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管亥按照魏延的命令,已经领一千步兵换上黄巾兵的衣服,混入黄巾溃兵,逃往黄巾兵在平春城外的大营。

  魏延来到廖化面前,开门见山地说道:“元俭,黄巾军日薄西山,去日无多,而刘表拥兵十多万,蒯越为其谋士,神机妙算,你若继续为黄巾贼,终其一生,无法报仇,不如归顺我,我来帮你报仇!”

  廖化惊愕道:“你怎么知道我和刘表、蒯越有仇?”

  魏延淡淡一笑:“我还知道,你老母现在就在桃山,我已经派人将令堂请到义阳新城安居!”


第79章 【收服廖化!】


  廖化更为惊愕:“魏文长!你到底还知道我多少事情?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魏延微微一笑:“元俭,何须惊慌,我是看在你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才多加留意!你原名淳,世代为沔南中卢县的豪门世族,与同为中卢县豪门世族的蒯家乃是世仇,数年前,刘表刚到荆州,听从蒯越之策,派人诱请宗族五十五人赴宴,全部斩杀,并袭取了他们的部众,其中便有你廖家,你背负母亲,四处逃亡,最后在汝南桃山落草,改名廖化,我可有说错?”

  廖化惊异地看着魏延,继而苦笑道:“在下明白将军意思,是想招揽在下,可将军您现在是刘表的部将,在下又怎么能相信将军会帮助在下报仇呢!”

  魏延正色道:“刘表一直疑忌我,他派来的复阳县令王粲、平春县令蒯祺、义阳校尉文聘皆是跟我有宿怨的人,前些日子张绣领兵攻打我义阳,刘表按兵不动!我在刘表麾下,就像东吴孙策昔日在袁术帐下一样,静待时机,图谋自立!若元俭愿助我扫平汝南黄巾,平定南阳、汝南两郡,多则五年,少则三年,我必定挥师南下,进取荆襄九郡,为我们的大业奠定基业,也为你报仇雪恨!”

  廖化听到魏延这样推心置腹的话,鼻子一酸,眼圈红了。

  他身负血海深仇,逃亡江湖六七年,尽管不齿黄巾军行径,却也不得不投靠黄巾军,因为此时其他诸侯都不愿因为他一个落魄子弟而得罪坐拥荆襄九郡的大诸侯刘表,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顶多只能通过劫掠一些蒯家商队的物资来稍微发泄一下那刻骨的仇恨,因为实力弱小,一直不敢真的跟刘表对抗,这次是他得知蒯祺重病,才极力劝说张赤联合其他山头一起出兵洗劫平春县,实际上,即使是成功了,只是发泄一点仇恨,他对刘表、蒯越还是毫无办法。

  现在,他终于遇到一个坐拥数万人马的诸侯肯诚心实意地说帮他复仇,那种感觉如同吴王阖闾(夫差他爹)跟伍子胥说愿意帮他报仇灭掉楚国一样,感激涕零!感激涕零!感激涕零!

  廖化扑通一声,跪在魏延面前:“末将廖化拜见主公,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虽万死而不辞!”

  此时,魏延脑海里响起种子神器空空的声音:“主公,你愿帮廖化报血海深仇,廖化感激涕零,好感度提升100,现在为150,现在转化为忠诚度150。”

  魏延极度惊讶:“只是愿意帮他复仇,就能增加这么多忠诚度?”

  空空说道:“主公回想一下,春秋时期,公子姬光跟伍子胥说自己成为吴王后便帮他报仇灭掉楚国,结果伍子胥推荐刺客专诸刺杀当时的吴王僚,扶助姬光成为吴王阖闾,随后对姬光赤胆忠心一辈子,姬光死后,伍子胥对姬光的儿子夫差也忠心耿耿,虽死无悔!”

  春秋时期确实是有这么一出,魏延释然了。

  而且,魏延知道,廖化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

  人们都知道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却不知廖化也曾千里走单骑,而且比关羽走的更为艰难!

