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义阳三县里那十三个世家得到魏延提升田赋的消息,都以为魏延屈服了,便先后偃旗息鼓,毕竟魏延自从来到义阳三县后,跟他们这些世家井水不犯河水,不像刘表当初匹马进襄阳后按照蒯越之计诱杀豪强宗族,也不像曹操那样擅杀边让等世家,更不像袁术那样强征世家的粮草、人马,他们对魏延并不怎么排斥。

  他们却万万没想到,他们这次的举动引起了魏延深深的忌惮,已经对他们开始亮起了屠刀。

  多日之后,魏延宣布,把之前那些罪大恶极的黄巾贼首斩杀。

  在刑场上,廖化站出来为张赤求情:“主公,张赤对末将有活命之恩,希望主公能绕过张赤。”

  魏延勃然大怒:“廖元俭,你怎么可以公私不分,张赤乃是黄巾贼首,为祸四方,如果我把他放了,怎么对得起那些被他荼毒过的乡民!”

  廖化还要求情:“主公……”

  魏延猛然一拍桌子:“把这个公私不分的东西乱棍打出!”

  一阵乱棍把廖化打出去。

  当夜,饱受屈辱的廖化带了两千人马走了,走之前,扬言:“我背负骂名,投效魏延,怎知魏延匹夫视我如无物,我今日离开,他日必定血洗义阳三县。”

  魏延勃然大怒,率领人马前去讨伐廖化,廖化已经逃入山中。

  再过了几日,管亥也因为一些小失误,惹得魏延勃然大怒,命人打了管亥五十大板。

  管亥将养好身体后,也领了两千人马叛逃。

  管亥和廖化合兵一处,以廖化为主将,管亥为副将,不断袭扰义阳三县。

  一开始,廖化、管亥只打一些小坞堡。

  有一次,魏延的骑兵跟廖化、管亥相遇,杀得廖化、管亥四散奔逃,死伤无数,使得那些心存狐疑的世家们以为廖化、管亥是真的跟魏延反目了。

  那十三个世家以为廖化、管亥已经被魏延击溃,便放下心,继续过他们的太平日子。

  远在宛城的贾诩听到这个消息,抚须大笑:“借黄巾之刀清除世家,妙哉妙哉!”

  ……

  白家,是平春县境内最大的世家,现任家主白雄的祖父和他的父亲都是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他祖父做过太守、刺史,他父亲做过县令、太守,积累下万贯家产,良田有五十多万亩,家里有两万多雇农。

  白雄志大才疏,却野心勃勃,编练出两千人马,本来想趁乱世做出一番大事,可他不想投靠别人,自己又没有自立为主的魄力,只能窝在平春县做春秋大梦。

  这次魏延就任东部都尉,曾经派人送来拜帖,却被白雄丢弃在地:“某不知天下有魏延者也!”

  意思是,从来不知道有个叫魏延的人,换言之,魏延就是个无名小卒。

  白雄以为,魏延只是区区义阳县尉之子,寒门庶族出身,纵然靠着贿赂蔡瑁得到这个官职,也肯定做不长,却没想到,魏延竟然混得越来越好,还把张绣击败了,在义阳三县地位更加稳固。

  白雄就开始坐不住了!

