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当为愿境,于能修习此等之因,集聚资粮、净治业障、广发大愿,是则不久当能修行。若不如是行,执自不知及不能行,谓于此等不须学者,自害害他,亦是隐灭圣教因缘,故不应尔。集经论云:‘观察无为,厌有为善,是为魔业;知菩提道而不寻求波罗蜜多道,是为魔业。’又云:‘若诸菩萨离善方便,不应勤修甚深法性。’不可思议秘密经云:‘善男子!如火从因然,无因则灭;如是,从所缘境,心乃炽然,若无所缘,心当息灭。此诸善巧方便菩萨般若波罗蜜多遍清净故,亦能了知息灭所缘,于诸善根不灭所缘,于诸烦恼不生所缘,安立波罗蜜多所缘,亦善观察空性所缘,于一切有情以大悲心亦观所缘。’此中别说无缘、有缘,当善分别。如是烦恼及执相缚当须绥放,学处之索则当紧束。当坏二罪,不当灭坏诸善所作。学处系缚与执相缚,二事非一,护律绥放与我执缚绥放,二亦不同。一切种智由多因成,仅一一因非为完足。获妙暇身本当从其种种门中而取坚实,若说:一石惊飞百鸟,修道一分不修余者─当知是遮二资粮门不善恶友。

 

又大小乘亦是修时学不学习无边资粮,曰少分乘及曰小乘。二是异名,少分义者是一分故,现在劣果,饮食等事尚须众多因缘成办;而于士夫第一胜利,欲修成佛,反计一分而为完足,极不应理。果随因行,是诸缘起法性尔故。悲华于此密意说云:‘少分成少分,一切成一切。’如来出现经云:‘若诸如来出现于世,非一因缘。何以故?《最胜子》!诸如来者,要以十亿无量正因,乃能成办。何等为十?谓以无量福智、资粮无满正因。’乃至广说。无垢称经亦云:‘诸友伴!如来身者从百福生,从一切善法生,从无量善道生。’如是广说。《龙猛菩萨》亦云:‘若佛色身因,如世间无量,尔时法身因,如何而可量?’如是方便智慧,以六波罗蜜多总摄修学者,如前所说是诸密咒与波罗蜜多二所共同,诸大咒典释、诸宫殿及中诸尊,尽其所有,一切皆是内心德时,数数说为六波罗蜜多、三十七菩提分、十六空等圆满波罗蜜多道故。故除少数补特伽罗差别、以诸欲尘为正道等,与波罗蜜多所说略有取舍,当知诸余唯是共学。若以上说而为种子,善思惟已非一分道;于全分道未获定解,则不能知大乘总道。故具慧者当于此发坚固定解,由多门中渐增大乘种性堪能。


 

庚三、正释学习学处之次第

 

第三、解释学习学处次第分二:

 

辛一、于总大乘学习道理

辛二、特于金刚乘学习道理

 

辛一、于总大乘学习道理

 

初中分三:

 

壬一、净修欲学菩萨学处

壬二、修已受取佛子律仪

壬三、受已如何学习道理

 

壬一、净修欲学菩萨学处

 

律咒二中,若先未受各各律仪,不可听闻所有学处。此不同彼,此诸学处先当善知净修相续,次乐受者,乃可授与诸律仪故。如菩萨地云:‘欲受菩萨净戒律仪,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怛履迦。其中所说菩萨学处及犯处相,若慧观察自思择已至心爱乐,非为他劝,非为胜他,当知是名坚固菩萨,堪受菩萨净戒律仪。如受戒法,彼亦应受,亦应授彼。’故先了知诸所学处为作意境,若于学处至心爱乐修欲学已,次受律仪则极坚固,是善方便。此及下文二处宣说,文恐太繁,当于后释。

 

壬二、修已受取佛子律仪

 

第二者、初当如何正受道理,受已无间于根本罪及恶作罪防护道理,设有毁犯还出道理,戒品释中已广抉择,未受律仪定须先阅,如彼当知。

 

壬三、受已如何学习道理

 

第三、分三:

 

癸一、何所学处

癸二、其中能摄诸学道理

癸三、于此如何学习次第

 

