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儿不为奴-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难道就能跑了?他还年轻,怎就这般沉不住性子,现在可好,处处碰壁,来粤月余,一事无成,却不知如何向朝廷交待,又如何去见来前夸下海口的四府巡抚张孝起。
又等了片刻,除了一帮土匪的嘲笑和谩骂声外再无动静,程邦俊脸皮再厚,也知道这大樵山众人是不可能为朝廷所用了,再留下去除了自寻其辱外毫无用处。恨恨的便欲开口告辞,却听有人问他:“敢问大人,朝廷的封赏可是真的,那参将的告身和大印不会有假吧?”
“放肆!”闻言,本就有气的程邦俊立时就火上心头,“尔等怎能怀疑朝廷名器!”抬眼去看,却是那剔了发的义士周士相。
宋襄公不知道周士相问这个干什么,但既然对方问了,他也不便拦着,负手在那冷眼旁观。
周士相突然开口,胡老大和赵四海他们也都奇怪,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在众人目光中,周士相缓步来到程邦俊面前,微微欠身拱手道:“程大人别误会,在下不是怀疑大明朝廷,只想确认一下,毕竟这告身和大印,在下和这屋中的诸位好汉谁也没见过,验一验稳妥些,也碍不了事。”
“你这什么话,莫不成你是怀疑本官?哼,需不需要连本官的身份也一并验了?”
程邦俊眉头皱起,新会秀才周士相手刃清军参将为父母妻儿报仇的事,早有探子从清军的布告上探得,故听到这桩义举时,他对当事人还是很敬佩的。不过当看到周士相竟然和大樵山的一众土匪为伍,不禁有些质疑周士相的人品。加上这几日一直在山里奔波,可却一事无成,燥火之下对周士相的态度便很冷淡,现在见他竟敢出来要验朝廷发给的官印和告身,语气顿时不那么友好起来,口气带着几分讥讽。
不想,周士相却一脸郑重道:“若是有可能,程大人最好也能出示下能够证明身份的凭证。”
第13章 刁民
“岂有此理!”
周士相的一脸郑重把永历三年就出仕的程邦俊窒得够呛,气极之下,不怒反笑:“一个未入仕的秀才也敢查验本官身份,当是好笑。本官问你,你在我朝做得什么官,又有什么资格查验本官身份?”
言罢,又气冲冲扭头对胡老大道:“胡全,本官代朝廷而来,你等不肯受命也就罢了,为何要如此羞辱本官,莫非以为朝廷真治不了你们吗!”
不等胡老大开口,周士相已然不岔,忍不住说道:“大人口口声声朝廷,在下不才,请问大人,这朝廷现在何处?此地又归哪个朝廷所辖?若我等真的不敬大人,你口中的朝廷打算拿我们怎么办?”
周士相心下对这年纪轻轻的南明兵部员外郎十分反感,他只不过是想确认一下真假,可这姓程的却摆出官架子,还上纲上线,拿永历朝廷来侗吓,此等作派太过幼稚,想来还是对方太过年轻就在永历朝廷做官,历练太少的缘故。换作其他老成的人,当是二话不说便给验看,如此,才是拉拢之道,至少,也能显得永历朝廷诚意十足,不会让人疑心,落下话柄什么。
胡老大本想开口解释一二,不过听了周士相这话,却也不打算说什么。屋内一众汉子早就对程邦俊和他所代表的南明朝廷不满,自然也无人帮他说话,一个个咧嘴在那看程邦俊的笑话。
程邦俊带来的四个护卫有些尴尬,他们可是清楚这大樵山地区并非明土,眼下朝廷也根本对这帮土匪无能为力,上下打得也都是借助这些土匪暂时缓解清军压力,当替死鬼的算盘,哪里会来治他们的不敬之罪。这程大人也是,这帮人都落草为寇当了土匪了,眼里哪还有什么朝廷,好言哄着他们去卖命便是,何必意气用事呢。大不了此处不行再去下处就是,这粤西山区的好汉和土匪又不是他大樵山一家,何必非要在这瞎耽搁时间。要知道,这次他们带来的可不是印在绸子上的一纸空文,而是货真价实的官身和大印,只要受了,立马便是大明正儿八经的武官,总有人经不住当官的诱惑愿为朝廷效力的。
程邦俊这会也隐隐后悔不应该说那话,所谓治罪,不过大言恐吓而矣,哪里当得了真,现在被人给当面点出来,他无话可回的同时脸上也是发烫得很,对周士相的观感更是直堕谷底,看着左右是不顺眼,脑海中下意识的就冒出一个词来——刁民。
“验!凭什么不给验,又凭什么说我们验不得!”
