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演业-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年后由于伤口生疮,感染而死,与诸葛亮没有半毛钱关系。

    既然周瑜是中箭而死,那显然现在他没有中箭,不可能死。

    周瑜不死了,那把信给周瑜,就等于在其与孙权间,扎下了一颗钉子。以周瑜睿智,自然不会再与孙权翻脸,但这却埋下了隐患。

    说不定可以影响交州决策,就算不能影响,也没关系,自己还有后手。

   

 

   ( 第358章 给诸侯教训)

………………………………

第三百五十六章 混战启

   

    却说张郃传书曹操,又自领军来见杨锡,双方于江陵城东五十里对峙。

    张郃出列,质问杨锡道:“辰河!我一向敬你侠义,前番荆州地震,你又捐粮赈灾,今番却为何无故挑起战火,来袭我南郡?”

    杨锡笑道:“儁乂(junyi)有所不知,今日之战,却乃丞相不知好歹。我杨锡从头到尾,未说过丞相半句坏话,未占其一分土地。讨袁术、击吕布、官渡之战败袁绍,丞相哪一战未有我杨锡之功。丞相从未有所表示不说,今番竟然主动挑拨刘备、孙权与公孙康与我为难,大收我辰河商会关税,还欲联合数家压制于我,今我不取其一些地盘,折其一些人手,丞相怕是会觉得我杨锡软弱可欺!”

    张郃想想也是,这事确实是丞相做得不地道了,但转念又一想,你杨锡软弱可欺?当今天下,谁敢做如此想。

    张郃不是愚蠢之人,知道曹操与杨锡,必有一战,只是不想大战由自己防区开启,遂不甘心的道:“辰河却不需以此为借口,来征讨取地,若辰河能就此退兵,我可说与丞相,让两家修好,互通有无如何?”

    杨锡顿时乐了,看来这张郃对自己印象真是不错。这张郃乃当世虎将,若说起怕了谁,那还真不会,定是自己名声,让这张郃折服,又有前番地震之事与送梨插曲,让张郃对自己产生了好感。

    既然对方对自己好言相向,杨锡也不为难张郃道:“儁乂却不用劝我了,我与丞相,终有一战,不过却不在此时。今日我来取江陵,却只是震慑诸侯而已。实不相瞒,我出兵二十万,南郡必取,这是利息,儁乂还是先回江陵,我给你三日时间,若不退,我便来取,儁乂应知道我实力。”

