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延明白,这跟后世某些作家喜欢在自家客厅里堆放自己写的书一样道理。

  他径直走上前,把《周易章句》和《进谏王畅》翻了一遍。

  蔡瑁、张允等人正在聊天,也没在意他。

  等蔡瑁发现魏延的时候,大惊失色:“文长,你怎可随便翻动主公的墨宝!”

  魏延淡淡一笑:“书上有些灰尘,我来掸掸。”

  蔡瑁正待继续训斥魏延的时候,有人传报:“主公到!”

  刘表出现了,他五十多岁年纪,身高八尺多,容貌温厚伟壮,峨冠博带,猛然一看,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长者,身上没有一丝霸气,根本不像是一个坐拥荆襄九郡的大诸侯。

  文武分为两行而坐,魏延在武将最靠门边的位置。

  魏延注意到,如果不是刘表两个亲戚蔡瑁、张允在武将那边,刘表都懒得把目光转向武将,其重文轻武居然到了这种地步,难怪那一世他麾下虽有黄忠、魏延、甘宁那样的一流武将,也没有什么作为。

  刘表跟蒯越、宋忠等文士聊了好一阵子,才把目光转向蔡瑁:“德珪,吾听闻昨夜有人杀了韩太守的族弟韩焕,你却把凶手带到你府上,奉为贵宾,可有此事?”

  蔡瑁瞥了一眼对面正在捋胡子的蒯越,定然是这老匹夫向主公通风报信的!


第44章 【统管三县军事!】


  魏延当时也马上想到,极有可能是蒯越告密的。

  他想到自己拥有的【鉴定】特技已经升级到第三层,能够鉴定敌方人物的属性、忠诚度以及对自己的好感度,他马上鉴定了一下蒯越。

  蒯越武力36,统率69,智力88,政治82,魅力78,对刘表忠诚度98,对魏延的好感40(值得一提的是,蒯良善于治政,蒯越善于谋略,小鬼子在游戏里把蒯越、蒯良的能力值搞混了)。

  好感度的初始值是50,低于50就是有了负面态度,基本上没可能招揽到的,越接近0,代表越是仇恨憎恶对方。

  现在看来,也许是蒯越知道魏延要跟他族弟竞争义阳县令的职位,所以对魏延起了厌恶的心思。

  魏延眼睛一眯,寒光一闪,看样子,以后要提防着这个老小子。

  蔡瑁眼睛瞥了一下蒯越之后,便赶紧把昨晚黄月英告诉他的事情都说了一遍,除了魏延救了黄月英、杀了辱骂黄月英的无礼之辈的事情,重点讲了魏延的实力。

  听到南阳郡和江夏郡之间崛起一个有十余万人口、两万人马的势力,刘表也吃了一惊,他虽然把军事都托付给蔡瑁、张允、黄祖等人,但对大概的兵力部署还是非常清楚的。

  荆州表面上一片太平,但却也是四面受敌,东边的孙策有杀父之仇,又对荆州存有野心,攻势最猛,南面的交州牧张津(此时土家还没有坐大)、武陵蛮时不时骚扰一下,东北方向的袁术也时不时来骚扰一下,北面的曹操已经有攻略南阳郡的野心,好不容易安稳下张绣,那家伙的西凉兵军纪败坏,四处掳掠,南阳郡民众群情汹汹。

  这个时候,周边再冒出一个两万人马的势力,如果魏延是亲近曹操、袁术的,那可就糟了!

