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演业-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至半路,有军马绑了一个汉人老者送来,杨锡问其姓名,竟然就是李儒。

    杨锡命先留着李儒性命,到了大鲜卑城再行定夺。

    大军进入轲比能王庭,尽起财物,又得人口十余万,东回大鲜卑城。

    至此,中部鲜卑灭,至于零散的二十余万人口,散落在漠南数千里这块地域。

    杨锡此时也没有心思和实力在此建城,只能等自己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来接管此地。

    这里大部分属于后来的内蒙古草原,俗称内蒙古粮仓,也是富庶之地。

    杨锡阵斩轲比能于数百亲卫中之事迹,迅速传入各方,天下震动。

    现在的辰河掌控区内,艺人已经需持证上岗,并不分三教九流,而是与其他行业地位同等。早有一些说书的,将杨锡以及辰河区许多大将事迹,编成故事传诵。杨锡这一战,便又让他们多了一项收入噱头。

    公孙康收到杨锡破了轲比能,解除了西部牵制消息,遂大惊,赶紧商议退军,写信与大鲜卑城,言重归于好。

    杨锡却暂时不予回应,回到大鲜卑城,先处理内务。

    李儒被交到审判庭,结果出来,杨锡并未干涉。

    李儒以怂恿轲比能骚扰大鲜卑郡边境,造成大鲜卑郡县民生命、财产收损失之罪,被判处绞刑,于五月底在大鲜卑城城郊被行刑。

    李儒行刑,杨锡亲自到场。

    “李儒,你智近乎妖,可惜却不走正道,今日一死,怕不会留下太好名声。”

    李儒道:“成王败寇而已,其实名声之事,任何人百年之后,又有何用?就象你杨锡,虽此时风光一时无两,他日故去,亦不是一推黄土?”

    杨锡点头表示认可。

    “你说的也对,你之一生,也算是轰轰烈烈,掷地有声了,行吧,其实你我本无仇怨,我就过来看看,看看你这位鼎鼎大名的毒士。来此一遭,不跟你说上几句话,我觉得有些可惜了。”

    说完,杨锡头也不回,留下一个莫名其妙等着行刑的李儒。

    ……

    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朝,分三十六国,婼羌、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等。三十六国中,一部分是游牧部落,小部分是城郭之国。

    就算是城郭,也是土城,看上去估计也就跟游戏传奇里面的盟重差不多,还比不上比奇城。

    西汉时,三十六国人口超三十万,也算是一股大势力,东汉末,因为朝廷监管之力减弱,于阗、焉耆、疏勒三国崛起,称西域三大强国,三十六国总人口达五十万,两个汉中尚且不及。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设西域都护府,名为乌垒城,在轮台国内,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皇帝亲自任命,三年一替,从未间断。

    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统辖,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

    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汉末,废西域都护府,设西域长史府,名义上收凉州刺史节制,治柳中城,职能更为齐全。

    建安十三年年底,也就是杨锡击杀轲比能的七个月以前,马超率军西出玉门关,打破了西域宁静。

    马超依庞德之见,进入西域后并不停留,一路往西,杀至西域都护府,占据其地,命各国前来朝拜,尊自己为西域王。

    各国前来朝拜,还需有一个条件,必须送上精壮人口以为王庭守卫,少者千余人,多者三千人。

    西域诸国哪里肯从,纷纷拒绝。

    这却正在庞德算计之内,马超并无征讨他国理由,既然诸国拒绝西域王征召,那马超便找到了一个牵强的借口,从此马超开始了统一西域之路。  [本章结束]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平等条约

