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沮鹄自然知道这是那人的作秀,可饶是如此,心里也觉得暖暖的,终于,终于有人问津自己了,而不是被丢在一旁不管,被无视的感觉真不好,相比起死跟投降,在降卒里活一辈子才是广平沮氏最大的耻辱。

    沮鹄整了整乱糟糟的衣袍,极有礼仪的朝那文士一礼,道:“多谢先生相询,鹄有礼。”

    那文士忙回礼:“在下涿郡简鹄,说起来还跟先生同名呢?”

    沮鹄一愣,的确,不过同名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更像是对方的拉拢之词。

    沮鹄道:“先生,恐怕是有事吧!不妨直言。”

    简鹄道:“好,那某就不可气,吾家主公希望先生能给令尊写一封劝降信。”

    “这不可能。”

    被俘已经是沮鹄此生最大的污点,再让他给父亲写劝降信,那更是不可能。不说父亲此生的信念,单说袁绍对其恩宠,就让他不可能会投降。

    沮鹄拱手道:“先生,若没其他的事,沮鹄就先告辞了。”

    相比给父亲写劝降信这等败人品的事,沮鹄还是去降卒营里忍受那恶臭吧!

    “先生慢走。”

    简鹄见状突然道:“不知先生可知吾军文远将军已破广宗,广平等地皆开门投降,此刻已与张黑山、张征北合兵于邺城。”

    张燕、张飞、张辽三支大军汇合在邺城,这下袁绍再也无翻盘的机会了。

    沮鹄脑海里瞬间被这个想法占据,下意识的回一礼,默默的走回降俘房内。

    “长史,看来沮鹄并不给面子,您看还要不要对其另眼相待。”

    那军侯问道。

    简鹄轻轻摇头,道:“不急,再等等,等他的家眷来后再说吧!”

    在沮鹄被俘的消息传开后,张飞已令后方取其家眷来劝降,如今不过是让他们加快脚步而已。

    三日后,沮鹄看到自己的妻儿顿时热泪盈眶,他没想到此生还能再看到自己的妻儿,看着儿子那虎头虎脑的模样,看着妻子那决绝的模样。

    沮鹄一边舍不得儿子,一边又妻子的大意感到欣慰,妻子那决绝的眼神分明告诉自己,若晋军拿他们做威胁,一家三口就都死在这里。

    沮鹄不怕死,可是沮授要给袁家陪葬,广平沮氏能从此绝后吗?

    不能。

    故简鹄对简鹄道:“拿纸笔来,某写。”

    仗剑直行大昨天催更,其实夜色昨天确实有意三更,可是因为跟未来的女朋友闹得有点不愉快,心情不好,因此耽搁了,夜色会补上的。

 第七十二章没那么简单(谢谢天锦小宝宝五块钱的打赏)

    “先生,你的家书。”

    沮授醒来,看到一个有些眼生的亲卫拿着一布帛来见自己。

    沮授不仅多看了他几眼,随手展开布帛,里面是沮鹄的字,自己儿子的字他还是很熟悉的。

    不过看到布帛中的内容却脸色大变。

    “父亲大人在上,不孝儿鹄在晋军中生活的很好,吾妻儿皆好……”

    沮授拿着这轻盈的布帛如万斤巨石一般,布帛无力的洒落在地,良久沮授才回神过来。

    大帐内送信的亲卫已不见踪影,沮授忙道:“来人,来人。”

    “先生,有何吩咐?”

    沮授的亲随掀帐而入。

    沮授忙不迭的问道:“刚才那个送信的亲卫呢?”

    “送信的亲卫?”

    亲随一脸懵逼,随即醒悟道:“哦!先生说的是主公的传令使。”

    “主公的传令使?”

    沮授一愣,那人是袁绍的亲随,怪不得脸如此陌生。

    多年政治斗争让沮授一个激灵,赶紧捡起地上的布帛细细观摩,这绝对是沮鹄的字,不像是仿的。

    汉代人识字率极低,读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更别说特意模仿别人的字迹,再说沮鹄并不出名,没谁会特意模仿他的字。

    沮鹄在晋军中?

