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手下的左良玉虽然归属丁启睿的麾下,但丁启睿除了筹措粮草的时候稍稍能够影响以外,想要对命令左良玉发挥赶死敢战的作用,却是想也别想。

    若是丁启睿能够再有本事一点,汪乔年显然也就不会白死了。

    对于汪乔年的死,丁启睿心中很内疚。因为此刻,他感觉自己也快步上汪乔年的后尘了。

    汪乔年是被自己这个队友坑死的,因为丁启睿搞不定自己的手下。

    但丁启睿觉得自己也被坑了了,因为他也搞不定自己的手下左良玉。

    所以当河南巡抚高名衡、河南藩王朱恭枵以及河南镇总兵官陈永福赶过来的时候,丁启睿面色发紧,开始头痛了起来。

    不过,他就是再头痛也无法将河南地面上最紧要的三个人给赶走,只好起身上前,露出一些不甚自然的笑容对周王见礼道:“下官参见周王殿下。”

    丁启睿是个面白长须,看起来很有高品文官气度体统的传统士大夫。穿着宽松大袖的彩绣常服,虽然笑着,却很有些疏远的距离感。似乎在戒备着什么。

    周王朱恭枵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藩王。

    至少气度上就比起颐指气使,敏感又极端自负的其他藩王而言,周王更加平易近人,话语常含笑容,身量更是不如福王那般,走两三步都要两三个大汉搀扶。甚至可以说,周王的身量能够用健硕来形容。如果不是周王眉宇间藏不住的那一抹忧愁,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阳光健朗的大叔。

    当然,撇去这些外在的东西,朱恭枵还是超品亲王,身份尊贵,更是在前两次守开封的战役之中发挥了粮仓与士气鼓舞的功效,丁启睿对朱恭枵的来临可谓格外郑重。

    看着丁启睿行礼,朱恭枵果然不如一般的藩王那样骄横,笑着扶起丁启睿道:“督师免礼,孤就是来看看。国家大计,战略绸缪,还要仰仗督师与河南文臣武将谋划。”

    说着,朱恭枵就将话语让给了高名衡。

    这是一个颇为年轻,或者是少壮的官员。三十上下,正是经历充沛的年纪。只不过比起身材稍稍健硕一些的朱恭枵,高名衡显得更加瘦弱单薄一些。但高名衡的目光却十分锐利,透着坚定的信念,让人一见之下就能感受到其锋锐与坚持。

    对于此人,丁启睿自然明白分量。

    现担任河南巡的抚高名衡可是个狠人。李自成初次进攻开封的时候就是时任河南巡按的他主持城防。但高名衡越是功勋卓著,艰难刻苦,自然越是衬托李仙风的失误。为此,当时的河南巡抚李仙风一回来就上书参了高名衡一本试图先下手为强。好在这会儿崇祯皇帝还算明鉴,钦定高名衡登上河南巡抚。

    现在,高名衡听朱恭枵将话抛给自己,自然是毫不犹疑第开口问道:“下官迟来,是为求开封城防之策的。督师,眼下闯贼再围,其势大张,以河南开封一城之力独抗胜算难料。下官委实再度恳求督师早出妙计,或集湖广四川之兵与河南,会剿闯贼。或邀保定边军,互为依靠,尽早稳固城防。不然以闯贼联罗汝才、袁时中等辈,数十万大军围攻之下,开封之安难以稳固!”

    丁启睿听此,沉吟良久,目光闪亮,似乎在沉思什么,端坐在太师椅上一派督师气度:“仲平所言,本官都已经一一思虑过。只不过调集湖广四川将官,一来一往耗时长久,着实急不得。再者,以本官思虑,而今中原要务,应以稳固坚守开封为要,出城浪战委实难测。以此思虑,大军在外,贼兵不得全力攻城,此乃活守。若诸军皆是入城,守开封就成了死守,着实与大局无益。”

