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延摇摇头:“原本任命的不会取消,现在以及以后由朝廷任命的也都不会受这个军衔的影响,因为那是朝廷给予的军职,我们讨论的是军衔,是在咱们军中内部使用的,两者没有互相对应的关系,真正有对应关系的是我们内部军职与内部军衔,这些都是内部的事情,请各位不必向外透露。”

  徐晃又问道:“如何确定军职,如何确定军衔,请主公明示下来。”

  魏延笑道:“公明莫急,这些都是我马上要讲到的问题。首先,确定内部军职,这个很简单,比如你原来是部校尉,那是禀告给朝廷并让其他诸侯知晓的外部军职,真正对应的魏军内部军职是魏军第一军第四师师帅,如此类推。”

  张辽点点头:“末将明白了,那如何确定我们的军衔呢?”

  魏延答道:“内部军衔是跟军职有关联的,每一级军职都对应三等军衔,

  伍长对应列武士、中武士、上武士,

  两长对应上武士、大武士、准都尉,

  队长对应准都尉、列都尉、中都尉,

  营帅对应中都尉、上都尉、大都尉,

  旅帅对应大都尉、准校尉、中校尉,

  师帅对应中校尉、上校尉、大校尉,

  军帅对应大校尉、准将军、列将军。

  副职的军衔比正职低上一等。”

  


第352章 【卫觊】

  在这几日里,徐晃领一万人马配合魏延的计划,他一边派人去白波谷那里询问战果,一边派出斥候四处查探,防止白波谷的溃兵逃往河东郡南部。

  郭援领四千多袁军骑兵来到闻喜县境内,早就被徐晃派出的斥候发现。

  那斥候还摸清楚了郭援所部的扎营位置,迅速回报徐晃。

  徐晃统领六千骑兵,悄悄靠近郭援的驻地。

  袁军太过疲累了,以至于被徐晃的人马掀了营帐,他们还没有醒来。

  大多数人都成了俘虏,只有少数及时醒来的,向郭援围拢过来。

  等郭援被潘凤拍下马以后,他们也无可奈何地俯首就擒。

  这些袁军之所以甘心被擒,绝不反抗,是因为这一年来,魏延的文宣人员散布各地,到处散布魏延势力的各种美好,使得这些袁兵对魏军的情况非常了解。他们知道,只要他们乖乖投降,最差也是便贬去屯田兵团所辖的矿井挖矿,一般情况下都至少会去屯田,表现好一些的做魏军的辅兵,比较精锐且没有犯过什么大错的士卒通常都会被就地改编成魏军的战兵,魏军士卒的待遇可远远好过袁军。

  这年头跟谁卖命不是卖啊,要是宁可战死也不投降,那就不客气了,你死后,为了防止你家人为你报仇,就要斩草除根,不会把你的家人杀死,会把你的男性家属全部阉割送去挖矿,会把你的女性家属送去青楼妓院。

  曹操等敌对势力一开始对魏延这个规定不以为然,后来才发现魏延这条规定的辛辣恶毒,简直是针对人性而定的,本来普通人都是怕死的,趋利避害的,一想到跟着没有前途的势力混,越勇敢死得越快,自己的家属被魏军处置的越惨,好多士卒便想到,能装死就装死,能躲避就躲避,能投降就投降,跟魏军的战斗中,只有贪生怕死,才能保住这条命,才能保住全家的安危。

  曹操等反对势力的君主们见势不妙,纷纷宣扬那些不利于魏延的传闻,谣传说,魏军会坑杀所有俘虏,并把所有俘虏的女性家属送入青楼男性家属阉割,这种谎言根本骗不过越来越聪明历练的大汉子民们。

  众所周知,魏延之所以越打越大,靠的不是招募新兵,靠的是整编降兵。

  魏延的屯田兵团之所以能够支撑起庞大的魏军后勤,也是靠把降兵和流民改编成屯田兵。

  这些事实是明摆着的,曹操等势力越这样诽谤魏延,魏延越受到那些下层士卒的爱护,反正投降给其他势力都是生死未卜,投降给魏延不但能保住命,还能得到赏钱,因为魏延是唯一一个能够财大气粗地宣布“归顺有奖”的军阀。

  郭援对袁绍感恩戴德,看到那些袁军士卒毫不犹豫就投降魏延了,他非常愤慨地吼道:“你们这些无义之辈,大将军对你们不好吗?你们转眼就投降魏延小贼!”