    建安十三年冬,马超领军击破楼兰。

    楼兰人口极少,只有不足两千户,总人口不足一万五。

    马超以柳中城为王庭,自称西域王,战后剩下楼兰战士两千人,取半数并入西域王府。

    至建安十四年五月,马超越发壮大,以柳中城为中心,西域北部诸国皆诚服,兵马至三万人。

    马超兼领西域王府大将军职,自领中军一万,其下分马休、马铁、马岱、庞德四人为大将,各领军五千,于建安十四年六月,杀至龟兹国、乌垒国、所向披靡,定西域中部。

    本来马超担心自己坐大,会引起凉州夏侯渊兵出玉门关,不想杨锡击破轲比能消息传遍天下,曹操急令夏侯渊领军回邺城,部署塞边防御。

    于是马超马不停蹄,继续征讨,南下取精绝、小宛等国,一直杀至昆仑山脚下,又命庞德为前将军,领马岱、马铁共一万五千人马,西击至葱岭。

    马超没有见过杨锡,只闻其名,但这次他还真得感谢杨锡。

    不是杨锡及时攻破轲比能,闹出大动静,哪里会有他再次崛起的机会。

    六月,步度根闻轲比能被灭,惧怕杨锡来攻,只得南迁至云中郡内部地域,寻求曹操庇护。

    曹操命曹仁领军五万,与步度根互为犄角,有命夏侯渊领兵五万,出渔阳郡。

    自此,北方边塞曹操竟然由西至东,云中郡、渔阳郡、辽西郡各屯兵五万,加步度根兵马,达二十万大军。

    除了荆州十万大军,这些几乎是曹操老底了。

    但曹操还是不敢进攻。

    因传言又起,杨锡竟然自阿米尔帝国夺得一种火药枪,为轰天炮缩小版。

    经过探子描述,此种火药枪步兵兵团在其面前没有任何用处,就算是轲比能的五万骑兵,竟然都没有在两万火枪兵面前翻出浪花。

    曹操对于火药的研发,更为迫切,将贾诩也逼得更紧。

    再说大鲜卑城,灭了轲比能,赶走步度根,基本就定鼎塞外霸主地位。

    于是杨锡命甘宁领本部三万人马,另拨六千火枪兵,两个营的兵力归其统辖,让其继续在漠南草原,击破各个鲜卑、东胡部落,尽迁其人口王大鲜卑郡。

    杨锡并不想浪费人力物力在漠南广袤地区了,现在人口还不够,能将辽西草原这南北各两百公里土地开发好,至少可以成就一个三百万人口的大郡。

    经此一战,俘虏十余万,加陆续来投奔的其他东胡部族,大鲜卑郡人口突破了百万,这便是资粮。

    大鲜卑城大胜,无疑给扶余国的战争带来了一剂兴奋剂。

    扶余国人都知道,只要大鲜卑城不倒下,扶余国就算安全。

    就算公孙康打败了扶余国军马,辰河商会也必然插手。

    公孙康也看到了此点,曹操的军马也之间调动,不见出塞,公孙康自然知道,曹操不欲与杨锡开战。

    没办法,公孙康只得收起野心,再次约大鲜卑城谈判。

    大鲜卑城却不给机会,没有任何回音,这把公孙康急了,以为杨锡接下来要挥兵攻打辽东。

    其实杨锡不给答复,其一是想再消耗双方实力,其二是要在谈判时多获得一些好处。

    果然,扶余王遣使来与杨锡谈了,来者正是马加。

    再次见到杨锡,这位老者先感概了一番。

    在杨锡的扶持下,大王子尉戈迟果然蒸蒸日上,如今如日中天。

    寒暄过后,马加提到了来意。

    无非便是扶余国如今国库已空,无力再战,请求大鲜卑城给予支持或者干脆挥兵击退辽东公孙康。

    杨锡道:“我辰河商会既然为商会,自然是以利益为先,贵国让我支援粮草用度,也不是不行,但这每一斤粮食,皆为我辰河人之血汗结晶,并未有天上掉下来之物,是以每一斤粮食,都需要按价或者按物交换,当然贵国也可于我辰河商会扶余分会银行进行贷款,这利息照算便是。至于出兵攻打辽东军马,我辰河商会却一直在做,但遗憾的是,我辰河商会扶余驻军只有一万,也只能算是略尽绵薄之力了。”

    马加知道,没有一点付出,估计事情难办,于是考虑到贷款上面来。

    这贷款却有利息,且利息不低,但最后马加还是决定先解燃眉之急。

    至于增加驻兵数量之事,扶余国便是不能答应的,此一条却只能作罢。

    六月,扶余分会银行接到老大一单贷款。

    扶余国向辰河商会贷款白银十万两,利息两分,那每月利息便需要两千两。

    搞定扶余国,杨锡又做出向辽东大举调兵之态,并与书公孙康,责问此前封锁辽水与辽河港之事。

    公孙康没办法,只得向杨锡服软,杨锡便提出自己条件。

    杨锡提出条款很简单,第一,辽东从扶余国撤军。第二,取消对辰河商会辽河港的封锁。第三,将十税一的关税改为三十税一。第四,将辽水口,辽河港方圆二十公里,割让给辰河商会,作为辽水之战辰河商会损失赔偿。

    杨锡的条款实在过于苛刻,公孙康本想拒绝,但一众谋士认为,辽东尚未稳定,待一两年稳定之后,再举兵北上,可血今日之耻。

    于是公孙康暂时答应了杨锡的条款。

    公孙康派其弟公孙恭,抵达辽河港,与辰河商会代表董丸签订了战后四条,史称《辽河协定》。

    四条的具体细节,皆由董丸、徐庶等拟出详细,七月初七公孙恭正式在协定签字。

    协议签订,杨锡集结于扶余国境的兵马,遂撤回大鲜卑城。

    公孙康与扶余国兵马也各自撤退。

    辽河港经营十余年,这是辰河商会在辽东的唯一基地,左右为辽西、辽东二郡,根基极其厚重,今驻港水军达二万人,渤海舰队百分之八十的实力都屯驻于此。

    所有辰河商会在辽水水域的行商,皆由此集散,可见辽河港地理位置之重要。

    如今辽河港人口也有三万余人,以商业集散为主,杨锡要二十平方公里土地,便是用于建城。

    城池的名字,杨锡早以拟定,便称辽河城。

    辽河城的位置,只有杨锡知道,后世称为营口。

    为防万一,杨锡规划辽河城时,便直接从辰河群岛调兵马一万,入驻辽河城。

    原辰河群岛少将蒋钦,调至辽河城,统领这一万兵马,为辽河城独立团。

    公孙康将一应官员撤出了此地,留下万余人口,皆不愿随他搬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三百四十二章 政治地震