    听此,无论是高名衡还是朱恭枵都是对视一眼,遮掩不住的失望。就是当背景一样的陈永福听到此处,也是心中叹气。

    场上一阵微微沉默。

    良久,朱恭枵打破寂静,笑着道:“督师于兵法运用果然是了然于胸。其实,本王今日来督师府也是来鼓舞士气、犒赏大军的。为此,此次带了猪五十头,羊一百腔,此外尚有米粮千石,酒一百坛。”

    听朱恭枵提起犒赏大军,这话题顿时就轻松了许多。

    丁启睿抚着长须,笑着道:“殿下慷慨盛情,那本官就却之不恭了。”

    场上顿时一阵微微的轻笑声响起。朱恭枵与高名衡对视一眼,最终高名衡换换颔首。

    就见高名衡在丁启睿应下之后,几乎跟着凑齐一般说道:“想必此后大军是知晓开封诸公情义期望了。官民拥军,官军护民。如此投桃报李之佳话定然会流传后世啊!”

    高名衡笑着说出,丁启睿抚着长须的手却微微抖了一下。

    这世道哪里又有所谓官民拥军,官军护民?

    反倒是流传广大的“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民谣让百姓无不是对官军憎恶有加,就连官府也格外防备。


第二十章:围城图援

见此,李自成面上无怒无喜,静静看着。

    他在思虑攻城。

    开封城城高墙厚,兵力众多。要想攻破,困难重重。

    不提其他,农民军若要攻城,首先就要面对城外一圈护城河。

    如果在一年前,面对这样的坚城,除非有内应亦或者官军兵力空虚,不然李自成是想都不会想的。

    光是护城河的填河就不知要耗去多少兄弟的性命。

    但到现在,对于李自成而言,最不缺的就是兵力了。崇祯十三年的大旱几乎将整个河南的底层百姓都推到了绝路边缘上。也为李自成提供了近乎不绝的兵力源泉。

    李自成号称兵马七十万定然是虚的。但要说麾下可战之兵数万却是起码的。

    忽然间,贺锦所部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这阵欢呼声就连横地铺高台上张望局势的罗汝才都注意了。

    很快就有骑士通报过去,对罗汝才解释道:“是闯王部下打造的濠桥!”

    濠桥就是用来填补壕沟,护城河的专用攻城器械。长短以濠为准,桥下前面有两个大轮,后面是两个小轮,推进入濠,轮陷则桥平可渡。如果濠阔,则用折迭桥,就是把两个濠桥接起来,中间有转轴,用法也相同。

    有这濠桥,便可以不顾壕沟的阻挡,冲锋杀过去。

    与此同时,城头上,闻讯赶来的陈永福带着部下,紧紧盯着城下。

    “又来了,看那是什么!好大的家伙,直娘贼,竟是造出了这么厉害的攻城塔吗?”

    城头上的陈永福之子陈德也不由吓了一跳。

    原来,李自成的部下竟然造出了一具临冲吕公车!

    这是一种安有八个车轮、高五层的攻城塔。最下层是推动车前进的士兵,其它四层装载攻城的战斗士兵。史书上载这吕公车高约12米、宽6米、长8米。

    农民军所造出来的显然没有这么高,但也抵得上开封城八米将近两丈半的高度!

    这等冲车可以利用自身的高度,从车中直接向城**击,也可用来接近城墙,破坏女墙(垛墙),直接攻打城墙上的守敌。车中除了装备有各种长兵器,还可以装载强弩、石炮等重武器。

    果然,城头上官军的反击一下子犀利了起来。短短三个时辰,就挪过来六具佛郎机,整整一个下午过去,直到移动缓慢的临冲吕公车在距离城墙五十余步的时候溃散后,开封城城头上这才欢呼起来。

    至此,农民军中响起了鸣金之声。

    其他三千余蚂蚁一般扛着云梯攻城的农民军也纷纷松了一口气,如潮水一般退了下去。

    一时间,战场上竟是有些奇怪的安静。

    初战并未有何战绩。

    但当罗汝才到阎李寨见到李自成的时候,却见李自成神色极佳,静静第笑着,见了他更是热情地打着招呼:“罗老弟来了啊。”

