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刻,在野外训练,可比后世的新兵训练苦多了,但魏延身体力行参与训练,并且跟士兵们同吃同睡,还记得每个士卒的名字,一切的一切,让所有将士发自肺腑地尊奉魏延,信赖魏延,愿意跟魏延一起共甘共苦。

  骑兵的训练中多增加了骑射训练,现在,骑兵三件宝都没有大规模生产出来,就算生产出来了,在训练初期,魏延也只会让人把战马钉上马蹄铁,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还不准备拿出来,先让新兵们在马上吃吃苦锻炼一下骑术,等到骑兵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再行全部装备。

  筑城、屯田、科研、训练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两个月过去了,五千套双边马镫、高桥马鞍、马蹄铁都打造出来,进行装备。

  魏延亲自训练所有骑兵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战术,一个在一千多年后把欧洲那些重骑兵打得落花流水的战术。

  在这段时间里,为了避免引起刘表、蔡瑁等人的怀疑,魏延和黄月英的通信渐渐定在十天一次,十天一次的沟通,也足以维系感情,两人感情越来越浓,现在只等魏延拿出一个强大的身份,使得黄家以及黄家那些显赫的亲戚们能接纳他,魏延便会去黄家提亲。

  邹夫人进入魏延府邸偏院之后,连续好多次要求见魏延,全被魏延拒了,邹夫人便常在府邸里弹奏那些幽怨的琵琶曲。

  幸得魏延大部分时候都跟士卒们在野外训练,没有住在府邸,倒也太平无事。

  诸葛梦托奴婢送来过两封信,字里行间,隐约有相思之意。

  可魏延实在抽不出身,只能虚言敷衍,说不数日就会去的。

  本来只是一个敷衍的话语,却没想到,过了没几天,邓芝派人飞报,说汝南郡与平春县有一大伙山贼,蠢蠢欲动,想要对平春县不利,可能是平春县县令蒯祺身体不好,让那些山贼萌生了歹意。

  这个情报里,有个熟悉的名字,引起了魏延的注意。

  那伙山贼的二当家,名为廖化!

  魏延问现在负责情报事宜的特工头子魏羽:“你们对这个廖化有多少了解?”

  上次魏羽孤身一人潜入宛城,得到了张绣军准确的情报,颇受魏延的器重,魏延也觉察到自己势力情报匮乏,总是很被动,便让魏羽先期招募两百人,以“捕风捉影”之意组建情报组织风影,魏延将他在后世看到的有关谍战方面的一些经验告诉魏羽,让魏羽自行摸索、自行培训特工。

  魏羽对于发展地下情报网、单线联系、密写技术等谍战技术非常有兴趣,也在魏延的栽培下,能力值达到武力72、统御71、智力81、政治64、魅力76的,算是魏延培养的第一个非著名人才。

  魏羽这三个月时间培养了两百多名间谍,伪装成各种不同身份,潜伏在各地,其中便有混入那伙山贼里面的。

  魏羽答道:“主公,那个廖化原名廖俭,本来是襄阳人,世代为沔南中卢县的豪门世族,与同为中卢县豪门世族的蒯家乃是世仇,数年前,刘表刚到荆州时,听从蒯越之策,派人诱请宗族五十五人赴宴,全部斩杀,并袭取了他们的部众,其中便有廖家,廖化背负母亲,逃亡江湖,后来在汝南桃山落草,改名廖化!”


第77章 【新骑兵新战术】


  “廖化?”魏延忍不住大笑道:“正愁麾下缺乏良将,没想到竟有一员大将竟然就在眼皮子底下!”

  华夏有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

  实际上,是这样吗?

