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看着诸将的行动,突然道:“光武祖说的好啊!民为国家之根基,如果农民不耕种了,我们该去哪筹集粮草,怎么补充兵员?孔孟说的好,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一个国家社稷不为百姓着想,那他的国君岂能长久?百姓为水,社稷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主公说的真好。”

    荀彧被刘备这番理论彻底折服,看来刘备的亲民是发自肺腑的,不然怎能说出这种极贴形象的话语来。

    荀彧自然不知这是千古明君唐太宗的名言,正是他的名言让刘备不得不看重民生,乱世你可以没有精良的甲械,没有精锐的部队,只要你有民心,天下迟早为你所有。

    冷兵器时代,战争说实话打得就是人口、民心。

    刘备看着停下狼吞虎咽的诸将,告诫道:“吾曾闻汉武祖时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年纪轻轻并功成名就,而其却自恃贵族,兵士吃不饱穿不暖,他却养着一支蹴鞠队供其游乐,且不论他的用意是何,吾军中若出现这种情况,不论何因吾定严惩不怠。”

    “喏!”

    诸将纷纷称喏。

    刘备挥手:“都去用膳吧!用膳后继续劳作。”

    “主公,把校尉们困在这田地里不妥吧!”

    荀彧进谏道。

    刘备摇头:“不劳作并不知百姓之苦,不知百姓之苦他们并不会体恤百姓,塞外之战军纪有些过于松散且杀戮成性,如今草原之战平息,并州三五年内不必担心来自草原的袭击,正是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原的时候了,一旦在中原作战,任何一种滥杀、屠杀都是对大汉民族的犯罪且罪不容赦。”

    日后五胡乱华,胡人之所以如此嚣张不就是大汉民族经过上百年的征战乱杀,人员十不存一,大量肥沃土地被胡人占据吗?

    如果没有这上百年的三国混战,中原人口至少保存在两千万以上,仅凭数十万匈奴人怎敢对抗大汉民族?没有刘渊撕破大汉民族强盛的外衣,鲜卑、羌、羯等杂胡又岂有胆子入侵中原?

    “主公英明。”

    刘备想到五胡乱华时期,汉人十不存一,仅剩一两百万人在江东苟延残喘就恨不得杀尽胡人。

    荀彧以为刘备愤恨表情是对将领屠杀的厌恶,想起刘备曾劝朱儁不要杀黄巾降俘及皇甫嵩驱黄巾数万青壮入黄河而死,荀彧劝慰道:“经此一丰收,并州便可熬过这个冬天,主公根基已稳,接下来不论有多少难民,咬咬牙总能挺过去,想必以主公爱民之心,任何难关都会一一化解。”

    刘备知道荀彧误会了,笑问道:“先生来这不是只为了恭维我吧!”

    荀彧道:“主公英明。”

    刘备道:“不是我英明,是我知道文若先生心怀天下,绝不会因拍马屁而来见我。”

    刘备没事时说话变得极为轻松,随着权利越来越重,也越来越没人能撼动,刘备逐渐褪去伪善沉稳的外壳,逐渐朝一个洒脱的性格靠拢。

    “主公,深知彧也!”

    荀彧突然一改嬉闹脾性,道:“管幼安、邴根矩先生下午将到晋阳。”

    “哦!终于来了吗?”

    刘备惊喜道,几年了,终于有人认同自己了,稷下一条龙在名声上虽然在郑玄、胡昭之下,可是这毕竟代表hb士族终于愿意承认自己有争霸天下的资格了。

    虽然刘备实行的寒门庶儒政策与士族豪门政策对立,不过刘备可以提供足够多的官职给他们施展才华,难保那些没有得到家族资源的人不来并州。

    刘备一捋袖子,道:“走,某亲自出迎十里去接二位先生。”

    荀彧亦开心,毕竟他们俩又不少学者跟随,正好可以补晋阳学子紧缺稚嫩的不足,不过刘备这幅农夫样去迎人太失礼。

    “主公,沐浴换衣总是要的吧!”