    广平沮氏乃河北大族,沮授自认自己对沮鹄教育还是成功的,最起码不至于教出背主之人。

    那沮鹄出现在晋军中,只有一种情况,沮鹄被俘了。

    沮鹄被俘了,那怎么没有人告诉自己?

    他们在怀疑自己会因为沮鹄被俘而阴通晋军?

    难道不是吗?

    沮授瞬间想通袁绍为啥会派一个陌生传令使来见自己,分明实在试探自己,看自己是否会给晋军回信,是否有心背离他?

    听起来让人寒心,可是这也是一位人主必须要做的事,毕竟沮授地位尊崇,在袁军中影响力巨大。

    君臣不合,乃作战大忌,沮授有必要去表明自己的态度,他定会为袁家王朝粉身碎骨。

    沮授深呼吸几下,将沮鹄的安危抛掷于脑后,大步朝袁绍帐中走去。

    老远就看到袁绍中军帐前戒备森严,沮授还被袁绍亲卫拦住。

    他沮授什么时候也需要通禀才能见袁绍,这真是可笑。

    看来袁绍真的怀疑自己了,其实不怪袁绍,毕竟人主不多疑不足以为人主。

    可为什么,为什么还是有点心寒的感觉。

    沮授紧紧握了握手里的布帛,脸上却笑意盈然的点头。

    “先生,主公有请。”

    那亲卫很快的回转到沮授身边,小心的道。

    沮授整理下衣袍,顺便整理好低落的情绪,大步走进中军帐,只见中军帐内,田丰、郭图、逢纪、孟岱等一一都在,唯有他沮授不在。

    沮授更确定那封布帛是袁绍在试探自己,正要拿出那封布帛,突然听袁绍道:“公与,你来的正好,这里有封信,你看看。”

    沮授一愣,有袁绍心腹把布帛递给沮授,沮授看到那布帛一愣,跟他袖中的一模一样,忙展开来看,还是沮鹄的字。

    可内容却不一样,给他的是家书,这封就是正儿八经的劝降书。

    不过这也太正式,正式到让人一看这就是离间计。

    沮授想到离间计,突然觉得自己给自己送家书的亲卫不是袁绍的传令使,也许他把袖中的家书拿出来,才是晋军真正的离间计。

    正是好高明的手段,他拿出家书,家书与劝降信同时两封,一封是劫来的,一封是来路不明,呵!沮授哪里说的清楚。

    不拿出来,那沮授不就真跟袁绍有了二心,若被人挑破,沮授可是百口莫辩。

    众人见沮授面色不渝,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模样,顿时都为沮授着急。

    田丰更是急得想出面为其辩解,袁绍却很满意沮授的表现,当下道:“哼!小小的离间计,也敢拿出来献丑,孤看晋军是黔驴技穷,才想出这等拙劣的计谋。”

    “主公……”

    沮授想说,没那么简单。

    袁绍却打断道:“公与,若孤连这点伎俩也看不破,怎么使天下英雄信服,他刘备越是离间你我的关系,就越证明你对孤的重要性,这封信离间不了你我,还能使孤更相信你。”

    “主公英明。”

    田丰第一次拍袁绍的马屁。

    虽然这马屁有点干巴巴的,袁绍却很受用,对诸谋士道:“尔等都是孤的肱骨之臣,孤连尔等都不信,这天下还有何人可让孤去相信。”

    袁绍的话让诸谋士不由感激涕零,然后就是一阵马屁猛拍。

    沮授,这个当事人不由哭笑不得,我真的是有苦难言,这离间计真的不是那么简单。

    “主公,某有一计,不知当不当讲?”

    郭图笑的极为奸诈。

    袁绍见郭图献计,料想不错,忙道:“卿且说来。”

    郭图道:“刘备既然施离间计,主公何不将计就计?假装中计,而后公与中诈降,诱其来袭营,主公设伏在周围,定然灭其锐气。”

    “嗯!不错。”

    袁绍点头,郭图这蠢货终于出了一个不错得主意,不过还需要田丰来验证:“元皓先生,如何认为?”