    张郃无奈,只得暂时退回江陵。

    第二日,张郃收到曹操传书,命其退往襄阳据守,等待援军。

    但不幸的是,夷陵没有张郃,吕蒙与夷陵守将蔡和不熟。

    于是夷陵失守了,两万军马,无一逃出,夷陵城,半边被夷为平地,蔡和在城楼上被当场轰杀,余者皆降。

    张郃于第三日北上,撤往襄阳。

    杨锡命吕蒙领军北上取临沮,编县、中庐等县,自己则从东路北上,取当阳、麦城、宜城至襄阳南。

    只几日时间,庞统也早已取了西阳诸县,肃清曹操在淮河以南的所有兵力。

    十一月底,杨锡与吕蒙大军至襄阳,曹操此时大军亦至樊城,大战一触即发。

    杨锡入南郡,几家欢喜几家愁。

    蒯家、蔡家、马家等士族心惊胆战,但一些新近崛起的资本家们,则拍手称快。

    杨锡全军屯驻襄阳外,曹操命曹洪、夏侯惇自樊城领五万大军渡过汉水,自己亲领五万大军在南阳郡,以防庞统自东面北上突袭许都。

    曹操谴曹洪、夏侯惇先试探几阵,杨锡却不出战,曹操也不着急。

    反正襄阳城高粮多,襄阳的城墙,可不是其他县城,没这么容易轰垮。

    而且现在曹操军强马壮,杨锡一旦攻城,曹操内外掩杀,也不怕杨锡讨得便宜。

    曹操不急,他在等,等刘备和孙权消息。

    若这二人出兵,杨锡必会心乱,到时候或许有可乘之机。

    曹操猜错了,此刻心乱的,不会是杨锡,而是交州和益州两个集团。

    刘备与众人商议,要不要出兵,遭到蜀中诸人反对。

    这跟诸葛亮出岐山一样,蜀中之人,究竟想凭着天险,保守蜀中,不想外图发展。

    但是诸葛亮、法正与武将魏延等皆认为,杨锡势大,更甚曹操,此时不趁机削弱其实力,怕以后再也无人能够抗衡。

    于是刘备决定出兵,出兵之前,自然是先要沟通交州,若双方约定一起出兵,则大事可定,无后顾之忧。

    刘备写信给孙权,请孙权出兵会稽,互为犄角。

    却说周瑜得了杨锡寄过来的信笺,乍一看时,大吃一惊。

    但随后想想,此事却不能公之于众,这是铁证,想不到孙权竟然如此城府,十多岁,便已然深谙权术之争。

    周瑜虽气不过孙权,但转念又想,孙策已经去世多年,今交州发展迅速,坐拥两州之地,兵马几至二十万,若稳定发展,他日也能算一方诸侯。

    一旦自己因此事与孙权起了裂痕,许多军中跟随孙策老将,将出现波动,说不定会引起兵变。

    周瑜装作气定神闲,恰此时,杨锡出兵南郡,刘备欲约定伐杨消息传入周瑜耳中。

    孙权传召周瑜等人议事,问计如何,武将们皆跃跃欲试,只有鲁肃与周瑜不言语。

    鲁肃道:“今杨锡赠送之中南铁轨正处于修建之中,一旦战事开启,此项目必搁浅。还有,肃总以为,杨锡没有如此简单,其明知会遇夹击,却还敢提兵去犯,必有目的。”

    孙权道:“不管杨锡有何阴谋,此次却是千载难逢之机,合三方之力,上下出击,方能有可能击败杨锡,否则不出几年,其必然形成席卷之势。”

    不知道为什么,周瑜忽然对这个主公,有了一丝厌恶,但表面上,周瑜却不能有任何异样。

    “主公,今我满算也就二十万兵马,还有数万在益州。能动者不过十三四万。若出兵北上,定是走会稽郡。杨锡于中南州南部的武昌海峡,便有并五六万,伊洛瓦底江有兵十余万,南海岛有五万,台岛又有五万,若此四地倾巢而来,试问如何抵挡?更不要说屯兵会稽、吴郡、丹阳三郡的黄忠战区兵马五六万。杨锡不用动北方一兵一卒,便已然对我交州形成绝对压制,这一切,早在杨锡计算之中。”

    孙权一听,就知道周瑜不赞成此时出兵了,但孙权与周瑜心态不同。

    “战事不在兵多,他杨锡在外围布置了许多兵马,估计诸侯其实看重者,乃其腹地人口以及财富吧。只要北上取得会稽、吴郡、丹阳,他杨锡必如笼中之鸟,数百万人口损失,就算我交州丢与杨锡,他亦是首尾不能照顾。”

    周瑜作为将领,可以安于一隅,孙权作为霸主,却不甘心被别人做成肉夹馍里面的肉。

    孙权更不甘心,其对权力的欲望,旁人难以想象。

    尽管周瑜反对,孙权还是一意孤行,坚持要出兵北上。

    北上路线有三条,第一条是走荆南西京古道,从交州至桂阳郡,此路上杨锡命荆南名将邢道荣镇守。邢道荣如今论资历,也熬到了团长位置,领一万兵马镇守此路,孙权不敢想。

    第二条路,是梅关古道,从交州翻过南岭至豫章郡大余县,由王獒部将王仓镇守。此时豫章郡,已然全部并入了辰河商会,王仓也领辰河商会军衔,并无二心,孙权又望而却步。

    只有第三条路,有无限可能。

    那便是领军至东边,交州与会稽相连之地,孙权可走陆路入会稽,可走水路沿海上东冶城或上海城任何一处登陆作战。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孙策之子

    周瑜不赞成战事,孙权决定亲征。(。 比奇屋 bi qi u 的拼音) 

