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种菜-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璜此刻看到樊稠那满脸胡须的脸竟是如此可爱,满脸笑容问道:“樊校尉,尚能战否?”

    樊稠满不在乎的道:“区区小伤何足道哉!公子且看某大破陆城军。”

    “好!好,樊校尉若能大破陆城军,某定当在叔父面前给樊校尉请功。”

    董璜此刻如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般惊喜。

    樊稠满意点头,当下率本部一千余精锐杀入阵中。

    张济等西凉诸将看到援军纷纷大震,奋力绞杀起眼前的陆城军。

    随着樊稠这一精锐骑军杀入,西凉军竟有翻盘之虞,刘备对身旁的贾诩道:“先生,现在可令夏牟、张郃二人出击否?”

    “主公莫急,我军还能坚持。”

    贾诩轻摇羽扇,这羽扇全是刘备用农场里的野雉鸡尾羽所制,尾羽色彩斑斓,拿在手中极为显眼。

    如此显眼之物,贾诩几番推辞,怎奈刘备一心要给,贾诩只能收下,贾诩不好奢华,郭嘉却看得眼热,只是如今还没能给刘备推心置腹不好开口讨要。

    “还能坚持?”

    刘备再次目光投向战场,随着樊稠大军杀入,陆城军占优的形势不再,西凉军被分割的余部被整合起来,朝陆城军发动一轮新的攻势,而陆城军只能拼命结阵而守,每一刻都有不少人死在西凉铁骑刀下。

    “明公放心吧!奉孝向来眼光毒辣,如果陆城军坚持不住,定会率援军来救。”

    一直做看客的荀彧出言。

    自从郭嘉说出要认刘备为主公以来,二人就赖上了刘备,刘备亦不敢轻易驱逐二人,何况危机时刻还得二人出谋,毕竟荀彧是个忠于汉室的儒士,刘备兴兵攻董就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

    荀彧还好些,郭嘉完全没把自己当外人,刚随刘备过河就主动要求随军,刘备无奈便把他安插在夏牟那路,毕竟夏牟是个老油条了,拿捏郭嘉比张郃顺手的多。

    “就依先生之言。”

    陆城结阵死战,配以关羽、典韦、赵云、韩猛等猛将拼命酣战,樊稠带来的冲击波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渐渐消散,形势又开始慢慢成胶着状,看来不拼光最后第一滴血分不出胜负来。

    董璜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但事到如今他只能咬牙硬撑,陆城军真猛,这还是新兵都能跟自己的西凉精锐硬悍,真正陆城精锐又该如何逆天?

    董璜迷惑间突然听到一阵马蹄声传来,哪来的马蹄声?援军,还是樊稠杀回来了?

    董璜下意识转头,发现后面有一股烟尘荡起,骑军,难道真是叔父派的援军?

    在这河南只有西凉铁骑才有大股骑军,至于陆城军的骑兵应该还在河北吧!毕竟渡马过河不是件小事。

    很快,董璜就失望,来人打着刘字大旗,这是陆城军,可陆城军怎么那么快就把那运过黄河了?

    董璜懵了,其心腹拖着董璜道:“公子,是大股陆城军,我们中计了,快走啊!”

    “走?”

    董璜一激灵:“对啊!撤,快通知樊、张二校尉速速撤退,不要恋战。”

    董璜说着被亲兵裹挟着从骑兵为合拢的缺口逃走。

    “绣儿快走。”

    张济看到董璜一撤,立刻杀到张绣身旁喝道。

    “叔父,胜负尚未可知,某身为大将岂能弃军而逃?”

    张绣说着一枪挑杀一名骁勇兵士,复一枪挑杀另一兵士。

    “绣儿,战场非儿戏,快随叔父走。”

    张济说着一挥手,亲兵一拥而上将张绣保护起来,随即裹挟着张绣朝外逃去。

    韩猛看到张绣逃走的身影大叫:“张绣休走,留下命来。”

    韩猛吼着,带着身边的亲卒朝张绣逃走的方向追去。

    “荀大,穷寇勿追。”

    赵云看到韩猛追去的身影大急,韩猛一心想要报仇,哪里听得进赵云的喊,赵云无奈恐其有失拍马追上去。

    庞德与张郃分别从两翼包抄过来,庞德一刀将混战中的樊稠枭首,张济与张绣正好碰到张郃的特种卫。

    张济看着气势汹汹的特种卫,对张绣道:“绣儿,你快走,某断后。”

    “叔父,不,某来断后。”

    张绣说完就欲拨马来战特种卫。

    张济对张绣身边的亲卒喝道:“护送公子杀出去。”

    “诺!”

