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土豪嘛。

    想到这里,马士英喃喃着道:“如此而言,殿下对我们就要侧目相待了。”

    “那又如何?原本这东南半壁,帝国财赋八成之地就只是我们与东林、复社之人所据。纵然天子再来,亦不过如此。太子殿下想要站稳了就得解决好财赋的问题,这方面上,若殿下不愿与江南士绅结善缘,那我们便不让殿下的大军吃饱肚子!”阮大铖说着,傲然挺胸。

    马士英闻言,缓缓颔首:“是这么个理。算起来,殿下一来应天府便是直奔武昌,南京六部都没动,都察院,大理寺……南京一整套朝堂那么多位置,六部九卿之位都是未定。现在,我们绝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了!”

    ……

    南京。

    大报恩寺里,张溥停下了步伐,他等着张采跟上自己的脚步,看着渐渐消失的僧人,轻轻叹了口气。

    “现在,这些僧人都畏惧你我如蛇蝎了。”张溥苦笑着道:“可怜他们倒是不敢阻拦我们寺。”

    “僧人是何品性你我又不是不清楚。在这南京城,哪里有那么多心性淡泊的得道高僧。”张采道:“天如,放宽心吧。神医李中梓李士才可是格外说了,要放宽心,静养身体。这样恢复得才快。”

    “大丈夫不得一日无权。”张溥坚定地摇头:“我胸中志向这一辈子若是无处施展,那和死了有什么区别?崇祯二年起,我就开始筹备建立复社,到现在。十四年过去了,终于让我复社遍布大江南北,成了江南一地上关键性的力量。十四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十四年?周延儒那一次我已经输了。这一次,又败给朱慈烺。我不甘心。不甘心!”

    “与阮大铖、马士英等文武将官联合固然可以振作声势。但也要考虑……一旦如此,便是揭开了阎罗殿,什么鬼魅魍魉都冒出来了。更何况……阮大铖是背叛了东林的阉党,复社这一次,还能如我们所想一样团结一致吗?当今太子殿下雄才大略,功勋卓著,无论是治国平天下都有一番超卓的手段。我们……跟随这样一个殿下岂不更妙?”张采沉声着道,他想起了当初见朱慈烺时候的模样。

    张溥目光一沉:“复社江南一地的声势理当获得应有的地位……”

    张采罕见地打断了张溥的话语:“天下又有几人认可天如你的想法呢?胸有大志,这是非常人的所想。可……莫不是天如要行那逆天逆道之举不成?”

    这一次,张采几乎将造反两个字直接说出来了。

    张溥闻言。顿时断然道:“自然不是。只是这治国方略,应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殿下更是想要与民争利,横征暴敛,我辈士绅于此,岂能漠视?”

    “不恰当的横征暴敛这自然是不该的。士绅应该联合起来反抗,可辽饷、练饷这些又如何是横征暴敛?当今圣上夙兴夜寐,还不是为了收复辽东失地。我辈身为士大夫,为国……”张采还没说完,就见张溥阴沉着脸,忽然有些不敢说下去了。

    想要承担多大的权力。自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显然,张溥并不想承认这一点。

    以张天如的天分当然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可是以张天如的智商,却又绝不会承认。更不会高举这一点的旗帜。

    因为,这才是张天如的根基啊。

    维护既有的士绅体系支持他在官场上的作为,是张天如可以呼风唤雨的根本。

    继承朝堂不与民争利的口号是张天如可以获得众多士绅支持的一个重要根基,去抱朱慈烺的大腿张溥自然是想过的。

    可那时候,张溥就等于要放弃这么多年来的耕耘,去博一个朱慈烺的心胸气度。这如何会让张溥看好?

    这样想着,张采自然是说不下话了。

    继承了两百多年士大夫不纳税的光荣传统,江南的士绅早就忘却了什么权力与责任的问题,除了少数有识之士,都不愿意改变这个格局。

    无疑,朱慈烺就是那个注定会改变这一切的人。

    良久,张溥阴沉着的脸轻轻叹了一口气:“受先,你说的我如何不知道?但这……或许就是命运吧。罢了罢了……这一个月来我奔行江南各处,筹措了那么巨量的银两与人望,为的可就是能在监国内阁中独领风骚。若不然,我的前路……便是凶险处处,那些给了我银子的人一定会生生撕碎我的。”

    张采想要说什么,却将话都吞了进去。

    “钱谦益那人……为何会支持我们,还不是因为刘良佐?那刘良佐又为何支持我们呢?”张溥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

    张采缓缓颔首,也没有再说话。

    ……

    南京外的长江上,一艘不起眼的楼船缓缓靠岸。

    朱慈烺站在船边,遥望着岸边上如同蚂蚁一样忙碌的人影,轻轻呼出了一口气:“这里的动静,很不错啊。看来朱正色的本事倒是不缺。”

    一旁,杨文岳遥看一眼,微微有些心疼:“可不是,上百万两银子的事情呢,整个国子监里算学能用的都拨付到这里了。整个军务司连轴转,就为了将这龙江造船厂给恢复了。这……殿下真是大手笔呢!”

