有二:谓密咒大乘及波罗密多大乘。此二摄入上士法类。上士夫者,谓由大悲自在而转,为尽有情一切苦故,希得成佛学习六度及二次第等故。道炬论云:‘由达自身苦,若欲正尽除,他一切苦者,是为胜士夫。’此士所修菩提方便,谓波罗密多及咒,下当广说。
三士之名,摄抉择曰:‘复有三士,有成就正受非律仪,非非律仪所摄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声闻相应净戒律仪,亦有成就正受菩萨净戒律仪。其中初者为下,第二为中,第三为胜。’与此义同,复说多种上中下士建立道理。如道矩所说《世亲阿阇黎》于俱舍释中,亦说三士之相。下士夫中,虽有二类,谓乐现法及乐后世。此是第二,复须趣入增上生无谬方便。
戊二、显示由三士门如次引导之因相
第二、显示由三士门如次引导之因相分二:
己一、显示何为由三士道引导之义
己二、如是次第引导之因相
己一、显示何为由三士道引导之义
如是虽说三士,然于上士道第中亦能摄纳余二士道无所缺少,故彼二种是大乘道或分或支。《马呜阿阇黎》所造修世俗菩提心论云:‘无害与谛实,与取及梵行,舍一切所执,此是善趣行。遍观生死苦,断故修谛道,断除二种罪,此是寂静行。亦应取此等,是出离道支。由达诸法空,生悲众生流,无边巧便行,是胜出离行。’是故此中非导令趣,唯以三有之乐,为所欲得下士夫道,及为自利唯脱生死为所欲得中士夫道,是将少许共彼二道作上士道引导前行,为修上士道之支分。
是故若发如前所说取心要欲,取心要之法,如中观心论云:‘谁不将无坚,如蕉沫之身,由行利他缘,修须弥坚实。上士具悲故,将刹那老死,病根本之身,为他安乐本。具正法炬时,断八无暇暇,应以上士行,令其有果利。’谓应念云:我身无实,如蕉如沫,众病巢穴,老等众苦所出生处,应以上士所有现行度诸昼夜,令其不空而趣大乘。
苦尔理应先从上士引导,云何令修共下中耶?谓修此二所共之道,即上士道发起前行,此中道理后当宣说。
己二、如是次第引导之因相
第二、如是次第引导之因相分:
庚一、正明因相
庚二、所为义
庚一、正明因相
转趣大乘能入之门者,谓即发心于胜菩提,若于相续中生起此心,如入行云:‘若发大心刹那顷,系生死狱诸苦恼,应说是诸善逝子。’谓即获得佛子之名或菩萨名,其身即入大乘之数。若退此心,亦从大乘还退出故。是故诸欲入大乘者,须以众多方便励力令发,然发此心须先修习发心胜利,令于胜利由于至心勇悍增广,及须归依七支愿行,是能开示菩萨道次最胜教典,集学处论及入行论中所说。
如是所说胜利略有二种,谓:诸现前及毕竟胜利。初中复二,谓:不堕恶趣及生善趣。若发此心能净宿造众多恶趣之因,能断当来相续积集诸善趣因。先已作者,由此摄故增长广大;诸新作者,亦由此心为起故,无穷尽际。毕竟利义者,谓诸解脱及一切种智亦依此心易于成办。若于现时毕竟胜利,先无真实欲得乐故,虽作是言─此诸胜利从发心生,故应励力发起此心,亦唯空言,观自相续极明易了。若于增上生及决定胜,二种胜利发欲得者,故须先修共中下士所有意乐。如是若于二种胜利发欲得已,趣修具有胜利之心者,则须发起此心根本大慈大悲。此复若思自于生死安乐匮乏,众苦逼恼,流转道理,身毛全无若动若转,则于其他有情流转生死之时,乐乏苦逼,定无不忍。入行论云:‘于诸有情先如是思自利,梦中尚未梦,何能生利他?’故于下士之时,思惟自于诸恶趣中受苦道理,及于中士之时思惟善趣无寂静乐唯苦道理。次于亲属诸有情所,此度自心而善修习,即是发生慈悲之因,菩提之心从此发生。故修共同中下心者,即是生起真菩提心所有方便,非是引导令趣余途。如是又于彼二时中,思惟归依及业果等多门,励力集福净罪,如其所应,即菩提心之前行,修治相续之方便,七支行愿及归依等;故应了知此等即是发心方便。此中下中法类,即是发无上菩提心支分之道理,尊重亦当善为晓喻,弟子于此应获定解。每次修时当念此义,修菩提心发生支分极应爱重,若不尔者,则此诸道与上士道别别无关,乃至未至实上士道,于菩提心未得定解,而成此心发生障碍,或于此间失大利义,故于此事应殷重修。如是修习中下之道及善修习,如上士时所说道已,于相续中随力令生真菩提心。次为此心极坚固故,应以不共归依为先而受愿轨,由愿仪轨正受持已,于诸学处应励力学。次应多修欲学之心,谓欲学习六度四摄菩萨行等。若由至心起欲学已,定受行心清净律仪。次应舍命莫令根本罪犯染著,余中下缠及诸恶作,亦应励力莫令有染,设若有犯,亦应由于如所宣说出犯门中善为净治。次应总学六到彼岸,特为令心于善所缘,堪能随欲而安住故,应善学习止体静虑。道炬论说为发通故修奢摩他者仅是一例,《嚆嚆》于余处亦说为发毗钵舍那。故为生观亦应修止。