    荀彧拉住过于开心的刘备道。

    刘备看看自己一身麻衣,一身臭汗,如此去见二人的确不妥,笑道:“文若,真吾智囊也。”

 第二章管宁与邴原

    晋阳城外的十里亭,无数儒生穿着新的儒服在此汇聚,而且随着时间消逝不断有大儒出现,比如颍川荀悦、韩融、hn郑钧等一干大儒。

    看这架势似乎在等什么人的到来。

    突然一个莽撞的儒生从后面奔来,口里大声嚷着:“来了,来了,来了!”

    众儒生不由纳罕:咦!两位先生怎么从后面来?难道绕过十里亭去的龙山书院?可绕过了?干嘛又回来?

    就在众儒生纳闷不解时,荀悦、郑钧等一干大儒整了整衣服站起来,表情一改之前的嬉戏变得严肃起来。

    突然有儒生明悟,道:“莫非是刘侯来了?”

    “不错,刘侯向来爱民如子,礼贤下士,二位先生远来并州,刘侯岂会不来?”

    又一儒子道。

    刘侯果真折节下士,在这乱世真是吾等寒门士子的明主。

    刘备要来的消息让儒子们心中一暖,对晋阳的归属感更高。

    在儒子们猜测下,刘备亲率白毦兵赶来。

    荀悦等人站在亭外迎刘备入亭,刘备看着周围众多的莘莘学子殷切的目光欣慰一笑,多年来对教育的投入没投入,目光流转在看看荀悦身边的常林、温恢、司马孚、郭淮等以后有名的儒子心中更是热流涌过。

    乱世刚启就有如此人才来龙山书院,想必日后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出来。

    刘备朝众儒子团团一礼,众儒子慌忙还礼,刘备的贤名将再次经众人之口传遍并州乃至整个大汉。

    “禀主公,二位先生的车架仅有数百步了。”

    一个身穿明光铠的白毦兵快速冲进十里亭大声道。

    “嗯!”

    刘备摆手挥退那白毦兵,起身对荀悦等一干大儒道:“诸位先生不如随某出迎一下,毕竟幼安、根矩二位先生从青州跋山涉水不惧战乱而来。”

    “应该如此。”

    荀悦抚须道。

    刘备与诸大儒一起出亭,亭外无数儒子跟上,大队缓缓的在报信白毦兵的引导下朝远方的车架行去。

    隔着老远就能看到对方近千人的队伍,为首的马车跟马匹上不是管宁跟邴原。

    你说为何如此肯定,因为上面的都是妇幼老弱,怎会是三旬左右的管宁、邴原?

    把自己该享受的待遇让给妇幼老弱,管宁跟邴原此番带着数百户前来并州的事迹必定会成为士林的佳话,故刘备一定把他俩留下。

    你想风靡士林的管宁跟邴原都千里迢迢,绕过冀州腹部前来并州,可见并州多好多安全不是。

    “备特率龙山书院师生前来迎接幼安、根矩两位先生。”

    管宁跟邴原看到大队迎接的儒子亦上前,不过邴原好歹还整了整衣容,管宁却是头发松散,衣服上有泥土还有些散漫。完全是一副不拘于计、不畏权贵的逍遥志士模样。

    管宁看着刘备雍容的衣服,周围白毦兵华丽明亮的盔甲,龙山儒子人人穿着新衣心里不仅有些厌恶。

    刚刚还在地狱世界内打转,转眼就仿佛进入一个世外桃源,这种落差在管宁心里酿成无穷的怨言,有本事为何不多救济几个难民,弄这花里胡哨的给谁看,哼!

    相比管宁满脸不满,邴原倒显得成熟的多,而且这一路走来亦发现晋阳是绝佳的落脚地,如果刘备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光武帝,如果提前投资刘备,稷下学宫说不定真能他跟管宁手里发扬光大。

    邴原扯了扯管宁的衣袍,朝刘备作揖道:“舍家毁业之人不敢当刘侯夸赞,吾等还望能给吾等一个落脚之地。”

    “二位先生能落足并州,是备之荣幸,亦是并州学子的荣幸,更是并州百姓的荣幸,龙山书院已经为二位先生及诸位学子准备好了住宿之地,诸位的家人并州长史亦有安排,诸位尽可安心待在并州。”

    刘备笑颜一展道。

    管宁轻语:“虚情假意尔。”

    邴原听完脸色一变,随即陪笑道:“多谢刘侯收留,不知这几位先生如何称呼?”

