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记(译注版)-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派兵去征讨。(57)让:责备,谴责。(58)告:同“诰”,谕告,指上告下。(59)辟:法。(60)备:指武力装备。(61)命:命令。(62)辞:文书,公文。(63)布:发布。陈:陈述。(64)无:同“毋”,不,不要。勤:劳。使劳顿。(65)终:死。(66)职:职分,指“荒服者王”的职分。(67)天子:这里指周穆王。(68)无乃:不是,恐怕。(69)几:将。顿:疲困。(70)树敦:《集解》引韦昭曰:“树,立也。言犬戎立性敦笃也。”一说:树敦为犬戎君长名。(71)率:遵从。旧德:指祖先传下来的美好的品德、风尚。守终:指能守其“终王”的职分。纯固:专一。(72)遂:终于。 

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①。王曰:“吁②,来!有国有土③,告汝祥刑④。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其人⑤,何敬非其刑⑥,何居非其宜与⑦?两造具备⑧,师听五辞⑨。五辞简信⑩,正于五刑(11)。五刑不简,正于五罚(12)。五罚不服,正于五过(13)。五过之疵(14),官狱内狱(15),阅实其罪,惟钧其过(16)。五刑之疑有赦(17),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18)。简信有众(19),惟讯有稽(20)。无简不疑(21),共严天威(22)。黥辟疑赦(23),其罚百率(24),阅实其罪。劓辟疑赦(25),其罚倍洒(26),阅实其罪。膑辟疑赦(27),其罚倍差(28),阅实其罪。宫辟疑赦(29),其罚五百率(30),阅实其罪。大辟疑赦(31),其罚千率,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膑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32):五刑之属三千。”命曰《甫刑》(33)。

①刑辟:刑法。辟,法度,法律。②吁:叹词。③有国:有国者,指诸侯。有土:有土者,指有采地的大臣。④祥刑:善刑。⑤何择非其人:意思是选择什么呢,不是那些贤人吗。⑥何敬非其刑:意思是:应该严肃对待什么,不是刑罚吗。敬,严肃,认真。⑦何居非其宜:意思是应该怎样处理事务呢,不是使用刑罚得当吗。居,举,这里指办事。宜,合宜,指用刑得当。⑧两造具备:指原告和被告双方都到齐了。《集解》引徐广曰:“造一作‘遭’。”《尚书易解》据钱大昕说注云:“两遭,犹两曹。《说文》:曹,狱之两曹也。”⑨师:士师,典狱官。听:治。五辞:旧注以为是五种审讯方法。《正义》:“《汉书·刑法志》云:‘五听,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周礼》云‘辞不直则言繁,目不直则视眊(mào,冒。目不明的样子),耳不直则对答惑,气不直则数喘’也。”《尚书易解》以为“辞”即五刑之辞。⑩简信:确凿无疑。简,诚实。信,确实。(11)正于五刑:按五种刑罚判决。正,定罪。五刑,即下文的墨、劓、膑、宫、大辟。(12)罚:出钱赎罪。服:从,这里有合适的意思。(13)五过:五种过失。(14)疵:毛病,弊病。《索隐》:“按:《吕刑》云‘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今此似阙少,或从省文。”按:《吕刑》即《尚书·吕刑》。“官”指依仗官势,“反”指报恩报怨,“内“指通过宫中受宠女子来干预,“货”指行贿受贿,“来”,《尚书易解》据《释文》以为当作“求”,指受人请求。(15)官狱内狱:《会注考证》引孙星衍曰:”官狱内狱者,举其重也。官狱,谓贵官之狱;内狱,谓中贵之狱。或畏高明,或投鼠忌器也。”(16)阅实其罪,惟钧其过:意思是要查清他们的罪状,他们的罪过和犯法的人相同。《集解》引马融曰:“以此五过出入人罪,与犯法者等。”阅,考核,核查。钧,通“均”,等同。(17)疑:指有疑点。有赦:有所宽赦,即减罪,减等处理,这里指五刑减为五罚。下句“有赦”指由五罚减为五过。(18)审克:审核清楚。(19)简信有众:意思是在众人中加以核实。(20)讯:讯问。稽:合,同,即与事实相符。(21)无简:指没有确凿证据。(22)严:敬,尊敬,敬畏。(23)黥辟:即墨刑,刺面,涂以墨。五刑之一。(24)其罚百率(lǜ,律):意思是罚以黄铜六百两。率,《集解》引徐广曰:“率即锾也,音刷。”孔安国曰:“六两曰锾。锾,黄铁也。”(25)劓:劓刑,割鼻,五刑之一。(26)倍洒(xǐ,洗):加倍或为五倍,即二百锾或五百锾。洒《集解》引徐广曰:“一作‘蓰’。五倍曰蓰。”按《尚书·吕刑》此句作“其罚惟倍”,译文据此译为加倍。(27)膑:膑刑,挖去膝盖骨。五刑之一。(28)倍差:于加倍之外又加差数,这里就是加一倍半,指比劓刑加一倍半,为五百锾。(29)宫:宫刑,破坏男女生殖机能,五刑之一。(30)五:《集解》引徐广曰:“一作‘六’。《尚书·吕刑》作“六”。译文依此。(31)大辟:死刑。五刑之一。(32)“墨刑之属”五句:五句中的数目为刑罚的条目。《尚书易解》引孙星衍曰:“罪之条目必有定数者,恐后世妄加之。”(33)《甫刑》:即《尚书·吕刑》。周穆王采纳吕侯的意见,制定刑律,布告天下,谓之《吕刑》。因吕侯又为甫侯,所以又名《甫刑》。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①:“必致之王②。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③。王田不取群④,公行不下众⑤,王御不参一族⑥,夫粲,美之物也。众以美物归女⑦,而何德以堪之⑧?王犹不堪⑨,况尔小丑乎⑩!小丑备物,终必亡。”康公不献,一年,共王灭密。共王崩,子懿王囏立(11)。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12)。