一直没有对此事发表意见的宋襄公突然抬步走到中间,摆明旗帜支持周士相,他扬声对程邦俊道:“若不验一验,谁个知道你带来的东西是真是假?”
听他这么一喊,彭大柱忙也嚷道:“对,必须验!鬼知道你们永历朝廷是不是又弄了堆假东西来糊弄我们!等不用我们时就翻脸不承认!”
赵四海唯恐不够热闹,瞪着程邦俊几人也嘿嘿笑道:“你们几个大清早的跑来咱寨子说代表永历朝廷收编咱们,可这从头到尾就听你程大人在那说,我们弟兄们可是分辩不出真假。若是真的便罢了,若是假的,我怎知你们不是鞑子派来哄骗咱们下山的?”
“别的我不知道,不过这小子身上的官服可是在咱们寨门前刚换上的,瞅着人五人六的像回事,可弟兄们没看到他们先前身那打扮,那行头可不如咱们呢!”葛六扯着嗓子,一脸坏笑。
不说这事还好,一说这事,程邦俊的脸更红。自打李定国大军退回广西后,除了高州和沿海一些地盘还在明军手中,其余地方都叫清军占了。因此为了掩藏身份不被暴露,这些天来程邦俊一行穿得都是普通百姓的衣服,只有等见到了要找的人才将官服换上,以示永历朝廷威严。可这义师和土匪都是在山里窝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那得穿山越岭才行,这么多天下来,几人身上的衣服早就破得不成样子,又不敢将明朝的官服大模大样的穿在身上,因此很是狼狈,看着跟要饭花子一样。
若不是实在不好就此回去复命,也没脸两手空空的回去,程邦俊早就跑了,哪里受得这般罪。斯文扫地,官威更是不在,想着都是难为情。
可脸红归脸红,程邦俊却是万万不能接受被帮土匪戏弄的,在他看来,周士相所提的要求就是在折辱他,他一身官服已经说明身份,何必再多此一举验查其它!那朝廷铸的大印、发给的官身凭证能有假!
一边要验,一边不给验,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胡老大发话了,他沉声道:“程大人,既然弟兄们要验验,那就验一验吧,稳妥些总不是坏事。”
“哼!”
程邦俊冷哼一声便欲开口驳回,话到嘴边却是心念一动,改而问胡老大:“若是不假,你胡全便愿替朝廷效力?”
“这……”
胡老大再次犹豫起来,他只是想看看程邦俊带来的东西是否为真,可没有就此卖命的念头。
见胡全跟先前一样,程邦俊更是不肯让他们验,实在不耐烦再在这里呆下去,抬腿便要走人,却听周士相道:“程大人可否容我等商议一下再作决定?”
“嗯?”程邦俊盯着周士相不置可否,不知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宋襄公也道:“也好,此事事关重大,我等须慎重商议才能决定,来人,请程大人和几位兄弟先到隔壁屋暂歇。”说完,向胡老大打了个眼色,胡老大见状便默不作声。
“也罢,本官要走也不急这一时。”
事已至此,程邦俊便抱着许有转机的心思答应下来。当下,便有人领了他们几个往隔壁屋子去。
等人走后,胡老大这才疑惑的看着周士相,问道:“周兄弟把人支走,是为何意?”