  潘凤瓮声喝道:“你他娘的给俺闭嘴!”顺手扯下身上一块布,猛地塞在郭援嘴巴里,堵住了他同时顺便卸了郭援的下巴,让他想吐都吐不出来。

  郭援眼睛翻白,那块布气味实在太奇怪了。

  典韦见郭援表情很是奇怪,便问潘凤:“无双,你那块布哪里来的?”

  潘凤嘿嘿一笑道:“这是俺的袜子,穿破了,还没来得及缝,就踹到兜里,没想到今天派上用场了!”

  典韦哈哈笑道:“像郭援这种宁顽不灵的狗贼就要这样虐上一虐!”

  现任魏军薄曹的卫觊拿来笔墨纸砚,笑眯眯地对郭援说道:“郭将军,我家主公知道你武功谋略都甚为出众,起了爱才之心,不愿为难与你,你现在被我军俘虏,这个消息是瞒不了多久的,迟早都会被袁大将军知道,若是大将军知道你不仅把他精锐的一万人马全都葬送,还连累着数万匈奴骑兵全都被我魏军消灭,你想想大将军会怎么对付你了,他虽然杀不了你,可你的一家老了,不如你写封书信,让你的家小避一避,以免被大将军诛杀!”

  郭援颓然地想了想,想起袁绍当年对那个帮他打败公孙瓒的麹义,顿时觉得,以袁绍的薄情寡义,自己的家小很难保持,他不得不承认卫觊说得很有道理,因为他自己粗通文墨,便自己亲自来写家书。

  卫觊便端坐在一旁看他挥笔的姿势,看他的字迹,非常认真地看着,随后叹息道:“郭将军,你这书法可谓世间一奇!”

  郭援哈哈笑道:“卫先生,我的书法可不敢跟您比,人人都说卫家长公子的书法已经直追蔡邕!”

  卫觊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大牛人,他在历史上给曹操献策,将河东盐池收为官有,设置使者监卖,抽取盐税,曹操领受。自此以后,卫觊这个盐池官办的计策,同枣祗的屯田之议一样,成了曹魏兴盛的两大根基。卫觊的儿子卫瓘更是一个大牛人,在入蜀的时候,他竟以一人之力搞定钟会、姜维、邓艾这三大牛人,若无卫瓘,司马炎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统一三国。

  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曾任曹操司空府的属吏、茂陵县令、尚书郎。

  历史上,建安四年,官渡之战即将爆发,但此时荆州牧刘表答称支持袁绍,而关中诸将亦保持中立,坐观成败。曹操因益州牧刘璋与刘表有嫌隙,命卫觊为治书侍御史,出使益州要刘璋出兵牵制刘表,以避免刘表出兵扰乱后方;但当卫觊经过长安时知道入益州的道路已被阻塞,唯有留在关中。

  历史上,后来北方稍定,卫觊写信给荀彧说:“关中是个丰腴富饶之地,前些时候因兵荒马乱,百姓流亡到荆州的有十万余户。听说老家已经安定下来,这些人都盼望着早日返回家乡。可是回来的人却找不到活儿干,各路将领便竞相招纳他们做为自己的私兵。因为各郡县的力量薄弱,无法与他们抗争,所以各路将领的势力就逐渐强大起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军队就成了后患。盐,是国家的宝物,自战乱以来未加管理,发放散乱。如今应该像从前那样设专人监卖,再拿赚到的钱买些米,如果有归来的百姓,就把米供给他们,鼓励他们辛勤耕作,积累粮食,以使关中重新富裕起来。远方的百姓听说了这些事,也一定会日夜兼程,争先恐后竞相回赶。再派司隶校尉留治关中做为主将,那么就可以逐渐削弱各路将领的势力,使地方官府的力量日益强盛,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这可是强本弱敌的好事啊!”荀彧把卫觊的建议报告给曹操,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开始派谒者仆射监督盐官,派司隶校尉管治弘农,等到关中各地照此执行以后,曹操就把卫觊召了回来,提拔他为尚书。