  这一次,他本来想借着反对魏延的机会,集合其他世家的武装,把魏延赶出义阳,他好取代魏延的地位,所以极力怂恿其他世家一起起兵造反。

  他却万万没想到,魏延及时把三成田赋提升到五成,其他世家以为魏延屈服了,纷纷偃旗息鼓,白雄孤掌难鸣,只得也按捺住野心。

  此前有些佃农逃去魏延那里,使得有些田地抛荒,白雄便效仿魏延,招揽流民来给他做佃农。

  十几天时间里,从四面八方来了一千多流民,多半还是青壮。

  白雄喜不自胜,不但能得到许多佃农,还可以趁机把自己的武装再扩大一些。

  他从那些流民里面选出五百青壮,编入队伍里面,看那些流民俯首帖耳非常顺从,他就没有什么戒备,还让这些新兵跟老兵们一起驻扎在坞堡里。

  数日后,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廖化、管亥的人马忽然从四面八方杀到。


第89章 【白起的兵法!】


  黑暗中,便是打起火把,也分辨不出外面有多少人马,白雄连忙领着两千五百士卒全部上到坞堡城头护卫。

  让他惊讶的是,廖化、管亥的人马只进攻西门,另外几个门都没人派人去攻,可西门是他们坞堡依山背水而建的,最容易防守的。

  白雄哈哈大笑:“廖化、管亥之辈是不是脑子有病,竟然选择最易守难攻的城门进攻,别说只有几千人马,便是有几万人马,也休想通过西门攻进来。”

  他笑声还没停,就看到西门一阵大乱,原来他此前招募的五百新兵竟然全都反了,一阵砍杀,将西门夺了下来,砍断绳索,放下吊桥。

  廖化、管亥大军像滔天巨浪席卷而来。

  这些人马多半都是此前在山中苦练三个月的精悍士卒,这些日子又是天天见血,勇悍无匹,一会儿工夫就把白雄那既没有刻苦训练也没有真正打过战的人马杀得节节败退。

  白雄见势不妙,第一个骑马逃走,他这么一逃,下面的士卒顿时军心大乱,败退变成了溃败。

  白雄从北门逃出,一直往平春县城方向逃去。

  这个时候,魏延还没有领军回返平阳,还驻扎在平春县城。

  白雄以为,魏延憎恶廖化、管亥的反叛,肯定会亲率大军,帮他夺回坞堡。

  却浑然忘了,他跟魏延不但没有交情,反而有着不愉快的过去。

  白雄在距离平春县城二十里的官道上,遇到了魏延。

  魏延领着三千骑兵,打得旗号就是去援救白家坞堡。

  白雄看到魏延的旗号,仿佛见到了大救星,连忙策马跑过来:“魏……魏都尉,黄巾贼攻破我家坞堡,你快点帮我夺回来吧!”

  他本来想直呼其名,但想到自己有求于魏延,只得把魏延改成魏都尉。

  魏延露出一脸茫然:“你是在叫我吗?”

  白雄陪笑道:“我当然是在叫你啊,魏都尉!”

  魏延摇摇头:“我记得,几个月前,某个人说过‘某从不知天下有魏延者也’,说明他不认识我,嗯,他可能认错人了!咱们回去吧!”

  白雄不想求魏延,他想去求袁术,可袁术远在淮南,近距离这里有千里之遥,况且,袁术自顾不暇,怎么可能帮他收服坞堡。

  他现在只能求魏延了。

  白雄看到魏延拨马要走,连忙从马上滚下来,趴在魏延马下:“魏都尉,之前都是小的妄自尊大,有眼无珠,不识世间真英雄啊,小的给魏都尉磕头了,魏都尉大人不记小人过,救救小的坞堡吧!”

  魏延轻轻摇摇头:“白雄,我记得,你是武安君白起的后人吧,有那么强的祖先,你的用兵之法应该也很厉害吧,用不着我帮忙吧!”

  白雄一脸羞惭地说道:“小的虽然是武安君后人,怎奈是旁支。”

  魏延冷冷地问道:“所以,你们那里没有武安君遗留下的兵书?”

  白雄更是羞惭:“武安君却曾留下兵书,一个嫡系、两个旁系都有,怎奈晦涩难读,数百年下来,族内没有一人读得懂。”

  魏延顿时来了兴趣,问道:“那兵书何在?”