  《三国志》记载:“廖化……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

  意思是,廖化在关羽兵败后,和当初关羽假降曹操一样,“身在吴营心在汉”,假装投降孙权,却在时时刻刻寻找逃走的机会。终于,廖化想出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主意:诈死。他成功了,带着他的老母亲历经千里从吴国跑回蜀国找到刘备。这么远的路程,吴国又突然丢失了一位蜀国“诈死”的大将,能不全国通辑围追堵载吗?廖化历尽的艰辛可想而知,刘备见到他以后,感动得当时就封官许愿,给了他个“宜都太守”。

  廖化情义如此深重,所以他对魏延答应帮他报血海深仇才有那么大的感动!

  如果换个人,比如司马懿那种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狼顾鹰视的家伙,或者像春秋时期伯嚭那种被伍子胥救了好多次最后却恩将仇报害死伍子胥的家伙,恐怕就没有那么深的感动了!

  魏延费这么大劲来收取廖化,是因为他觉得,廖化除了情义深重之外,并不是人云亦云的庸才,他其实是大将之才,只不过三国前期没有表现出来,让人以为他很平庸。

  实际上,廖化是智勇双全的大将,稍加培养,便能独当一面。

  先看他的勇力。

  关公败走麦城,被吴兵包围得水泄不通,急需搬兵求救,“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挺身而出:‘某愿往’”。廖化能成功突破吴军重重包围,说明廖化的武艺确非常人可比,毕竟古往今来能单人独骑突围求援的都是该势力武力名列前茅的人,比如太史慈,比如杨七郎。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祁山,廖化以副将的身份参战,遇曹真的副将秦良,“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姜维与邓艾对决祁山,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邓艾催督先锋郑伦来袭山后。伦刚转过山角,忽然一声炮响,鼓角喧天,伏兵杀出,为首大将,乃廖化也。二人未及答话,两马交处,被廖化一刀,斩郑伦于马下。”郑伦是邓艾的先锋官,武艺不会稀松平常,却被廖化一合斩了,足见后期廖化的武勇提升上来了。

  除此之外,史载,廖化还曾击破魏国南安太守游奕,射杀广魏太守王赟。

  廖化不但有勇,也有一定的谋略,刘备赤壁大战取得荆州后,议取西蜀,此时廖化趁机来投,当了关羽的主簿,辅佐关羽镇守荆州,主簿是文职官员,说明廖化除武艺高强外,文才谋略也在一般人之上。

  纵观历史上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最后官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在三国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这样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辈”,只能是伯乐瞎了眼,岂不是历史上最大的冤枉!

  更重要的是,廖化是三国时期少数几个能活到九十多岁的寿星,这样的人,好好培养,便能用他一辈子,可比陈登那种三十多岁就死的人性价比高多了,毕竟人才的寿命就像一个工具的使用寿命一样,越经久耐用越好。

  况且,现在有个非常关键的任务,想要廖化执行!


第80章 【廖化单挑关羽?】


  魏延把廖化扶起来,朗声大笑道:“我得元俭之助,如虎添翼!只是不知元俭可愿助我大破黄巾?”

  廖化乃是豪族出身,本身是对张赤等人那种流寇作风相当不齿的,但为了自身安危,不得不屈居于此,说实在,对张赤也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

  听魏延这么说,廖化拱手道:“张赤等人总是肆虐乡里,不事生产,久而久之,汝南诸县渐渐民生凋敝,末将屡次规劝他们善待乡民,皆被他们无视,久而久之,末将业已对他们心寒。早就闻听主公仁义大名,愿凭主公驱策,无所不从!”

  “如此我就放心了!”魏延问道:“元俭,我想问你一下,你愿意跟你黄巾贼的身份一刀两断吗?”

  廖化不假思索道:“愿意!”

