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儿不为奴-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以为呢?”
陆德冷笑一声,目光朝正议事的城楼那边看了眼,摇了摇头,又道:“总兵大人和王参将他们正在商量这事,明军的人说了,只给他们一个时辰考虑,时辰一到再不开门,咱们就是想降他们也不接受,到时,大伙就是一个死字。”
“我那二小子刚出生,我可不能死。”江把总不甘心的说道。
“许他做初一,不许咱们做十五?”齐把总把心一横,也是豁了出去了,对陆德和江把总道:“要不然咱们现在就开门降了吧?”
江把总看向陆德,陆德没有说话,只把头点了下。三人既已拿定主意,又眼看距离明军给出的时间快要近了,便不敢耽搁,各自领了亲信的手下摸到城门,却撞见那名叫嚷着要杀光全城青壮的参将佟正。
佟正是汉军旗出身,家眷族人都在北京城中,所以他不肯投降,但又怕有人偷偷开城,因此领着亲卫来到城门巡视。发现陆德等人后,佟正倒也没有多想,因为这陆德也是汉军旗出身。他将陆德等人唤过来,吩咐他们道:“总兵大人那里正议着事,城中恐怕有些人被明军吓破胆,你们得给我看紧些,城门这里一定要看仔细了,千万别让那些广西佬摸过来。”
“卑职遵命。”
陆德一边点头,一边朝江把总他们打了眼色。等佟正发现四周有帮绿营兵靠上来,觉得不对劲要喝问时,陆德突然拔刀大吼一声:“还不动手!”
这声大吼惊动了佟正手下那些亲卫,可他们还没回过神来,四面就冲上来一帮绿营兵将他们乱刀砍死。
佟正大惊失色便要拔刀抵抗,可他还没来得及挥舞手中的利刃,就发现一柄尖刀从背后冒了出来,穿过他的胸膛,鲜血“咕咕”的冒了出来。
陆德一刀捅穿佟正,声音冰冷道:“佟将军,莫怪我,卑职也是想寻个活路而矣。”话音刚落,他拔出刀来,佟正拼命的想转过身,可惜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跌倒在地上,转眼就没了声息。
佟正手下的亲卫队长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幕,他下意识的朝后奔跑想去报讯,可没跑几步就被另一帮营兵堵住了去路。那帮绿营兵其实也没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事,不过看到前面的营兵动手杀汉军这帮人,佟参将又被斩杀当场,于是也参与了进来。面对人数众多的绿营兵,那亲卫队长抵挡不过,很快就被砍翻在地。
“开门!”
陆德控制城门后,立时叫江把总他们打开城门。
东门被打开的消息传到还在争吵没有拿出决定的王国维耳中后,他起身大叹,知道现在已经容不得他再去做什么了,唯一补救的法子就是赶紧一块跟着投降,要不然明军恐怕就拿他们开刀了。
南宁东门被打开后,城外第十一镇的太平军起初还愣了下,等到城中清军跑出来说要投降后,这才回过神来,在军官的指挥下立即冲向城中。
永历十二年九月十七日,南宁城破。总兵王国维、参将李义夫、知府谢君等人请降。
第536章 广西狼兵
南宁破城同时,周士相从柳州赶到桂林,与其一同抵达桂林的是邵成国的骑兵旅,铁毅的第二镇、苏纳的第六镇,威远侯郭登第的第九镇,齐豪的炮营,如此连上先期攻占桂林的赵自强第五镇,集结在桂林的太平军共有步骑4万2千余人,随军征发民夫青壮连同充为辅兵的俘虏一万两千人,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20日,收到南宁已被占领的军报后,周士相下令命王兴的第十镇驻南宁府,同时负责占领南宁以南的太平州、归顺州、思明府、镇安府等地攻略;命高进库第十一镇回驻梧州,负责梧州、平乐、浔州三府未归州县攻略;命邵九公第三镇驻柳州,负责柳州府、庆远府及思恩府等地未归州县攻略。
为整合广西地盘、钱粮资源,肃清地方反动力量,确保广西能够成为一个安全并稳定的后方,周士相命于柳州成立广西承宣布使司衙门,以邵九公为广西巡抚兼广西布政使,此举开创太平军高级将领出任地方督抚首例。