  白雄连忙说道:“那兵书在我们白家祠堂,若是都尉肯帮我拿回坞堡,我必定双手将兵书呈上。”

  白起是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军事地位还在廉颇、李牧、王翦之上,白起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传闻白起在长平之战后在家休养的时间里,曾把自己一生战役心得写成兵法传给后代,只是后世没有考据发现,所以没法像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那样流传千古,魏延也只是试探地问一下,没想到,白起果然有兵法流传后世。

  魏延现在用兵作战多用阴谋,缺乏系统的兵法学习,如果能够拿到《白起兵法》,对自己以后用兵,绝对大有裨益。

  魏延又轻蔑地俯视着白雄:“你不是那些世家的领头人吗,你为什么不去向他们求救呢?”

  白雄苦笑道:“他们部队的战力还不如我们白家呢,我们白家士卒不敌黄巾兵,他们更不是黄巾兵的对手,这方圆百里只有都尉您才能打败黄巾救我啊!”

  魏延三千骑兵按说很快就能杀到白家坞堡,但过程中,魏延三番两次停下来敲诈一下白雄,或者故意趁着黑夜走错道路。

  本来五十多里的路程,愣是到了天明才到。

  这个时候,廖化、管亥早就逃走了,只剩下三百多个平时桀骜不驯的惯匪还在坞堡里肆虐,被魏延大军擒获,全部斩杀,当做魏延军队剿匪的证据。

  白雄悲哀地发现,他们全家男人全都被黄巾兵斩杀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原来的两千人马,不是被杀,就是被俘虏,剩下的两百多个,多半都是残废,现在白雄几乎算是光杆司令了。

  魏延策马来到白家祠堂前,俯视白雄:“我已经帮你夺回坞堡了,你把武安君的兵法拿给我!”

  白雄很想怒骂魏延,要不是你磨磨蹭蹭,早点夺回我家坞堡,我的兄弟和儿子就不会死,可现在坞堡里面全是魏延的人马,他只能忍气吞声,把武安君白起的兵法呈给魏延。

  魏延发现,武安君武器的兵法是刻在竹简上的,这竹子是特殊加工过的,虽经历数百年而不朽。

  他试着按照这个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读下来,卧槽,什么东西,没有一句是通顺的,艰涩难懂。

  他就试着按照他最熟悉的阅读习惯去看,哇塞,完全通顺了!

  魏延瞬间明白了,武安君白起为了防止别人窃取他的兵法,就故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刻字,刻完兵法,正要告诉后代该如何阅读,秦王派人来赐剑,让他自刎。白起自杀得太突然,没有告诉后代。不过,这样正好便宜了魏延。


第90章 【全部充公!】


  书简上有些文字是篆体,看的不是很分明,魏延命人将书简收好,等他回去以后好好看看。

  随后,魏延从乌骓马上飞身下来,扯着白雄的衣领:“走,带我去拜一下你的先祖武安君!”

  白雄身形高大,有八尺多高,体重有两百斤,可被魏延扯着衣领,如同稚童一般,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魏延扯着白雄的衣领,把他提到白家祠堂的灵位前面,说道:“好好地跟你的先祖忏悔吧!”

  白雄诧异道:“忏悔?我为什么要忏悔?”

  这个时候,空旷的祠堂里没有别人,只有魏延和白雄。

  魏延淡淡一笑:“如果你稍微有点脑子,当初就不该把我的拜帖丢在地上,如果你稍微聪明一点儿,当初就不该怂恿其他世家合兵一起去攻打我,你今天落得这样的下场,全都是咎由自取,因为你的愚蠢,害得你们这一支的血脉断绝,你当然要好好地跟你祖先忏悔了!”

  白雄惊愕不已,也马上反应过来,指着魏延,颤抖地说道:“你……你和廖化、管亥他们是一伙的!”

  “总算你聪明了一点,不过你说的不够准确,事实上,他们一直是我的部将,他们忍辱负重,继续扮作黄巾兵,就是为了把你们这些世家豪强清除。”魏延笑道:“再告诉你一件事情,你祖先留下的兵法,要从左往右看,才能看得懂。”

  白雄听了,顿时一脸懊悔,悔得肠子都青了。

  魏延淡淡地说道:“现在该上路去见你的列祖列宗了吧!”

