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演业-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杨锡自己,尽了最大努力,也只达到87的数据,加上作弊器,能与祖郎拼个平手。

    “拿我的杀神来!”杨锡吩咐杨孝。

    杨孝叫人拿出一把长枪。

    这长枪杨锡自己取的名字,叫杀神。

    杨锡考虑到自己体能是弱项,但冲锋陷阵需要马战,又不能使用精短武器,所以自己设计了这柄杀神。

    此枪长度两米,用硬木做枪杆,取其轻便,枪头由精钢合金打造,在这个时代,应该没有这样马氏体不锈钢技术,自己独一家。这种钢是长江号的螺旋桨用钢,高碳,若是比武器,应该要比那些叠炼钢好。此时的武器最好的就是叠炼钢了。

    关键杨锡的军队,武器都用的这种钢,这就恐怖了,人家普通士兵用的是铁枪啊。

    不是碾压的优势,连普通士兵的铠甲,他们都砍不进去。

    取了武器和一套精钢银甲,杨锡就去马场选马。

    可惜选来选去,并没有选到一匹真正的好马,毕竟南方的马匹,就只能是这个档次。

    这是装备方面唯一弱项了。

    一切准备就绪,杨锡最后再开了一次全体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的会议,吩咐他们一定要做好流民的接待工作。

    因为接下来的一两年,北方各路大战,难民简直如潮水般一队队的往南方涌入,自己准备这么就,就是为了这一刻。

    至年关,辰河港一切准备就绪,杨锡也要正式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三国群英争霸赛中。

    初平元年,正月,孙坚早得曹操檄文,宣布骑兵一万,领大将韩当、祖茂、程普为中军将领,调黄盖为别部司马、朱治为行都尉,号称一万五千,自长沙郡起兵。

    孙坚起兵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掉与自己有间隙之人,杨锡他想杀,但水军军力不足,杨锡的陆军,对长沙构不成威胁,加上一旦杀将起来,又是长久之战所以放弃。

