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连蔓儿也不得不承认,连老爷子虽然偏心,但是他确实律己甚严,讲究体面。连蔓儿也相信,如果是连守信或者连守礼去伺候连老爷子,连老爷子也会是同样的作为。他这样做,不只是心疼儿子,不想给儿子添麻烦,同时也是特别在意体面。

行动不便,让人端屎端尿地伺候,这人的尊严也就丧失了。起码,连老爷子是这么认为的。

除此之外,连老爷子身子能动了,还想要停药。这两天,根据连老爷子的病情变化,李郎中又来了一次,对原来的药方进行了一些增减。其中增加的,多是调补身体的药材。所费不菲。

买药的钱,还有给李郎中的诊费,自然都是连蔓儿家掏的。

连老爷子虽然不能说话,却还是想法子表达了他不想再继续喝药的心意。在这一点上。连老爷子和一般的庄户人家的老人没什么两样。那就是生了病,能挺过去就挺过去,实在挺不过去。非得请郎中吃药了,那药吃了两次略微见好,他们就不想再吃了。

这样做,无非就是节省惯了,心疼银钱。

这件事,连守信和五郎都没有同意。那药还是按方子抓了,送去老宅。就由留在那的两个长工每天熬了,看着连老爷子喝下。

日子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着,转眼就到了二月初二。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庄户人家也是个很重要的日子。

五郎特意去了一趟王举人家里,和王举人商量,两家出钱,请了一个舞龙的班子,在村里舞了一回龙。另外又请了一个戏班子,就在村里大家共用的打谷场上搭了戏台,唱了一天的戏。

庄户人家少有娱乐,又是农闲的时候。因此,这一天。不只三十里营子的村民倾巢而出,就是周围十里八村的庄户人家,也都赶来凑热闹。那打谷场上,戏台还没搭好的时候,下面扛着长凳,夹着小板凳来占位置的人就几乎挤满了。

因连蔓儿家有份出钱。那舞龙的队伍进了村,就先到牌楼前舞了一回,又到连蔓儿家门口。连蔓儿就也到门口看了一回,又发了赏钱,那舞龙的队伍才拜谢着走了,进村里沿着每一条街都走了个遍。

至于那戏,连蔓儿就没有去看。她昨天晚间不小心着了些凉,鼻子有些堵,身上也倦倦的,怕出门去再着了风寒,只好留在家里。

自分家前那次差点没了命,连蔓儿的身体就一直很好,头疼脑热几乎就没有过。因此,她一说不大舒服,连戏也不打算去看了,一家人就都紧张了。

李郎中自然是第一时间就被请了来。

李郎中给连蔓儿看过了脉,就说只是偶感风寒,而且风寒在表,只要发散发散,注意不要再着凉,饮食清淡些,就没事了。

连蔓儿觉得李郎中说的极对,因此药方也不用他开了。

张氏见连蔓儿不肯吃药,就切了姜片,放进锅里,浓浓地熬了一大碗姜汤,又在里面加了几勺红糖,端来给连蔓儿喝。

姜汤熬的太浓了,即便是多加了红糖,依旧掩盖不了那股子辣。不过,这总比喝那苦药要好很多。连蔓儿几乎是捏着鼻子,趁热就将一大碗红糖姜汤都喝了,又被张氏和连枝儿安排躺在炕头,身上压了两层厚被子。

“睡一觉,捂出汗来就好了。”张氏这样说道。

连蔓儿没有反抗,躺在被窝里点了点头,就合上了眼睛。别小看这样简单的土法,这可是风寒感冒初起时,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连蔓儿前世,也没少被这样治疗过,因此,连蔓儿对此还是信服的。

不知睡了多久,连蔓儿醒过来,就觉得鼻子的呼吸顺畅了,身上那种发紧、倦倦的感觉也消失了。小姑娘本身的抵抗力就强,在加上有效的土方,又治疗的及时,真的是睡一觉,发了汗就好了。

睁开眼四下看看,屋里没人,阳光透过窗帘几乎洒满了半炕。

看来,已经快到晌午了,连蔓儿已经学会了看日影来确定时辰。闻到外屋有淡淡的香气飘进来,还有人在小声说话。连蔓儿看了看紧闭的房门,一边坐起来,一边叫了声娘。

房门几乎是应声就开了。

先探头进来的是小七。

“我姐醒了。”小七的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大声地道。

小七说完这句,就跑过来,趴在炕沿上看着连蔓儿笑。随后,张氏、连枝儿、连守信和五郎就鱼贯从外面走了进来。

“蔓儿,咋样了,好点没?”