出任广西巡抚的邵九公除直接指挥其本部第三镇外,同时还可节制梧州的十一镇、南宁的第十镇。广西各州县清军投降之后直接送至柳州进行整编,有力者补充各镇,老弱者则就地安置进行屯田。同时周士相要求邵九公要在三到五个月内新编两镇广西狼兵出来。
早在广东之时,周士相就想练出一支广西狼兵出来,自古有言广西狼兵雄于天下,后世两三万广西兵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攻城略地锐不可当,若非太平天国高层内乱,恐怕历史早就改写。天京大乱之后,太平军士兵逐渐以安徽人和江浙人为主,此举导致太平军战斗力极速转弱,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曾道,长毛中后期之30万兵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兵来的厉害。而满清对外战争打赢的两仗也都是广西兵打的,如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及在台湾抗日,打出镇南关大捷的冯子材萃军皆是广西兵。
前世便是解放军一员的周士相自然清楚军史,“先打最弱之保安队,次打较强之中央军,最后打最强之桂军”便是刘伯承元帅部署的歼敌方针,从此方针便可看出广西兵战斗力有多么强悍。
周士相至今还记得他在部队时看到一些对广西兵描述的史料,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的解放军要分清国民党军中那些是精锐部队,一要看装备,美式装备的肯定是精锐部队;二要看口音,广西口音的部队一定也是精锐部队。如果是既有美式装备又有广西口音,那绝对是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
广西兵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表现及后世开国元勋对广西兵的评价固然让周士相打造广西狼兵的念头火热,但最重要的还是广西兵在有明一代的表现让他十分看重。
所谓狼兵,其实并非汉人兵马,而是广西当地的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一些官员又将广西狼兵称为狼土兵,这个土便是指湖南西部土家族的兵。
广西狼兵善用长牌砍刀,嘉前年间倭乱时,朝廷曾调遣狼兵到江浙一带抗击倭寇。狼兵表现出众,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使倭寇闻风丧胆,成为仅次于戚家军的抗倭力量。狼兵作战时也不同汉军,他们以7人为一伍,各伍独立作战;每伍中有4人专事击刺,有3人专事割首,以便请功领赏。冲锋时,一人向前,同伍的左右人都大呼夹击,予以支持。一伍向前,则左右各伍都予以支持,全队密切配合,并以执枪者居前,执弩者守卫于两侧,形成尖刀式队形,发挥长短兵器的作用。
崇祯年间,辽事激烈,朝廷再次征调广西狼兵赴辽东参战,与辽东本地明军畏战不同,狼兵每遇清军必奋勇向前,更不畏与清军近身肉搏,乃是继川兵、戚家军之后又一支在辽东打出明军威风的兵马。时人称之为关宁铁骑的辽东明军中便有数千广西狼兵在内,是督师袁崇焕直属的嫡系部队。
鉴于狼兵多是壮人、苗人、瑶人,且广西境内壮人又分生僮和熟僮,熟僮都是受了汉化,对汉人政权天然亲近,而生僮却在深山老林之中,不服王化,想招他们出来当兵难度很大。且广西境内民族杂居,不少民族都自成体系,相互抱团,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都很难让他们亲近,所以入滇之前,周士相写了一封长信给邵九公,信中指示邵九公在广西开展少数民族归汉事。
对于亲近明朝的熟僮,周士相建议邵九公直接将他们看作汉人,为这些熟僮造册,从此以后官府不再称他们为僮人,而直接称之为汉人,将他们与境内汉人一视同仁,不分彼此。而对于生僮,也尽量不以武力威胁,而以利益诱他们出山参加太平军。凡是愿意参加太平军的僮人,不论是生僮还是熟僮,在参军之时都给予其物质奖励,诸如油盐酱醋、粮食和肉类食物,表现优秀者还可以得到金银、布料等物品赏赐。当然,为了区别生僮和熟僮,也为了剌激生僮,在具体赏赐上,熟僮的待遇要高于生僮。只有生僮在军中服役满一年,或者带着其全家老小一起来投,那么才可以享受熟僮待遇。除此之外,则是以战功来决定赏赐多寡。