    回讯给刘备之后,孙权亲领战将数名,领军十万,发兵会稽。

    刘备得孙权出兵消息后,亦整顿军马,亲领大军东出,准备先取秭归,再沿长江下武陵郡。

    关羽也与刘备言明了不再亲讨辰河商会之事,刘备便留关羽守成都,带诸葛亮、法正、张飞、赵云出成都,往秭归而来。

    早有细作将各方情况报于杨锡,杨锡也不着急,只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信,发往秭归寇封,言不管对方多少兵马,只管紧守城池,不许出战,若对方出轰天炮,则以炮轰之,守住城池两个月,便是大功一件。

    第二封信,杨锡是发往辰河城,杨锡命《辰河十日报》刊登孙策被刺杀内幕,并言明自己手上有孙权吩咐调动杀手的手书。且交州都督周瑜手中也有一份,证据确凿。

    杨锡要求,报纸的报道,一定要等战事开启之后,再行发出,如此一来,自可乱孙权军心。

    单说刘备领兵五万,下至秭归县,寇封三万军马坚守不出。

    刘备命张飞、赵云轮流搦战,寇封命一万火枪将刘备兵马射死两三千,张飞赵云遂不敢近城。

    刘备又命人推出自制山寨轰天炮,结果尚未进入射程,便被寇封以真正的轰天炮轰成了渣渣。

    至此时,刘备才知道秭归小县,也不好拿下,再一打听附近有些见识之人,才知道城中守将姓寇名封,有三万兵马。

    这就让刘备伤脑经了,遂问计孔明,孔明道:“亮早已打听清楚,这寇封,为长沙郡寇氏子嗣,乃荆南名士刘泌之外甥,刘泌与主公一样,同为汉室宗亲。主公可与书一封往长沙郡,劝说刘泌,请其入蜀为官,又请其说降寇封,皆许以官职爵位,或可人城两得。”

    刘备听后大喜,遂命人城小船下江,径直往长沙郡寻刘泌。

    刘泌毕竟为汉室宗亲,对于辰河商会一套,虽表面唯唯诺诺,内心却还是反对,见了刘备来使时,早按捺不住,便挟了家小,随刘备使者至秭归来。

    这一来一回,要些时日,但刘泌还在路上时,各方大战已然开启。

    孙权来攻黄忠,黄忠调集兵马迎敌,又有台岛战区司令许虎,留二万兵马守卫台岛,却领了三万兵来援黄忠,双方战了两阵,分不出胜败。

    此时,《辰河十日报》忽然刊登出一则惊天大消息,言孙策之死,乃其弟孙权亲手策划,并声称杨锡处有孙权亲手书信一封,这书信,一半在周瑜手中。

    报纸传至交州,交州上下震惊,孙权军中大为震动。

    黄盖、韩当等人自是不会信此种简单的反间计,将领们皆一笑置之。

    唯有孙策之子孙绍,如今也十三四岁,初晓人事,怀疑此事或有可能,便真去问周瑜。

    时周瑜在郁林郡,镇守交州后方,沟通交州益州,孙绍、吴夫人等孙权家小,皆在郁林郡。

    周瑜见孙绍来见,便知道其心中想法,孙绍问周瑜时,周瑜不忍欺骗,但也不敢明说,是以各种搪塞。

    最后,孙绍猛然双膝跪地,向周瑜磕头道:“都督与父亲情同手足,实乃绍之叔父,若父亲之死真另有隐情,为子者当竭尽所能弄清原委,还请叔父看在父亲面上,给侄儿一个结论!”

    孙绍一边说着,一边泪流满面,周瑜心中看着实在不忍,便将其扶起来,掏出杨锡给的那半封书信道:“此事的确属实,我也是前些时日,收到了辰河送来此物,我观此物字迹,确实乃主公所书不假。但如今天下大战,你切不可乱来,事情已然发展至此,却也无能为力了。”