  魏延指着一旁昏厥的张赤,对廖化说道:“把他杀了,就代表你跟过去一刀两断了!”

  廖化犹豫片刻,摇摇头:“主公,当年末将与老母逃到桃山,多亏张赤收留,虽然这些年张赤对我言不听计不从,但他对我毕竟有收留之恩,末将不忍下手!”

  魏延满意地点点头,如果廖化毫不犹豫动刀子,还真让他心里有点不舒服。

  这就是做主公的矛盾之处,既希望对方的将领能够投降自己,可如果对方归降太快而且反做了原来的主子,都有些怀疑,他会不会有朝一天也会这样对自己,这也是那一世吕布、魏延那种不会耍心眼的实诚人混不下去的一大原因。

  反观像张辽、文聘那样表达一下忠义之心,更能得新主的欢心。

  虽然魏延对这个洞若观火,但身在其位,也不能免俗,不禁对廖化更高看一眼,准备按照空空的请求,重点培养廖化。

  他心里还萌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把廖化或日后的周仓培养成超一流武将,让他们跟他们那一世的偶像关羽关云长单挑,会不会别有一番风味?

  空空嘻嘻笑道:“主公,这个可以有,其实不用您刻意培养,五十年,廖化一定能打得过关羽!”

  魏延狂晕,要比长寿,三国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我们的廖化将军啊,那一世他可是活到九十多岁,在三国长寿榜上都赫赫有名。

  魏延问道:“元俭,如果我要处置他,你会怎么想?”

  廖化恭敬地答道:“他败于主公之手,主公处置他乃天经地义,末将没有任何意见。”

  魏延点点头:“如此甚好!”

  他抡起青龙偃月刀,用刀背在张赤的脑袋上磕了一下。

  这一刀力道恰到好处,把张赤的脑袋打得脑瘫而不至死,正好便于魏延那个计策的实施。

  随后,魏延吩咐下去:“元俭,你稍后如此如此……”

  为了保证计策能够顺利实施,魏延给廖化加了10点武力、10点统御、10点智力,廖化的武力变成81,统御变成80,智力变成74,忠诚度也剧增到180。

  计策安排下去。

  魏延面对廖化,忽然暴怒:“枉我苦口婆心,劝你了半天,你竟然执意不降,来人,把他跟张赤捆在一起,等我攻下黄巾大营,再把他们一起斩杀!”

  廖化和张赤捆在一起,丢在一辆马车上。

  半夜的时候,廖化挣脱绳索,夺了两匹战马,带着张赤回转黄巾大营。

  此时,管亥已经领一千步兵扮成黄巾士卒,混入黄巾溃兵,退入黄巾大营。

  当廖化回到大营,按照魏延的安排,两人汇合,商议等下动手的细节。

  当廖化背着张赤来到张赤的大帐时,很多山头的寨主听到消息,纷纷聚在张赤的帐中,议论纷纷:“这张大统领竟然被魏延打得人事不知,哎,当初是他倡议攻打平春县的,现在他这样了,我们怎么办啊?”

  “是啊,我们原来都唯张大统领马首是瞻,现在他这样了,我们该听谁的呢?”

  “对啊,我们现在该继续打还是该撤呢,谁来打个主意?”

  廖化环视整个大帐,发现二十五个山头的寨主,只来了十六个,还有九个山头的寨主没来,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机,便站起身:“各位,以在下的意思,不如这样,咱们把所有山头的统领都聚在一起,像群雄讨董那样选个盟主,然后让盟主决定该何去何从。”

  当下便有大寨子的寨主嚷道:“廖头领这主意好,俺赞同!”

