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始,天下骚乱之地士族陆续奔并州,并州人才由此开始逐步走向鼎盛,荀彧族兄荀衡、荀况入林宗学院授课,河北士子闻言陆续而来。

    如颍川徐庶、涿郡孙礼(魏文帝大将、四帝功勋)、李立(曹操破荆州后首任荆州刺史)、太原孙资(与刘放共掌中书数十年)、涿郡刘放者陆续而来。

    并州被陆城军占据,周边匪盗、敌对势力纷纷被陆城军战力震慑不敢妄动,太原、上党、雁门、河内一部开始出现春耕的迹象,而更多的人开始下山居并州。

    并州有了太平之期的苗头,而中原拉锯战则刚刚开始。

    孙坚不费吹灰之力杀到伊阙关前,孙坚的进兵速度不仅惊着董越、徐荣,这也让兖州诸侯大惊,他们支持的朱儁还在中牟训练兵士跟讨要甲械、粮草,诸侯闻讯不敢再拖延。

    好不容易把刘备弄走,若孙坚一人便拿下雒阳,他们这帮老家伙还在原地岂不是让人耻笑?

    朱儁拿到足够的甲械、粮草,休整一日便出兵,未到管成便接到刘岱的命令,令其迅速回中牟。

    朱儁大怒,命大军驻扎在管城,自己返往酸枣去见诸侯,结果得到一个更惊骇的消息:孙坚兵败,生死不知。

    最近几天夜色一直三更,不知道今天的会点能不能突破四百,总感觉有点难度,不过今天是周末啊!周末没事的时候诸君给点一下呗!自开始续写后,会点从没上过四百,一周的会点啊!说起来都有些丢人,哎!

 第七十六章风光的徐荣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尤其最近几年在江东东讨西征无所不胜,仅仅如此中原诸侯也不会对其太关注,关键他当年辅佐张温征战西凉,与董卓交恶,曾力荐张温杀之。后因江东叛乱而回军江东,继而连战连胜,人称江东猛虎。

    孙坚一路高歌猛进,这让四面楚歌的董越更加惊慌,忙问计于徐荣,徐荣亲自率部去伊阙关督战。

    孙坚猛攻数日,伊阙关依旧牢牢握在徐荣手里。

    后袁术粮草不发,孙坚军中无粮军心动摇,徐荣从孙坚的进攻力度上推测孙坚军中粮草不多,次日一早率军踏营。

    孙坚猝不及防大败,就连大将祖荣也折在徐荣手里,孙坚连夜逃回鲁阳不提。

    徐荣自大败孙坚后,声威再次高涨。

    兖州诸侯不敢妄动,严令朱儁不得再进军,同时把各部资助兵马撤回。

    孙坚用兵如何,朱儁是知道的,他承认徐荣用兵不错,可若能如此大败孙坚必定是侥幸,因此他积力劝说兖州诸侯,可兖州却不为所动。

    后听闻曹操去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与丹阳太守周昕与兵四千,曹操得兵后不及休整,便连日往雒阳进发。

    朱儁派朱桓去联系曹操,未到朱桓有消息来,就听到曹操所部发生营啸,曹操几乎死于乱军之中。

    朱儁闻听消息后,遂整顿人马独自杀向雒阳。

    荥阳诸县闻朱儁之名,纷纷给兵予粮,但就不公然反叛西凉军。

    朱儁理解他们处境,兖州诸侯比他们还不如,刘玄德退河内,逢纪居谷城而隐北邙,袁绍第二批次援军仅仅刚到朝歌,袁术因私欲而使孙坚兵败,这些县令也算忠诚了。

    当然搁在黄巾之乱时,朱中郎早就将他们送进大狱。

    朱儁一路西进直至成皋,兵已有万余,遂挥兵旋门关。

    徐荣闻听消息顾不得回雒阳,赶紧挥师旋门关,及徐荣至旋门关,朱儁已攻下旋门关,徐荣连番挑战,朱儁皆不出,徐荣尽骑兵,难以攻城,一时间耗在旋门关。

    曹操听的朱儁在旋门关与徐荣对峙,遂将自己收拢的千余兵马来旋门助战。

    鲁阳,袁术大营,虽然袁术驻军鲁阳,可整个南阳都在袁术掌握中,他自己兼任南阳太守,委任杨弘为长史、阎象为主薄,李丰、袁涣等掌郡事,张勋为都尉坐镇宛城。自己与纪灵、桥邈、刘勋、李刚、乐就等驻扎在鲁阳。

    孙坚此刻应当算袁术麾下一员大将,因此他直入袁术大营,袁术诸将根本拦不住。

    袁术看着浑身是血、狼狈不堪的孙坚心中的愤怒变为愧疚,道:“文台,你这是?”

