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庶本来想投刘表,怎奈刘表此人不善用人,因为曹操此前有过屠城的恶行,徐庶也不想投靠残暴的曹操。

  徐庶目瞪口呆,他想不到,魏延竟然对他这么了解。

  把徐庶前半生叙述一遍,魏延心里深深一叹,徐庶跟那一世的他一样,都是悲情人物啊。

  那一世,他后来就一直在荆州隐居,还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直到建安六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二年,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

  建安十三年,徐庶在跟随刘备逃亡的过程,母亲被曹操掳获,徐庶向刘备辞行,刘备不忍,徐庶对刘备说道:“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创造王霸之业,所凭恃的就是这颗心,但是现在我的母亲被曹操抓去,我现在方寸已经乱掉了,对将军也没什么帮助,所以我请求从此与你告别。”刘备只好答应,于是徐庶为了保全母亲前往曹营,同郡石韬也和他一起前去。

  太和二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现在,这一世,徐庶本来也没打算投靠魏延,毕竟魏延声望很低,而且看起来是刘表的附庸势力,只占据了几个县,表面上跟张绣一样,所以魏延派人找他的时候,他就隐藏起来避而不见,直到后来,魏延的《蒿里行》、《悯农》二首流传到徐庶那里,当时徐庶和石韬二人看完之后,齐声感叹:“终于遇到一个真正仁义爱民的主公!”

  于是,两人收拾行李准备投奔魏延。

  徐庶却迟疑了:“昔日魏将军派人寻我好几个月,我都避而不见,现在唯有尺寸之功,便去相见,终究不好,不如等到魏将军窘迫之时,我再出现,帮魏将军献策,如此方好。”

  于是他们一边等待,一边打探各路军情,发现魏延遇到了一个难题,便来投奔,徐庶先行投奔,如果得到魏延赏识,再举荐石韬。

  徐庶先用化名,是想测试一下魏延,看看他有没有识人之能,不是看魏延能不能发现他的真身份,而是看他能不能透过单福的外壳发现自己的才能,却万万没想到,竟然一下子就被魏延识破了真身份。

  魏延跟徐庶说话时,启动了种子神器的鉴定特技。

  很快地,他脑海里响起空空沙哑又性感的声音:“主公,发现能臣种子徐庶,武力66,统率86,智力94,政治78,魅力84,他现在25岁,各项数值距离历史巅峰2点,但他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培养余地。此人现在对主公好感度为90,建议立即提升好感度,以达成收服的任务。如果完成收服徐庶的任务,可获得10000积分!”

  徐庶看魏延对自己知之甚深,心里感动,但他现在还不想那么快就投靠魏延,他想观察一下魏延,看看魏延到底值不值得他投靠,便道:“将军,在下今日来,只想解一下将军之困,至于出仕之事,在下尚未考虑清楚。”

  魏延也不想马上逼迫徐庶答应给自己效力,便拱手道:“不瞒先生,在下却有困难,那曹洪……”

  他把曹洪、满宠的计策说了一遍,苦笑道:“在下知道这是曹洪、满宠之计策,却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将计就计。”

  徐庶笑道:“将军其实是知道如何将计就计,只是将军爱惜士卒性命,不愿他们白白丢了性命,对吗?”

  魏延惊讶地看着徐庶:“知我者元直也,只是我实在狠不下心付出几千人的损失去吸引曹洪进入我的伏击圈,该如何是好?”

  徐庶笑道:“汝南东边有贼寇瞿恭、江宫、沈成等人,他们合兵一起,共有四五千人,一直不满将军整编人马的方式,一直拒不归降,还屡次劫掠从淮南迁徙到义阳的乡民,将军早就想除掉他们了,而现在就是一个机会,一箭双雕的好机会!”


第105章 收徐庶之心


  随后,徐庶主动请缨:“在下不才,愿前往瞿恭、江宫、沈成处劝说他们归降。”

  魏延担心道:“我好不容易遇到先生,不愿先生涉险。”

  徐庶朗声笑道:“只需将军手书一封,给他们一些许诺,在下便用三寸不烂之舌劝得他们归降。”

  魏延便手书一份,许诺那三家山贼跟他一起对抗曹操可享受一半缴获、魏延不会强制收编他们、给予他们绝对的自主权。

  徐庶携带魏延的手书,便要前去忽悠那三家山贼。

  魏延还是不放心,便派文鸯领二十名精锐保护着徐庶前去。

  此时的文鸯便相当于那一世保护诸葛亮去东吴的赵云,就算出了什么问题,也能保护着徐庶全身而退。

  即便如此,魏延还是不放心,拉着徐庶的手腕,担心地说道:“元直,山贼贼性难以驯服,再者好事多磨,我很担心你,这样吧,我用祖传吐纳术来帮你提升一下武力,让你能在数千贼人中来去自如!”