  有好几个有希望竞争一下盟主的寨主表示赞同,其他小山头的寨主也只得表示赞同。

  廖化随后派人邀请其他九个寨主也来。

  然后,廖化说,人多才公平,让那些山寨再派一些骨干头领前来参加选拔,那些人多势众的大寨子表示赞同,那些小寨子不敢发表异议。

  这样一来,为了竞争那个虚无缥缈的盟主之位,这些山头的寨主们和其他骨干统领全都汇聚在张赤账里。

  这个时候,管亥已经领人悄悄汇聚在张赤账外。

  他们称是廖化的部曲,倒也无人质疑,就像当年管亥攻打北海,也是纠合了好多个小渠帅,不然他自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声势,这次张赤来攻打平春县,也是纠合了这么多山头的人马,同时又裹挟了好多平民,所以黄巾大营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便于管亥等人浑水摸鱼。

  廖化慢慢地喝着水,看着那帮不知死活的家伙为一个虚幻的盟主之位吵来吵去的,觉得很好笑。

  不过,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机,他要等外面发出的信号。

  魏延这边兵分四路,堵住黄巾兵溃逃的四个要道,同时通知平春城里的邓芝,邓芝也精选人马,准备冲出。

  而张赤大帐里那上百号黄巾头目们还在吵着嚷着要当大盟主,浑然不知,他们已经落入魏延的圈套。

  当四面全都堵住,魏延命人放起大火。

  廖化看到外面火起,挺身而起,大喝一声:“为民除贼!杀!”

  管亥领着数百精兵一拥而入,一会功夫,将措手不及的黄巾头目,尽数斩杀!

  随后,廖化、管亥领着假扮成黄巾兵的步卒,在黄巾大营到处乱窜,大喊道:“头目为了争盟主之位,自相残杀,全都死了,魏延大军杀过来,咱们快逃吧!”

  大部黄巾兵看到张赤大帐火光冲天,顿时军心大乱,四散奔逃,那些被他们裹挟的乡民更是胡乱逃窜,把黄巾大营更弄得一片混乱。


第81章 【碾压!】(求推荐票!)


  廖化正领兵在黄巾军大营里来回冲突时,迎面忽然冲出一员黄巾大将。

  只见那员黄巾大将面色惨白,脸上一颗大痣,黄巾抹额,挺枪跃马,直奔廖化:“廖化匹夫!大统领见你走投无路,收容于你,你怎敢恩将仇报,引贼入室,害我黄巾兄弟!背主匹夫!吃我杜远一枪!”

  廖化一刀架住杜远的长枪,解释道:“杜兄弟,在张赤的统领下,黄巾军不事生产,劫掠为生,为害地方,害得民生凋敝,黄巾军也无以为继,粮草断绝,如此下去,终非长久之计,杜兄弟不如和我一起,弃暗投明,投效我家主公魏文长,魏文长雄才大略,仁义爱民,聚拢各地流民屯田,保境安民,万民安居乐业,实乃明主!”

  杜远根本听不进去:“我们纵横山林,劫掠地方,金银财宝妇女应有尽有,大碗吃酒,大碗吃肉,何等逍遥自在,何必为官府鹰爪走狗!”

  廖化苦笑道:“杜兄弟,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不勉强你投降,看在昔日并肩作战的情谊上,我放你一马,你且逃命去吧!”

  昔日廖化内敛低调,待人和气,很少显露自己的武艺,杜远一直以为廖化的武艺远不如自己,现在听到廖化竟然这样说,暴怒不已:“你放我一马?就你那能耐,还说放我一马?恬不知耻!背主匹夫,吃我一枪!”

  廖化忍无可忍,舞刀跃马,跟杜远战在一起。

  五个回合不到,廖化一刀将杜远斩落马下。

  廖化微微一愣,昔日自己跟杜远切磋,如果真下狠手,也要打到四五十回合,才能拿下,没想到,今天五个回合,便把杜远斩杀,这武艺竟然精进如斯!

  他猛然想起,返回黄巾大营执行任务之前,主公曾握着自己的手腕说道“我有祖传吐纳之术,能帮人洗髓易筋,提升武艺,今日我便帮元俭提升一些武力……”

  当时廖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