周士相对邵九公反复强调一定不能和清军一样歧视广西壮人,不但不能歧视,还要重视他们,要想方设法将他们变成汉人。对于愿意合作的头人,更要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若想当官,文可做知府,武可做总兵。总之,太平军对于愿意放弃僮人身份成为汉人的广西少数民族一律欢迎,并且保证他们能够得到比不肯当汉人的僮人多得多的好处。
“相较招募一两支能打的狼兵,让广西的那些少数民族成为汉人更重要。前者只是细枝,后者则是主干,万不能颠倒。我中国文明向来便是汉家文明,而我汉家从来不是以血统为论,而是以文明为论。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我汉家文明,愿意成为我汉人一员,那么他们便是汉人,他们的子子孙孙也都是汉人。
小到一县,大到一省、一国,若大家说的是同一种话,写的是同一种文字,过的是同一个节日,继承的是同一种传统,传承的是同样的衣冠,那么我们便再也不用担心异族为祸了,因为这世上没有异族,只有汉族。”
第537章 围而不死
云南,经安宁之变后的永历如惊弓之鸟,仓皇向滇西奔逃,六天后到达永昌。马吉翔等人唆使永历直奔缅甸,太后和王皇后却坚持不去。想到在安宁时自己急于逃生,而将太后、皇后、太子扔下,永历心中愧疚,便下旨驻扎永昌。此时随驾官员已经去了八成,护驾兵马也只剩不到四千人。
数百里外,未遇任何抵抗的吴三桂率军赶至昆明城下,眼前看到的一切却让他目瞪口呆。其部下诸将也一个个嘴巴张得老大,仿佛看到了世间最不可最议的事情。他们不能不震惊,因为明军做了最愚蠢也是最聪明的决定——一把火烧了整座昆明城!
吴三桂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一边的女婿夏国相甚至能看到岳父大人抓着马鞍的右手在微微发抖。
吴三桂想到了明军可能死保昆明,也想到了明军可能放弃昆明,但他唯独没有想到明军既没有死保昆明,也没有放弃昆明,而是选择了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放火烧了昆明城。
幕僚胡守亮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气,人都说李定国仁义,不想此人竟有这般魄力,竟敢放火焚毁昆明!这胆魄,方守亮佩服不已,换作是他恐怕都下不了这般狠心。
吴三桂不能不恨,他决定抢攻昆明,除了要夺下这颗大梨挟制朝廷,更重要的是为了昆明城中那几百万石军粮。有了这几百万石军粮,吴三桂便再也不用担心军粮受限,可以有更大的余力决定云南事,让自己的图谋一点点实现。现在倒好,李定国竟然一把火把昆明焚了,这让他所有的盘算和图谋尽化为乌烟,如何让他不恨。
昆明城内已成废墟,城中建筑大多是木质结构,几天大火烧下来,整座昆明城都化为了灰堆,余下的也都剩孤零零的几根正在燃烧着的木柱。空气中弥漫着木炭的味道,空中飘落的也是无数灰尘。城中除了废墟就是被烧成焦炭的尸体,没有一个活人。昆明算是彻底毁了,除了四周还算完好的城墙外,这座人口数十万的滇南第一大城已然不存在。清军没有办法在昆明城中住上哪怕一晚,因为城中满是尸焦味,也不知这场大火之下到底死了多少昆明百姓。
大梨到手了,却是个烂梨,吃都吃不得,吴三桂按着心头愤怒前往贝勒尚善军中议事。征南将军赵布泰也率军赶到,看到已成废墟的昆明,反应和吴三桂一样愤怒和无奈。
贝勒尚善代表信郡王多尼要求吴三桂立即率军往滇西追杀永历,吴三桂心中却另有想法。永历朝廷已属强弩之末,放弃昆明退往滇西表明其势衰竭,若要灭它根本不成问题。眼下聚集在昆明的清军众多,吴三桂手下有五万余人,尚善有两万多人,赵布泰也有两万多兵,近十万大兵挺进滇西,永历手下只有李定国、白文选在死扛,二王兵马加在一起也不及清军一半,多寡悬殊,灭明之事只在顷刻之间。
然而,吴三桂却不愿意就此消灭永历朝廷,或者说他不想永历就这么死了。他很清楚,清廷之所以倚重着他,不过是因为朱明尚在,若是朱明真的灭亡,他这走狗还能有好下场?