  徐庶在跟司马徽学兵法之前是学儒学,儒者讲究的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自然也是不相信魏延的祖传吐纳术。

  可当一股神秘的能量从魏延的手涌入他的身体,不由得徐庶不信。

  在那一瞬间,徐庶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速度、柔韧性、体力也有不小的提升,以前停滞不前的剑法也有了新的领悟。

  这个时候,徐庶才彻底明白,为什么魏延那些部将们谈起魏延都是用敬若神明的态度。

  跟张角三兄弟那多半欺世盗名蒙蔽世人的道术不同,徐庶是真的感受到魏延的手段,虽然嘴上最是感谢,心里却也不禁感叹道:“魏将军果真神人也!”

  这个时候,魏延的脑海里响起种子神器精灵空空沙哑中透着性感的声音:“主公,徐庶感念您担忧他的安危并派文鸯保护,好感度提升5点!

  徐庶感谢您提升他的武力,好感度提升5点,现在徐庶对主公好感度为100。

  主公您要继续努力,好感度提升到120才有可能触发主动投效的事件。”

  魏延吃了一惊,连忙跟空空沟通道:“为什么徐庶的好感度提升这么慢?”

  空空解释道:“徐庶跟之前的黄月英一样,都是高智商天才,别的谋士学兵法要二十年,徐庶弃武从文跟随司马徽学了五年便出师了,这样的高智天才因为过于理性,他们比寻常人更难被取悦,但是你一旦获得他的好感,他对你的好感对你的忠诚就很难降低。”

  是啊,这就是徐庶,那一世,他一开始到刘备那里也是抱着考察的心态,但刘备用他超强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徐庶,徐庶对刘备死心塌地,后来虽然迫于母亲的缘由被迫投了曹魏,但一直保持着对刘备的忠心,以至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美谈。

  徐庶身高八尺,剑眉星目,一身白袍,身背三尺剑,跨乘白马,飘然若仙,风采令人心折,让魏延不禁想起后世的一个人物,张国荣。

  为什么要说徐庶像张国荣,后面会有详尽的分析。

  魏延送徐庶到郎陵城外十里亭,目送徐庶、文鸯一行人消失在一片树林之后。

  魏延依然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徐庶远去的方向。

  陈到劝道:“主公,元直先生早已远去,主公,回城吧!”

  魏延却指着那片树林,大声喊道:“来人,把那片树林砍了!”

  陈到一惊:“主公,为何要把那片树林砍了?”

  魏延眼圈一红:“因这片林子阻隔我望元直先生的目光!”

  没错,这是魏延想起刘备在演义上那一幕。

  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魏延觉得,只要自己提前把徐庶老娘请来义阳新城安居,徐庶以后应该不会再被曹操弄走,刘备那一幕不能重现,可那么经典的收买人心的桥段不能浪费了,那就不妨现在就拿出来演绎一番。

  刘备当年那一幕确实不是假装的,好不容易遇到徐庶那么靠谱的谋士,还没有好好相处,却被曹操用卑劣的手段给挖走了,心里肯定非常难受非常舍不得。

  魏延也是有几分真诚的,他是派人到处寻访了好几个月,才遇到徐庶这么一个靠谱的高智谋士(李严、邓芝在智谋方面还是远不如徐庶),此番徐庶深入险地,虽然推测着应该平安无事,可心里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陈到不禁感慨:“主公如此器重元直先生,末将以为,元直先生早晚必被主公诚意感动,诚心为主公效力。”

  他感念魏延惜才之心,连忙命人去把那片树林砍了。

  这时,魏延脑海里响起种子神器精灵空空的提示:“主公,陈到感念主公惜才爱才之心,对主公忠诚度提高10点,现在为145点。”

  原来在过去这几个月时间里,魏延又帮陈到提升了四次能力,现在陈到的五维为统率88,武力94,智力84,政治72,魅力60,已经放心地让他独当一面。

  而陈到这次忠诚度能提升,可以理解,就像那次魏延数百里追邓芝也让李严的忠诚度提升一样,一个主公要时时刻刻表现出惜才爱才之心,这样下属才有归顺感,不然冷却一个大才的同时,也让其他人才产生同病相怜兔死狐悲之感,那就是为什么刘表麾下人才忠诚度普遍不高的原因,魏延要学习曹操,不能学刘表。

  魏延策马站立,看着陈到的兵士砍伐树林。

  就在这时,他猛然看到徐庶拍马而回。

  徐庶经过那片树林,看兵士们正在砍树,便问:“为何砍树?”

  兵士们答道:“主公说,这片林子阻隔了主公望元直先生的目光。”

  徐庶抬头一看,魏延骑在乌骓马上依然凝眸望着,心里顿时一阵热流涌过。

  此时,魏延脑海里响起空空的声音:“主公,徐庶感念主公对他的器重、珍惜,好感度提升10点!”


第106章 【夏侯渊杀来!】


  徐庶策马来到魏延近前,飞身下马,犹豫了一下,理智还是战胜了感性,他躬身施礼:“在下不才,深感将军知遇之恩,愿尽心竭力,协助将军。”

  徐庶言谈中还是称呼魏延为将军,看来这好感度110还没有触发到徐庶的主动投效。

  魏延翻身下马,走到徐庶面前,将他扶起,笑问道:“元直,为何去又复返?”