癸一、何所学处

 

若广差别虽无边际,随类略摄。于六度中尽摄菩萨诸应学事。故六度者摄菩萨道一切扼要大嗢柁南,四摄亦即摄于其中:摄施易知,爱语者是依六度教诫所化,利行者是安立他于所教义,同事者是自亦同所化行故。又二资粮及三学等,亦摄菩萨一切正道,然如六度所引解了,诸余能摄则不能尔,故以六度为能摄事最为第一。

 

癸二、其中能摄诸学道理

 

第二、分二:

 

子一、正义数量决定

子二、兼说次第决定

 

子一、正义数量决定

 

佛薄伽梵略说六度总嗢柁南,最胜绍尊如佛密意而为开解,解释如是重要因相令发定智,即此数量沫定道理,若于此理获胜定解,则执六度修持为胜教授,故当得定解。其中分六:

 

观待增上生数决定者,谓圆满菩提广大行者,必须转经无量生世,此复进道若无圆满德相之身,如现在身略有少相,纵勤修行实难增进,故须身德一切圆满。又须具足所受用财、能受用身、同受用伴,凡所作业悉能成办四种圆满。又此盛事亦多变为烦恼之缘,故须不随烦恼力转。此犹非足,尚须对于诸取舍处,能善分辨,无倒进止,若不尔者,犹如竹蕉结子便枯,骡孕自死,即彼盛事而为害故。若有智慧,知是往昔妙业之果,更勤修因,令渐增长;若无智慧,受尽先果而不增新,后苦起首。故于余生感六盛事非为无因,不平等因其随顺因定为六度,故于现法当修、当习、当多修习六到彼岸,以殊胜因能感如是殊胜果故。此是现前增上生果;身圆满等究竟增上生者,唯佛地有。如庄严经论云:‘受用身眷作,圆满增上生,恒不随惑转,诸事无颠倒。’以如是身学菩萨行,菩萨唯有二所作事,谓正引发自利、利他。是故观待引发二利数决定者,其修利他先须以财而作饶益。此若损恼有情而施亦无所济,善遮损他及所依事,利他极大,故须尸罗。若不能忍他作怨害,报一报二,戒难清净,故戒究竟须耐怨害忍,由不报复能免众多他所造罪,他若信乐堪令行善,故是最大利他。自利者,谓以慧力得解脱乐,若心散乱不能得此,故须静虑令心住定,堪能如欲安住所缘。有懈怠者不能生此,故须昼夜发勤精进,无有劳倦。此即彼第一切根本,故修二利,六度决定。如云:‘勤行利有情,修舍不害忍,住脱及根本,一切自利行。’此中利他非一切种,言住脱者心住所缘,是静虑行迹,解脱生死是慧行迹,若办此二,则于寂止不致误为毗钵舍那。如是自许甚深持心,亦仅是此静虑一分,故于六度圆满之体,当求定解。

 

观待引发圆满一切利他数决定者。先以财舍除其匮乏,次于有情不为损恼,且忍怨害。于助他事发起精进而无厌离;依于静虑,以神通等引摄其意;若成法器,次依智慧善说断疑,令解脱故六度决定。如云:‘不贪及不害,耐怨事无厌,引摄善说故,利他即自利。’此二颂说修自他利,不可不依六度。若于引发自他利理,获得定解,则能殷重修习六度。观待能摄一切大乘数决定者,谓已得财位无所贪著,及于未得不希求故,于诸财位能不顾恋。有此则能守护学处,受戒敬戒,依情、非情所生众苦,能堪忍故不起厌患,修善所作勇悍无厌,修奢摩他无分别瑜伽及毗钵舍那无分别瑜伽。以此六事摄尽一切能趣大乘,此由六度次第引发,无须更多。如云:‘不乐著受用,极敬二无厌,无分别瑜伽,诸大乘唯此。’由是因缘,欲入大乘,弃舍六度,实为相违。

 

