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法与科学之比较 王季同居士著-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慵炔幌嘈旁卦诘浼槲奘稻莸氖拢欢趾爸匀豢蒲Ъ以谧匀豢蒲希悦靡饽檬趾孟返目诤牛骸贸鲋ぞ堇矗 晕抑坏么佣浅抢锼殉黾缸易约喝衔橛惺稻莸氖滦丛谏厦妗5俏遗履闳圆幻獬匀豢蒲Ъ业睦系髅牛翰皇且パ裕闶嵌锎徊皇嵌锎闶茄刍ǎ徊皇茄刍ǎ闶桥銮砂樟恕D敲次艺娌幌靡趺囱闹ぞ荩藕系蒙夏愕纳蟛樽矢瘢恐慌鲁艘磺拱涯愦蛩溃媚闱鬃匀ナ档芈只刂猓晃蘼凼裁吹诙种ぞ荩隙喜换嵬ǖ霉愕纳蟛榱恕�

 

你既相信,人的行为完全受自然现象的支配。好,我虽受过我的血液里滋养料缺乏底‘刺激’,所以我的‘反动弧’使我把饭往我自己肚里塞。然而我不曾受过你的血液里滋养料缺乏底‘刺激’,所以我的‘反动弧’不至于要使我把饭望你肚里塞。而且唯物论者,是以进化为神圣不可侵犯底。你既不能抵抗结核菌,便是不能顺应环境,应被淘汰底。我维持你,更是反动行为。所以从明天起,我就不再把饭望你肚里塞了,请你原谅。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你也说起因果关系的法则,也并不是绝对的永远不变,。。。。。。科学的基础的相对性,。。。。。。等许多话。好像你也相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不是绝对的。佛教却就是筑在这个基础上。我不妨再来和你讲讲。或者你能就此相信也说不定。你可晓得二元论是认物质和精神都是绝对的。精神独一论,就是专认精神是绝对的。唯物论就是专认物质是绝对的。它们都错在这个地方,只有佛教是认物质和精神都是相对的。所以它处处说,没有心(就是精神)就没有境(就是物质),没有境也没有心。倘使你再要问:那么万法唯识的第八识是什么?这句话我很容易答复,近代科学家最服膺相对论的要算爱因斯坦。一般人认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的,爱因斯坦却证明它们是相对的。它们服从一个公式:

 

s↑2=c↑2t↑2-x↑2t

 

x是两件事空间的距离,t是它们时间的距离,c是光的速度,s是一个量,爱因斯坦叫它间距(Interval)。现在佛教里边的第八识,就像爱因斯坦相对论里边的间距。但是佛教里也并不说这第八识是绝对的。不过这地方又非用你所不肯信的修观的方法,不然也至少非信那查无实据的典籍不可了。因为爱因斯坦的间距,尚且无‘客观性’,佛教的第八识怎样叫我拿出‘客观性’的证据来呢?

 

[附注]儿子守竞读到这篇末段引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地方,发表他理学博士的见解,说:‘但是科学上说的相对绝对,和哲学上的意义有些不同,哲学上说相对绝对,是质的确定不确定,科学上说的却只是量的确定不确定’。著者说:‘我们在哥白尼(Copernicus)以前,人人都以为地是不动的,日月星都是绕地走的。从哥白尼证明了地的自转公转,那么新天文学家,就以为旧天文学天动地静的话是错的了。后来又有天文学家发见太阳的自转,和它的绕太空中某一点的公转,于是又说太阳实在是率领了太阳系许多行星一齐动的。从前地动日静的话还是错的。上面三种天文学说虽然互相非议,但是都立在动静绝对的那个观念上。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虽然从时间和空间量的不确定出发;它的结论却是动静并非绝对的。我们只可以说一样东西,对于别样东西是动或是静,却不可以说一样东西,绝对是动或是静。所以上面三种天文学说的错误程度是一般的。地动日静那句话,并不比天动地静正确些。而且说太阳对于地是动,和说地对于太阳是动,也是一样正确。总之爱因斯坦相对论是说动静两个字的质,是不确定的。对不对?守竞说:‘对的’。著者说:‘那么科学上说的相对绝对,还是和哲学上的意义一般无二’。守竞无对。