“再多睡一会吧。”

“再喝碗姜汤。”

“好点没,要是不好,赶紧请郎中开了药方,还是喝药快。”

一家人围着连蔓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好了,完全好了,一点事都没有了。”连蔓儿就笑着道。

张氏就坐到连蔓儿跟前,伸出手来,用手背在连蔓儿额头贴了贴,又收回手在自己的额头贴了一下。

“凉丝丝地,听说话这声也是好了。”张氏就道。

“我就说没事了。”连蔓儿道。

看连蔓儿很有精神的样子,一家人才都放了心。

“哥,小七,你们咋没去看戏?”连蔓儿就奇怪地问道。

“姐你病了,我不去看戏,我在家陪你。”小七就道,“娘怕我吵着你,不让我在这屋里,我就在那屋陪着你来着,姐。”

“就你嘴最乖。”连枝儿对小七嗔道,又扭头笑着对连蔓儿道,“因为你病了,咱爹和五郎就去戏台那看了看,就回来了。 小七最乖,也是跟着咱爹去看了看就回来了,那么热闹,他都没再去。”

因为是她家做东,这搭了戏台,肯定要过去应酬一下,之后就回来,是担心她的病。

连蔓儿没说什么话,心里却是暖暖的。

连枝儿见连蔓儿这样是不肯再接着睡了,就上了炕,将窗帘收了起来。没有了窗帘的遮挡,阳光透过琉璃窗,一下子铺洒进来。

连蔓儿微微地眯了一下眼睛,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她的脸上、身上,这种感觉,正如她此刻内心的感受。不过是着了点凉,大家伙就都这样守着她。

连蔓儿知道,这种感觉,就是幸福。暖暖的、润润的。

“再喝碗姜汤吧,我去熬。”张氏就又道。

“娘,先不喝了,晚上再喝行不。”连蔓儿忙拦住道,“娘,我有点饿了,有吃的吗?”

着凉感冒的人,一般都会厌食。连蔓儿说饿了,想吃东西,张氏就很高兴,因为这进一步证明,连蔓儿好了。

“外面正烀猪头,还有猪爪子,娘再给你炒俩菜。”张氏就道。

“嗯,咱大家伙一起吃。”连蔓儿就点头道。

正好也快到吃晌午饭的时候了,张氏就和连枝儿出去安排。

二月二,有些地方还有烀猪头、吃猪头肉的风俗。连蔓儿家年前杀了猪,特意留了一个猪头,就是要等到今天吃的。

一会工夫,张氏和连枝儿就带着人在东屋摆好了饭桌,连蔓儿换了衣裳,就到东屋来。

猪头肉,自然是桌子上的主菜,不过当然不是一整个猪头摆在那里的。猪头烀熟之后,一点也不油腻,分拆、切好后装盘,再配上蒜泥、酱油,委实是一道不错的美味。

连蔓儿对猪脸、猪耳朵这些感觉平平,她比较爱吃的是猪舌头,也就是俗称的口条。而要说她最爱吃的,则是猪眼眶里眼球背后那一团嫩肉。

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猪身上最好吃的部位,就是太少了。

连蔓儿家吃猪头肉,这眼眶肉,历来都是给连蔓儿和小七的。今天,两块肉都放在了连蔓儿的碟子里。

吃过了晌午饭,赵氏和连叶儿就来了。原来这娘儿俩也知道连蔓儿病了,上午就来看过一回,那时候连蔓儿正睡着,这娘儿俩就没惊动她。吃过了晌午饭,这娘儿两个估摸着连蔓儿也该起来了,这才又来看她。