    田丰捋须道:“若细细谋划一下,未免不可行。”

    “好,”

    袁绍听田丰都说好,当下抚掌道:“那就交给公与先生跟元皓先生一同谋划,务必要让刘备入局。”

    “喏!”

    田丰极为自信的说道。

    “喏!”

    沮授无法拒绝,只能被动的答应。

    沮授跟田丰出了营,径直来到沮授营中,沮授才知道袁绍手中的信是怎么来的,原来晋军使者把信送到田丰帐中去了。

    田丰为了沮授的安危,当下就把这封信交给袁绍,接着就有沮授进帐看到的一幕。

    其实田丰做得没错,哪怕沮鹄真的投敌,那也只是沮鹄,与沮授无关。

    在乱世中,父子、兄弟各为其主者甚多,最出名的就是诸葛家的龙虎狗分别出仕魏蜀吴三国,而且还都是高官。

    沮授听完越发觉得不好,在这样的时代把信误投到田丰帐中,这本身没有破绽,因为信息不对称,因为沮鹄派来的晋军根本不认识沮授。

    可田丰前脚去见袁绍,后脚他就收到家书,这还是意外吗?这分明是陷害。

    太不简单了,设此计的人太不简单了。

    谢谢天锦小宝宝五块钱的打赏,今天是情人节,有钱人去泡妞了,有女朋友去打泡了,哎!像夜色这种单身狗,还是点支烟,撸一管,老老实实码字吧!

 第七十三章沮授的降书(谢谢yr183大大的打赏)

    最近夜色感冒了,加上失恋,因此情绪很不稳定,又是白班,更新特不稳定,不过白天就是最后一个白班,之后应该会每天三更。今天十二点前还有一更。

    毋极城外,晋军大营。

    自从刘备渡滹沱河而来,第一件事就是在晋军大营外筑了一座京观,京观全部由鞠义的先登营人头堆积而成最上面端坐着鞠义的无首尸体。

    这座京观一成,袁军士气大跌。

    袁绍气得卧床不起,连给鞠义风光大葬的事情也无限期推迟,一个被晋军全部灭杀的先登营实在不值得推崇。

    袁绍如此想,他麾下将士却不如此想。

    鞠义战功赫赫,自随皇甫嵩入冀州剿灭黄巾以来,坐镇黑山,又南驱鲜卑、乌桓,灭公孙瓒之白马义从,又围公孙瓒于蓟县,可谓是袁军中的战神,比文丑、颜良更值得敬仰,人人得以入先登营为荣。

    袁绍称病而不让鞠义入葬,使得袁军将士无不心寒。

    相对比晋军,因刘备亲临前线士气大震,尤其是毋极城内的三氏私兵与中山郡兵。

    士气如此一减一加,袁军竟然没有攻上毋极的城头。

    如此好消息自然让刘备等人大喜,袁军攻不破毋极,战事消耗下去,袁军将士军心疲惫,而晋军逐渐收复河北各地,最终在袁军士气全无发动致命一击,定然大获全胜。

    自古以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因此每场决定性的大战都是持续数月,因为对战双方都明白这个道理,一旦两败俱伤便宜的是别人。

    比如刘备周边还是曹操,刘表、袁术、孙策可都不是良善之辈,马腾、张济亦都不是自甘寂寞之人。

    刘备正在大营内听从郭嘉跟贾诩在新式沙盘上推演着战局,晋军获胜已是必然之局,可怎么以最小的损伤灭掉袁军就是当务之急。

    这也是袁绍坚持对垒的原因,他希望刘备先粮尽而退,这样他就能苟延残喘,要不就与刘备两败俱伤,这是袁绍最大的本钱。

    “主公,大喜啊!”