 

读‘唯物史观与社会学’

 

著者前撰‘佛法与科学’等文字,曾经对于唯物论稍有一些讨论,但是因为重在说明佛法,所以对于唯物论不能作十分详细的批评。这回看见了北新书局新出版许楚生译布赫林氏的‘唯物史观与社会学’。特地再作这一篇文字,把那个问题讲得详细一点。

 

这本书是发挥共产主义的,他所最反对的就是资本主义与宗教。著者对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都不是绝对赞同。至于宗教,所有读过著者前几篇文字的人,当然知著者是佛教徒。但是这本书上所有讥评宗教的话,都是针对基督等教而发,与佛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著者本不信仰基督等教,所以亦用不著代他们辩护。不过这本书里有许多地方口气之间,看得宗教二个字,便好像是法庭上判决的罪名。关于此点,著者以为这本书既是根据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而且是用逻辑的方法企图证明其结论之正确的。那么对于敌论之是非,当然亦应以推论方法之合否为标准;不能只凭宗教二字入人之罪也。此著者于动笔之前,所当首先声明者。

 

上面著者已经声明过,对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无所偏袒;所以本文所要讨论的只是唯物论。这本书上讲唯物论是根据二个先决问题来的,就是‘因果律’与‘有定论’。所以著者不得不先将这二个结论来研究一番。因果律是科学与佛教共同的基础。我们佛教徒当然是不反对因果律的。但是有一点应当注意的,心理现象的因,虽然一部分是自然现象,另一部分仍是心理现象。虽然,酒能够使人有不规则的意念与行动。很碱的菜,能够使人渴。心理现象的一种——感觉——当然是从自然现象发生的。倘使心理现象,与自然现象完全没有关系,那么就不能够知有自然现象。即使宇宙间另有自然现象的存在,然而,与人风马牛不相及,人就应当同鬼怪差不多了。所以人之思想意志感情行动,一方面必须受自然现象的支配;那是不劳唯物论者证明的。然而说心理现象完全由自然现象所支配,那是忘了人还能注意了。我们晓得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还有人身体受了重伤,自己还不知;别人说了,或者自己看见了,方才觉得痛得难受的;虽则听见人说的时候的听觉,自己看见时候的视觉,仍是从自然现象发生的,然而痛的感觉当然不是从声音和光线发生的吧。又如望梅止渴,亦不是绿色光线能够满足生理上水的需要。青年男女阅读不良小说猥亵文字,常有因而滥施性交败德戕生者;岂眼底受纸面白色光线而有某某部份被墨遮蔽之自然现象,能不由心理现象而使生理上发生性欲的需要乎?可见一切心理现象无论思想意志感情以及感觉,皆非有注意不能构成;而感觉亦不可不备心理现象之注意,与其他自然现象之二因,而后乃生此果也。但是唯物论者必定还要说:上面几个例子里的注意,仍是声音光线引起来的,可见注意那个因,仍是自然现象。这句话是错的。因为后面的心理现象以注意为因,这个注意虽有时从感觉引起;然而这个感觉仍以先前别的注意与其他自然现象为因,所以注意的因里边,仍包含著别的注意。而一切心理现象的因里边,永远包著别的心理现象。这里已经讲到了唯物论的问题上去了。不再讲了。留在下面再讲吧。

 