    罗汝才见了李自成,一脸艳羡道:“老哥哥刚刚造出了大家伙可谓是让人振奋,又感觉格外厉害啊。就是不知道老哥哥愿不愿意给我这个穷亲戚搭把手,送几具过来。”

    “嘿,能造出自然是手底下儿郎们做事用心。罗老弟既然发了话,给又有什么值不得的?等下传了我的令,罗老弟只管去拿四具冲车去。只不过,咱们打开封城可不是指着用这些攻破的。”李自成凝望着开封城头,嘿笑了起来。

    罗汝才微微思虑了一下,也顿时明白了过来:“老哥哥说得是。咱们这一出手,那些狗官就要急了。就是传到京师里,那够皇帝定然再也沉不住气!”

    “在开封城这个乌龟王八壳里,咱当然没什么办法奈何得了。但要在这平坦野外,嘿……就怕这群狗官不带兵来!”

    ……

    京师。

    紫禁城,乾清宫。

    朝议开始了。

    崇祯皇帝的桌案上,一叠叠的河南奏报堆积成了小山,尤其最上头的几封更是奏章鼓起,显然是翻阅多次。

    殿上,内阁首辅周延儒、次辅贺逢圣以及文华殿大学士张四知。东阁大学士陈演等内阁阁老们静静站立。

    除此外,还有兵部尚书陈新甲面带忧色,列几人之后。

    至此,六部之中就没有其他人了。至于都察院的黄道周,更是没人希望这个迂直的老头在专业外的问题发话。

    因为,这是一次关于河南战报的朝议。

    或许是因为国库内库都暂时充裕的缘故,崇祯皇帝紧皱着眉头,但神情却比前些时日要平静许多。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辽东的战局已经是糜烂得他心生放弃了。好在还不到秋高马肥的日子,建奴在山海关外肆虐着,似乎也并没有余力再作乱。

    现在,他要全力应对内乱。

    这些时日,河南的奏报,兵部的部议,无数文字与声音汇成想象的影像在崇祯脑海中不断循环。以至于崇祯忙碌到都没有闲暇去考虑内阁的增补。

    魏照乘因为户部之事终究被崇祯察觉了痕迹,黯然失去皇帝的信任。很快,在周延儒的示意下,吏科给事中步恒弹劾魏照乘无能昏聩,不堪阁臣之位。

    魏照乘照例上书分辨,却发现皇帝将步恒的弹劾明发群臣。不久,又听闻王承恩在宫中杖毙了一名叫做陈先的太监。至此,魏照乘明白自己迎来末路,顿时转而又上书乞骸骨,告老还乡,希望体面致仕。

    可惜事与违愿,崇祯皇帝明发步恒的奏章后,科道言官纷纷弹劾,更有人拿出了魏照乘与右哨兵乱国子监有关的罪证。

    为此,崇祯大发雷霆,将魏照乘下入大狱,令三法司审议论罪。

    这样一来,武英殿大学士也就这样空着了。按说,武英殿大学士空着了,后面的文渊阁大学士就可以补上去。但事实上四月初一次朝议的时候,武英殿大学士谢升却在与兵部侍郎金之俊、詹事府少詹事胡世安谈论时局的时候妄自猜测崇祯皇帝有议和建奴的意向。

    若是原定历史上朱慈烺还没穿越,崇祯皇帝还真有这念头。要不然,两年前杨嗣昌在的时候也不会力主议和了。

    但现在,因为太子出宫进户部的关系,国库里有了百来万两银子,崇祯当然已经熄灭了求和的念头。听到谢升如此妄自猜测,还猜错了,自然是大发雷霆。不管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想求和,还是谢升如此妄自猜测违反履历,都要将谢升治罪。没多久,谢升就被削籍,罢官回乡。