    孙绍得了真相,顿时心灰意冷,自己虽年已经十四,但孙权竟然不给自己任何历练掌权机会,这本来就有些怪异,今日却验证了自己心中想法。

    但孙绍智商正常,到了此时,知道如何去做,转身出了周瑜住所,便直接奔吴夫人处去了。

    吴夫人乃孙权之母,孙坚起事时,多有出谋,可见也是巾帼英雄,一听孙绍之言,知道不假。

    孙绍有可能说假话,但周瑜尚在,一问便知。

    吴夫人初时大怒,大骂孙权,转念再想时,顿时压住心中火气道:“孙儿,你父亲如今已然归去**年,世易时移,今你二叔地位巩固,你却不可再提此事了。你放心,我会想办法给与你一些补偿,你切记不可冲动乱来。”

    孙绍一听,知道自己变成了弃子,吴夫人是要保二叔孙权。

    但孙绍不甘心,走出家里,竟不知往何处去。

    孙绍失魂落魄,左思右想,决定还有几个人要见一下,这几个人,便是当年跟随父亲出生入死的几位老将军。

    黄盖、韩当、朱治、鲁肃这些却是要去见的,至少要告知他们,孙权是哪路货色,别被其蒙在鼓里。

    孙绍只是气不过,没有想太多,便急急策马,往会稽战场去了。

    这些人,都在跟随孙权出征,孙绍竟不管不顾,便偷偷入了战场。

    孙绍最先见的鲁肃,鲁肃听了孙绍陈述,知道不假,但其乃是后来投效孙策,既然事已至此,也无法挽回,遂往好处劝解了孙绍一番。

    孙绍知道了鲁肃态度,默默记在心中,又去见朱治、韩当、黄盖。

    这三人,却是孙坚时便跟了孙家,又从袁术处来跟了孙策的,与孙策敢情,自然是钢铁铸就的阶级敢情。

    几人听说了此事,韩当,朱治二人没有表示,虽然有些愤怒,但也如鲁肃一般劝说孙绍。

    只有黄盖眼中喷出怒火,孙绍分明看见,黄盖双手握拳,连掌心,都被指甲抠出血来。

    但最后,黄盖却说此时正在战时,待回到交州,再带孙绍去与孙权要个说法。

    孙绍无奈,最终只好讪讪离去。

    这一切,孙绍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却全在孙权眼中。

    甚至连每个人呢什么态度,孙权都清清楚楚。

    孙权是何等样人,报纸上抄的轰轰烈烈,怎可能不安排人手盯住这些孙策的老人。

    没想到被他发现了孙绍的动作,孙绍单人匹马,出了营地,往郁林郡返回时,孙权身后转出一位面目阴蜇的中年男。

    “主公?如何?”这中年男子声音也很是阴森,就像是孙权藏在暗中的影子。

    孙权道:“乌龙子!你派些人,将孙绍消失在半路。记住,千万不能有任何可疑之处。还有,此次那信中,竟然落入了杨锡手中,源头查清楚没有!”

    “禀告主公!基本查清楚了,那杨锡的那封信,也不算什么秘密了,据说来自于一个叫秦青的战象饲养兵!”

    “嗯!解决了孙绍之事,顺便去将那战象饲养兵捉了,一定要审问出源头。”

    “是!主公!”

    本书来自

   

 

   ( 365。第360章 孙策之子)

………………………………

第三百五十八章 救人

    孙绍失魂落魄的出了战营,不知往何方去。

    他没想到事态如此,父亲英雄一世,到最后却死的不明不白,还是被自己的亲弟弟暗杀。

    不仅如此,他自己浑然不知不说,还将所有基业全部留给了害死自己的弟弟。

    孙绍想报仇,但自己势单力孤,跟本无从下手。

    孙绍不知道,自己一路出来,早被人跟踪。

    乌龙子一行四人,隐匿在山林中,尾随孙绍之后,如丛林中的眼镜蛇,随时想给孙绍致命一击。

    但这一切,却又并另一行人看在眼中。

    山林某处,一个简单帐篷内,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

    领头之人,乃是特务营小队长宋昭言。

    宋昭言乃会稽人士,加入特务营数年,一直隐匿在这闽越一带,平时没有任务,是以至此时,竟然还是小队长职务。

    战争来了,风险来了,意味着升迁的机会也来了。

    这日宋昭言的小队五人,负责地面盯梢工作,恰好碰到了落魄的孙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