  


第353章 【骗高干】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使人的坏念头受到抑制,而坏的制度会让人的好愿望四处碰壁,同样的人,不同的制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和氛围以及差距巨大的结果。

  一个愿意并极力于完善国家制度的人,才是国之大才。

  卫觊注重国家纲纪的恢复建设,也常呈奏意见,匡正时弊。

  曹操时期,一些重大决策就常请他参谋。曹操打算进军关中,讨平关中割据势力,就曾让荀彧征求卫觊的意见。卫觊认为,关西诸将皆无大志,只要给其爵号,就不会有大的变动,而后再囤剪除他们,如果乘其强大之时而进攻,必然使他们联合反抗,难以控制。可当时钟繇自告奋勇前去讨伐,曹操没有按照卫觊的意见去办,结果钟繇失利,曹操不得不亲自率军征伐,虽然平定了关中,然军士伤亡惨重。曹操懊悔不听卫觊的意见,因此更加看重他。魏明帝时,他也经常上书言事,告诫明帝耍善听不同意见,留意于民间,爱惜民力,计较府库,量入为出。表现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期,卫觊为尚书,与王象一起,主持了典礼制度的制定。卫觊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恢复和建设,他认为,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而往往被官吏轻视,代之以主观臆断;典狱之官掌握生杀人权,应由明法公正之人来担任,而往往因统治者对他们的轻视,所用非人,这是王政敝弊,国家丧败的重要原因。他主张,恢复西汉,并设律博士转相教授,使官吏和百姓都懂得法律,以法治天下。魏明帝同意他的主张,专委刘邵、陈群等人删定西汉律令,制成18篇,45篇,、共180篇,从而增加了的内容,减少了汉代其他章律科今的条文。这些律令条文的制定,在法制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律博士的设置,更是秦汉以来所未有,所有这些都是与卫觊的努力分不开的。

  魏延来到河东时,卫觊还没有到曹操那里出仕,魏延就用种子神器精灵空空帮他,用以前那些手段,将卫觊征服。

  ……

  卫觊傲然地点点头,他已经被魏延影响到了,对待这种恰如其分的赞扬他都是受之无愧。

  卫觊的书**力很深,又很全面,不论是古文、鸟篆、隶书、草书,无所不善,河东郡这边不少碑文书写,都出自他的文笔,与钟繇齐名,“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后世之书,皆此二派,只可称为钟、卫”。

  卫觊在书法上还有一个特长,善于模仿,他所仿写的古文,竟与大书家邯郸淳毫无区别,连邯郸淳自己也难以识别。

  卫觊接过郭援的家书,言说要派人传递给郭援的家人,等到了自己的书房,他就让人磨墨,准备挥毫摹写。

  他连写几张纸,都甚是不爽利,把毛笔一丢:“这郭援的字当真是奇烂无比!想我卫觊生平摹写,多从古之大家,那里摹写过这等烂字!”

  可这是魏延授意他做的,他没有办法,硬着头皮,接连写废了十几张纸,才勉强把郭援的字迹模仿的稍微逼真一些。

  卫觊模仿郭援的语气,给高干写了一封信,信里说,他郭援和匈奴左贤王刘豹领七万匈奴铁骑,跟胡才白波军里应外合,将魏延三万战兵困在白波谷,魏延负隅顽抗,拒不投降,匈奴骑兵损失甚多,但魏延已经是强攻之末,还请高干速速派兵,前来白波谷助我们一臂之力,共建这不世大功!

  郭援麾下袁军里面有几对兄弟,卫觊便拆开他们,派这几对兄弟里面机灵一些的前去高干处送信,跟郭援这个书信一起送过去的还有郭援的龙牙刀,还有匈奴左贤王刘豹的一个信物。

  高干收到信,将信将疑地打开信,稍微扫了一眼,哈哈大笑道:“郭援这家伙的字还是那么烂,还做什么护匈奴中郎将,这手烂字丢不丢人啊,小孩子写得都比他的好!”