见连蔓儿好了,赵氏和连叶儿也都跟着高兴。

“蔓儿姐,我爹去庙里,请住持师父给算日子去了,这个月,我家的房子就动工!”连叶儿还告诉连蔓儿一个喜讯。

第五百九十六章 新年新气象

连叶儿家的打算,是盖五间正房,一明四暗。然后,就是圈出前后院子,后院是茅厕、菜园子,前院是猪圈、菜园子。也就是说,是照着老宅,也就是一般的庄稼院那样布局,只是没有东西厢房。

连叶儿家人口少,像这样的人家,其实三间正房的院子也就可以了。所以,五间正房,即便没有东西厢房,对他们来说,也是足够宽敞、足够住的。

若是以后添人进口,再盖东西厢房,或者再隔出一层院子来,都很方便。

盖房子,少不了要用钱。本来连叶儿家攒了些钱已经差不多了,但是为了给连守礼调养身子花用了不少,这要盖房子,银钱上就有些紧。

“……开春还得抓猪羔子。有订固的活还行,人家能先给木料啥的,没有订固的,自己打个啥柜子、桌子的上集去卖,那还得自己先花钱买木料啥的,……哪哪都得用钱……”

不用连守礼他们开口,连守信这边就将早就准备好的几吊钱拿了出来。

“……先用着,不够再说。好不容易盖一次房子,咋地也得盖周正了。”

连守礼这个人也有他值得人敬重的地方。就比如说当时给他看诊、买药的钱都是连蔓儿家出的。他一醒过来,就让连叶儿和赵氏把这些钱都算清楚了,还给了连蔓儿家。按他的话说,虽然是亲兄弟,他也借了连守信不少光,这个他领情。但是他自家手里有钱,就不能占兄弟的便宜。

至于后来调养的药钱,也都是他自家花的。连蔓儿家这边只能想法子贴补一些。

如今搬出来,不盖房子不行。形势所迫,再加上也许经过那一番死去活来,连守礼还是想开了一些,因此。这次连守礼并没有拒绝连守信的帮助。不过还是说好了,这个钱是借的,他一定还。

连叶儿和赵氏在屋里与张氏、连蔓儿她们说话,那边连守礼也算好了日子回来。

庙里的住持大师帮着算的日子,说二月十二,二月二十。还有二月二十六都是极好的日子。

“赶早不赶晚,我想就二月十二开工。”连守礼对连守信道。

连守信自然点头赞同。

“砖石木料啥的,现在就得开始买了。”连蔓儿拿出她们盖房子的时候记的账册,一项一项地帮连叶儿估算。哪种材料大概用多少,估计费用大概是多少等等。

“蔓儿姐,我们不打算都用琉璃窗。”连叶儿告诉连蔓儿道,“我们商量了,就跟老宅似的,两个屋靠炕头的那扇窗户做琉璃窗,其他的。还是做老式的窗户。”

“这样也挺好。”连蔓儿就点头。毕竟是庄户人家,全部用琉璃窗的太少了,能够添上一两扇琉璃窗,就是日子极好过的人家。

“还有人工,恐怕也得花些钱。”算完了用料,连蔓儿又帮着连叶儿算人工。

连叶儿家这五间正房,是打算在春耕开始之前就要建好。这个时间有点紧,光靠村里的人来帮工怕是不够,因此。还得向连蔓儿家盖房子时那样,花钱请些人工。

“我家到时候给你出几个长工,另外你们再请几个应该是够了。然后,就是每天供饭的钱,这个季节菜少,这上面你们恐怕得多花点儿钱……”

连蔓儿帮着连叶儿规划,最后拉出一张单子来交给了连叶儿。连叶儿跟着连蔓儿,也认了不少字,这单子她能看的懂。

“做个对照吧。具体咋办。还是得看情况,由三伯来做主。”连蔓儿就道。

“蔓儿姐。你这可是帮了大忙了。”连叶儿拿着单子,如获至宝。“我们肯定照着这个来。那天我爹、我娘和我,我们三个还说,从来没盖过房子,也没咋看别人盖过。这我们要盖房子了,就是两眼一抹黑。有了这个,我们这心里就有底了。”

