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永历四年-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平县始设县为明成化年间,后世因与其他省份多个太平县重名而改成温岭,取的便是城西的温峤岭的别称。太平县乃是台州六县中最南端的县,可却也是台州的地面,并非温州,胡来觐此来便犯了擅离信地的过失。
所幸的是,现在也没人有心思管这个了。台州、温州皆在明军的兵锋之下,台州以北的宁波还有近万的绿营兵存在,可是温州以南的福建福宁州却只有一个三千人的镇,其中的一千兵马还是新近扩编的,缓急之间只怕还没有青田的那个城守营来得有用,起码那里还有坚城和尚未竣工的棱堡可以依托。两地的清军唯有抱团取暖才能有幸存下去的可能,便是分管当地的文官对于共商军务也没有任何异议。
胡来觐赶到太平县的时候,马信已经等候多时。台州那边的味道好像不太对劲,可是对于胡来觐而言,去年的青田防御战和今年的进攻处州,马信可是远比那些福建绿营来得可靠的存在,参加过神塘源之战的他早已经没了与明军野战的**,此来便成了必然。
“不瞒贤弟,愚兄已经归附了大明,现在浙江王师主帅安远侯陈侯爷帐下,此番便是来邀请贤弟共襄盛举的。”
看着马信摘下了头盔,露出了已经割了鞭子的光溜溜的和尚头,直到良久之后,胡来觐才长叹了一口气。
“马老哥,开弓没有回头箭,看来我是不改换这个门庭也不行了啊。”8
第三十三章 波动
赣西的吉安府,古称作庐陵,乃是文风极盛之地。唐宋乃至明清,吉安一地便了出了近三千名进士,光是状元、榜样、探花就有五十余人,有着“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的美誉。其中如“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之类的科举故事,更是被后人所广为流传。
吉安文风盛行,名人亦是不少。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文丞相、明初的大才子解缙、四朝首辅杨士奇、明朝中期在儒学上可以与王阳明分庭抗礼互相砥砺的“江右大儒”罗钦顺、以及明末东林党三君之一的邹元标,皆是出自此间。
有道是人杰地灵,这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诞生了如许多的闻人,此间亦当是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所在。只可惜,此时此刻的这个已经宛如人间炼狱般的吉安府,却与这些赞颂半点儿也联系不上了。
府城中,向北前往县学须得过一座名为状元桥的一孔砖砌拱桥。县学之中建有一座孔圣庙,每逢科考便有众多士子由此桥过前去拜谒孔子,据说南宋时,文天祥亦不曾例外。因此事,后世便将此桥更名为状元桥,并留下传统,每逢有吉安人中了状元,回乡时都要专门由此桥通过前往县学拜谒孔子,本地的官民也会在此隆重欢迎。
然而,永历七年的今天,状元桥上不仅仅没了状元,更是连此间所崇尚的文风亦是不见了。
“操!”
一个穿着灰蓝色绿营军服的清军随手将一个儒生打扮的年轻人砍倒在桥上,见他还在挣扎着向桥北爬去,那清军一脚踩在那儒生已是鲜血浸染的后背,抬手一刀便砍在了那儒生的脖颈之上。
这一刀过后,那儒生再没了动静,只是那一双眸子却依旧望向县学的方向,似乎那里的孔庙可以让他起死回生一般。
翻过了儒生的身子,那清军扔下腰刀开始翻找藏于衣衫中的银钱。片刻之后,只见那清军仅仅翻出了一锭银子、一块玉佩和一些零散的铜钱,随即便满脸不忿的将一口唾沫吐在了那儒生的尸身之上。
“呸,穿得人模狗样的,原来是个穷酸,浪费老子的时间。”
说着,那清军割下了儒生的耳朵,塞进了腰间的一个正在滴着血的袋子里,便重新往他刚刚跑来的方向扬长而去,只留下了儒生溅在红色甬墙上的鲜血还顺着墙壁向下滴流,仿佛是从墙里面渗出来的一般。
半月前,经过了一段时间休整和扩编的经标中镇以及江西提督标营自南昌大举向西,迅速的将盘踞吉安府的云霄山抗清义军合围在了府城。由于经标中镇新近扩编了两个营的新兵,提标营更是在几个月前再度遭逢惨败,损失良多,新兵太多,战斗力下降严重,以至于到了昨天晚上才攻陷这座府城。
盘踞赣西的云霄山抗清义军首领***、吴之茂,为在三藩之乱中大出风头的河西四将之首,封一等靖逆侯,乃是清初最负盛名的绿营名将。
此间由于东南局势恶化,洪承畴改任东南经略,便请调了张勇及其所部南下江西,以增强清军在江西的实力。只是由于自甘肃出发,一路南下,未能赶上四省会剿,如今正好为洪承畴用来平定赣西的抗清义军。
“大帅,末将已派出夜不收,吊在刘京那厮的后面。此番屠城完毕,休整数日当可一举平定这伙贼寇。”
说话之人,叫做王进宝,后世亦是河西四将之一,不过此刻却还是张勇的部下,一个守备而已。张勇一向对这个部将另眼相看,此番甘肃提标转为经标中镇,编制扩大到五千人之中,正打算借此事为其请功升迁一二。
听到王进宝所言,张勇点了点头,这一次进攻吉安,为的便是平定赣西的抗清武装,有此江西巡抚蔡士英才可以放手在此屯田,以恢复民生。这是洪承畴与蔡士英的定策,张勇自然要听令而行。
“显吾,此番事了,吾当为你争一营游击之位。”
听到这话,王进宝连忙起身拜倒在地。“大帅厚恩,末将没齿难忘。”
“此事本帅还要想洪经略请命,事成了再拜也不迟,赶快起来吧,让提标营的人看了,该说咱们甘陕绿营出来的规矩太多了。”
彻底消灭云霄山抗清义军,进而向洪承畴请命,对于张勇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那支义军精锐尽没,战之自当如摧枯拉朽一般,至于洪承畴,也应当不会驳他这个面子。扶起了王进宝,二人重新落座,又开始聊起了此间的军务。
良久之后,天色已经开始昏暗,屠城的杀戮盛筵即将进入到夜间的**。王进宝正寻思着告退入城巡视一番的打算,只见一骑传令的快马奔来,进入到城隍庙后便将一封机密文书交于到张勇的手上。
检查了火契确实无误,张勇便撕开了信封,逐字逐句的看过,脸色一阵变化,直到片刻之后才挥退了信使,让亲兵安排其人的食水,以备复命。
“大帅,怎么了?”