  不得不说,刘表这个人虽然性多疑猜,好于座谈,但基本的眼光是有的,不然也不可能在群狼环视的环境中保得荆州安稳十八年。

  这个时候,蔡瑁便凑上前,压低声音,把黄月英说的除掉魏延和笼络魏延的利弊跟刘表说了。

  虽然笼络魏延的利和除掉魏延的弊非常明显了,但刘表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招蒯越近前。

  蒯越听到魏延竟然发展那么迅猛,顿时放弃了为族弟争取义阳县令的打算,毕竟义阳县盘踞着那么大的势力,他族弟过去就是做傀儡的,何必呢。

  随后,他开动脑筋,分析笼络或除掉魏延的利弊,他的分析跟蔡瑁说的一样,笼络魏延利大于弊,除掉魏延弊大于利。

  不得不说,蒯越还是相当靠谱的谋士,所着眼的不只是一家一姓的得失,还有整个荆州的利益,便是那一世投降曹操,也是为了让荆州尽早回到大一统的太平,不至于生灵涂炭。

  说句合理却不合情的话,对整个大汉民族的整体利益而言,周瑜、诸葛亮、陆逊那样的人恰恰是反面人物,正是因为他们积极内耗,耗尽了大汉民族的元气,方才有了后来的五胡乱华,那一世,如果让曹操早日一统天下,以他对异族的手腕,怎么可能有五胡乱华呢,从这个角度看来,蒯越、张昭那样的投降派,反而是识时务的正派人物!

  刚才那话绝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轮到魏延自己,他也不愿意去投靠曹操加速大一统,而是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大汉民族大一统。

  听到蔡瑁、蒯越两个人都这么说,刘表点点头:“那就召魏延进来,让吾看看,他到底能否胜任义阳县令之职。”

  蔡瑁连忙说道:“属下已让他在廊下等候。”

  原来魏延并非是坐在武将列里,他本想坐在里面,却因为蔡瑁要跟刘表、蒯越谈论是该笼络魏延还是该除掉魏延,张允赶紧让人把魏延领出去,让他在廊下等候。

  当时,魏延站在廊下,仿佛一个守门的小卒,心里倍感屈辱。

  他仰头望着荆州蓝蓝的天空,暗暗发誓,五年之内,我一定让你们都站在廊下感受一下我今日的屈辱。

  他足足站了半个时辰,刘表、蒯越、蔡瑁才权衡好利弊,让他进来。

  魏延大步走向议事厅,来到刘表面前,深施一礼:“在下义阳人魏延,拜见刘荆州。”

  刘表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魏延一番,看到魏延英气勃发,典型的武将彪悍模样,顿时心中不喜,冷淡地说道:“免礼!”

  魏延的礼节根本就是虚的,没有落实,等刘表说出免礼二字,他马上站稳。

  刘表神情淡漠地问道:“你的武勇吾已知晓,吾只有一个问题,你读过书吗?”

  魏延非常自然地回答道:“读过,五经均有涉猎,而钻研最深的便是刘荆州您的《五经章句后定》、《周易章句》、《进谏王畅》。”

  旁边的蔡瑁睁大眼睛,瞪着魏延,这红脸小子胡说什么,他分明刚刚才翻了翻《周易章句》和《进谏王畅》,竟然说自己钻研最深。

  蔡瑁连忙给魏延使眼色,你小子千万不要给我搞事情!不要弄巧成拙!

  刘表听到魏延竟然通晓自己参与编写的三本著作,顿时眼前一亮,来了兴趣:“想不到你一武夫,竟然也看那些书,那你把《五经章句后定》前面两页背一遍!”

  他心里是非常不相信魏延读过那三本书,他以为魏延只是取悦他而随口说的,如果是那样,魏延就是一个狡猾之辈,他就不放心把义阳交给魏延。

  魏延非常流利地把《五经章句后定》前两页背诵下来。

  刘表有些惊讶地看着魏延,便是刘表他自己,虽然参与编纂过,却也不可能这样流畅地背诵下来,魏延一介武夫竟然能背诵下来,而且似乎一字不差,实在是让他叹为观止。

  看到刘表没有让他停止的意思,魏延就干脆接着往下背。

  刘表越听越是惊讶,嘴巴惊讶地张着,合不拢。

  刘表没有让他停,魏延就接着往下背。

  等魏延背完了,刘表才晃过神来,抚掌笑道:“我荆州真乃人杰地灵之地,竟有魏……你可有字?”