    张济的数十亲卒夹持着张绣扬长而去,张济欣慰的一笑,转身朝特种卫杀去。

    张济在劈落第四,还是第五个特种卫后力竭被俘。

    西凉铁骑主将董璜趁乱逃走,樊稠被杀、张济被俘,其余西凉铁骑纷纷跪地投降。

    此战可谓大获全胜,当然陆城军的损失也不少,不过主要是张杨部与关羽在河内新募之兵,死者上千,重伤者数百,人人带有轻伤。

    西凉铁骑被杀者多达两千五百人,其中包括重伤员,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陆城军有了不留重伤员的习惯,当然这也跟当时的医疗条件有关,重伤员不杀也难以活的长久,还要受尽痛苦。

    西凉降者近两千,保守估计董璜冲出去的人不足三百。

    刘备清点损失,才知道韩猛与赵云带军去追张绣去了,如果只是韩猛一人,刘备会担心有失,毕竟韩猛太年轻了,未必是张绣的对手。

    有了赵云,张绣不看僧面看佛面,韩猛二人也会无事。

    却说张绣被张济亲卒裹挟而去,张济满心不乐意,随后看到韩猛追来,对身边的亲卒道:“叔父生死不知,不若擒下此人,一来可探听陆城军虚实,二来,如果叔父被擒,可用他换回叔父。”

    “诺!”

    那亲卒首领也不糊涂,当然明白张济的重要性,何况那韩猛不是张绣的对手?

    张绣被解放后,挺枪杀向韩猛。

    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二人也不搭话,上来就是硬对硬的拼杀,谁先撑不下去谁就是俘虏。

    赵云赶来时韩猛已尽落下风,不是韩猛武力不足,而是对战经验太少,张绣又都是以命搏命的招数。

    赵云见状,长枪一挥,身边的士卒纷纷朝张济的亲卒杀去,那亲卒首领被赵云一枪扫落马下,其余亲卒更是毫无还手之力。

    张绣深陷重围,罢手抽枪,目视赵云道:“竖子,敢与某决一死战否?”

 第四十七章郭嘉要留下来

    “张绣?你师出何人?”

    张绣被赵云五花大绑的绑到刘备跟前,刘备看看赵云,赵云对这个师兄一无所知、满脸木呆状,刘备开口问道。

    张绣瞥了刘备一眼,头颅高昂:“某既已落尔手,要杀要剐随便,休要套近乎,忠臣不事二主的道理某还是明白的。”

    “放肆!某主公问你话,是看的起你。”

    韩猛斥道。

    张绣冷哼撇头:“手下败将,有种与某单打独斗,一决生死。”

    “怕你不成。”

    韩猛被张绣一激,顿时火冒三丈。

    “荀大,主公面前不可无礼。”

    赵云扯住韩猛道。

    刘备苦笑,亲自替张绣解开绳索。

    张绣一愣,道:“尔这是何意?”

    “当然是放你与你叔父二人离去。”

    刘备道。

    张绣冷笑:“尔不会是想要欲擒故纵,戏耍某吧!”