    朱慈烺闻言一笑,也不说什么,朝着一旁的宁威摆摆手,示意可以靠岸下船了。

    【是。当然,还有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特别特别轻松就能支持我写作的地方,微信公众号:。赶快关注吧~我会经常发作品相关,番外背景资料还有我私人掏腰包给读者的红包活动哟~】


第三十九章 :龙江船厂

这一次,属于太子的属官仪仗大队伍还在后头,朱慈烺却是一艘小船率先赶到南京。

    手底下人开始安排着靠岸下船,码头上人来人往,一片嘈杂,趁着这个空档,朱慈烺倒是和杨文岳闲聊了起来。

    “不少人盼着南京组阁呢。军师对此就没有什么想说的?”朱慈烺道。

    杨文岳微微有些愕然,很是惊讶朱慈烺对这个话题的开明。

    看着朱慈烺鼓励的目光,杨文岳也放开了一些束缚,道:“若说老臣不想入阁,那殿下肯定要腹诽老臣虚伪。老臣想入阁!”

    “那就请军师过些时候与京师来的都察院总宪李孟暗聊聊吧。”朱慈烺沉吟稍许,又道:“东林、复社……是时候要解决了。”

    说完,朱慈烺不再开腔,而是看着站在码头上喜色不掩的朱正色摆摆手。

    后面,杨文岳若有所思。

    上了岸,朱正色顿时大拜而下:“微臣朱正色,拜见监国殿下千岁千千岁!”

    “免礼免礼。”朱慈烺上前扶起朱正色,看着码头上简陋的仪式道:“孤可不是要虚名的人。来看看这龙江造船厂吧!我可是期盼已久了啊,我大明不能没有不符合国力的水师,未来更是要有符合****上国的海军!”

    朱慈烺一语而出,顿时让朱正色感觉激动无比。海洋的攻略有持续更强的支持,也同样意味着他的未来十分美好啊!

    “殿下鸿鹄壮志,微臣定效死以命!”朱正色高喊着道。

    朱慈烺摆摆手,打量起了这龙江造船厂:“这里就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啊。”

    洪武初,大明在都城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其地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西北抵仪凤门第一厢民住官廊基地(宽一百三十八丈),南抵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张田(深三百五十四丈)。可谓是地方广阔。十分惊人。

    永乐五年,龙江造船厂改造海运船249只,备使西洋诸国。整个永乐年间,龙江造船厂一共改造海船共24次。除一次无具体数量外,共2832艘。

    不仅如此,龙江造船厂还有水兵八千,战船四百只。除了郑和下西洋的主力宝船是另外在宝船厂建造以外,龙江造船厂建造了大部分的战舰船只。

    当然。比起光辉与历史记录都格外惊人的宝船厂,龙江造船厂其实更为重要。

    因为宝船厂在郑和下西洋以后就已经荒废,其后更是连宝船的图纸都被尽数焚毁。

    而龙江造船厂却因为断断续续的需求而得以一直保留至今,虽然官办作坊都是稀松无比,却好歹是一笔财产。

    朱慈烺到了南京以后,大动作不见,小动作却是格外多。其中就有龙江造船厂的动静,朱慈烺将其间官僚全部调到开封随便找了个名头优容,随后便让朱正色带着一批纯粹的工匠接管。

    紧接着,在朱慈烺第一批三十万两银子的预算下。朱正色开始大批量招人。

    说起来,一个造船厂的人手与分工可是极其复杂而浩大,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朱正色能配齐人手准备开工朱慈烺已然赞叹人才难得了。

    造船厂有通往龙江的溪口,并设有可以启闭的石闸,用以控制水量。造船时将水排出,关上闸门,在船坞里施工;船造好后,开闸进水,将船体浮起,放船入江。

    船厂内除设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和一所专门打造海船风篷的篷厂外。还设有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七个作坊及看料铺舍等。其中仅是坐落在厂区东北部的篷厂就有房屋十排六十间。

    船厂的督造官员,除位居五品的工部郎中外,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人员。

    国初。这些官员还算精干。到如今,朱慈烺就知道这些人肯定已然腐坏透顶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赶到了开封养了起来。

    倒是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朱慈烺让朱正色甄别一下,选出有用的。

    至于造船制舶的船户工匠,朱慈烺则让军务司、舍人司以及南京兵部、工部去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江苏等省的官办作坊抽调征集。在充足的经费下。这些官员倒是还能做一点事情。

    造船厂的工匠分工细致,下编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统管十户。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

    另外,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

    朱慈烺还只是太子,实在不喜欢这些所谓太监,便一窝蜂地打发过去,给了点银子让他们开旅馆去了。

    别的不提,太监们伺候人的功夫还是不错的。

    就这样一番巡视,朱慈烺已然发现了一艘正在建造的福船。

    “福船啊!”朱慈烺定定地看着,有些出神。

    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这么明显的特征,显然就是福船了。

    “殿下,正是福船。”朱正色道:“招募的工匠主要还是以福建来人为主。此船吃水深,浅海与深海都能进退自如,是我大明能在远洋航行的利器!”