①其母:《集解》引《列女传》曰:“康公母,姓隗(wěi,委)氏。②致:送上,献给。③粲(càn,灿):众多。这里指美女众多。④田:田猎,打猎。⑤公:指诸侯。下众:对众人谦下。按:此句《国语》无“不”字,梁玉绳、张文虎皆以为“不”字衍。(见《会注考证》)⑥御:嫔妃。不参(sān,三)族:意思是不要娶同胞三姊妹。参,三。一族:指同胞姊妹。⑦归:通“餽”,赠予,送给。女:你。⑧而:你。堪:禁得起,受得住。⑨犹:尚且。⑩小丑:等于说小人物。丑,类。(11)囏(jiān,艰):《索隐》曰:“《系(世)本》作‘坚’。”(12)作刺:作诗加以讽刺。《会注考证》引《汉书·匈奴传》云:“懿王时,戎狄交侵,中国被其苦。诗人作诗疾而歌之曰:‘靡(没有)室靡家,狁之故。’”两句见《诗经·小雅·采薇》。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①?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②。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怒甚多③,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④?夫王人者⑤,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⑥。使神人百物无不得极⑦,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⑧。故《颂》曰‘思文后稷⑨,克配彼天⑩,立我蒸民(11),莫匪尔极’(12)。《大雅》曰‘陈锡载周’(13)。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14),犹谓之盗,王而行之(15),其归鲜矣(16)。荣公若用,周必败也。”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17)。

①其:恐怕,大概。卑:衰微。②专:独占,独享。③所怒:所触怒的人。怒,使怒。④其:难道。⑤王(wàng,旺)人者:做人之王的人,统治天下的人。⑥导:开。⑦极:中正,标准,法则。⑧怵惕:警惕。⑨《颂》:指《诗经·周颂·思文》。思:助词,放在形容词前,不必译出。文:文德。⑩克:能够。配:匹配。(11)蒸:同“丞”,众,众多。(12)匪:同“非”,不。尔极:等于说“极尔”,意思是把你当做榜样。(13)《大雅》:指《诗经·大雅·文王》。陈:布施。锡:赐予。载:开始,开创。(14)匹夫:凡夫。(15)而:如果。(16)归:归服、归顺。(17)用事:主管国事,掌权。 