    刘备拍手,张济被押来。

    张济一看到张绣顿时脸色大变,急行几步欲扑向刘备,却被白毦兵被扯住,最后张济被白毦兵按伏在地上,只听张济远远喊道:“刘使君,某乃董司空麾下,如今我们两军交战,某死不足惜,可绣儿还小,请使君饶他一命,饶他一命啊!张济给您磕头了。”

    张济被按的动弹不得,只是伏地大呼,眼泪齐下。

    张绣听到自己叔父的声音,立刻就像朝按伏住张济的白毦兵扑去,谁想一只大手按住自己的肩膀,张绣怎么使劲都无法摔脱那只大手,只能眼睁睁看着叔父向刘备哭诉求情。

    张绣双眼泛红,喝道:“叔父,大丈夫死则死矣!何必向他人卑躬屈膝般求饶?如此这般得一活命,侄儿情愿一死。”

    张绣吼着朝那大手的主人看去,一满脸胡须的黑脸大汉,那雄壮的身材一看就是勇猛之将。

    张绣顾不得礼仪,就欲朝那黑脸大汉扑去。

    黑脸大汉怒吼一声,一下将张绣摔了出去,周围的白毦兵瞬间将张绣按伏住。

    说时迟那时快,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张绣又失去自由,张绣被摔的懵圈,张济却大叫:“刘使君饶命啊!只要使君放绣儿一命,使君让某做什么都行?”

    张绣与张济一同被押到刘备跟前,刘备看着二人道:“贵叔侄情深,某若杀之,岂不被天下人所笑?战场相逢,各为其主,再说某起兵只是为了诛杀董卓老贼,不是杀我大汉忠义之士,来人松绑,给他二人一人一骑,让他们离去。”

    “诺!”

    张济一愣,直到自己被放开才缓过神,绳索解开后对着刘备深深一礼:“多谢使君,他日济必有所报,不过眼下某乃董司空之将,还请使君斩某放绣儿离去。”

    “一人是放,二人也是放,汝叔侄安心离去吧!”

    刘备看着惊疑未定的二人离去,张济隔着老远还对刘备作揖,张绣更是一脸茫然,还真有放敌将离去的主君吗?

    “明公为何当他二人离去,某观他二人武艺不俗,明公就不怕放虎归山吗?”

    郭嘉摇着折扇问道。

    其实不止郭嘉,刘备身边不少大将都对刘备的行为不解,张济一看就是董卓的死忠,既然是死忠,干嘛还要放他二人离去,杀了多好。

    郭嘉只是把诸将不敢问的问题问出来而已。

    刘备有些诧异的看向郭嘉,其实以郭嘉之智还看不出刘备的用意吗?很明显这是给刘备排忧解难,这举动比贾诩还贴心,这是要真投自己的节奏吗?

    不管如何?郭嘉用意不错。

    刘备道:“某听闻董璜此人心胸并不开阔,他兵败又弃军而逃,若董卓知道此事就算逃的性命,也会在董卓面前地位大损,更何谈继承董卓势力?为此他一定不会让张济二人面见董卓,甚至把兵败原因推给樊稠、张济二人,张济就算回去,保住命已算不错,放虎归山又从何说起?再则张济叔侄看起来乃忠义之士,如今效忠董卓就是效忠汉室,如果董卓已死,他们还会为西凉军卖命吗?”

    刘备这话有些阴险,不过确实是良策,与其背上杀俘的名头,不如让董卓杀了张济,这样最少也能让其麾下诸将离心。

    郭嘉满意点头,又道:“明公,就这么认定董老贼比此人死的早吗?”

    当然,史书上可有记载,董卓死后,李郭掌控长安数年,李郭死后张济才死,张绣更是活到官渡之后。

    刘备几乎要说漏嘴,撇过头去看贾诩,贾诩道:“董卓迁都长安,看似西凉政权稳固,其实却更加危险了,董卓以为忠于汉室之士都被诛杀、放逐,留下都是屈服他的人,必定戒心大减,李文忧又不谙政治,藏于暗中的忠臣只要发动一场政变便可杀死董卓。”

    荀彧亦点头,问道:“文和兄以为,董贼还有几年好活。”

    贾诩抚须道:“某猜最多三年。”

    郭嘉与荀彧对视,此人不简单呐!以他二人商量的结果也正是两三年的时间,刘备麾下有能人。

    既如此刘备诸侯一方已不成问题,就看他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志向跟天分了。

    郭嘉与荀彧留下的心坚定许多。

    刘备自然不知道郭嘉的心思,一边让三人交流看法,自己去看抚受伤的亲卒,同时又让人造饭,以及安抚投降的西凉铁骑,同时打探董卓迁都的状况。

    当刘备知道董卓迁都大军已到函谷关,只要数日的时间就能把所有人转移进关内,心中大急。

    此番渡河,刘备的主要目的不是杀董卓,而是要从董卓手中截下百万众,以来充实三晋大地。

    “夏牟的援军还没赶到河阳吗?”