至于有定论,大概是相信了因果律的人,极容易引起的一种结论。因为有许多人的心思,总是要想从科学知识,推到哲学上去的。然而科学问题与哲学问题,根本上有一个大大的分别。科学问题总是彼此和谐的;而哲学问题常常是彼此矛盾的。例如,我们常要想用我们的经验,说明宇宙的生成。我们虽然已经得到一个结论:说太阳本来是一团星云,他所占据的空间,比海王星的轨道还要大。因为他的热量渐渐散失,他的体积就渐渐收缩,旋转速度就渐渐增加。到他赤道上的离心力,超过了他的吸力,就有一部分的物质不能再跟著他的收缩而向中心移动。就与他的本体分离,另成一个卫星。次第成功海王,天王,土皇,木星,许多小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然而星云又是怎么样成功的呢?据我们自然科学的知识只能有一种推想。就是以为所有构成太阳系的物质最初本是一个个的电子质子等散布在很大的空间里的。后来因为彼此的吸引力渐渐依加速度的定律聚拢来。他们的位置能力渐渐变成运动能力方才成功高热的现象。能够有光线放射出来,像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许多星云。但是电子质子从分离极远的状态依吸引力彼此接近所有位置能力的全量仍是有穷的。所以从星云逆推上去,无论当初太阳系所占据的空间是怎么样大,他经过的时间,总是有穷的。那么再以前又是怎么样的呢?总之我们一方面既不能不认空间和时间都是无穷的。一方面物质和能力的变迁总是有穷的。所以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得到一个完全的说明的。我们必须了解:不仅是我们的知识不够,所以不能说明种种哲学问题。实因一切现象,根本上有两种区别:一种可以叫他有穷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社会现象等;一种可以叫他无穷现象,就是种种哲学问题。我们可以研究有穷的数学;却不能研究无穷。并非因为我们数学知识的不够,实在因为无穷量和有穷量,是绝对不同的一个问题。非但数量和时间空间如是,一切问题无一不如是。我们所能研究的都只是无穷量中间的一个有穷区域。非但大量如是,小量亦复如是。例如我们虽已能推想原子分子,从电子质子构成,然不能知电子质子的构造。又如我们对于低温度的知识,不过能够到氢气液化点左右。绝对零度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得到的。对于气压的绝对真空亦然。所以我们要凭科学知识推论哲学问题,是根本错误的。从因果律上企图得到有定论的结论,亦是同样的错误;因为每一个果,并不是从有穷的因所致,却都是从无穷的因所致的。所以一切现象不能说是有定;亦不能说是无定。犹如宇宙不能说是圆的,亦不能说不是圆的。宇宙是超乎种种形状之外的。万有亦是超乎有定、无定种种概念之外的。

 

其实,有定论和唯物论并无直接关系。他们这一班唯物论者,所以要竭力的主张有定论,不过要说得一个人的行动,和一块石头的从高处落下来没有分别罢了。然而人的所以和石头不同,并不在乎意志的是自由不是自由。一个瘫子躺在床上,我们还是认他为活的,不说他和石头一样。可见活的和死的底根本区别,是在有知觉与无知觉。石头虽会得从高处落下来;因为他并不自知,所以他是死的。人虽则有时候失足,可以和石头根据一样的条件,从高处落下来;但是他自己有如觉,知道他失足从高处落下来,所以我们说他是活的。可见心理现象的因总有一个注意,心理现象的果,总有一个知觉。这是心理现象和自然现象根本不同的地方。

 