  白雄惨声道:“魏都尉,求您放过我,我愿意把我所有财物、田产都献给您!”

  魏延摇摇头:“你看看,你这脑子又不好使了,你死了,你家所有的财物、田产不都是我的了吗?”

  说完,魏延从腰间拔出三棱军刺,猛然刺入白雄脖颈上。

  白雄的脖颈不断地涌出大量鲜血,他双目圆睁,死死地瞪着魏延:“我……我低估你了!”

  魏延拿着三菱军刺用力在白雄的脖颈处一搅,淡淡地说道:“白熊,如果随便那只像你一样的白熊,猪狗不如的东西,都敢轻视我、诋毁我、威胁我而不受惩罚,那我怎么在这个地方立足!”

  白雄气绝身亡,死的时候,双目睁得大大的,正可谓死不瞑目,可能是他从来没想到自己会死在自己一直看不起的魏延手里,可能是生自己的气,明明这一切都是魏延设下的局,自己硬要往里面跳下去,真是太蠢了,死得太窝囊了。

  魏延把三棱军刺在白雄身上的绸缎上抹了一下,收了起来。

  在冷兵器时代,特别是对于魏羽那样的特工人员,潜行格斗时要求对敌人一击毙命,三棱刺在刺入人体后,血液随血槽排出,肌肉收缩时无法贴紧刺刀面而不会吸住刺刀,这样刺可以从容的从人体拔出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另外,三棱刺扎出的伤口,是方形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这种伤口无法包扎止合,致死率是非常高的,基本可以做到一击毙命。

  当然,这是魏延初期受一些网络小说的影响,所以按照后世的三棱刺的结构让工匠打造了一些。

  魏延当初把三棱军刺的结构图交给工匠时,以为工匠会赞赏一番,没想到工匠淡淡地说了一句:“有点像錡,有点像厹,不难做。”

  后来,魏延才知道,这三棱军刺的结构并不是后世独有的,在《毛诗。豳风。破斧》中记载:“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錡,兵器,齐刃如凿,相当于后来的三棱军刺。《毛诗。秦风。小戎》:“厹矛鋈錞”,厹,三隅矛,乃是三棱军刺之鼻祖。

  后来,在实践中,魏延渐渐发现,三棱军刺有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功能单一,缺乏军事活动中普遍需要的砍、锯、剪等功能,而战争中,格斗、潜行暗杀并不是刀具的主要功能,在野外作战过程中,对刀具的砍、锯、剪等功能需要越来越明显,同时,在格斗过程中,砍、削、劈同样重要,而不是单一靠刺,因为三棱结构,三棱军刺也很难完成劈砍削动作,而且三棱结构,对比折刀和爪刀,体积就过大了,所以后来还是渐渐地淘汰了。

  魏延走出白家祠堂,对白家坞堡所有人宣布:“白雄在先祖武安君白起灵前忏悔,因为他的愚蠢,使得白家男丁全都死难,他羞愧难当,便自杀了。白雄死后,白家这一旁支尽数死绝,白家所有财产、田地全部充公。

  我宣布,白雄所有田地继续租给佃农,五成收租,种子由公家提供,免除其他所有苛捐杂税,以后会根据你们的表现,有所减免,比如你们家里有人能入选正规军,将减免两成佃租……”

  为了避免落人口实,引起其他世家的忌惮,“头三年,五成收租,再三年,四成收租,此后三成收租”的政策只是人人口传的谣言,魏延并不会亲口说出。

  在此之前,白雄穷兵黩武,本来只有两万多佃农,硬是组建了两千多人的部队,为了维持那个部队,他不惜把佃租提高到七成甚至八成,也正因为如此,一旦民众听说魏延那边是三成收租此外没有任何苛捐杂税,纷纷逃往魏延的地盘,也是因为佃农逃亡太多,白雄才坐不住,想要铤而走险,纠合其他世家,共同驱逐魏延,却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