狡兔死走狗烹,洪承畴那日在贵州杨老堡拿茶水所写“挟天子”三字,吴三桂自己有诸般解释,胡守亮、方于宣他们也有诸般解释,但归根结底却都是为了他平西王不致落个走狗烹的下场。
挟天子,挟哪个天子?
胡守亮认为是挟顺治这个天子,拿什么要挟?拿永历这个天子去挟顺治这个天子。
吴三桂很认同胡守亮这个猜测,所以清廷巴不得永历死去,他吴三桂却不能。但是永历朝廷若还在云南,吴三桂图谋云贵之事便不得成。因此,他不能让永历留在云南。
故而,吴三桂便对尚善和卓布泰说道:“据探,伪帝行在永昌,我军须得立即进至永昌,将伪帝擒杀。”
尚善点头道:“平西王说得有理,只是我的兵马长途至此,劳累已极,恐难再战。”言外之意自然是不想率兵去永昌,因为永昌那里有明军李定国和白文选在,二将虽屡遭败绩,但尚善却不敢说他们无一战之力。
“我的兵马伤亡过重,恐怕也无力再战。”
赵布泰早就对吴三桂不满,当日在杨老堡时,若不是他挤自己去与李定国对敌,他的兵马也不会有如此大的伤亡,因此下意识的便要将去永昌追杀永历帝的任务推给吴三桂。
吴三桂心中冷笑,尚善和赵布泰都不肯率兵去永昌,却正中他下怀。在他看来,若让自己作为主力去追击永历帝,永历帝的死活就捏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图谋也将能按自己的意愿得以实现。心中虽高兴,嘴上却道:“我军虽累,但敌军更疲,若让其喘息,恐怕死灰复燃。到时要想灭它,更加困难。”
尚善看了眼赵布泰,思虎片刻,道:“只要平西王愿打头阵,我们愿意协助。”
“昆明已成废墟,我军粮草这一块是个大问题。“吴三桂立时顺势而上,尚善和赵布泰不肯去永昌,那他们就得付出代价。
尚善和赵布泰计议了两句,同意从他们军中的粮草拨出一些供吴三桂军使用,三人又商定由吴三桂率军正面进攻,尚善与卓布泰率兵随后。
军议之后,吴三桂回到军营立即整军出发,开向永昌,途中遭遇明巩昌王白文选部。白文选据精兵万余守玉龙关,吴三桂遣前锋统领白尔赫图进剿。白文选军接战后,不敌白尔赫图,只得拔营先遁。吴三桂令清兵追及,白文选掉头又来迎战,结果再次不敌,只能仓皇退走。此战,清军缴获白文选巩昌王金印一颗,生擒明总兵吕三贵,并获象三只,马一百四十匹。
大败白文选后,吴三桂立即率军进至永昌,他命军队在距永昌五里外安营,然后带着女婿夏国相和胡国柱前往勘察永昌地形。
探子来报说在永昌城西发现一条通往缅甸的小路,吴三桂闻知后心中一动,吩咐诸将:“等下各路人马分别将永昌城的东面、南面、北面围住,只让出西面不围。”
胡国柱不解地道:“王爷,围而不紧,岂不是要留一脉生机予敌军么?”
夏国相却是知道岳父心意,所以笑着对即将成为自己连襟的胡国柱道:“若紧紧围之,恐令敌人生背水一战之心,到那时反对我军不利。”
胡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