现在要讲到唯物论的本题。唯物论者的推论方法,是企图用自然科学来证明心理现象,不过是一种方式的自然现象。上面讨论因果律的时候,已经证明心理现象的因,永远有心理现象在里边;并不像唯物论者所说完全是自然现象。现在再将自然现象来分析一番。照自然科学上讲,一切自然现象,无非分子原子或电子质子及其聚集分散震动移动等等。但我们从何得知自然现象的存在呢?其答案为:‘是我们凭感觉感知。例如当我们抬起头来感受一座山的视觉。我们便知前面有一座山。’然感觉本是心理现象。我们从何得知前面有一座‘自然现象’的山呢?其答案为:‘因我们从此感觉能确知前面有一大块碳酸钙,矽酸,或他种分子聚集之自然现象存在也。’然我们如何得以从感觉之心理现象,确知前面有碳酸钙等分子聚集之自然现象存在呢?其答案为:‘因为我们曾经将一块能够使我们眼里发生同样视觉的物质,用化学分析证明含钙元素和碳酸基;所以知其含碳酸钙,余类推。’然我们如何从化学分析知含钙元素和炭酸基呢?其答案为:‘因我们将这一块物质注以盐酸;发出气泡,无色,无臭,能使石灰水变混浊;所以知其含碳酸基。又因在其酸性溶液中通进硫化氢不生沉淀;加氢氧化铵,氯化铵,及硫化铵,仍不生沉淀;复加碳酸铵而生白色沉淀;再溶于盐酸,加硫酸铵浓液及硫酸,不生沉淀;冲淡而加草酸铵生白色沉淀;所以知其含钙元素。’然我们如何得知发气泡,无色,无臭,混浊,沉淀,不沉淀,白色,等等呢?其答案仍是凭视觉及嗅觉感知的。但视觉及嗅觉仍不过是心理现象。那么说来说去,我们还是不曾得到一些自然现象存在的真凭实据。不过根据了心理现象的感觉而这样猜度罢了。唯物论者相信,凭了心理现象的感觉,而且用心理现象的思想所猜度出来的事实,反而不信我们所清清楚楚自己可以觉得的心理现象的本身;岂非奇谈吗?

 

这本书上有一段证唯物论的推论,是根据地球进化说的。他说:‘当地球还是白热的时候,在地球上当然没有生物。可见是从死的自然界才生出活的自然界来的。’但是自然科学上还不曾寻得一些从自然科学的方法,使死的自然界生出活的自然界来的线索,就下唯物的结论,未免太早。虽然化学上已发见由炭酸与水及某种触媒接受太阳光线可合成甲醛,及更复杂之有机物质,和植物的叶的工作相符。但是活的自然界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成个体;而且能营同化作用使个体滋长,又有分裂作用使个体繁殖。倘未具此条件,就可认为已发见生物的起源,那么造了机器能代手工,亦可认为已能造人了。

 

有企图以生理学证唯物论者,因为解剖动物的时候,发见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之间,有一种联络。生理学上说动物有一种生理的反应,就是有某种感觉,能够经过这种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联络而生运动的。这是动物的无意识的自卫机能。例如目受强烈光线而瞬,一足向前滑而他足急向后支等皆属此类。唯物论者据此以为是心理现象,只是自然现象的铁证。然著者曾有二次在火炉旁烘手,一次无意之间触著烟通其热约在摄氏二百度左右;又一次触炉壁其热度更高;手指皆立即缩开而未被觉烫。从当时只有触著的感觉而并未有烫的感觉,可见自触著,至离开所经过的时间,必甚短促,决不能较长于所谓生理反应。然而决不是无意识的,因为并未有烫的感觉,所以离开的运动,不得不是触的感觉所致。然触的感觉,倘使能无意识的生离开反应;那么触著别的东西,亦应当离开。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可见所谓生理反应并不是无意识的。

 

虽然动物自己明明能够觉得有心理现象,然而还有人相信唯物论。这里面亦有一个原因,因为一个动物的心理现象,只有他自己得知,而且只能凭他自己的记忆力,记在自己心里。无论何人不能研究别人,或别的动物的心理现象。而且因为一心不能二用,用在研究上了,就不能同时再用在别的心理现象上;所以连他自己的心理现象,亦是不容易研究的。这是自然科学能发达,而纯粹的心理学,不能发达的缘故。现在心理学家,所研究的大半是实验心理学。质言之,就是研究动物对于自然现象的感觉,和因此感觉而施于自然现象的行动。再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仍旧研究的自然现象。至于纯粹的心理现象,他们差不多完全不曾研究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