依一切种道或方便数决定者。谓于已得境界受用。无贪欲道或方便者,谓行惠施,由修能舍离彼贪故。诸未得境为得彼故功用散乱,防护方便谓持净戒,由能安住苾刍律仪,一切事业边际散乱悉不生故。不舍有情方便谓能堪忍,不厌怨害一切苦故。增善方便谓发精进,由发精进善增长故。净障方便谓后二度,静虑伏惑,般若能净所知障故,故六度决定。如云:‘不贪诸境道,余防为得散,不舍有情增,余二能净障。’又不随已生欲尘散乱自在转者,谓无贪施。若先未生,预遮灭者,则须尸罗防护无义、非义散乱。恶行有情数多、易遇,由此因缘,退舍利他;能对治者,谓当修习有力堪忍。净善众多,长时修作,令增长者,要由思惟此胜利等,发起恒常猛利勇进。暂伏烦恼,须修静虑。灭烦恼种及所知障,谓须般若。此于六度,能与最大决定知解。

 

观待三学数决定者。戒学自性即是戒度,此要有施不顾资财乃能正受,是戒资粮;既正受已,由于他骂不报骂等忍耐守护,忍是眷属;静虑心学,般若慧学,精进遍通三学所摄;故六度决定。如云:‘依三学增上,佛正说六度;初学摄前三,后二摄后二,一通三分摄。’

 

如是当以何等胜身?圆满何等自他二利?安住何乘?由具几种方便之相?修行何学?能满能摄如是身,利大乘方便及诸学者,当知即是六波罗蜜;总摄菩萨一切修要大嗢柁南。乃至未得广大定解,应当思惟。又初不令超出生死,其因有二,谓:贪资财及著家室。能治此者,谓:施及戒。设暂出离,不能究竟而复退堕,其因有二,谓:由有情邪行众苦、长修善品而生厌离。能治此者,谓:忍及进。以耐众苦及他怨害,经无量时犹如一日,善知修习勇悍之法,若多修练,发起忍进,则能对治退堕之因;极为扼要。非但修此菩萨诸行,即现在时修诸善行,于少艰辛,忍力薄弱,于所修道无大勇悍,以是因缘初入虽多,然于中间能不退者,实不多见;皆由未修忍辱、精进教授所致。又于中间虽未退转,然有二种失坏之因,谓:心散乱不住善缘及坏恶慧。对治此者,谓:静虑、般若,佛说散心修念诵等无大义故。若于内明法藏之义无简择慧,虽于粗显取舍之处,亦起错误颠倒行故;此依断除所对治品能治增上数量决定。

 

依能成办一切佛法根本扼要数决定者。谓初四度是定资粮,以此四种能成不散静虑度故,依此因缘若修妙观则能通达真实义故。

 

随顺成熟有情增上数决定者,与前所说第三义同。此是圣者《无著》所许,如《狮贤论师》所立而说,对于六度引发定解,最为切要。

 

子二、兼说次第决定

 

第二、兼说次第决定分三:生起次第者,若能布施,于诸资财不顾不贪,则能受戒。若具尸罗,善防恶行,则于怨害而能堪忍。若有忍耐,不厌难行,退缘微少,能发精进。若能昼夜发勤精进,能发正定;心于善缘堪能安住。若心定者,乃能如实通达真实。胜劣次第者,前前微劣,后后殊胜。粗细次第者,前较后者易转易作,故相粗显;后较前者难转难作,各较自前,故为微细。庄严经论云:‘依前而生后,安住胜劣故;粗显微细故,说如是次第’。

 

癸三、于此如何学习次第

 

第三、学此次第分二:

 

子一、初于总行学习道理

子二、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

 

子一、初于总行学习道理

 

初中分二:

 

丑一、学习六度熟自佛法

丑二、学习四摄熟他有情

 

丑一、学习六度熟自佛法

 

初中分六:

 

寅一、学习布施

寅二、持戒

寅三、忍辱

寅四、精进

寅五、静虑

寅六、般若道理

 

寅一、学习布施

 

初中分四:

 

卯一、布施度性

卯二、转趣发起布施方便

卯三、布施差别

卯四、此等略义

 

卯一、布施度性

 