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

【感谢读者:985526680打赏~】

    朱慈烺所言的谋划,自然就是户部榷税分司的改革。

    在临清户部榷税分司的内堂书房里,朱慈烺搬着椅子,让众人落座。

    “我上任户部榷税分司主事,对于朝堂而言,工作合不合格,达到十万两的税额便够了。至于十万两之外能怎样,朝堂诸公是不太关注的。只要我别像天启元年那样一年收五十万,惹得临清城几乎破产就够了。”朱慈烺笑着说。常志朗等人听了,也是轻轻一笑。没有人比他们更信任朱慈烺的能力了。

    也没有人比朱慈烺更加值得他们信任了。

    但朱慈烺接下来的一句话,却顿时让所有人肃然了起来:“但一年十万两银子的政绩,却绝不是我所满足的。”

    听着朱慈烺如此说,常志朗顿时抓住了朱慈烺的意思,试探着说道:“大人是想扩收税额?”

    朱慈烺换换颔首:“是也不是。但税司这里肯定要收更多税的。税务精要之处乃是税收取之于民,供于朝廷,最后用之于民。所以各位以此角度来看,要做的就是拔最多的鹅毛,让最少的鹅叫。也只有拔最多的鹅毛,才能让更多的人穿保暖的鹅毛大衣。”

    常志朗等监生若有所思地点头,但很快又皱眉疑虑了起来:“可是……钱粮多寡,天下自有定理。我处多一分,彼处少一分。只要彼处少一份,那祸乱就由此徒生。纵然大人克制不会重复天启元年临清那等乱局,可一旦惹得地方豪强士族反弹,则大人在临清行事就要大增掣肘了。”

    朱慈烺缓缓颔首。

    如果朱慈烺要的只是运转好户部榷税分司的十万两银子,其实之前的布局已经足够了。通过揉捏褚禄山,榷税分司上下再也没有谁敢撩蹄子,就是多收个几万两也没问题。

    但朱慈烺的渴望却不止于此,他要改革,看不起而今这样落后低效,百年没有进步的税务制度。

    但要改革,自然不可能自己单打独斗。朱慈烺需要一个跟自己战斗的团队。

    这一批从户部里面拉出来的队伍就可以说是朱慈烺最基本的班底,是保持战斗力的基础。是朱慈烺主持改革最合适的团队。

    想要这个团队发挥战斗力,首当其冲的,当然还是统一思想,明白业务节点与逻辑。甚至,拥有一种同心同力的共同追求而产生的信念。

    这样想着,朱慈烺不知不觉间已经将后世那一套用人行事的法子运转了起来。

    思虑了一下,朱慈烺开口道:“今日喊大家来,我也不客气,弄什么虚文。一切为了尽快投入工作。之后的庆功宴上我再将这接风洗尘等一并补上。”

    常志朗等人听此,倒是没有怨言,他们又不是过来游玩的。于是六人纷纷起身,高声道:“愿随大人建功立业,此等小事,并无重要。”

    “好,那我就进入正题了。”朱慈烺笑着道:“我们的税务工作首先要考虑的是基于政治上的目的,全盘考虑税收的职能、收税的方式、收税的种类、收税的对象和收税的策略以此建立一套适合当下需要的税务制度。”

    “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首先考虑我们的目的。不仅要收最多的税,还要让最少的人反对。事实上,也不要觉得现在维持的制度就是最少的人反对,实际上反对的人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只是新制度的成本早在百年前就投入了,再多的声音也渐渐沉寂了,但反对的意志是一直存在的。对现行分司事务的改变,也是必然的。”

    “变革最首要的关键点就在于寻找一个在征税最多与反对最少的平衡点。”

    说到这里,朱慈烺目光一撇,看到常志朗身后一人微微凝眉,露出了一点鄙夷的神色。

    心念于此,朱慈烺顿了顿,笑着道:“这么一篇长篇大论下来,虽然诸位不觉得枯燥,但我想,肯定有人心中对这样一套大谈而谈利益十分不适应。更是觉得我弄出这样一套奇怪理论,很有些歪魔邪说之意吧。”

    朱慈烺说完,顿时就见六人纷纷面红耳赤了起来。

    常志朗急忙解释道:“大人一片公心,我等不当以小人之心揣度。”

    “这小人与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