  前来送信的袁军士卒恭恭敬敬地把郭援的龙牙刀呈上:“郭将军说,战事胶着,恐怕魏延各处援兵赶到白波谷,还请将军速发援兵,不然郭将军跟左贤王纵然把魏延击败,恐怕也会被随之而来的魏延各路援军给击败,郭将军说,高将军你若肯发出援兵前来协助,郭将军愿将这佩刀相赠。”

  高干接过龙牙刀,猛地把龙牙刀拔出刀鞘,顺手砍向立在帐边的案几,没有发出什么响声,那案几便分成两份,就如同切豆腐一样容易。

  高干看着这乌黑无光的龙牙刀,哈哈大笑道:“郭援手里有把宝刀,我都慕名已久,只是他鄙陋自珍,藏得严严实实的,从不肯让外人观看,谁成想今天却把龙牙刀拱手相让!”

  送信的士卒又把刘豹的信物呈上,那同样是一把佩刀,但造型甚是怪异,高干接过来一看,不由得点点头:“确实是左贤王才能用得的佩刀,虽然没龙牙刀锋利,可这样子甚奇,我就收下了!”

  那送信的士卒连忙制止:“杨将军,左贤王让小的送这个佩刀只是让高将军验证一下,并没有说要送给高将军!”

  高干怒道:“他娘的,这匈奴人真是吝啬!”

  那士卒怯怯道:“高将军你还肯发兵支援吗?!”

  高干哈哈大笑道:“发,为什么不发,这千载难逢的一举消灭魏延的良机,我为什么要错失,我不但要把魏军打垮,我还要亲自生擒魏延!”

  高干一想到兵发白波谷以后的胜利景象,便心花怒发,只留一两千老弱残兵守城,点起三万精兵,快马加鞭,往白波谷方向赶去。

  高干一心想要拿到那个大战果,恐怕魏延被郭援、刘豹所擒拿,便催促麾下士卒加快行军速度,他麾下这三万人马里只有一万骑兵,剩下两万都是步兵,他嫌步兵走得慢,便让骑兵用马鞭抽打那些步卒,逼着那些步卒赶上骑兵的步伐。

  那些步兵心里充满了怨恨,但畏惧于骑兵们的马鞭和马刀,不敢发作。。

  a

  


第354章 【伏击高干】

  过了一日,到达闻喜县境内,闻喜县里冲出了近万名魏军步卒,跟高干军稍作接触,便见不敌,迅速撤回闻喜县城城,固守待援。

  高干挥舞马鞭,指着闻喜县城,大笑道:“这便是魏延的人马,当真是乌合之众,人人都说魏延的魏军有多厉害,以我来看,应该是那些败在魏军手下的更加废物!”

  刚过闻喜县,便见前方奔来一支骑兵队伍,大约有二百人,都是袁军的打扮,打着护匈奴中郎将郭援的旗号,为首将领身长八尺,结实魁梧,马脸细眼,面白无须,带着一脸和煦的笑容,口中喊道:“我乃护匈奴中郎将郭援将军麾下都尉马忠是也,特奉我家将军之命,迎接高将军大军前去白波谷!”

  高干哈哈笑道:“郭将军费心了,那就有劳马都尉了,请马都尉前方带路!”

  那个马忠便领着那二百袁军在前方带路,高干督军紧随其后。

  两个多时辰之后,马忠把高干大军带入到一个山谷,马忠指着这长约三四里的山谷对高干说道:“将军,穿过这个山谷,再走十几里地,便是白波谷了!”

  高干来之前曾看过这一带的地图,便紧皱眉头,问道:“我记得闻喜县通往白波谷的官道并不经过这里!”

  马忠不慌不忙地说道:“高将军您不是本地人吧,我是问本地人才知道,走这个山谷,能比官道节省半天的时间,现在军情如火,能早点到达白波谷一时,便可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