“你自己看看吧,显吾。”
恭恭敬敬的接过了信瓤,王进宝对于张勇的这份重视很是感激,可是待他看过了书信,脸色的变化,甚至比之张勇更是不堪。
“大帅,咱们就这么撤军了,赣西的贼寇当如何平定?”
洪承畴的书信中,要求张勇和刘光弼撤军,刘光弼返回南昌训练士卒,张勇则返回广信府,两部抽调精锐骑兵立刻赶往广信府报道。奈何他们一旦撤离,云霄山抗清义军残部就算是得脱大难了,再想平定便是千难万难的了。
“赣西贼事小,不过是疥疮之藓;浙匪事关东南全局,才是朝廷真正的心腹大患。如今台、温二府已经沦为敌手,如果宁、绍也没了,杭嘉湖和苏松常镇这些财赋重地就危险了。”
张勇所言,王进宝并非不懂,只是如今距离全胜只差一步,说心中不觉得可惜那才是假话,尤其是此番张勇已经许诺了诛杀刘京后的升迁。
“屠城还有两日,卑职愿立军令状,率领本部兵马轻兵疾袭云霄山,不带回刘京的首级,卑职就把脑袋割下来。”
王进宝一向武勇,追踪刘京的夜不收也是王进宝所部的,张勇自是不疑其人,但是比起王进宝,张勇需要考虑的方面更多,此番也不可能答应此事。
“传令下去,浙江再起变乱。明日一早,全军收兵回营,封刀。这城,不屠了。”
“大帅,如此只怕是会军心不稳啊。”
“显吾,平日里经略对咱们倚重,咱们也当为经略分忧。况且,这位经略老大人可是官讳承畴的那位洪屠夫,没必要为了这两天的时间逆了他的心意。”
洪承畴当年剿灭流寇时屡屡杀降,流寇作乱的北方数省没有不对其畏惧三分的。此人狠辣非同寻常,以着洪承畴如今的圣眷,以着东南战场眼下的形势,稍违军令必然会是一片人头落地之声。况且以着洪承畴对他张勇所表现出的看重之意,此间也正是为其分忧的时候,确实没必要为这两天的时间如何。
至于军心,厚加赏赐,再把责任全都甩到浙江明军的身上,反正也是因为浙江明军收复了台温二府才导致了这个结果,也不算冤枉。
“将此番城内士绅孝敬的银子分下去一些,以安军心。顺便告诉下面的将士,浙匪陈文又开始作乱了,咱们不得以回援广信府。此番算是欠下的,等攻陷金衢之后,那里俱是剪了鞭子的附逆之徒,尽屠之,所获皆归将士们所有,本帅分毫不取。”
“卑职遵命。”王进宝拱手应诺之后,想了想,随即便向张勇问道:“那就把吉安留给刘光弼那群江西佬?”