    孙坚满脸怒色的说道:“明公,某之所以如此献身不顾,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某与董卓并无刻骨仇恨,而将军却听信小人拨弄之言,居然对某起怀疑!”

    袁术心中怀愧,不能自安。

    孙坚接着说:“现在大功即将告成,然而军粮却供应不上。这形势跟吴起洒泪西河,乐毅功败垂成,完全一样!请将军明察、深思,早做决断!”

    袁术思虑良久道:“文台这是误会,吾刚刚拿下南阳,粮草征集有些缓慢,不过文台放心,粮草已征收完毕,某立刻为尔等拨付粮草,文台此番回去就可带着粮草走。”

    “如此多谢将军,有将军支持某定当为将军攻下雒阳。”

    孙坚道。

    袁术大喜:“那某就坐等文台立功喽!”

    孙坚出了袁术大营,程普、黄盖上前道:“主公,袁公路怎么说?”

    孙坚冷笑:“他以粮草不继搪塞某。”

    孙坚谋士朱治上前道:“主公,袁术不可靠,既如此吾等不如靠自己。”

    孙坚道:“君理,怎么靠自己?”

    朱治道:“主公,此地不比江东,主公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此刻主公无兵无粮,能否胜利全靠袁术恩赐,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只能找个落脚地,有落脚地主公才能招兵聚粮。”

    孙坚、程普、黄盖俱点头,程普左右看看,道:“主公不如回营后再请君理细说。”

    孙坚点头。

    孙坚从袁术手中领出三千人的口粮,径直回自己的营地,便请来朱治、程普、黄盖诸将接着商议。

    “汝南乃袁氏起源地,豫州大族横行,哪里适合吾等落脚。”

    孙坚一路苦思却无解。

    朱治道:“主公,其实有一处正适合主公,别人想得而不敢得。”

    孙坚大喜:“何处?”

    “阳人一带,这一带乃主公兵败之地,所有人都被徐荣吓破胆,官员、士族俱逃,人人恐惧西凉铁骑南出,他正想有一猛将护佑他们吗?而这不正适合主公吗?”

    朱治指着孙坚的伤心地说道。

    孙坚点头,之前他都没有别的心思,因为汝水流域一带是袁氏势力范围,如今袁术不可靠,也怪不得他在袁氏根基边上驻足。

    “好,明日就朝阳人进发。”

    孙坚再次在伊阙关外驻军,这次广招人马,汝南细阳人吕范率家族数百人投靠孙坚,孙坚的势头复振作起来。

    与朱儁对峙在旋门关的徐荣闻听消息,遂大摇大摆的离开旋门关。

    关上的朱儁冷笑:“小小的诱兵之计也来献丑,徐荣不过如此。”