菩萨地云:‘云何施自性?谓诸菩萨不顾自身一切资具,所有无贪俱生之思及此所发能舍施物身、语二业。’谓善舍思及此发起身、语诸业,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不待于他,舍所施物,损除众生所有贫穷。若不尔者,现有众多贫乏众生,过去诸佛所行布施,当非究竟。是故身、语非为主要,唯心为主,谓自所有身财根善,一切悭执皆悉破除,至心施他。又非唯此,即诸舍报亦施有情;由修此心到极圆满,即满布施波罗蜜多故。如入行论云:‘若除众生贫,是施到彼岸。现有贫众生,昔佛如何度?一切有及果,心与诸众生,说名为施度,以是施即心。’故修布施波罗蜜多,现无财物可施于他,当由多门引发舍心,渐令增长。

 

卯二、转趣发起布施方便

 

第二者、唯尽破除身财悭吝,犹非布施波罗蜜多。悭是贪分小乘罗汉并其种子无余断故,故非唯除悭执施障,须由至心发心施他一切所有。此须修习摄持过患,惠施胜利,故当宣说。月灯经云:‘此腐烂色身,命亦动无主,如梦如幻化,愚夫由贪此,造极重恶业,而随罪恶转,不智被死乘,当往那洛迦。’此说身不洁净,命常动摇如悬岩水。身命俱是随业自在,无我主宰,观其虚妄犹如梦幻灭除贪著,贪若未除则随贪转,造大恶行而往恶趣。修无边门陀罗尼经云:‘诸有情斗诤,根本为摄持,故于境断爱,断爱得总持。’集学论云:‘如是我身心,一一刹那灭,若以无常身,垢秽常流注,得常净菩提,岂非获无价?’本生论云:‘无我易坏无坚身,众苦无恩恒不净,此身若能饶利他,不生欢喜非聪睿。’虽勤守护无坚实身,然定须舍,若思施他办众多自他义利,未能如是净修其心,当自思择我诚愚痴,故当发心施他身等。入行论云:‘舍一切涅槃,我心修灭度,一切终顿舍,施诸有为胜。’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当知布施极顺理,犹如他物寄自舍。若施由此无恐怖,置于自家生怖畏,无足供他恒须护,若施无此诸过失。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饶利有情所惠施,诸财无坚亦有实。若能惠施智者赞,此诸愚夫乐集财,摄持终无不离散,由施恒感诸盛事。由舍不起染污执,悭非圣道生烦恼,若施即是道中尊,圣呵余者为恶道。’随修大小一切善根,至心回向成办有情,现前究竟广大利乐而行布施,则由依于一一有情得尔许福,速当圆满福德资粮。如宝鬘论云:‘如所说福德,假说有色相,尽殚伽沙数,世界难容纳。此是世尊说,正因亦现成,有情界无量,欲利亦复然。’

 

又能障碍舍心增长、增长悭贪能令舍心未生不生、已生退失,所有眷属及诸资财,先已有者不应摄持,若他施与亦不应受。摄波罗蜜多论云:‘由何增长悭吝过?或能不令舍心增,虚诳摄持为障碍,菩萨应当尽断除。若诸能障惠施心,及障真正菩提道,如是财宝或王位,皆非菩萨所应取。’如是行时,若由悭心贪著资具,应念:‘能仁舍一切有而证菩提,我亦誓愿随佛学习。我将身财一切善根于有情所先已惠施,若我今者仍贪资财而受用者,如同诸象为日所逼,入水洗沐至干岸已,于地滚倒,见土沾身仍下水洗,次复如前’,如是思已当修无贪。即前论云:‘应念诸佛殊胜行,当自立誓思随学,为除贪著摄持故,以善分别观察心。我身已施诸众生,施身果法我亦舍。我若反贪诸外物,如象洗垢非我理。’如是多思能舍胜利,若能引发广大欢喜,及多思惟摄持过患,若能引发极大怖畏,则能任运生惠施心。如是修习慈悲之心及善思惟诸佛菩萨传记等后,亦当引发能舍之心。

 

发起道理者。如入行论云:‘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为利诸有情,故当无惜施。’谓身受用善根三法,为所缘境,思惟惠施一切有情。如是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