第14章 劝说
今日耳闻目睹,让周士相有种历史何其相似的感觉,印象中后世国民党败退大陆时,便遣了大量“专员”、“特派员”到山里对土匪加官许愿,委这个中将司令、那个少将参座什么的,尔今这南明朝廷也同样干得如此勾当,所区别的不过是官职名目的不同而已。当然,在性质上两者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相较国民党,南明朝廷此举的正义成分要高得多。
可惜,自古以来的历史,不论正义与否,还未有依赖土匪能够成事的先例,永历天子糊涂,手下的官员更是愚蠢,天知道那些主持此事的大员们是如何想的!
周士相暗自摇头,原先他是不准备掺和此事的,等此间事了便向胡老大和宋襄公辞行,径直往广西投李定国军。可转念一想,那李定国虽是名将,其部原大西军改编的明军战斗力也强,但架不住这天下只有一个李定国,而永历朝廷更多的是昏聩无能之辈,否则也不会想出拉拢收编土匪这等一点也不靠谱的主意来!
其他地方的情况,周士相没有亲眼看见,故而不敢断定,不过广东的情况,他多少还是了解的。就拿新会百姓来说,若非清军在新会造孽,大多数新会百姓的人心向着的可是满清而非大明,身体的原主人周秀才更是想着等广东局面稳定下来便去参加大清的科举呢。
造成这种人心尽丧的原因自然与明军军纪败坏有关,而明军军纪之所以败坏,除了明军自身腐朽不堪外,恐怕便与这大肆收编土匪为军,导致军中鱼龙混杂脱不开关系。
人心一失,这江山岂能不落鞑虏之手!
若是南明朝廷上下官员都是如想出这馊主意的官员一般,那一个李定国是万万救不了南明的,想到前世记忆中李定国最终没有力挽狂澜,而永历天子在弃国之后也未躲过吴三桂的弓弦,周士相不禁重新考虑自己往广西投军的决定是否明智。
……
“我的意思是胡大哥不妨接受这罗定参将的委任。”
胡老大问周士相有何用意,他也没有隐瞒,直言相告,他是想让胡老大将这南明罗定州参将位子拿到手,至于这罗定州眼下是清朝的还是明朝的,就不必去管了。
“眼下也不必讳言,胡大哥和诸位兄弟干得肯定是落草为寇的事,此等行为绝不是长久之道,这天下总不会一直乱下去,不论明胜还是清胜,将来新朝官府总要来剿的。到时,诸位兄弟何去何从?”
周士相没有一番大道理来劝说,什么家国大义对这帮汉子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触动,除了确是跟满清有不共戴天之仇,其他人很难豁出脑袋跟清军为敌的。而眼前这帮汉子其实大多也已经对南明永历朝廷死了心,不抱一点希望,就是胡老大这个跟满清有深仇大恨的恐怕也如此,否则何以宁可当土匪也不肯再当明军,为永历朝廷效力、替老娘兄弟报仇呢?
葛五当土匪当得习惯,对将来从来没有想过,听了周士相的话后脱口便道:“今日有酒今日快活,管他明日呢,想那么远做甚?”
周士相摇头道:“话不是这么说,各位总要为日后考虑,说句不中听的,眼下各位身强力壮,可等十年、二十年后,各位还能做这打家劫舍的买卖吗?”
葛五眼皮一翻,无所谓道:“趁能抢得动,便多抢些回来就是,老了总饿不死。”
周士相莞尔,反问他道:“若将来官军打过来,你这抢来的东西能保住?”
葛五想也不想便道:“那等官军打过来再说。”
周士相没想到葛五如此粗人,一时也为之哑然。
赵四海见状,不由说道:“秀才,你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让胡大哥受那劳什子参将印,可你以为那帮人真那么好心给咱们当官?”
彭大柱在边上也嚷道:“是啊,周兄弟,你有所不知,这永历朝廷的官可不是好当的,况且他们也没安什么好心眼,这罗定州在鞑子手中,他们却叫我们大哥做罗定的参将,这不是拿别人的东西来赏人吗,算怎么一回事?”