    邴原既然跟管宁是好友,心中也是对权贵不太热衷的,反而对刘备身边的几位大儒更感兴趣。

    邴原成功把管宁的目光吸引到荀悦等人身上,管宁虽然压制下心中不满,不过他的言辞向来不加修饰,日后以至于引发学术论战,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文人交给文人接待,那是再好不过了。

    刘备陪着管宁、邴原进入龙山书院后,便把二人交给刘放招呼。

    管宁沐浴出来见不见了刘备,对早已沐浴完的邴原道:“看,某就说他就是接重我们的名望而已,这才多大会就离去?”

    邴原闻言道:“玄德公身为一州刺史,自然不是你我悠闲士子可比,他的人已经说了刘备晚上会在龙山书院为你我接风洗尘。”

    管宁冷哼道:“接风洗尘说的好听,还不是要为他自己扬名,先说好某可不去哈!要去你自己去。”

    邴原一噎,良久道:“幼安,子鱼如今远在江东,你又何必迁怒于玄德公,你看这并州百姓安居、商贾不断,这一路来看到的都是百业兴盛的繁荣之举,纵然文景之治亦不过如此。”

    管宁不屑的道:“不过这一州而已,怎么不见他接济冀州、幽州难民?哼!”

    文人不讲理起来,你根本无法劝阻。

    龙山书院的一房间内,刘备正接见王门。

    刘备摸索着手里的宝珠道:“我那师兄送我如此宝贵的珠宝是所谓何事?”

    王门拍马屁道:“刘侯果然目光如炬,什么都瞒不过刘侯,某家主公派某前来,一是求刘侯多卖些甲械给某家主公,某家主公才好重整旗鼓。”

    “甲械的事好说,你们要多少有多少。”

    公孙瓒的一蹶不振绝对不是刘备想看到的,只要刘备还没平定雍凉、益州,就绝对不会允许袁绍袭自己之后,因此公孙瓒一定得保住。

    “二呢?”

    “二就是希望明公能派兵出井陉,袭巨鹿、赵国、河间几郡,以解某家主公的局势。”

    王门道。

    刘备摇头:“这个不行,吾大军还在五原,晋阳之兵不可轻发,不然牛辅、马腾之辈就会侵吾。”

    其实王门也知道刘备不会轻易出兵冀州,替公孙瓒火中取栗,他的任务就是购买甲械,既然甲械有着落,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第三章夭折的天下第一武将争霸赛

    初平二年,讨董联盟解散的一年,也是诸侯霸权初现的一年,上半年整个大汉王朝爆发大大小小数百战。

    仅大型战役就有双袁的豫州之争、袁韩冀州之争,袁、公孙冀州之争,青州黄巾起,曹操讨东郡山,孙刘荆州之争,刘董河东之争,鲜卑侵并州,不知名的小型战斗更是无数。

    秋收时节,诸侯们都默契停刀兵,加紧筹备粮草以应对即将到来或爆发的敌方冬季攻势。

    整个大汉乱成一锅粥时并州却呈现别样的勃勃生机,别的诸侯都准备酝酿冬季攻势,刘备却在并州展开学术辩论赛,以及武将争霸赛。

    凡是在龙山书院举行的学术辩论赛中取得名次,既可以选择在龙山书院授课,也可选择在并州境内任职或牧守一方。

    为此刘备亲下名帖,邀请在北海的郑玄、曲阜孔家、冀州的胡昭、关西马家、汝南许氏、荆州庞氏兄弟。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刘备麾下猛将如云,展开的武将争霸赛,不仅可以成为天下第一人,因为这次大赛的评判就是前些时候刺杀鲜卑单于魁头的王越。

    如果说儒家学术辩论赛诸侯还会放人,武将争霸赛诸侯极力封锁这个消息,一旦此消息传开,天下有潜力的武将都去投奔刘备,们麾下还有谁能去带兵打仗。

    诸侯们虽然极力封锁消息,可刘氏商铺遍天下,们的封锁反而使得天下第一将的名头更响亮,许多自负悍勇游侠、不得志的武将纷纷结伴前往并州,诸侯们无奈只能效仿刘备,到最后先在本郡内争夺然后派代表前往并州参加刘备举办的天下第一将的大赛。

