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袁术没有政治头脑,为何不接受董卓大将军的职务?

    袁术没有政治头脑,如何跟公孙瓒、陶谦组成政治联盟,打压的曹操跟袁绍联盟几乎抬不起头。

    袁术势力最盛时,全居南阳、豫州、小半个扬州,还想染指兖州,可惜他遇到汉末枭雄曹操。

    如果曹操在匡亭战败,袁术大军就能长驱直入兖州,有了兖州就能取青州。

    徐州陶谦是其盟友,二人可瓜分青州,其后扫平荆州刘表,再派人取江东,袁术就有天之二。

    黄河北有公孙瓒袁绍,董卓雄心不再,联合王允就能灭掉董卓,趁李郭内讧杀进长安,可得三辅,然后杀入并州,与公孙瓒围猎冀州,袁绍可定,再与公孙瓒决战,河北可定。

    最后收拾刘璋,天下得以统一。

    当然这只是幻想,可是袁术势力之强横可见一斑,连江东猛虎都是其下属,怎能说其没有政治头脑。

    可惜的是匡亭战败,就像袁绍战败于官渡。

    袁绍败于官渡一蹶不振,袁术回到汝南,退至寿春,还积极开拓扬州,进攻徐州,这无疑是在跟曹操抢时间、抢地盘。

    可惜袁术时运不济,刘备、吕布都比陶谦耐打,最重要的是袁术败于匡亭,丢失颍川、汝南士族之心,使得颍川士族投靠曹操,汝南士族投靠袁绍。

    袁绍不甘心失败,再伐兖州,又被曹操击败,还丢失陈国,才不得不向南向东发展。

    南有孙策,东有吕布,尤其是吕布在下邳大败袁术七军,使得袁术精锐丧失一空,南又有孙策造反。

    袁术可以说内忧外患,大好形势数年间丧尽,盟友陶谦死亡,公孙瓒屡战屡败,使得袁术雄心不再。

    一个人丧失了雄心,自然就乐于享受,大势败尽,自然要过一把皇帝瘾。

    过一把皇帝瘾才是袁术称帝的主要原因,而是袁术昏了头脑,或者说傻。

    袁术称帝后,就打破汉末政治格局,或者说引得有心之辈就能趁机而起,可惜曹操也好、袁绍也罢,都是心机深沉之辈,刘表又是软弱性子,使得袁术计谋落空。

    汉时一直流传白马之盟,非刘姓不可称王,光武时亦如此。

    袁术的称帝可谓打破白马之盟,若真有野心之辈趁机而起,袁术说不定还真能苟活几年,可惜面对曹操、吕布、孙策、刘表几人的联手攻击,袁术实在撑不下去。

    最终又苟延残喘一年多方败亡。

 三姓家奴是不是张飞先喊的

    'cp'#凡人槽三国#吕布那个三姓家奴外号,到底是不是张飞先喊出来?

    三国演义里,三英战吕布是个很抢眼的桥段,也是罗大大让刘关张扬名天下的契机。

    三英战吕布时张飞句“三姓家奴”拉开这场大战,此战不仅使吕布臭了名声,而且险些丧命于三兄弟之手。

    那三姓家奴是不是张飞先喊的呢?

    事实上,不是。

    三国志张飞传: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先主从曹公破吕布,随还许,曹公拜飞为中郎将。

    张飞在史书上记载甚少,从出山到吕布败亡,几乎他都没有事迹可言。

    十路诸侯讨董是罗大大杜撰的,刘备正和公孙瓒平青州黄巾,由此可见张飞也不曾去河南,更没有三英战吕布,就别提三姓家奴。

    再说三姓家奴,是说吕布先反丁原,后又反董卓,而且两人都是被吕布亲手斩杀,因弑主才被当时尊崇孝悌节义的儒家所不容。

    可十诸侯讨董时,吕布不过是杀了丁原,丁原是不是吕布义父,那就两说。

    三国志吕布传: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

    英雄记曰:原与何进谋诛诸黄门,拜执金吾。进败,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丁原与吕布只是亲待,董卓与吕布却是誓若父子。

    东汉末,朝纲崩坏,诸侯四起,相互间残杀事甚多,吕布杀丁原根本不算什么,何况董卓代表着朝廷,吕布投靠董卓,也算忠于汉室,又怎能算是弑主?

    他可以说是平叛,包括杀董卓,这都算忠于汉室之举,只是他偷袭兖州,致使曹操差点败亡,这才是吕布声名狼藉的原因,三姓家奴恐怕就是曹魏士族喊起来的,跟张飞就没关系。'/bsp; 'cp'#凡人槽三国#张飞到底有没有毒打督邮?

    看部三国,前期张飞的出场次比关羽多,比如毒打督邮。

    毒打督邮,表现张飞嫉恶如仇、粗莽暴躁的性格,也表现出其本人好任侠的气节。

    当然这都是三国里演的,或者说罗大大写的三国想要表达的,可事实如此吗?