    但荆州刺史王睿不同,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

    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

    曹寅与孙坚合流。孙坚立即起兵前往。

    江夏太守刘祥得了檄文,孙坚又极力相邀,刘祥于是也起兵三千,号称五千,随行者郡尉刘韬为先锋,往长沙与孙坚合兵北上。

    杨锡早有探子传回消息,知道这两家走了,于是也开始行动。
………………………………

第八十章 出东莱寻访太史慈

杨锡却不跟他们一样走陆路。

    他早就查好了,到时候十八路诸侯,在汜水关会盟,汜水关在黄河下游边上,离洛阳才几十公里。

    这时候的黄河下游,是北方航运通道,并没有形成地上河,航运条件还可以,虽然长江号这种大船不好通行,但辰河号却是可以的。

    刘祥根本想不到,杨锡竟然自己前脚刚走,后脚他就开船走了。

    长江号船队由长江号巨舰,领十五艘辰河号组成,船卫营营长卫瓜领船卫一千五百人负责护卫。

    长江舰队满载粮草,三千军马绰绰有余。

    正月初八,长江舰队抵达长江口,于是靠岸补给淡水,准备海上远航。

    海上航行却没有这么简单,虽然船在长江上,还能称王称霸,一旦入海,就没有这么好受了。

    一路走走停停,沿途补给,一直到了二月份,才抵达东莱郡。其实杨锡早预留了时间,就算在海上航行两三个月,也是能赶到的,肯定要比孙坚要早。

    孙坚要杀了刘睿,还要杀张咨,过南阳郡,还要到鲁阳,与袁术汇合,就算与自己打过一仗,历史有所改变,但算算时间,也应该要两三个月。

    既然到了东莱君,杨锡自然要去寻访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以后的孙策大将太史慈。

    太史慈的老家在东莱郡黄县乡下,并无出身,此时二十三四岁,因勇武而在乡里有名,但并没有当官。

    黄县的各级官吏,都受世家把持,太史慈要谋个出路太难,但其又不想整日耕田种地,了此一生,故纠集了十几个同乡,准备去投军。

    本来按照正常路线,太史慈还没投军,黄县县令就会招他入县中,后来还做了郡曹史。

    但那在两年以后。

    杨锡查了一下资料,便不再犹豫,于二月二十船队到达东莱郡黄县沿海时,停船补给,顺便以王獒讨董的名义,给黄县下了拜帖,请求予以资粮。

    时黄县为东莱郡治,东莱太守为蔡伯起,听闻豫章太守竟然远从扬州驾船,历时两个半月,方到达东莱,于是非常敬佩,率郡内各级官员相迎。

    三千军马下船,清一色银色甲胄,杨锡与蔡考祖郎三人亲自领头,往黄县徐徐进军。

    看到黄县县城时,早有蔡伯起领本郡郡兵与府官出迎。

    王獒本为大汉将军,有些名气,但蔡伯起看时,却只发现三名年轻将领,于是向前询问。

    杨锡三人赶紧下马,先是见礼,然后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王獒公文与私信。

    这就是通用的,不管对方是谁,反正请求给与方便。

    杨锡一边递过公文一边道:“本郡太守王獒大人由于长期行舟,已然在船上卧病不起,遂命小将代理行事,王大人言不能亲自来见,还望蔡大人海涵。”

    蔡伯起不疑有他,毕竟两个多月的海上行舟,对于不是长期在海上之人,不死也得脱层皮。

    于是命三军就地扎营,蔡伯起命府官安排食物,杀鸡宰羊。

    杨锡却命人抬出了辰河酒,足足是二三十坛,开始广告。

    此时的辰河商会,虽然有人听说,但这东莱离江夏何止千里,并没人尝过这等白酒。

    此次宴会,几十号人,基本都是东莱世家在官府的代理人,杨锡在场的每人赠送白酒三坛,辰河纸等其他产品各一套,这些府官个个喜笑颜开。

    蔡伯起大呼杨锡豪爽,连守门小吏,都丝毫不吝啬。

    酒酣,蔡伯起道:“本郡观小将军年纪轻轻,却如此深谙世故,定然是大家之后吧?”

    这就是打听底蕴了。

    杨锡自然没必要隐瞒了。

    “那倒不是,小将只是一商贾,名杨锡,在江夏开了辰河港,在豫章郡与王太守有些往来,遂成了好友,此次听闻董卓乱政,某深恶之,遂向太守请命,随军讨贼,蒙王大人信任,却担当起了这代理事物之责。”

    这些府官都是有见识的,一听杨锡这话,顿时一阵赞叹唏嘘,有赞杨锡大义,称豪爽的,又有称年轻俊杰的。

    这些人都听过杨锡名声。

    蔡伯起道:“却原来是江西杀神杨辰河到了,失敬失敬,本郡却以为是谁会如此豪爽,来来来,本郡敬各位军士高义。”

    杨锡见时机已到,喝了一樽便随意道:“小将有一件小事,请太守大人帮忙!”

    蔡伯起想也不想道:“但说无妨。”

    杨锡道:“小将祖上,原本也是北方人士,后流落至南方,但祖上却对故乡人物,较为留恋,十几年前,无意间打听到故人的后人,到了黄县定居,这故人的后人有一子,叫太史慈,字子义,不知道太守大人能否着人帮小将找找此人,也好了却先人遗愿。”

    蔡伯起一听,这算什么事,找个人而已,黄县之内,只要不是隐瞒户口,一天就找出来了,于是满口答应。

    第二日,蔡伯起便命府官查找太史慈的所在,果然在黄城集乡找到一个叫太史慈的,于是马上令人去传召。

    自己则继续与杨锡等人宴会吃喝,杨锡趁此与蔡伯起达成通商协议,并提议东莱郡在黄县海岸建立海港。

    谁知蔡伯起一脸难色。

    “杨将军,你有所不知,我东莱虽然地大人多,全郡有人口五十多万,但其实贫穷,建港此等事情,劳民伤财,却真难以办到啊。”