王行暴虐侈傲①,国人谤王②。召公谏曰③:“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④,诸侯不朝⑤。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⑥,道路以目⑦。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⑧,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⑨。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⑩,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11),为民者宣之使言(12)。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3),瞽献曲(14),史献书(15),师箴(16),瞍赋(17),矇诵(18),百工谏(19),庶人传语(20),近臣尽规(21),亲戚补察(22),瞽史教诲,耆艾修之(23),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4)。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25),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26)。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27)。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28)?”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29),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①侈傲:放纵骄傲。②谤:指责别人的过失。③召公:这里是召公姡У暮蟠ⅲ帜鹿"芟剩ǎ楱#睿裕荷佟"莶怀翰焕闯睢"薰耍汗嫉娜恕"叩缆芬阅浚菏撬等嗣窃诘缆飞舷嗉桓宜祷埃灰匝凵疽狻"噱簦ǎ悫祝合"嵴希鹤枞柚埂"庥海核鞫氯@#核迤频谭馈#11)为水:治水。决: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导:通,疏导。(12)宣:放开。(13)献诗:指采集民间讽谕朝政得失的诗歌献给国王。(14)瞽(gǔ,鼓):盲者,指乐师。(15)史:太史,史官,掌记事。书:指历史文献,可供统治者借鉴。(16)师:太师,乐官之长。箴(zhēn,针):箴言,规诫之言。这里是进箴言的意思。(17)瞍(sǒu,叟):没有眼珠的盲人,为乐师。赋:指诵读公卿列士所献之诗。(18)矇:有眼珠的盲人,为乐师。诵:指诵读箴诫之言。(19)百工:百官,众官。(20)传语:指由别人把意见传给王。(21)规:规劝,规谏。(22)亲戚:指王之同宗亲属。补察:补察王之过失。(23)耆艾:老年人,这里指师傅。古以六十为耆,五十为艾。修:告诫。(24)悖(bèi,背):违背。(25)原:高而平之地。隰(xí,习):低而湿之地。衍:低平之地。沃:有水流灌溉之地。(26)善败:好坏。(27)成:指虑成于心,即心里考虑好了。(28)与:语气词。几何:多久。(29)相与:一起,共同。 

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①,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②,王不从,以及此难③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④?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⑤,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⑥。

①匿:隐藏。②骤:屡次,多次。③及:赶上,招致。④雠(chóu,仇):仇恨。怼:怨恨。⑤险:指处于险境。⑥竟:最终,终于。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①,号曰:“共和”②。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太子静长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为王,是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③。十二年,鲁武公来朝。

①周公:周公旦次子的后代。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次子留京辅佐周室,世为周公。②共和:周厉王被国人赶下台之后,国政由大臣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掌。史称“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战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③宗:尊奉。 

宣王不修籍于千亩①,虢文公谏曰不可,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②。

①修籍(jiè,借):耕种籍田。籍,籍田,帝王亲自耕种的田地。实际上只在春耕时象征性地参加耕作,以示重农。②败绩:溃败。 

宣王既亡南国之师①,乃料民于太原②。仲山甫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③;若过其序④,民乱之也⑤。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⑥,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⑦,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⑧。阳失而在阴⑨,原必塞⑩;原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11)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12),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13),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14)。川竭必山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15)。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①南国:南方。《集解》引韦昭曰:“南国,指江、淮之间。”师:军队。②料:《集解》引韦昭曰:“料,数也。”指清点民众数字,以便征兵。③序:次序。④过:失。⑤民乱之:实际是说天子乱之。《集解》引韦昭曰:“言民,不敢斥王者也。”⑥迫:压迫。蒸:气体升腾上升。⑦实:句中语气词,表示肯定。⑧填阴:为阴气所镇伏。填,通“镇”。《国语·周语上》作“镇”。⑨阳失而在阴:指阳气失去它应处的位置处在了阴气之下。⑩原:同“源”,水源。《国语·周语上》作“川源必塞”。(11)演:水土通气,滋润。(12)竭:干涸,枯竭。(13)二代:指夏、商二代。季:末,末世,末年。(14)征:征象,征兆。(15)数:数目,数字。纪:极,终。《集解》引韦昭曰:“数起于一,终于十,十则更,故曰纪也。”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①。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②,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③:“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④:“余⑤,褒之二君⑥。”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⑦,莫吉⑧。卜请其漦而藏之⑨,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⑩,龙亡而漦在(11),椟而去之(12)。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13),莫敢发之(14)。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15)。漦化为玄鼋(16),以入王后宫(17)。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18),既笄而孕(19),无夫而生子(20),惧而去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21):“檿弧箕服(22),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23)。逃于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于路者(24),闻其夜啼,哀而收之(25),夫妇遂亡,奔于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弃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26),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27)!”

①嬖:宠爱。②去:废掉。③史记:史书的通称,古时各国都有自己的史记。《正义》:“诸国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④庭:同“廷”,朝廷,宫廷。⑤余:我,我们。⑥褒:当时的国名。⑦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意思是通过占卜来决定是杀掉它们还是赶走它们还是留住它们。⑧莫吉:没有一样是吉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