  魏延拱手道:“在下字文长。”

  刘表现在越看魏延越是顺眼,点头笑道:“文长,好字!文长文武双全,实乃难得的将才!吾欲任命你为义阳县令,统管义阳、平春、复阳三县军事,你可不能辜负吾之重托!”


第45章 【王粲!】


  魏延躬身施礼:“末将定不负主公所托,必将曹操、袁术二贼挡于荆州之外。”

  刘表捻须大笑:“如此有劳文长了!”

  正在大家都皆大欢喜的时候,忽然有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主公,此人奸猾,不可大用!”

  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那人,只见那人二十岁左右年纪,身高不过六尺,十分矮小,脸色白里透青,五官其貌不扬。

  魏延也回身看那人,妈蛋,老子跟你素不相识无仇无怨,为什么要诋毁我!

  这个时候,神器精灵空空忽然在他脑海里说道:“主公,发现能臣种子王璨王仲宣,此人武力3,统率7,智力81,政治78,魅力40,能力不弱,潜力更大。他对主公的好感仅为45,不过,他对刘表的忠诚度也仅为75。发布任务,收服王粲,成功可获得20000积分,失败则倒扣20000积分。”

  魏延顿时大为惊喜,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与曹植并称“曹王”,学识极为渊博,多得其恩师蔡邕真传,历史上不论是制定礼仪典章还是处理奏议,全都挥笔立就。

  他擅长写文章,总是一挥而就,从来不用修改,时人常常以为他是预先写好的,但他们尽管反复精心构思,写出的文章也没法超过王粲。

  王粲还善于计算,作算术,总是很简捷地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如果能得到这样的人才,魏延就不用发愁以后的宣传和财会工作了!

  王粲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二人都曾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初平二年(191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粲也随同前往。当时的著名学者、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王粲,就觉得他是个奇才。当时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经常是车马填巷,他家的客厅也常宾客满坐。一天,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便急忙出迎,连鞋子穿倒了也顾不上。王粲一进门,因为他年纪小,身材又矮,满屋的人都感到很吃惊。蔡邕说:“这位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粲,他确实是奇才,让我自愧不如。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

  初平四年(193年),十七岁的王粲受司徒征辟,又被召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不久,他到荆州去投靠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刘表见他状貌不扬,身体孱弱,又不拘小节,所以不太看重他。

  现在刘表看到王粲出来说话,眉头微微一皱,淡淡地问道:“仲宣何出此言?”

  王粲冷冷地看了一眼魏延,说道:“此人并不像钻研书墨之人,却对主公参与编纂的书背诵如流,以属下推断,并非此人钻研过主公的书,实在是此人博闻强记,此人许是只匆匆读过两遍,便记了下来,现在却来自称钻研最深,此举乃是欺瞒主公,足见此人心性狡诈,不可信用!”

  蔡瑁看到刘表马上要落实魏延的任命,心中大喜,是他把魏延举荐给刘表的,魏延以后就唯他命是从,这个时候王粲却横插一杠子,让他极为不喜,冷冷地说道:“王仲宣,你不要以为天下人都像你一样博闻强记。”

  王典故粲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

  一天,王粲和友人同行,看见路边有座古碑,就站在那儿朗读起来。友人问他:“你能背诵吗?”王粲回答:“能。”友人当即叫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结果一字不差。

  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围棋,有人不小心碰乱了棋子,他说能帮着人家按原来的局势把棋子重新摆好。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块手帕盖在棋盘上,让他换个棋盘重摆,结果,连一道的误差也没有。

  王粲就是这样博识强记。

  刘表也是知道王粲这个名气的,便淡淡地笑道:“德珪所言极是,仲宣,莫要以为天下人皆像你那般,我等商议的乃是军政大事,非你所懂,且退下吧!”