    杨锡一听有戏,这家伙不是不想,他也想喝自己的辰河酒,问题在于没有钱粮挥霍,若是强行征集人手,却又有辱自己名声,这机会就来了。

    “大人若是担心此点,小将倒是可以解决,不若如此,大人只要划拨一个优良港口给我辰河商会,我辰河商会负责出钱出人,定然将此港口建立起来,一应事情,大人无需担心。”

    听说杨锡愿意出钱出人,只需付出一个港口的土地,蔡伯起眼前大亮。

    这种海湾,东莱郡要多少有多少。

    于是协议就此达成。

    次日,就有府官领杨锡在各处海滩进行勘察,杨锡经过古今地图对比,决定在后来的龙口港直接建立东莱港,以为北方沿海基地。
………………………………

第八十一章 得子义挥军齐相聚

太史慈此时正在家中聚集了十几个兄弟,开怀畅饮,却听到有人来报信,说是啬夫大人领了三四十郡兵,来家中拿人,顿时一屋人大惊失色。

    其中一人建议道:“我等未曾犯事,郡兵却来拿人,定然是得罪了人,不如一起跑路?”

    其他也有人应和。

    太史慈却道:“此时跑路,就真成了贼人了。”

    又有人建议道:“听说青州黄巾,黑山贼人都很强大,官府拿他们都没有办法,我等不如直接去那里落草?”

    “不行,若是一旦落草,此生再无翻身之日,且看看他们来干什么,再行定夺,料想几十郡兵,却还不放在眼里。”

    说罢,太史慈提了自己弓箭,就大踏步而出,郡兵未至,其已经自行来迎。

    行走间,果见郡兵甲胄鲜明,部队整齐,啬夫大人走在前头,一路行来。

    由于没有搞清状况,太史慈等人也不说话,却见啬夫指着中间的太史慈回首道:“郡尉大人,此人就是太史慈。”

    看这啬夫一副邀功模样,太史慈不禁极为厌恶。

    那郡尉见到太史慈一干人等,却并不令人马上捉拿,而是确认道:“太史慈何在?”

    太史慈不卑不亢,也不跪拜,只是拱手道:“某即是!”

    “大胆刁民,见了郡尉大人,还敢无礼,即刻跪拜谢罪!”啬夫却声色俱厉的大喊。

    太史慈瞪了其一眼,并未有所动作。

    出乎意料的是,那郡尉并未理这啬夫,而是点头道:“不错不错,是条汉子,今日我来,并不是为捉拿尔等,只因太史慈祖上与太守大人的一位友人祖上有旧,故而太守大人拖我来请,其余人等就散了吧。”

    听到这里,啬夫早已傻眼,原来是这么回事,自己还以为这太史慈聚众犯事了,这下弄了乌龙,好生后悔,但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太史慈也不问是谁,这郡尉算是整个东莱郡排名前三的官吏,也犯不着特意来诓骗自己,遂跟了郡兵,举步往黄县而来。

    太史慈到达杨锡兵营时,杨锡却不在,此时蔡考和祖郎,正在训练本部兵马。

    杨锡早有交代,让蔡考先招待太史慈,蔡考也不知道太史慈为何人,反正他只管将太史慈送到杨锡的营帐。

    太史慈稀里糊涂到了大帐内,呆了盏茶功夫却有些无聊了,遂出大帐看两军操练。

    三千兵马在平地上纵横驰骋,太史慈虽然对自己的战力有自信,此时也被深深震撼。

    再看祖郎时,感觉其勇武只怕不在自己之下,当下也收了些自傲的心思。一边看操练,一边却在想着,自己祖上到底与这营帐的主人,什么关系,怎么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可能是父母走的早,我当时还小,没有来得及告诉我吧。”太史慈只能这样想了,要不然,自己无名小卒一个,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认识自己。