次为断执二我缚故,以见决定无我空义。次应将护无谬修法,成办慧体毗钵舍那。如道炬释说,除修止观,学习律仪学处以下,是为戒学;奢摩他者,是三摩地或为心学;毗婆舍那是为慧学。复次奢摩他下是方便分,福德资粮依世俗谛所有之道,广大道次;起三种殊胜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资粮依胜义谛甚深道次。应于此等次第决定、数量决定智慧方便,仅以一分不成菩提,发大定解。
由如是理,欲过诸佛功德大海,佛子鹅王是由双展广大方便圆满无缺世俗谛翅,善达二种无我真实胜义谛翅,乃能超过,非是仅取道中一分,如折翅鸟所能飞越。如入中论云:‘真俗白广翅圆满,鹅王列众生鹅前,承善风力而超过,诸佛德海第一岸’。
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以若入密速能圆满二资粮故。设若过此非所能堪,或由种性功能羸劣不乐趣者,则应唯将此道次第渐次增广。
若入密咒者,则依知识法,胜出前者依咒所说应当随行,以总一切乘,特密咒中,珍重宣说故。次以根源清净续部,所出灌顶成熟身心。尔时所得一切三昧耶及律仪,应宁舍命如理护持,特若受其根本罪染虽可重受,然相续已坏,功德难生,故应励力,莫令根本罪犯染者。又应励防诸支罪染,设受染者亦应悔除防止令净,以三昧耶及诸律仪,是道本故。
次于续部,若是下部有相瑜伽,若是上部生次瑜伽,随其一种善导修学。此坚固已,若是下部无相瑜伽或是上部满次瑜伽,随于其一应善修学。
道炬论说如是建立道之正体,故道第亦如是导,《大觉啊师》于余论中亦尝宣说。摄修大乘道方便论云:‘欲得不思议,胜无上菩提,赖修菩提故,乐修为心要。已得极难得,圆满暇满身,后极难获故,勤修令不空。’又云:‘如犯从牢狱,若有能逃时,与余事非等,速从彼处逃。此大生死海,若有能度时,与余事非等,应当出有宅。’又云:‘归依增上戒,及住愿根本,应受菩萨律,渐随力如理。修行六度等,菩萨一切行。’又云:‘方便慧心要。修止观瑜伽。’定资粮品亦云:‘先固悲力生,正等菩提心,不著有报乐,背弃诸摄持。圆满信等财,敬师等于佛,具师教律仪,善勤于修习。瓶密诸灌顶,由尊重恩得,行者身语心,清净成就器。由圆满定支,所生资粮故,速当得成就,是住密咒规’。
庚二、所为义
第二、所为义者。若中下士诸法品类,悉是上士前加行者,作为上士道次足矣,何须别立共中下士道次名耶?别分三士而引导者,有二大义;一为摧伏增上我慢,谓尚未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即便自许我是大士。二为广益上中下心。广饶益之理者,谓上二士夫,亦须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脱,故于所导上中二类补特伽罗,教令修习此二意乐,无有过失,起功能故。若是下品补特伽罗,虽令修上,既不能发上品意乐,又弃下品,俱无成故。复次,为具上善根者,开示共道令其修习,此诸功德或先已生,若先未生速当生起。若生下下可导上上,故于自道非为迂缓。须以第引导心者,陀罗尼自在王请问经中以黠慧宝师渐磨摩尼法喻合说,恐文太繁,故不多录。
《龙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决定胜后起,以得增上生,渐得决定胜。’此说增上生道及决定胜道次第引导。圣者《无著》亦云:‘又诸菩萨为令渐次集善品故,于诸有情先审观察,知劣慧者为说浅法,随转粗近教授教诫;知中慧者为说中法,随转处中教授教诫;知广慧者为说深法,随转幽微教授教诫,是名菩萨于诸有情次第利行。’《圣天》亦于摄行炬论成立先须修习到彼岸乘意乐,次趣密咒渐次道理,摄此义云:‘诸初业有情,转趣于胜义,正等觉说此,方便如梯级。’四百论中亦说道次极为决定:‘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若知为善巧。’此说道有决定次第。《敬母善巧阿阇黎》亦云:‘如净衣染色,先以施等语,善法动其心,次令修诸法。’《月称大阿阇黎》亦引此教为所根据,成立道之次第决定。现见于道引导次第诸修行者,极应珍贵,故于此理,应当获得坚固定解。