“就这,那参将也不是好当的,你没听先前姓程的小白脸说,只要咱们大哥当了这参将,就得带人和罗定的清军打,要不然,人家哪个认你这罗定参将?”屋中有汉子叫道。
“那罗定城有清军的好几百绿营兵,可不是咱们这几十号人能打下来的,姓程的就是要咱们去送死,这买卖,做不得!”
葛五嚷嚷道,在他看来,当土匪才是正经营生,不好好在山寨快活,反倒提着脑袋和清军拼命,这不是脑袋坏了吗?
葛六一向都听葛五的,葛五反对,他自然也眼着反对。
宋襄公没有说话,只在那沉吟不语。胡老大倒是被周士相刚才的话动了心思,想到了日后年纪大了的事。
周士相见胡老大动心,便劝道:“胡大哥,我以为这事未必就全是坏处,你若是做了罗定参将,跟着你的这些弟兄们也算是有个正经出身。有了这罗定州参将的大印,起码名义上大伙就有了落脚之地,这罗定州的钱粮也是归大伙所有的。”
胡老大听了叹口气,苦笑一声道:“罗定城是好,可咱们光眼馋吃不下啊,那钱粮什么的看得着,摸不着啊……”
周士相想了想后,说道:“是不是打罗定城,咱们以后再说,现在先去领了那官身和大印,把这罗定参将坐实了。”
“拿人东西不给人办事,这不地道吧?”胡老大犹豫起来。
宋襄公却开口了,他道:“胡老大莫想那没用的,许那帮官糊弄咱们,就不许咱们糊弄他们了?”
“这倒也是!”被宋襄公这么一说,胡老大顿时也乐了起来,笑道:“骗骗这帮龟孙子也好,就当是去年的补偿。”顿了顿,目光看向彭大柱、赵四海他们,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彭大柱挠着脑袋想了半天,方道:“周兄弟和宋先生都是读书人,俺打小就知道读书人肚子里懂得东西肯定比咱粗人多,也比咱有见识,既然宋先生和周兄弟说这官能当,那想必就能当。”
“我没有意见,只要不让弟兄们去罗定城送死,什么都好说。”赵四海也不反对把那罗定参将骗过来。
屋内其他汉子也你一言我一语的表态,大半都是支持胡老大当这罗定参将的,看来周士相所说的那番话起到了一定作用。
见众人都不反对,胡老大便拍板定下此事,先把官弄到手再说,当下就让人去请程邦俊过来。
周士相见目的达到,松了口气,却听宋襄公忽然在旁边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目光放长远些总不会错,有这罗定参将的官印倒是桩好事,也许将来能用得着……”
用得着什么,宋襄公却是没有再说下去,倒是周士相从他意犹未尽的脸上看出几分,恶意猜测这“三姓家奴”或许想得是将来南明真的完蛋了,便拿这南明的参将官印去降清,说不得还能捞个清官做一做。
程邦俊过来后,胡老大便答应若是官凭大印无假,他胡全从此便为大明罗定州的参将,从此为大明天子效犬马之劳,乐得程邦俊窃喜不已,在山里跑了一个月,总算是成功脱手一枚官印!
第15章 钱粮
胡老大和赵四海他们虽然曾经当过明军,可谁也没见过永历朝廷的官凭和官印长什么样,周士相虽是两世为人,可对这永历朝廷当官的凭证也是两眼摸瞎,最后大家便公推曾当过知县的宋襄公出面查验。
回忆当年从闯营偷的那枚将军印,再结合在满清当知县时保管过的那枚县太爷大印,宋襄公装模作样一番后便肯定了这罗定州参将的官身和大印的真假,其后又假作客气的看了程邦俊的永历朝廷兵部员外郎的官凭,最后朝着胡老大重一点头,如此,屋内一众汉子提着的心才算放回了肚子。
周士相也是彻底放下心来,查验的要求是他提出来,现在证明不假,自然也是高兴。
按说,程邦俊大老远跑过来收编胡老大他们,这事不可能有假,可前世当兵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