  王粲想要让魏延证明他自己是博闻强记,却猛然想到,在现在的情形下,魏延又如何愿意配合呢,如果让魏延去背诵其他书籍,魏延定然背的结结巴巴。

  他只得恨恨然退回席间。

  这个时候,魏延躬身道:“主公,仲宣说的并非全错,末将确实博闻强记,然而仅仅比常人稍胜一筹,远不如仲宣。末将也没有仲宣那样的幸运,能有蔡中郎那样的大学者为师,末将唯有多读书,自从末将得到主公撰写这三本书,若获至宝,爱不释手,熟读成诵,因为读的次数多,末将还把《五经章句后定》的书页弄破了,实在心疼不已!惭愧的是,虽然末将读过好多遍,碍于天资,依然是不懂书中真意,如主公不弃,末将愿拜主公为师,学习儒道。”

  王粲在席间听得只想吐血,魏延这番表态,完美地堵住了他自己的漏洞。

  刘表捻须大笑:“文长能一心向儒,可喜可贺。吾虽喜文长向儒之心,怎奈现在贼患丛生,又有曹操、袁术二贼从义阳诸县威胁我荆州,需要文长镇守义阳诸县,不可擅离,非是吾不肯收你。这样吧,我送你藏书百卷,闲暇时多多诵读。”

  魏延自然知道,以刘表的身份,不可能轻易收弟子,而且以刘表世家兼宗室的出身,就算收弟子,也是收世家子弟,肯定不是自己这样的寒门庶族出身的武将,刚才魏延那样说,只是想表明自己对儒学的态度,以此得到刘表的赏识罢了。

  至于《五经章句后定》书页弄破,绝对不是读得多破的,而是这个时代的蔡侯纸本就脆弱,魏延翻书时稍微力气大了一点,便有书页破碎。

  经过那个事情,魏延已经下定决心,尽早改良造纸术和印刷术。

  随后,刘表打发魏延随从文吏去领取各种印绶、公文。

  魏延走后,蒯越进言:“主公,仲宣方才所言也不无道理,魏延此前兼并李通等三股势力时显现他狡黠多智,对于此人,用自然是要用,却不可不提防与他,属下建议,让王仲宣就任复阳县令,让蒯祺为平春县令,命他二人监督魏延。”

  那个蒯祺便是蒯越那个即将到义阳就任的族弟,现在被蒯越趁机安插到平春县做县令。

  蒯祺还有一个更显眼的身份,他是诸葛亮的大姐诸葛梦的丈夫。

  蒯越自然不知道,他建议让王粲去监视魏延,又是肉包子打狗,荆州很快便会失去最出色的文宣人才!

  而且,他族弟蒯祺的帽子过不了多久也会绿起来的!


第46章 【墨家钜子黄月英!】


  刘表生性多疑,连两个亲戚蔡瑁、张允他都不怎么放心,让蒯越帮他盯着,而蔡瑁、张允同样也被他暗示去盯着蒯越。

  对待一开始就死忠于自己的手下,刘表都有诸多猜疑,更别说魏延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家伙,所以刘表根本没有被魏延刚才的行动忽悠住,欣然同意了蒯越的提议,派去两个监视魏延的人。

  蔡瑁也不甘示弱:“主公,属下举荐一个人去担任义阳县尉,此人跟魏延此前有过龌蹉……”他把文聘的事情说了一遍。

  现在文聘刚从南阳郡宛城来襄阳投军不久,虽然文家在宛城算是大户,但毕竟不是诗书传家的世家,而是地方豪强,依然不得刘表的看重,只做了个小小的曲军侯。

  刘表也看不出文聘的将才,便点点头:“德珪所言极是,速速行之!”

  当魏延拿到义阳县令印绶的时候,脑海里响起神器精灵空空性感的声音:“主公,您完成义阳县令的任务,获得115000积分,加上俘获黄月英芳心的积分、收服邓芝的积分,以及斩杀那些山贼、韩焕的积分,您现在有150000积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