    杨锡好说歹说,蔡伯起给了三百郡兵,也算是个谨慎的人。

    杨锡只好领了三百郡兵回营,着蔡考先去安排,自己则回营来见太史慈。

    一进营帐,却发现一个大汉,袒胸躺在自己榻上,打着呼噜。

    杨锡没有出声,便开始拿出纸笔,开始计算这次的收入支出,算算得失。

    算完之后,再拿出规划的东莱港地图,开始在上面设计起来。

    进行到一半,太史慈终于醒了,杨锡赶紧放下笔道:“子义久等了。”

    太史慈莫名其妙,这人竟然真的知道自己表字,再一看自己在人家行军塌上睡觉,顿时羞愧难当,赶紧起来拱手道:“太史慈参见将军,不知道将军可否为某解惑?”

    杨锡扶起太史慈道:“其实我与你并无祖上那层关系,这么说,只是为了方便行事而已。”

    太史慈却更疑惑了。

    “子义不必如此,我名杨锡、字辰河,商贾而已,手下有几千人马,却为私军,这次专为讨董而来。至于如何知道子义,却是因为子义勇武有名声,我辰河港,有些东莱流民,将子义之名,传入了荆州,故而特来相请,与我一起共讨董卓。”

    太史慈没想到自己名声这么响,到了荆州,都快等于传遍天下了,顿时倍感自豪,马上信誓旦旦点头,欲与杨锡为国出力,扫荡国贼。

    杨锡暗笑,就这么简单得一大将,简直了。第二日,杨锡就命太史慈为亲卫营营长,领蔡伯起支援的三百郡兵,归警卫营长蔡考节制。

    杨锡知道祖郎肯定会有所不服,不过随着战场表现的机会来临,到时候不会有人不服。

    “大脑开发度10%,身体机能97。”

    “这个数据不错,应该跟孙坚等人相差不多,不过还有提升的空间。”

    杨锡将预备的甲胄和长枪给了太史慈一套,但弓箭却没有,太史慈自己的弓箭太差了些。

    没办法,杨锡只好再次找到了蔡伯起,请了一匹好马和一把好弓。太史慈主要的实力在弓箭上,没有弓太可惜了。

    弩是杀伤力超过弓的,但厉害的弓手,却可以一箭数发,弩却做不到。

    杨锡寻思,到了战场,要给太史慈弄把真正的好弓才行。

    杨锡要走时,太史慈却提议给他一天时间,让他将十几个同乡一起请来入军,杨锡肯定求之不得,谁知太史慈这一去,却引来了三十多人,杨锡随即将他们全部归入太史慈帐下。

    杨锡又飞鸽传书给辰河港,命董丸为东莱港主管,领第四条巨舰天山号,护卫船十艘,工匠配齐,载约五百吨货物和粗盐,北上建设东莱港。

    至于建设人员,杨锡早已和东莱太守打好招呼,随便招募,工钱自然是让这些府官们目瞪口呆。

    长江舰队到达黄河口后,长江号则不再前进,船卫营长卫瓜率长江号,开始返程。

    此时,黄河口属袁绍的渤海郡,王獒军既然为讨贼,自然是安然通过,并给与粮草补给。杨锡只是名义上的代言人,倒是没有受到为难。

    三月份,董卓见各路诸侯起,便迁都长安。

    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城,供给军粮。

    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军队数万。
………………………………

第八十二章 至酸枣首见曹孟德

孙坚已经杀荆州刺史刘睿,到达南阳郡。这比历史上,早了小半年。

    此时响应檄文的,共十八路军,加曹操军,十九路诸侯讨董,奔赴洛阳。

    这比历史上又多了一路,历史上却没有王獒一路军马。

    北平太守公孙瓒领一万五千人马,路过平原县时,刘备领关张,于路上投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