    就在天下第一武将传的沸沸扬扬时,袁绍在十一月突然派大将崔巨业率兵三万出河间郡,杀入幽州广阳郡,围安次县。

    原本历史上崔巨业派兵围故安,因故安乃属涿郡,一时间袁绍还不想跟陆城军闹翻,因此派兵直接杀入广阳安次。

    公孙瓒由于界桥之败狼狈逃回幽州,刘虞恐鲜卑南下、袁绍北上或太史慈做大后野心澎湃犯广阳,在魏攸等人的劝说下召公孙瓒至j县屯兵。

    公孙瓒一至j县身在广阳的幽州士族纷纷出兵出钱为公孙瓒置办甲械,一月后公孙瓒复拥戴甲之士三万余,其中不乏平黄巾战鲜卑的郡府老兵。

    刘虞看到公孙瓒不断做大,再加上公孙瓒踞傲的态度和一力想要学刘备准备进击鲜卑以练兵。

    刘虞不仅想起齐周的反对,赶紧招齐周前来应对。

    齐周素来反对武将做大,不管是刘备还是公孙瓒,在眼中都是一丘之貉,因此都一味反对,外加许攸许诺:若刘虞与袁绍合并,刘虞将为hb之主,也将成为一方牧守。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太守,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乱世的一郡太守就是这方圆数千里的土皇上。

    许攸的建议很好,刘虞或将成为下个光武帝,而说不定也能荣登三公宝座,任谁都抵不住执掌一个国家权柄的**。

    “明公,公孙伯珪如今尾大难掉,恐怕只能借袁本初之手除之。”

    齐周自然明白刘虞找自己来的原因,因此直言道。

    齐周的心思刘虞亦能猜透一二,可本是汉宗室,如今皇室受厄罹难,岂能落井下石再说志不在皇位,想想都对不起先帝的恩**。

    公孙瓒虽然不听话,可确实是一良将,没有公孙瓒,张举、张纯不会兵败,东部鲜卑跟中部鲜卑也不会温顺的听从自己的指令。

    可惜刘备出任并州刺史,太史慈亦外奔冀州,不然刘虞也不至于非用公孙瓒不可,既然不是非不可,公孙瓒也不会如此嚣张跋扈。

    刘虞犹豫道:“吾听说那崔巨业军纪不好,在安次杀得血流成河”

    齐周自然明白刘虞老好人的心态又犯了,道:“主公,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公孙伯珪不死,迟早必再犯冀州,本初公也是无奈,不得不先发制人。然而一旦公孙伯珪战殁,其还有何借口入幽州,袁家四世三公,岂能不担心天下悠悠之口”

    刘虞抚须道:“伯珪必须得死吗”

    齐周点头:“主公,您也看到了,只要伯珪不死,哪怕只身返回幽州,随时都能拉起数万大军。眼前发生的事难道还不能说明一切吗何况还有个不安分的刘玄德如果不是刘玄德得利用公孙瓒消耗袁本初的势力,又岂会这么力的资助公孙伯珪哼还弄什么学术辩论赛,武将争霸赛,还不是想要坐山观虎斗的借口。”

    齐周的话句句说在点上,这点刘虞也有点不舒服,如果刘备不那么给力帮助公孙瓒,刘虞说不定还能再容忍公孙瓒一段时间,可刘备的大力资助,不得不让人怀疑刘备的用意。

    毕竟公孙瓒跟袁绍杀得两败俱伤,有利于一统幽冀两州,何况刘备虎据在并州欲做光武之心昭然若揭。

    刘虞叹息道:“为今之计,也只好如此了。”

    刘虞默认崔巨业攻安次,一旦崔巨业攻到广阳城,广阳士族受损不止一星半点,们求刘虞无门,只好来求公孙瓒。

    公孙瓒迫于压力,再说也想跟袁绍再决一死战,何况只是袁绍一别将,当即点起两万步骑支援安次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