  徐庶一脸凝重道:“将军,方才在下忽然想到,以将军如今声望,名播四海,且将军自起兵而来,屡战屡胜,曾击败过张绣,又击败蔡阳一万人马,虽然只有数县之地,但战力之强,已经不亚于如今兵败依附于刘备的吕布(此时吕布暂时屯兵小沛,不久便会袭取徐州),曹操怎肯只派曹洪、满宠一支人马前来讨伐,定然暗地里又派了一支人马前来,两路夹攻,曹操此人用兵向来喜欢使诈,昔日便用此招击败过吕布,将军不可不防!”

  魏延心头大震,连忙拱手谢道:“多谢元直提醒!非元直提醒,我必定败于曹操之手!”

  徐庶献策道:“将军如今不如撤兵回返义阳,依托义阳附近地形,节节抵抗……”

  魏延点头称是:“便从元直之策。”

  徐庶再次拱手:“在下还是要去那三贼处,劝降他们,到时候不论让他们去破满宠的计策,还是帮我们抵御其他曹军,都是有益的!”

  魏延点点头:“元直此去小心为上。”

  徐庶在文鸯带领的二十位精锐卫士保护下,前去劝降三贼。

  魏延和陈到返回郎陵城,思索曹操会怎么用兵。

  刚刚返回郎陵城,风影组织的统领魏羽又收到之前派往曹军的细作传令,传报给魏延:“除了明面上曹洪、满宠那一万人马,曹操还派曹仁回去许都接替夏侯渊驻守许都,夏侯渊、于禁则暗地领一万五千人马杀奔汝南而来。”

  魏延听闻情报,怫然变色:“夏侯渊!于禁!曹操还真看得起我,竟然派来两万五千人马,四员大将!”

  他马上传令,所有兵士、民夫做好准备,明日一早便从郎陵撤退。

  当时陈到有些不明白:“主公,许都距离郎陵有三百余里,夏侯渊、于禁的人马起码也要七八日才能赶到郎陵,主公又何须让所有人马明日一早便撤退?”

  魏延苦笑道:“如果只是于禁,你这揣测是成立的,可夏侯渊此人行军迅疾,素有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之能,不可小觑!”

  陈到一脸茫然:“主公,末将未曾听过夏侯渊有此能耐。”

  魏延这才想起,夏侯渊善于长途奔袭的威名是建安十一年才有的,当时昌豨叛变,曹操派于禁攻打,不克,遂又派夏侯渊与于禁同攻昌豨,攻落其十余座据点,昌豨因与于禁熟识,遂赴于禁营投降,于禁以“围而后降者不赦”,斩昌豨。夏侯渊回军后拜为典军校尉,当时军中因夏侯渊用兵奇疾常出敌不意,有“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之语流传。

  而今年只是建安元年。

  不过,夏侯渊善于长途奔袭的能耐不容小觑。

  那一世,夏侯渊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锐。夏侯渊长途奔袭,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

  魏延分析,夏侯渊之所以能够长途奔袭,做到三日可行五百里、六日可赴千里,绝对不是步兵,这个时代的带甲步兵很难做到这样的速度,可见夏侯渊带领的是曹军的精锐骑兵。

  面对陈到的疑惑,魏延苦笑道:“过不了多久,必有传报。”

  这天傍晚,便有魏羽的细作发来情报:“夏侯渊领五千骑兵先行,已行两日,现在距离郎陵城不到三十里地。”

  陈到大为惊愕:“主公竟然料敌预先,末将佩服!怎奈夏侯渊的骑兵来的太过迅猛,即便风影那边的情报同时发出,也是晚了。”

  魏延想了一下,现在撤退已经来不及了,便淡淡一笑:“夏侯渊的骑兵前来,无非是把郎陵城围住,让我们不能逃回义阳城,方便于禁、曹洪后续步兵攻城,他以为我不敢跟他的骑兵对抗,我偏要趁他孤军深入时,围剿他的骑兵!”

  陈到惊讶道:“主公,我军其他骑兵尚未聚拢,现在郎陵城中仅有两千骑兵,怎可跟夏侯渊那五千骑兵对抗,又怎么围剿他的骑兵”

  魏延知道,陈到一直统领步兵,并不知道他的骑兵是如何作战的,笑道:“叔至,无需多虑,你只需要守好城池,不要让夏侯渊的逃兵越过郎陵一线!至于骑兵如何作战,稍后会让你见识一番的。”

  魏延留陈到领五千步兵守城,他自己领两千骑兵出城迎战夏侯渊,同时派人给廖化、管亥命令,让他们做好伏击夏侯渊骑兵的准备。

  当时,已近暮夜时分,夏侯渊的骑兵经过两日的急行军,已经相当疲累,在距离郎陵城三十里处,想要安营扎寨,等待明日一早再去封堵郎陵城。

  他们刚安好营寨,正要安寝,魏延两千骑兵杀来,锣鼓喧天,声势浩大。

  夏侯渊看夜色低垂,不由得大骂:“魏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