    朱慈烺点点头:“福船是要多造。”

    朱正色面色一喜。

    但朱慈烺话锋却突然一转:“但设计还是要改改,能装载的火炮太少只能算得上武装商船,算不得朝堂的主力水军武力。而且,福船太慢了。太慢了……会影响到大局的。”

    朱正色顿时面色一窘,更是心中发紧。

    朱慈烺没有多说,拍拍手,让顾绛拿出一叠草稿。

    这是一个模样十分瘦长的帆船图纸,长宽比是7:1,船首前端尖锐突出,并且是空心的。

    看起来十分怪异,但朱慈烺看过去却是目光灼灼。

    前世的秦侠最艰难的一次泡妞便是追一个痴迷航海,热爱收集船模的瑞典人。为此,他付出了半年的时间手工搭建了一艘飞剪船的船模。当然,他也明白飞剪船的犀利。

    “实用航速十节以上的飞剪船在手……那才是我的王牌!”朱慈烺重重握拳。

    【是。当然,还有一个非常简单方便特别特别轻松就能支持我写作的地方,微信公众号:。赶快关注吧~我会经常发作品相关,番外背景资料还有我私人掏腰包给读者的红包活动哟~】

    【比如今天,大家留意章节内容。我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红包哟,手快有手慢无啦】

    ps:  感谢~

    滅世天风?打赏了?100?币

    长不大的小不?打赏了?588?币

    会稽山人007?打赏了?10?币

    因为不同所以欣赏?打赏了?10?币

    滅世天风?打赏了?100?币

    感谢~

    ipooo?投了?2?票

    因为不同所以欣赏?投了?1?票


第四十章 :玄武湖上柳如是

“这是我命名为飞剪船的新式帆船。”朱慈烺目光灼灼地看了一眼,自顾自地说了起来道:“空心船首可以让帆船在风浪中抬头,从而增加帆船在浪中的航向稳定性、减小了船首的阻力。”朱慈烺指着图纸道:“船体后部要是狭窄的圆状船尾。采用3…4米高桅全装备帆,高桅一般为全船长度的四分之三左右。而且,帆船的两侧应该有外伸帆桁,我称之为翼帆杠。挂了翼帆,帆的横向尺寸就可以大大增加了,哪怕是超过帆船的宽度也可以!这样的帆船,才可以为我争取到足够的利润。让我的海外战略,尽快取得成效!”

    朱慈烺说着,用力地狠狠捏了一个拳头。

    朱正色闻言,用力点了点头:“臣下明白了,臣下知道怎么做!臣下……一定不会让殿下失望的!”

    朱慈烺拍了拍朱正色的肩膀,道:“这是一个跨越时代的变革,我会与你们一起奋斗的。”

    说完,朱慈烺不再流连龙江造船厂,悄然坐上了一亮普通的马车,驶向南京城。

    车内,张镇低声道:“殿下,九卿动议的消息已经发出去了。”

    朱慈烺缓缓颔首。

    随后,一条条消息在朱慈烺的脑海里回想。

    三日前。

    张溥、张采以及阮大铖再度见面。没多久,以三人名义一起召集的一场诗会掀起了南京城的惊涛骇浪。

    紧接着,阮大铖不住地在南京城放出消息,声称要砸出十万两银子进入复社,补贴那些贫寒士子科举读书之资。

    伴随着阮大铖的举动,张溥频频串联士子,凭借着十四年的耕耘,大多数士子或者因为阮大铖十万两银子的作用,或者因为张溥的名声,总归终于齐齐聚集在了玄武湖上。

    ……

    崇祯十五年六月朱慈烺秘密回到了南京皇城。

    在朱慈烺的回归之前,无数好消息已经先一步在南京传扬。

    收复武昌。将张献忠赶到湘西的群山之中这固然是一个。

    但另外一个,也引起了众人的遐想。那就是朱慈烺在南京忽然传出了名声,朱慈烺要调整六部等南京机构。

    大明因为明成祖北迁,故而实际上留下来的是两套行政班子。

    现在。朱慈烺监国南京,应天府周遭的实权立刻巩固。太子殿下的权威更是遍布江南。

    最最重要的是,这一点,京师竟然也认可了。

    这意味着江南士绅又有了一个仕途新春的机会。

    一时间,官衙坊间无不是热议这一个话题。

    这个时候。阮大铖、张溥在玄武湖上的游船便成了更多的热议的焦点。

    大明崇祯十六年六月十三,一场名位玄武湖诗会的结社活动在玄武湖上召开。

    此时已然入夏,天色将晚,凉风习习,正是一个适宜外出游玩的好时候。

    玄武湖上,瑰丽的画舫云集,岛中灯烛遍布,游人无数。唱着小曲儿的渔家女吆喝着招呼来客,画舫上的舞女妓家倚靠在船边上露出秀丽的容颜,叽叽喳喳。却如黄鹂鸣翠,看得来此的阮大铖大叹不虚此行。

    一旁,陪客的张溥轻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