  现在不用堆砌史料来辩驳这个问题,先见到廖化再说吧。

  魏延继续留李严筑城守城,和陈到、管亥、文鸯一起,领八千人马,奔赴平春县。

  一路上,魏羽不断接到最新的情况,报给魏延:“这伙山贼是盘踞在汝南桃山的黄巾余党,头领名为张赤,有五千多家,青壮有七八千人!此前张赤养马为生,桃山中有个马场,所以他麾下有一千多骑兵。”

  “还有其他山头小股黄巾余党跟他一起洗劫平春县,合起来将近两万贼人!”

  “张赤裹挟三万多汝南、平春乡民,诈成十万大军,围攻平春县!”

  “平春县丞蔡平不顾县尉邓芝的劝阻,连夜遁逃,却被张赤麾下二统领廖化斩杀,蔡家满口全部被杀!”

  “张赤此前派去混入民屯的贼人闹事,想要里应外合,被邓芝及时发现,斩杀为首几人,安抚住剩下贼人,张赤没有内应,只得强攻,已经围攻两日,邓芝仅有一千多人,平春县城乃是土城,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魏延问道:“现在我们距离平春县城还有多远?”

  魏羽答道:“尚有十余里地!”

  “此去地形如何?”

  “一马平川。”

  魏延环顾四周:“贼军势大,不可力敌,只可智取。此处两山夹一沟,正是伏击的好地方。阿鸯,带一千骑兵,引诱敌军主力前来。叔至,你和我分兵两翼,元芳(管亥的字),你另有重任……”

  文鸯领着一千骑兵前往引诱张赤、廖化大军。

  张赤听闻魏延领着大队人马前来,连忙停止攻城,转而迎战魏延,却看到对方只来了一千人马,为首的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娃娃,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就连一向冷静的廖化看到眼前这一千骑兵,也不免面露轻视。

  这些骑兵都是骑乘矮小的匈奴马,每个人身上都没有披甲,皮甲都没有,就是普通军衣,头上戴着皮盔,身上都背着三个箭囊。

  不过,让人惊诧的是,这些骑兵的军衣里面似乎套着丝绸做的内衬,让人不禁感叹他们主公魏延的奢侈。

  他们当然不知道,后世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骑兵,战斗开始前都要披一件绸长袍,这种绸用生丝制成,编织得十分细密,敌人的箭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医生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能够极大地减少敌人羽箭对己方的伤害,甚至比披着重甲还要安全,而造价却比重甲便宜,而且对于战马的负担大大减轻。

  除此之外,廖化还观察到,这些骑兵的方阵虽然整齐,却非常松散。

  廖化便对张赤笑道:“大头领,您看,敌军不但骑乘劣马,没有披甲,而且方阵松散无比,每个骑兵之间相距甚远,彼此之间很难支援,又没有重骑保护,只要我们一个冲锋,就能冲进敌军方阵,把他们彻底冲散,分割包围……人们都说魏延善于用兵,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张赤点点头:“元俭所言极是,命你领五千人马前去,务必将敌军全歼!”

  廖化便领五千人马前去迎敌。

  这五千人马中仅有一千骑兵,便放在阵前,剩下四千步兵在骑兵身后,跟骑兵一起组成一个便于冲锋的锥形阵。

  当廖化的五千人马刚刚冲到距离文鸯人马百步距离时,忽然发现,对方前面几排骑兵骑在马上,张弓搭箭,射向自己这一方,看他们的样子,没有追求什么准头,就是把箭矢抛射过来就算完事。

  廖化暗笑,这么远的距离,对方又是在马上射箭,能有什么威力?

  他继续领军往前冲。

  一阵箭雨倾泻而下,廖化身旁倒下上百个骑兵,人仰马翻。

  廖化这才大惊失色:“他们射程怎么能这样远?”