    先,大家要了解督邮是个什么性质的官。

    督邮,自汉代始置,是郡级的重要官吏,平时由郡太守排出巡视郡内属县的各个地方官是否称职,掌管郡内驿站,还可以案验刑狱,检核非法。

    按照这个性质,督邮应该是政法系统的官员,如此这类的官员大都是清廉,或者名士之类的人物担任。

    其实各州刺史,在东汉时期也是这职责,只是刺史权利大些,刺史代表的是皇帝,那督邮代表的都是太守。

    大家想必都知道,太守的属吏都是太守自己征辟的本地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名士,既然是名士。

    张飞重名士,他会无缘无故毒打督邮吗?

    不会。

    三国志先主传二记载: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

    督邮以公事到安喜,刘备欲求见督邮,督邮不准,才被刘备捆绑加毒打,而后弃官。

    刘备并非残暴之人,督邮也不是向刘备索贿,张飞为何要打他呢?于情不通吗?

    其实要看当时的社会情况,黄巾之乱让灵帝解党禁,党人配合各地士族很快把黄巾之乱平定下去,灵帝因功论赏,党人很快占据朝廷各个高位以及地方大权。

    何进为大将军,袁绍任虎贲中郎将,袁术为河南尹、羊续南阳太守,王允豫州刺史,卢植为尚书,皇甫嵩为冀州刺史、左车骑将军。

    党人的势力可谓空前强大,有聚集在何进的大旗下,灵帝难免会担心何进野心澎湃,进入外戚掌权的时代。

    灵帝年少时就是窦武时期的外戚掌权,自然不想再进入外戚时代,当年还有个原因,那就是西凉叛乱。

    中平元年,黄巾乱平,西凉羌胡裹挟韩遂、边章叛乱,这场叛乱几乎打到三辅。

    董卓被重用,张温被撤职,皇甫嵩被调往三辅,接着因被十常侍索贿而贬值。

    打仗打的就是粮草,金钱,黄巾之乱使得大汉王朝国库都空了,西凉平叛又需要钱,国库没有钱,士族却有钱,不然灵帝岂会让各地方自行募兵。

    灵帝为了筹集军费,不得不再次卖官,官因功赏的差不多,卖不了多少,灵帝只能向升官的官员收钱。

    为何?因为有功都是领兵的,兵何来?还不是士族自行招募的。

    士族自然是有钱的,既然有钱那就出的起买官钱。

    别人或许出的起,刘备却未必。

    刘备志向远大,做了安喜尉自然想要功绩,要功绩名声就不能贪污受贿,刘备黄巾起兵时已散尽家财,自然没钱再给买官钱。

    督邮就是负责考核的人,刘备知道自己送不起买官钱,必然被撸下来,既然如此,还不如弃官不做扬扬名呢?

    刘备鞭打督邮,的确是不向十常侍低头,可带来的危害也大,比如因随毋丘毅去丹阳募兵时在下邳破贼受封高邮丞,又弃官,就是被十常侍认出来了。

    刘备鞭打督邮,当然是张飞、关羽去绑。

    所以说,督邮是张飞捆的,或许也是张飞打的,可却是刘备指使的。'/bsp; 'cp'#凡人槽三国#关羽大意失荆州,张飞醉酒失徐州,这或许就是罗大大体现二人性格缺点最好的手法。

    关羽失荆州是因为轻士族,傅士仁、糜芳投降,以及荆州士族的妥协,使得关羽麾下兵马溃散,最终不得不败走麦城。

    然而张飞醉酒失徐州,乃是喝醉酒鞭打吕布小妾的父亲、徐州大将曹豹,而导致徐州落入吕布之手,这就是张飞轻视士卒的缘故。

    徐州无大将,士族势力颇大,陈登父子不必多言,赵昱、糜氏兄弟,还有张昭、张纮都是出自于徐州。

    张飞轻士卒只是丢了徐州,这块刘备捡来的根基,然而关羽失荆州,不尽丢了刘备费尽心机取来的荆南数郡,反而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布局落空,最重要的是关羽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不得不说明末虽然朝廷**,罗大大希望有股力量能打破明末当时的格局,有宗室能在战乱中重新整合新明朝,然而他希望的是宗室或者是某个士族,而不是如明太祖样的平民百姓。

    罗大大如此这般写,也基于他是士族出身,或者是站在读书人的立场上,毕竟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杀了太多读书人,尤其对做官的读书人很苛刻,很苛刻到清廉的话,任县令都吃不饱饭。

    比如大明最有名的清官海瑞,因为迂腐、清廉,全家人都吃不饱饭,自己的女儿因为接了别的男人送来的饭食,而被其逼死。

    张飞失徐州,可以说让刘备崛起晚了好几年,可是历史真如三国演义里写的那样吗?