    郭嘉正给刘备指点决战之地,突然简雍掀帐而入,面带喜色的道。

    简雍,原并州刺史,自刘备称晋王,雍州刺史王智加太傅职,如果不是河北之战爆发,继任的雍州刺史就是简雍。

    可不要小看这职位,晋王定都长安,那雍州就是天子脚下,刘秀定都长安,司隶部(即三辅与三河)长官乃司隶校尉,官二千石,然而却有监察百官之权,就如清朝的直隶总督一般,天下总督之首。

    简雍又是跟随刘备最早的谋臣,可谓勋旧元老,自刘备身边颍川系的势力大增,他便是刘备推到幕前,组合河北系的主力。

    河北士族,这一庞大的派系将由简雍掌控,后继者为华歆,次之乃贾逵、王凌、常林、崔琰,再其后则有卢毓。

    当然这只是刘备的规划,但整合河北系的具体事宜则由简雍来办。

    简雍此番随军,就是为了镀金、立功,而后加官进爵,好在刘备新组建的王朝里争一争三公的位置。

    刘备作为后来人,当然明白三省六部内阁制的优越性,可此值汉末,百官不可能一下子接受,因此三公制度还会施行一段时间,当三公制度彻底被扫入历史长河中时,就是简雍让权给华歆、崔琰的时候,待刘备倡议内阁制的时候,就是王凌、贾逵接权的时候。

    当然这是长远的打算,也许等刘备死,内阁制也施行不了,不过不做便永远也施行不了。

    “哦!宪和,何喜之有?”

    刘备早已看过无数次的推演,每次推演都会让晋军损失减少些许,也仅仅是减少些许,对于结果他早已烂熟于心。

    因而刘备看到满脸喜色的简雍大步走进来,丝毫不介意他的莽撞,忙问道。

    “哈哈!某要先恭喜主公一统河北。”

    简雍先是作揖,而后爽朗一笑道。

    自刘备称王后,哪怕是张飞都不敢在其面前无礼,简雍如此作态却是有些越礼。

    可看在刘备眼中却觉得亲切,越是到高处越不能随心所欲,哪怕是在众人面前苦笑都不由己,尤其是在陈群在的时候。

    陈群时任晋王黄门令,虽然官小,可却是心腹之臣。

    荀攸亦曾做过此职。

    陈群正在刘备的刻意指导下,做新的九品中正制,这是制定官员九品,而不是把士族分为九品,以至于百年后,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

    陈群鼓捣九品中正制有些魔怔,严格规定各级官员遵守礼节,刘备身为晋王,更是其关注的主要对象,因此最近的刘备可谓吃尽苦头,还好刘备把他留在晋王,让其与龙门书院的邴原、管宁等大儒探讨九品中正制。

    被陈群管的紧,刘备看到简雍如此亲切的行为自然感到开心,又听到简雍说如此讨喜的话,当下戏谑道:“呵呵!宪和兄,孤统一河北乃大势所趋嘛!你这个贺喜可不算好哦!”

    简雍见刘备如此放松大喜,道:“主公,且看,这是沮公与的降书,若沮公与投降,主公还不能一统河北,谁还能呢?”

    刘备见简雍从袖里逃出一布帛,不仅脸色一敛,道:“果真?”

    “千真万确。”

    简雍坚定的道:“沮授的字,咱们还是做过研究的,因此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沮公与亲笔所书。”

    刘备不认识沮授的字,可信中内容是沮授因其子被俘而降,这怎么听都不可能?

    要说田丰会投降,刘备还真有的犹豫,可问题是沮授啊?这位誓死不降,甚至偷马回河北,临死都要面朝邺城的主,会因为他儿子投降。

    哼!刘备怎么有些不信,若其子孙死,沮授说不定还会投降,比如辛毗,其兄、子皆死,他才彻底投靠曹操,本来他是搬救兵去得。

    沮鹄被俘,刘备知晓,赵云的离间计,亦曾报给刘备,没想到沮授真回信了,可这是真的吗?

    按理说,沮鹄已降,沮授更应该心无旁骛替袁绍死才对啊!

    (这个别喷,古代就这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后,就要尽忠)

    刘备看着这信久久不言,最后把布帛递给郭嘉跟贾诩,道:“你们二位怎么看?”

    郭嘉先接过信,看完并不言语,只是递给贾诩,贾诩看完也是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