    建安十四年七月中,辽东战事暂歇,但大鲜卑城极其热闹。(。 比奇屋 bi qi u 的拼音)

    比战时更热闹。

    战时热闹的是军队,此时热闹的却是普通百姓。

    七月中该收春小麦了。

    黄橙橙,金灿灿的小麦成熟了。

    大鲜卑郡总计开出旱田九百万亩,发放给县民七百万亩,辰河商会留种土地为两百万亩。

    按照此时的田亩(一亩为后世的0。228亩),一般一亩能产春小麦六十公斤,一百万亩相当于六十万公斤。

    两百万亩产一百二十万公斤,合一千二百吨,两百万石!

    曹操第一年屯田,全国只得粮一百二十万石。

    但曹操不用发工资,杨锡的屯田兵,都需要发工资的,这自然要不相同。

    曹操军马得自与青州黄巾,许多都是流民,给口饭吃,便谢天谢地,而且大部分士兵,便是为了混饭,不被饿死,才去入伍。

    杨锡的兵马皆有军饷,按照军衔来领工资,消耗自是不一样。

    小麦的丰收,还真归功于杨锡的决策正确。

    杨锡种的春小麦,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

    但有一个缺点,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不过此时的百姓,那还没有挑剔味道的资格,能吃饱,算很好了。

    特别是曹操等人地盘,不饿死已经算是不错。

    辽西小麦大丰收,各地行商更是往辽西草原中涌去,他们将大鲜卑城的文化、经济各方面,带回了辽东、幽州。

    一时间引发了一股不小的移民热潮,特别是更北方的胡族,听说有这么一个地方,小小的部落纷纷搬来,寻求庇护。

    杨锡看这形势,知道要不了几年,这里将会变成塞外的辰河城。

    八月,简肆大婚。

    大鲜卑郡卫戍总司令简肆,迎娶扶余国三公主,这种重大事件,自然是当时的盛事。

    大鲜卑县民报头条啊,而且报纸上明白写着,主婚人为辰河商会会长杨锡,真是火热事件不断。

    闹完洞房,各自回家,杨锡来到秦青住处。

    “怎么?羡慕啊?”杨锡喝了点小酒,手不太安分,但也仅仅是放在人家肩上而已。

    秦青这次没有抖落,而是撅嘴道:“也没什么,不就是结个婚嘛,又不稀奇。我反倒更喜欢征战沙场。”

    “你喜欢征战沙场?你思想就不对,战争是要死人的,你知道我为什么从头到尾,不断的壮大自己的实力吗?”

    “为争霸天下?”

    “不!你们都不了解我,我发动的任何一场战争,壮大的每一分力量,都是为了减少战争,甚至阻止战争。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要因为他是敌人,就需要将其杀死。当然,你现在不理解,将来会的。好了,不说这个事,说另外一个事吧。”

    秦青有点模棱两可,不知杨锡话中含义,但也有些似懂非懂,点头道:“还有什么事?”

    “我们又该回南方了。”

    “啊,这么快?我怎么觉得我们战象营就像是你的花瓶摆设啊,都没有出战,随便到公孙康的地盘陈设了一下,就又回南方?”

    “你以为打仗一定要冲锋陷阵吗?所以说学文化很重要。好了,过几日准备回家了。来!给哥抱下!”

    这段时间两人越发亲密,但感情却在发芽,这是一种微妙的状态,没有那么多露骨的**爆发,更像是一杯迷人的酒。

    杨锡在品尝着这一杯美酒,秦青也是。

    这杯美酒,每个人品的味道又不一样。

    秦青品他,觉得是清泉过小溪的味道,那么清新。

    杨锡品出的,却是波尔多的葡萄味。

    两人都知道,酒需要慢品,品出来的,才是人生。

    秦青朝外假装逃离,杨锡轻轻将其往怀里一抱,只在发线间轻点,然后道晚安。

    ……

    八月,杨锡自大鲜卑城出发,乘船南归。

    杨锡为何要急着南归,却有原因。

    杨锡为了解此时局势和天灾**,每每都会查询科技树中记录。

    恰好便查到有史料记载,“建安十四年,十月,荆州地震”。

    这个地震动静不会太小,要不然不会单独记录出来。

    但具体记录又没有,只有时间、大概地点。

    而且这大概的地点也太大概了,荆州!

    荆南、江夏、南郡、南阳。

    这些地方都属于荆州。

    杨锡不知道荆州哪里地震,但一定要提前回来,做好救援准备工作。

    杨锡大概推算了一下,荆州绝大部分不在地震带之上,最有可能便是武陵郡靠近四川盆地这一带。

    九月,杨锡回至辰河城,山川地震没来,倒是先引发了一场政治大地震。

    零陵郡,零陵郡县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