    朱儁之所以故意贬低徐荣,不过是为了提升身边人的士气,朱儁驻军旋门不出,的确让士气大减。

    随着徐荣持续往后退,朱儁麾下诸将都进言继续朝雒阳进发,而朱儁却犹豫了,难道徐荣正要退却雒阳,还是雒阳周边形势又有大的改变。

    朱儁此刻不像黄巾之乱时那么消息灵通,只能靠猜测,因为兖州诸侯不愿意他太突前。

    直到徐荣退军过偃师,朱儁才确定徐荣欲要先去对付孙坚,朱儁被徐荣的轻视激怒,遂拔军朝雒阳进发。

    一路上看不到有人烟,朱儁军中粮草极速消耗,待朱儁加快进军到巩县,徐荣只留个一个空城给朱儁。

    朱儁无奈只能一边加速进军一边让后面运送粮草,偃师已是一样,看来雒阳军民也不会多,为了粮草朱儁甚至分兵攻击缑氏县。

    然而攻击缑氏的兵马一去不回,朱儁这才醒悟徐荣这不是坚壁清野,又是诱敌深入,朱儁相逃已不可能,求战,徐荣不知所踪。

    朱儁无奈只能遣散兵马,只留精锐徐徐后退,结果被徐荣率西凉铁骑一击而溃,朱儁仓皇逃向阳城。

    徐荣击败名将朱儁,其声名彻底响彻海内,雒阳的董越也再次把心放到肚子里。

    看来四百会点只是一个泡沫了,不过今天依旧会三更,第三更在六点,零点依旧还有一更。为了会点,夜色也是拼了,有木有?

 第七十七章飞熊军的雏形

    “公伟公一世英名尽被小人所毁。”

    曹操日夜兼行,可依然没追上朱儁,听到朱儁兵败时不由感慨道。

    一旁的朱桓满脸沮丧,问道:“孟德兄,今后作何打算?”

    曹操道:“天下唯有刘玄德可敌西凉铁骑,诸公虽拥兵众,然却各具私心,不肯复汉室,吾意去河内,劝玄德复进兵河南,先下雒阳,再攻函谷关,某不信诸侯还能坐视,一旦数十万大军西向,小小的函谷关岂能阻挡,外加三辅士族相助,长安将不攻自破。”

    朱桓道:“既然孟德兄心意已决,某亦将去阳城见叔父大人。”

    “也好,那休穆兄,希望我们还有机会并肩作战。”

    曹操对朱桓深情说道:“见到公伟公替某问好。”

    “保重。”

    曹操不知道自己放走孙吴大营的一员大将,如果历史不改变,曹操永无机会与朱桓并肩作战。

    徐荣左征右讨,终于把雒阳城的危机解决掉,雒阳周围十室九空,只有雒阳一座孤城矗立着,心有不安的董越求援报告一封接一封的递往长安。

    长安经过数百万人的迁都又恢复一些西汉的人气,而这人气却是靠无数人的白骨铺垫而来,这一路死伤百姓至少有数十万,不少大臣也死于路上,如前司徒崔烈,当然也有一些人被董卓重用,如新司徒王允、太仆士孙瑞等。

    如果不是这些人的帮助,董卓迁都的数百万人能到达长安的恐怕将十不足一。

    不论怎么诋毁儒家,起码古儒们对民为贵君为轻落实挺好,不会想后期的儒生,为了利益抛弃天下苍生。

    董卓回到长安自己的老巢才心安,问李儒道:“西凉的马腾、韩遂可有异动?”

    李儒道:“主公安心,马腾得了主公扶波将军的许诺,一直卖力的替主公牵至韩遂,还有许多羌人部族给韩遂捣乱,韩遂至今很老实。”

    “那就好,那就好。”

    董卓坐镇长安,最怕的就是韩遂、马腾趁虚而入,至于羌胡不过是为了钱财,他从雒阳搜刮的钱财远比长安等地的多数十倍。

    长安破了可以修,长安无人正好可以安置自己带来的数百万人口,若长安被马腾、韩遂攻破,那才是祸患。

    “关东形势如何?”

    西凉无事,董卓才有心关注关东。

    李儒道:“雒阳形势不好,雒阳与关中的联系已被陆城军切断,幸好刘备已回军并州,不然雒阳恐怕得放弃了。”

    董卓点头:“不能激怒刘备,尽量安抚他,派使者去,文忧,你看怎么安抚他?”

    李儒思虑一二道:“加官进爵,还有美女。”

    董卓皱眉:“他会接受吗?”

    李儒道:“刘备乃没落宗室,他的官职最高不过执金吾,不是他不想要高官,而是灵帝不给,没有高官他如何掌控并州?”

    “他不是已经是并州刺史了吗?”

    董卓反问。

    李儒道:“不够,名分有时候很重要,主公可加封他为并州牧、晋阳侯、度辽将军加持节。”

    董卓一愣:“这样一来他岂不是能名正言顺的割据并州?”

    李儒道:“主公不加封,他就不割据并州了吗?”