  他仔细一看,发现敌军用的箭镞竟然都是又小又尖利,除此之外,敌军的弓跟寻常的也不太一样。

  此时,敌军第二波箭雨又倾泻下来。

  “放箭!还击!”廖化连忙下令还击,可他麾下这些骑兵,都只能勒着战马,等战马站稳了才敢在马上拉弓放箭。

  反观敌军骑兵,在策马奔腾的时候,还能张弓搭箭。

  而且,廖化这些骑兵射箭只能射到七八十步就软绵绵地落地了,距离敌军骑兵还有二三十步,根本造成不了任何威胁。

  廖化没有办法,只好让麾下黄巾兵往前冲,努力拉近跟对方骑兵的距离。

  此时,敌军已经来了四波箭雨。

  当廖化的骑兵跟对方拉近距离的时候,正要勒马拉弓射箭,却发现,对方骑兵已经策马跑远。

  廖化看步兵追不上,仅有的骑兵只剩下七百多人,便勒马回转。

  这个时候,文鸯又领着一千骑兵冲了过来,又是一阵箭雨。

  当廖化追过去反击时,文鸯又领兵远遁。

  廖化追不上,只好再往回走。

  此时,文鸯又领着那一千骑兵过来,箭雨抛射。

  对于廖化而言,文鸯那一千骑兵,犹若附骨之疽,怎么都摆脱不了。

  现在的廖化还很年轻,二十岁还不到,缺乏应对这种情况的经验。

  其实不但是他,可能整个大汉境内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应对这种技战术。

  不过廖化非常冷静,知道这样下去讨不得好,便领兵回转大营。

  他们的大统领张赤却怒了:“我大军数十倍于他,焉能让他如此嚣张!聚集所有精锐,追杀到底,务必把这一支人马全歼!”

  廖化连忙劝道:“大统领,这些骑兵战术诡异,千万不可小觑!”

  张赤怒骂道:“无能之辈,五千人马连对方一千人马都拿不下,滚开!”

  张赤把各个山头的骑兵汇聚在一起,聚起三千骑兵,向文鸯的一千骑兵追杀过去。

  廖化唯恐张赤有失,连忙领五千步兵紧随其后。

  这个时候,文鸳这一千骑兵仗着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的优势,看似策马逃走,实际上却不断地回头放箭。


第78章 【擒获廖化】


  张赤的三千骑兵骑乘的都是身形高大的西域马,冲刺速度也比匈奴马快,然而这样的优势,只会加速他们的死亡。

  文鸯一千骑兵的箭雨袭来,张赤麾下骑兵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帮他们固定身体,他们要一手抓着缰绳,一手握着兵器,就无法拿着盾牌挡箭,根本躲避不了箭雨的洗礼,一会儿功夫又损失两百多个骑兵。

  他们想要在冲刺中用兵器格挡羽箭,可他们的武艺大部分都不怎么精湛,根本无法做到水泼不进箭射不入的地步,而且在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帮他们牢固身体的情况下,在急速飞奔的马背上,一只手舞动兵器,上身不稳,非常容易坠马。

  有些黄巾骑兵也想像文鸯他们那样坐在马上一边冲击一边放箭,随后他们用生命的代价领悟到,没有马镫和高桥马鞍固定住身体,只是战马急速奔跑时的颠簸和惯性的滑动,就足以让他们坠落马下被后面战友的战友践踏而死!

  随后的时间里,文鸯这一千骑兵基本上不跟张赤的三千骑兵近距离战斗,就是一边逃一边往后面射箭。

  本来张赤骑兵以西域马的速度,应该能追上,可对方的箭雨洗礼使得他们被迫放慢坐骑速度来躲避箭矢,当他们再度加速追上去,对方又是一阵箭雨,他们又要放慢战马速度。

  如此这般,反复了好几次,极其无赖。

  这就是后世某个游牧民族极其擅长的曼古歹战术,即骑射者一边逃走,一边向后方的敌人射箭,这种战术的精髓在于一从远距离攻击敌人,二持续不断的攻击敌人,三不给敌人还手的机会,在这种攻击下不论敌人的精神和装甲多么坚强,彻底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个游牧民族便是曾经差点一统欧亚大陆的蒙古,当时欧洲骑士大多配备重盔重甲,虽然近战时十分强大,机动力却根本无法和蒙古骑兵相比,如果碰上蒙古骑射手,不仅追不上,连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而且蒙古骑兵不像欧洲骑士那样完全依赖强攻,他们只有当先用弓箭把敌人杀伤大半时才与敌人短兵相接。1241年4月,蒙古骑兵就靠这种战法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杀敌七万余,用弓和箭演奏了一曲“红色多瑙河”,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若非窝阔台不合时宜的去世,早在800年前黄种人就统一整个欧亚大陆了。