    刘备忍不住发问。

    文聘道:“回主公,夏校尉麾下多新兵,就是想走快也走不快,不过倒是匈奴骑兵已赶至河岸,正在等待渡河。”

    “哦!”

    匈奴王杀反叛刘备的护匈奴中郎将耿祉,又遣其子于扶罗率数千匈奴精骑助刘备讨董。

    刘备听到于扶罗就在河岸,道:“快安排他们渡河啊!”

    文聘面露难色:“匈奴人战马太多,一时不太容易过河。”

    刘备道:“只要人过河了,还怕没有马吗?速速让他们人过河,这里有的是马。”

    “诺!”

 第四十九章谢谢yr81113大大的赏

    刘备不顾士兵疲惫连夜进军,比至谷城。

    谷城外已有数万青壮各持农具、铁器严阵以待,中军乃是精锐西凉铁骑。

    主将正是郭汜,郭汜唯恐刘备来袭,便招数万青壮防御,并率先将这数万青壮之家人送入函谷关内。

    “儿郎们,想想你们入关的亲人,杀陆城贼一人者可得谷十石,杀一将者可得谷百石,杀刘备者封侯,给某杀啊!”

    郭汜在中军大呼。

    乱世粮草最贵,董卓迁都大肆收集粮草,百姓们除了口粮几无存粮,郭汜以粮为赏、以家人威胁,这帮青壮顿时士气高涨,无所畏惧的杀向陆城军。

    “杀贼得粮,杀贼护家,杀啊!”

    数万大军在郭汜特意安插的游侠儿带领下,盲目的杀向陆城军。

    “主公,这都是些农夫,我们该怎么办?”

    赵云有些面带忧色的说道。

    黄巾之乱使得河北民众死伤太多,虽然是官逼民反,确实使得河北实力大损,没有民众何以霸天下?

    刘备也有些犹豫,这些青壮明显是迁都青壮,杀了他们,那些留在函谷关外的百姓岂会与自己甘休?又何谈把他们送去并州之地呢?

    西凉将领中也有智将啊!不过这计必是李儒之毒计。

    “诸位,如今该如何是好?”

    “主公,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杀过去便是。”

    韩猛、于扶罗、庞德等人无不言杀,刘备闻言微微摇头。

    贾诩未曾随军,与荀彧在后,唯郭嘉在身边,只听郭嘉道:“吾若是明公,当先退军。”

    “那便退军。”

    刘备一咬牙道。

    “明公不可,不过数万青壮而已,某一冲足以杀散其众。”

    于扶罗自至中原尚未一战,急迫想立功,当然更重要的是杀散这数万青壮,有上百万汉人等待自己去抢掠。

    “吾意已决,不必多言。”

    刘备厉喝道。

    于扶罗面有不甘,可看到周围诸将俱看向自己,不得不承喏退下,心里却升下别的心思来。

    匈奴大军来中原助战,一来是观察中原形势,二来便是掠夺而来。

    如今中原诸侯大战,各郡县残破不堪,正值大匈奴崛起,于扶罗心中原本的臣服之意自然大消。

    数万青壮连陆城军的边都没挨着,陆城军便以退军,当然陆城军并非一退到底,而是边退便等青壮来攻。

    郭汜恐刘备诡计,急鸣金收兵。

    当下郭汜入谷城,令数万青壮围城而居,深恐刘备趁夜攻城。

    刘备亦在城外谷水旁扎营,并急招荀彧、贾诩前来商量对策。

    荀彧率先出言道:“其意摆明是用数百万人性命要挟明公,明公且不可上当,否则一世英名俱毁矣!”

    刘备道:“如果能救回陛下,这英名不要也罢,怕就怕陛下已至函谷关内,函谷关天险,别说吾麾下万人,就算十万众也非一日可破城,届时董贼早已至长安。”

    贾诩道:“主公所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