“哼。”张勇冷冷一笑,继而便对王进宝说道:“打赣西贼时是咱们出大力,他刘光弼的怂兵就没起上什么作用。现在咱们没工夫接着屠城了,他刘光弼也别想占这个便宜。此番洪经略将命令直接下到本帅手中,便是以本帅为主。将刘光弼那厮招来,明天一早一起封刀,骑兵先行,步兵先回返南昌休整,再行东进。算日子,临时派来接防的抚标营已经快到了,让蔡抚军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第三十四章 收获
永历七年九月,浙江台州总兵马信、温州副将胡来觐先后宣布反正。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台州、温州以及宁波府的象山县和处州府的青田县相继为浙江明军所据,台州镇、台州水师、温州协、处州青田城守营等部近万绿营归入浙江明军序列,继汉军八旗惨败后东南战场再度地震。
浙江明军于此间东南、西南战场均处于均势的状态下,率先打破了僵局,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这是洪承畴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可是对此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出兵收复这两个府,水师或许还可以做到些事情,野地浪战,估计去了还不如不去,反倒是会分薄其他府县的守军。可若是什么也不做,坐视陈文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这更不是洪承畴愿意看到的事情。
在洪承畴看来,马信和胡来觐反正,这结果本就是上一次四省会剿惨败时便种下的,只是远比他想象中爆发的要更快、更大而已。
前段时间,洪承畴已经定下了封锁、迁界之令,为的就是将浙江明军锁死在金衢严处这四个府的空间之内,防止其实力扩张的速度过快。可是现如今,陆路的交通、货运、人力资源的补充倒是被遏制住了,可是台州和温州丢失,浙江明军完全可以靠海贸将其中一部分的损失弥补起来。甚至接到消息的那一晚,洪承畴都似乎看到了郑家的海船出入台、温的港口,以及陈文和郑成功协手共进的姿态。
“张提督和刘提督的回书可到了?”
“回经略的话,刚到。”
看过了张勇和刘光弼的回信,洪承畴对于这份态度还是很是满意的,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至于赣西的抗清义军,让蔡士英去头疼好了,他现在光是应付一个陈文就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暂时没工夫再管这些阿猫阿狗了。
只是如斯神色,看在******的眼中却是另一番的感慨。初随洪承畴出京时,他记忆中的洪承畴可是意气风发,尤其是那份得脱囚笼的心态即便是有所压抑也无不看在他的眼中。可是到了今天,洪承畴出京南下才不过一年,却似乎已经老了十岁一般,剩下的也不过是苦苦支撑这四个字罢了。
比之同为大内侍卫的张大元,******是流寇出身,当年就生活在洪承畴的威压之下多年,对于这位老经略的敬畏之情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伺候得也分外用心,观察到的自然也要更多于旁人。
不比始终观察在侧的******,洪承畴此间的脑海中思虑的却是其他事情。
数月前,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因出言悖逆下狱,紧接着便连出了那桩由陈文身世而起的“通浙案”。这事情,洪承畴很早就觉得不太多劲儿,但却始终没有时间理会,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结果却被宁完我、冯铨、刘正宗这帮辽东旧臣和北党利用来进行党争,借着调查陈文的身世一口气打掉了如今南党官位最高的两个大臣——陈名夏和陈之遴。
如今满清朝廷内部,江南籍文官人人自危,唯恐被气势正盛的辽东旧臣和北党的组合借此扩大打击范围。
洪承畴也是南方人,在朝中的时候同样是南党的成员。去年他之所以如此迅速的离开京城,牵扯到谭泰案的满洲贵族争端之中是一回事,东南战局恶化是一回事,看过天启朝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争衡,洪承畴已经嗅到了南北党争即将愈演愈烈的趋势,出于本能的设法逃离那片是非之地。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场党争居然会以这件莫名其妙的事情而迅速分出了胜负,曾经烜赫一时的南党就这么被打压了下去。
朝中如今对他的弹劾声不绝于耳,洪承畴很清楚,顺治和那位皇太后愿意保他,只因为他的才具实在无可替代。亲贵大王陨落殆尽,地方的其他督抚也远没有能够替代他的人选,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他对满清朝廷最大的用处也是在军务方面——对抗陈文和郑成功这两个如今声势日盛的明军大帅的能力上。
“也不知道那个耶稣会的修士走到哪了,那个西班牙方阵到底有没有用。”
脑海中浮想联翩,洪承畴手上却没有停下。很快,一封命令就写就完成,直接送到广信府那里。
“这个希望到来之前,必须扯住陈文的一条腿,绝不能让他的实力提升得太快了。否则的话,朝廷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
利用历史上就曾主动反正的马信,从而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台州和温州这两个沿海的府,陈文此番可谓是收获良多。
台州一府六县,分别是宁海、天台、临海、仙居、黄岩和太平;温州一府五县,分别是乐清、永嘉、瑞安、泰顺、平阳;再加上宁波府的象山县和处州府的青田县。除了在南塘营在象山与当地的宁波绿营有过极小规模的冲突外,其他的十二个县所杀的满清将校官吏和士卒加在一起不过个位数字而已。
有明一朝,府县与卫所并行,一口气收复了十三个县的地盘,这片区域中的台州卫、温州卫、海门卫、松门卫、磐石卫、昌国卫、金乡卫以及下属的钱仓所、爵溪所、健跳所、石浦前后所、桃渚所、楚门所、隘顽所、新河所、前所、蒲岐所、宁村所、海安所、沙园所、蒲门所等一众卫所也尽皆收入陈文的囊中。
台、温二府在如今并非是什么富庶所在,但是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得陈文得到了梦寐以求多年的出海口,海洋贸易便可以逐步起行,提升实力的方式也多了许多,不再仅限于农耕。不过比起这些,对于陈文来说最大的收获还是马信这个武将。
“子玉,本帅果然没有看错你,确是大将之材。”
“侯爷谬赞,末将只是按照侯爷的方略行事而已,当不得,当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