  张赤实在受不了对方的无赖战术,决定撤退。

  这个时候,文鸯单人独骑,猛然冲到张赤阵中,两条钢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功夫便打死打伤近百人,然后全身而退。

  张赤彻底怒了:“小儿敢如此欺我!全军冲击,一定要把他们全歼!”

  剩余两千多黄巾骑兵和后续的四五千步兵,潮水般地向文鸯的一千骑兵袭来。

  文鸯便领兵继续往前奔驰,他们奔驰过程中,还能一直保持着整齐的队形,时不时地往后面飞射箭矢。

  当张赤感到有点不对,想要放弃追杀时,文鸯便又领兵掉头,向黄巾骑兵攒射,又是一阵箭雨射下,射的黄巾骑兵人仰马翻。

  张赤又勃然大怒,命令麾下兵马继续追杀。

  就这样,不一会功夫,便到了一处两坡夹一沟的地带。

  廖化看四周地形,心中大为警惕,连忙拨马紧追张赤。

  等他追上张赤,张赤的三千骑兵全都进了山谷。

  廖化连忙告诉张赤:“大统领,此处两侧山坡山高林密,恐怕敌人设伏。”

  张赤这才意识到,刚才他被那个小子气坏了,一路追杀下来,却忘了要防备敌人设伏。

  他连忙下令:“撤!马上撤!”

  这个时候下令,已经迟了,两侧山坡箭矢如雨,还伴随着滚石、檑木,黄巾骑兵一片大乱。

  廖化保着张赤,转身要杀出山谷。

  此时,一只两千人的骑兵已经堵住谷口。

  从山谷里跑出来的黄巾兵已经溃不成军,迎接他们的命运就是,或者投降,或者被射杀。

  张赤策马从山谷里跑出来,环顾四周,身边只剩下十几个骑兵,他远远看到对方骑兵阵中有一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胯下乌骓马,手中青龙偃月刀,正是敌军的主公魏延。

  这些日子,魏延的武勇名播四方,按说张赤应该会感到害怕,但张赤并没有跟胡车儿、张绣交过手,无从间接体会魏延的武勇到了何种地步!

  而他的山寨里,除了廖化之外,全是溜须拍马之辈,那些人的吹嘘,让他感到自己的武勇已经不亚于吕布了。

  张赤挺枪跃马,直奔魏延,试图生擒魏延来挽回败局。

  魏延瞥了张赤一眼,一眼就看出来,这人武力才70,其他属性全都不及格,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大统领之位的。

  两马交错,只是一个回合,魏延一刀斩飞张赤的头盔,张赤跌落马下,昏死过去。

  这个时候,有个小将挺枪跃马,大声喝道:“休伤我家渠帅!”

  魏延定睛一看,来人二十岁不到的岁数,浓眉阔目,精神抖擞,仪表不凡,唯有头上黄巾让他看上去有些不堪。

  这个时候,魏延脑海里响起种子神器空空的声音:“主公,发现良将种子廖化,武力71,统率70,智力64,政治45,魅力62,此人成长性极佳,建议重点培养!他对张赤忠诚度70,对主公好感度为50。”

  两马相交,三个回合,魏延也把廖化击落马下。

  这个时候,管亥按照魏延的命令,已经领一千步兵换上黄巾兵的衣服,混入黄巾溃兵,逃往黄巾兵在平春城外的大营。

  魏延来到廖化面前,开门见山地说道:“元俭,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