连叶儿家热热闹闹地忙着盖房子,消息自然一下子就传开了。转天,吴王氏就带着吴家玉乐呵呵地来了。

吴王氏带着吴家玉在炕上坐了,小喜就用托盘端了两盏茶进来,由连枝儿亲手将茶盏端给了吴王氏。吴王氏笑呵呵地接了,就拉着连枝儿让她坐下。

每次吴王氏来,连枝儿都是亲自服侍的,吴王氏不说让她坐,她就不坐。吴王氏说了几次,她依旧是这样。因为这样,吴王氏对张氏也好,当着别人也好,就尝尝说,“枝儿这孩子可人疼,那行动做派,寻常大家的姑娘都比不上她,实在让人敬爱”。

连枝儿献过了茶,小喜又端了四样点心上来。

这四样点心并不是外面买的,而是连蔓儿家里自己做的。其中一样就是萨琪玛,这还是过年做了一次,一家人都爱吃,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做一些出来,自家吃也好,待客也好。

第二样是枣糕,就是将大枣去核,磨碎,然后加入适量的面粉,蒸出来的发面糕。

第三样和第四样都是酥皮点心,是韩忠媳妇做的,其中一样是甜的豆沙馅,另一样是咸的火腿馅。

吴王氏先跟连枝儿、连蔓儿都说了两句话,就让吴家玉和连枝儿、连蔓儿到西屋去玩。

三个姑娘都知道,这是吴王氏和张氏有话要说,因此就从东屋出来,到西屋坐了。

只有三个小姑娘,就没什么好拘束的。她们上了炕,就招呼小喜送茶送点心上来。点心依旧还是那四样点心,不过小姑娘们不喜欢喝茶。连蔓儿就让小喜端了熬的浓浓的山楂汁水来喝。

这个汁水是将山楂洗净,加水放入锅里熬煮,大火烧开后,再转小火慢慢地熬,直到汤汁浓稠。这样熬出来的汁水,酸酸甜甜的,极开胃又能解油腻。如果嫌这汁水酸,加上一些白糖,味道会更甜美。

三个小姑娘就围着炕桌在炕上坐了,一边就着热热的山楂水吃点心,一边说话。

“嫂子、蔓儿姐,你们家做的萨琪玛好吃。我和娘照着方子做,就做不来这么香软。”吴家玉吃着萨琪玛说道。

“等哪天你有空过来住一天,我带着你做一回看看。”连枝儿就道。

“嗯,那敢情好。”吴家玉就答应了。

两家住的近,连蔓儿家这也有住的地方,有时候吴家玉过来,玩的晚了,就会在这住下。

连蔓儿就接住了吴家玉的话茬,先是问了吴玉贵和吴家兴两句,随即就将话题转到吴王氏身上。

“……听说这两天正忙,难得今天能过来。要不,我娘还说这两天过去看看那。”

“这不是听说连三叔家要盖房子了吗。”吴家玉就笑道,“我娘过来打听打听,看有啥我们能帮上忙的。……另外就是……”

说到这,吴家玉就笑着看了连枝儿一眼。

“还有别的事?”连蔓儿忙笑着问道。

“我爹、我娘还有我哥,也打算要新起一座房,过来跟婶子商量商量。”吴家玉就道。

吴家兴家在镇上,是三间正房的院子,有东西厢房,还有门房。一家四口足够住的,即便连枝儿嫁过去,也能住的挺宽敞。而且,那房子也并不老旧。吴家玉说的是起新房,也不是翻盖旧房。

那这个缘故,就显而易见了。怪不得吴家玉说话前,还特意看了连枝儿一眼。

三个小姑娘在西屋叽叽喳喳地说话,东屋里,吴王氏和张氏唠的也很近乎。

“……就在我们那旧屋的后头,起个二层院,也是三间正房,东西再各三间厢房,等枝儿进了门,就和家兴就那二层院里头,我们老两口带着家玉住前头。”

原本吴家的打算,虽没有明说出来,但是大家心里也都有底。就是吴家兴和连枝儿成亲后,住那三间东厢房。

如今打算着要盖新房,自然是连枝儿的身份水涨船高了,当然还有另一件,就是吴家这两年也挣了不少钱。其中不少,就是因为帮着连蔓儿家买卖而赚得的。

张氏在家里帮着连枝儿准备嫁妆,虽然没有开出具体的单子来,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连枝儿的嫁妆到时候肯定少不了。

吴家几口人都是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