丁二、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
戊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戊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
戊三、于上士道次修心
(共下士道)
戊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初中分三:
己一、正修下士意乐
己二、发此意乐之量
己三、除遣此中邪执
己一、正修下士意乐
初中分二:
庚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庚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庚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初中分二: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
辛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
初中分四:
壬一、未修念死所有过患
壬二、修习胜利
壬三、当发何等念死之心
壬四、修念死理
壬一、未修念死所有过患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临终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执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于此时中,谓须如是如是众事,数数思惟唯于现法,除苦引乐所有方便,不生观察后世解脱,一切智等大义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设有时趣闻思修等,然亦唯为现法利故,今所修善势力微弱。复与恶行罪犯相属而转,故未糅杂恶趣因者,极为希贵。
设能缘虑后世而修,然不能遮后时渐修延绥懈怠,遂以睡眠、惛沈、杂言、饮食等事散耗时日,故不能发广大精勤,如理修行。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诳故,遂于利养恭敬等上起猛利贪。于此障碍,或疑作碍,起猛利嗔,于彼过患蒙昧愚痴。由利等故,引起猛利我慢、嫉等诸大烦恼,及随烦恼如瀑流转。复由此故,于日日中渐令增长,诸有胜势,能引恶趣猛利大苦,身语意摄十种恶行,无间随近谤正法等诸不善业。又令渐弃能治彼等善妙宣说甘露正法,断增上生及决定胜。所有命根遭死坏已,为诸恶业引导,令赴苦痛、粗猛、炎烧、非爱诸恶趣处,何有过此暴恶之门?四百论亦云:‘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彼若安然睡,岂有暴于此?’入行论亦云:‘须弃一切走,我未如是知,为亲非亲故,作种种罪恶’。
壬二、修习胜利
第二、修习之胜利者。谓若真起随念死心,譬如决断今明定死,则于正法稍知之士,由见亲属及财物等不可共往,多能任运遮彼贪爱,由施等门乐取坚实,如是若见为求利敬及名称等世间法故,一切劬劳皆如扇扬诸空谷壳,全无心实,是欺诳处,便能遮止诸罪恶行,
由其恒常殷重精进,修集归依及净戒等诸微妙业,遂于无坚身等诸事取胜坚实。由是自能升胜妙位,亦能于此导诸众生,更有何事义大于此?是故经以多喻赞美。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耕种之中,秋实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由是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如是又以是能顿摧一切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