    三国志先主传:先主遂领徐州。袁术来攻先主,先主拒之于盱眙、淮阳。曹公表先主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是岁建安元年也。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杨奉、韩暹寇徐、扬间,先主邀击,尽斩之。先主求和于吕布,布还其妻子。先主遣关羽守下邳。先主还小沛,复合兵得万余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

    建安元年,袁术攻刘备,刘备起兵与之相拒月有余,于是吕布才趁机袭取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才使吕布有机可趁。

    三国志吕布传,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

    这里面根本就没有张飞的事,张飞或许坐镇下邳,可当时的下邳守将是曹豹,曹豹麾下俱是丹阳兵,而刘备麾下多乌丸及幽州兵,因此军中必有内乱。

    英雄记曰:布水6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英雄记中说的也是丹阳兵与乌丸兵的矛盾促使军中内乱,这才致使徐州丢失,当然袁术南攻牵制刘备主力,才是主因,而非如关羽般,大意之下才丢失荆州。

    徐州的丢失,究其根本乃是刘备根基不稳,又有袁术这个外力,才使得丹阳兵叛乱。

 关羽之死(又开了新书,皇帝终结者)

    玄幻不是咱能混的,还是乖乖回来写历史吧!

    你觉得生活枯燥吗?生活乏味吗?如果是,随我一起干掉所有的皇帝吧!——皇帝终结者。

    'cp'#凡人槽三国#关羽败走麦城前,前后鏖战襄樊地带一年多,缘何刘备不曾发一兵一卒想救?

    首先,说说当时的情况。

    建安二十二年,曹仁被曹操任命为征南将军屯樊城,镇守荆州,伺机攻关羽。

    建安二十三年,曹仁与夏侯惇、张辽屯居巢,以防东吴。

    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宛城侯音叛乱,裹挟南阳太守,欲投关羽。

    南阳乃盆地形势,一旦关羽得南阳,北可攻长安,东可取汝南、颍川,这可都是中原腹心之地。

    于是曹仁迅速平叛,侯音被斩,曹仁复为征南大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曹操鏖战于汉中。

    一月,黄忠斩夏侯渊。

    五月,曹操退出汉中。

    六月,孟达、刘封取上庸、房陵。

    七月,刘备称汉中王。

    同月,关羽攻曹仁于樊城。

    八月,关羽水淹于禁七军,斩庞德,擒于禁。

    十月,吕蒙率军袭取荆州,攻占关羽大本营江陵,关羽撤军回,驻军于麦城。

    十二月,关羽率子关平突围,被擒,身死。

    看过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的事,你就知道不是刘备不想救关羽,而是从益州发兵根本来不及。

    还有刘封与孟达不发兵,不仅仅是嫡子之争,而是上庸、房陵刚被二人占领不足半年,审眈兄弟可投降刘备,就能投降曹操。

    事实也证明,兄弟俩先投刘备,又随孟达投曹操,接着随孟达投孔明,又投司马懿。

    当然,上庸、房陵说是两郡之地,可是那地方乃荒野之地,又比邻南阳,可谓人口凋零,纵然二人出兵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再说,十月前关羽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关羽又派将领把曹军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

    十月,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遥受关羽印号,为之支党,关羽的声势一度威震华夏。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在司马懿、蒋济劝领下才作罢。

    曹操派徐晃、赵俨支援樊城,又欲亲征。

    徐晃至樊城,以粮少兵力不足又求援,曹操陆续发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

    于禁、徐晃皆五子良将,赵俨乃智谋之士,夏侯渊死在汉中时,是赵俨总督七军。

    五子良将一降一怯,张辽坐镇合肥、乐进以勇著称,张郃屯兵长安,一旦徐晃再败,曹操手下真得没有悍将去阻挡关羽,除非不要合肥跟长安。

    大家都知道坐镇汉中的魏延,魏延可是个攻略十足且急需战功来坐稳屁股下汉中太守的位置。

    一旦张郃这等名将撤离,魏延必攻长安。

    一旦长安有危,孙权还会惦记荆州三郡吗?

    合肥、淮南,乃至徐州才是他所想要的。

    可惜关羽在樊城被徐晃打了个措手不及,结果吕蒙轻取荆州。

    曹操跟孙权这个组合拳打的着实不错,不仅打蒙了关羽,还打乱刘备的整盘计划。

    等刘备再调整计划时,关羽已被围在麦城,不说刘封、孟达能不能杀透吴军重围,单说近在咫尺的曹操会不会趁机袭取上庸还是两说。再者,关羽不也只撑了两个月不到,如果能撑一年半载,刘备岂会不出援兵?

    刘封、孟达又岂敢不发援兵?

    说到底,还是关羽本身不够硬,而且太倨傲,刘备刚称王,他便攻曹仁。

    这或许也是先发制人的一种,毕竟汉献帝在曹操手中,刘备称王,曹操早晚会请旨伐他这个伪王,故此刘备才想先发制人,没想到却受制于人,丢了荆州,丢了关羽。

    'cp'#凡人槽三国#关羽之死,实乃性格使然。

    人所皆知,关羽重卒而轻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