    董卓摇头,李儒接着道:“既然控制不了,就给他名分,一则告诉天下人,跟主公一样尊奉汉室的都好事无限,二来,刘备突然跟主公停战不蹊跷吗?天下人岂不怀疑?那刘备转眼就成众矢之的,河北诸侯定人人提防刘备听朝廷之令而攻击自己,说不定董卓派人串联一下,还能让河北诸侯攻击刘备,这样主公岂不是压力骤减?”

    董卓点头,随即皱眉:“万一他不接受呢?”

    李儒哼道:“刘辨已死,灵帝只有当今陛下一子,刘备不奉旨那就是不尊汉室,不尊汉室他的仁德之名就会坏掉,那他就是自立,以及自决于天下人。”

    “善。”

    没了刘备这个心腹之患,董卓大喜:“谁可为使?”

    “太尉马日磾。”

    董卓点头:“马日磾三朝重臣可也!”

    李儒道:“为让刘备低头,儒还有一计。”

    董卓喜道:“说来听听。”

    李儒道:“某闻刘备与蔡邕早有联姻之意,刘备为此一直未娶正妻,闻听蔡邕长女已及笄,不如让陛下下旨赐婚,刘备若接就一起接,若不接,呵呵!蔡邕与刘备关系必破裂。”

    “妙啊!”

    董卓击掌大赞,赞完又犹豫:“可,蔡女已有婚约?”

    董卓好色,岂不知蔡邕有女才色俱全,他早有心纳之,可蔡邕言蔡琰与河东卫氏有联姻,董卓才死了心。

    毕竟蔡邕是他尊重的,而河东卫氏一直支持他,他未进兵雒阳时,粮草多来自卫氏。

    李儒道:“主公,某岂不知,主公可透露给卫氏,这是刘备逼婚,卫氏岂不更为主公卖力,有卫氏相助,河东安稳,河东安稳,三辅无忧也!”

    董卓点头,一石数鸟,好计谋。

    刘备心腹之患已去,董卓随即想起董越的求援:“雒阳怎么样了?”

    李儒道:“雒阳形势虽不好,不过经过徐荣的左征右讨,雒阳已平稳,不过要想保住雒阳,必须派援军出关东。”

    董卓点头:“徐荣表现不错,加封他为中郎将,另外令李傕、郭汜、张济三人组织兵马,准备出略关东。”

    “主公且慢。”

    李儒道。

    “文忧有不妥吗?”

    董卓问道,李儒道:“主公,郭汜、张济新败,兵马损失殆尽,不可轻出,不如派吕布出征,如今刘备退回并州,我想吕布不会再觉得尴尬了吧!让吕布立些战功,主公也好赏赐他,不然长时间让其不出,恐其有异心也!”

    吕布数次替董卓窥破别人的刺杀,这让董卓的警惕心消失不少,睡觉也能睡得安稳,而不是寻求刺激后才沉沉睡去,吕布若离开,他真的有些不舍。不过李儒最后一句话提醒了他,吕布可不是忠义之辈,若不拉拢,肯定被别人拉拢去。

    “好。”

    董卓艰难点头:“派人训斥李郭三人,令三人尽快组建新的部队,同时征召天下勇士,某要组建比西凉铁骑更精锐的部队。”

    刘备的陆城军给董卓打击不可不大,董卓一直都有精兵路线,可没想到陆城军更精良,这也让董卓起了组建更精良的部队。

    “喏!”

    李儒赞同,随着西凉军系统的庞大,董卓身边该有一支更加精锐的部队震慑各个军头。

 第七十八章刘备在玩火

    初平元年五月中,天下复归平静,除了零星的小股战斗,再也没有可以震动天下的大事发生。

    就是五月末的时候,迁都刚刚完成的长安朝廷派各路使者前往天下诸侯处安抚,各路诸侯也都与之周旋,离长安最近的南阳袁术更是将使者拒之关外,惹得董卓大怒,几欲发兵攻打,被王允等人劝阻。

    后来才晓得他嫌弃董卓派的使者等级太低,无奈董卓又加赵岐为太仆,太仆士孙瑞为太常,令年已至九十高龄的太仆赴南阳,袁术又将赵岐等人扣下。

    雁门,黄忠等将陆续抵达雁门,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批的物资跟甲械,说是对峙,其实战事一触即发。

    匈奴右贤王醯落最终还是逃回美稷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