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方的距离中间是一片青草铺盖的空地。

    以这一片青色作为分野,西方。则是一片散乱以灰色为主色调的洪流。一个以人群组成的洪流,他们高呼着口号,面黄肌瘦,拿着简陋的武器与甲胄。他们身上大多数没有穿着甲,大多数只拿着锈迹斑斑的长刀长枪甚至锄头。

    东方是一片沉默的赤红色。如火,燃烧着激情。他们穿着赤红色威武的立领军装,脚踏着墨色没有一点污浊的皮靴。而前三列的亲卫营将士更是比任何人都无比骄傲地挺起了胸膛,他头顶上短檐圆筒帽,左边挂着一个象征着章丘大捷参与者的貂球,英姿飒爽,威武不凡。

    西方的洪流渐渐卷起,朝着东方蔓延过去,以一种三面包抄的架势压去。

    而朱慈烺,便站在这一千五百人的长阵后面。缓缓放下来手中的单筒望远镜。

    “士兵们!”朱慈烺高声道:“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进行一场称不上伟大的战斗。”

    “敌人衣衫褴褛,武装简陋,或许他们存在着一个两个甚至一万个足以让我们同情的理由。但现在,他们只是一群背叛我们国度的匪徒!他们试图推翻我们我们的国家与政权,抢掠我们的财产,夺走我们的荣誉!最重要的,他们的存在,会让我们的国家走向衰亡。”

    “所以现在,面对这样一群敌人。我们。骄傲伟大的皇家近卫军团将士将践行我们当初的承诺,用我们不屈的意志战斗!杀死他们!”

    “杀啊!”

    “杀啊!”

    “杀啊!”铁毅怒吼着,盯着眼前的距离:“三十步!疯狂的距离,伟大的皇家近卫军团!士兵们。听我命令!”

    “开火!”

    “射击!”

    ……

    后方,赵广宁心在燃烧。

    “炮火预备!”

    “射击!”

    ……

    砰砰砰……

    轰轰轰……

    西边的后方,张定国的瞳孔猛地收缩了起来。

    他看到了此生都绝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他发现了此生都难以理解的一场战斗。

    前方的官军似乎毫无勇气战斗一样,只是一群威武不凡却中看不中用的银枪蜡杆头。这似乎符合农民军将领对官军的一切印象。

    但这一次,这一支异常华丽的武装却爆发了远超他们想象的力量。

    这是一次不对称的战斗。

    当火焰在官军的战阵之中响起的时候。冲在最前的冯双礼毫无意外地倒了下来。

    随后,如同割麦子一样,一茬一茬的农民军士兵倒下。

    不得不承认,张献忠部的大西军在战斗意志上是顽强的。

    在接下来的一刻钟内,或者是顽强的战斗意志,或者是后方不明情况的惯性。

    总之,超过两千士兵继续冲锋,试图越过这三十步看起来短短只需要一个冲锋的距离。

    但就是这三十步,却编织了一个火网,一个吞噬一切生命的火网。

    完全不似寻常火铳一样一战之中只可以发射一次,这一回,官军的火网从未熄灭,燃烧了一片又一片的生命。

    终于,当右军都督张君用哀嚎着落马引起一片慌乱的时候,左军都督马元利崩溃了,他开始畏畏缩缩地领着自己的部下后退,试图撤出这个战场。

    而这个时候,被挤到后面的张定国部终于进入了战场。

    张定国看着短短不足十步的距离,大叫一声道:“只有十步了!冲过去,官军只有一千余人,他们挡不住我们的!”

    末了,张定国又加了一句:“对方的火铳不能再打了!冲啊!”

    官军这边的开火声真的不再响起了。

    但铁毅却是兴奋地鼻头通红:“兄弟们!殿下命令,吹冲锋号!打垮他们!”

    滴……滴滴滴……滴滴滴……

    一声激扬到让皇家近卫军团将士血脉喷张的冲锋号响了起来。

    张定国怒吼着带着身边的亲卫杀了上去,却没有看到意想之中官军慌乱的模样,而是看到了一群兴奋,彼此配合密切的小队官军挺着刺刀冲了上来。

    而这个时候,炮火声又响了起来。

    后面,马元利看了一眼,想要鼓起勇气,听着那冲锋号,却不知如何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慌忙道:“我去找八大王求援!”

    当张定国部与亲卫营碰撞到一起的时候,除了张定国身边寥寥数十人以外,其余的农民军便如同冰雪碰上了滚烫的铁水一样,尽数融化。

    后方,张可望、张文秀以及张能奇面面相觑,尽皆目瞪口呆。

    张献忠心中更是掀起一番惊涛骇浪,看着被一千五百人吊打的大西军主力,心中徒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是天兵天将吗?”

    ps:感谢~灭世天风?打赏了?100?币

    大淘气和小聪明?打赏了?10?币

    袁y1234567?打赏了?100?币

    会稽山人007?打赏了?10?币

    灭世天风?打赏了?100?币

    感谢月票~

    悼武华夏?投了?2?票

    浪子天行?投了?1?票

    苏苏 丶?投了?2?票

    灭世天风?投了?1?票

    d0599?投了?1?票


第二十二章 :一日灭其国

【我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军装的图文欢迎来看。】

    在配合密切,武艺非凡,战斗意志鉴定顽强的亲卫营将士面前,张定国只是鏖战了七八个回合,便发现身边还聚集着的士兵已然只剩下寥寥七八人,其余不是被冲散,就是战死。

    看着身边一个个士卒绝望的目光,张定国心如死灰。就当他心中冒出一个拔剑自刎念头的时候,忽然间,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都是一国同胞,虽是叛乱,却不至于赶尽杀绝。来将何人,同上姓名束手,大明皇家近卫军团向来不杀俘虏!”

    张定国还待坚持,却忽然听身边一名亲卫哭嚎道:“将军……大王……八大王跑了啊……”

    远处,面对自己主力刚一接战,京师连半个时辰都没撑到就冰雪瓦解,张献忠的战斗意志颓然崩溃,竟是果断拔营南奔,毫不留情。

    见此,张定国还能如何,苦笑着跌坐在地上,闭着眼睛,任人鱼肉,却是说不出投降二字。

    前军其他农民军见此,终于站意消融,纷纷大叫道:“我投降!”

    “缴械不杀!”

    “莫杀我,我不打了……”

    “投降啊……”

    ……

    远处,张献忠的确已然开始溃逃。

    张文秀倒是念着兄弟情:“定国还陷在军中!”

    张可望却是怒斥道:“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张献忠看着兄弟有吵起来的架势,顿时大喊道:“这个时候还吵闹什么?还不趁着官军兵少将寡离开这是非之地,还要留着等死吗?”

    艾能奇现在还叫张能奇,此刻他看着那一败涂地的战场,看着身边人心惶惶,低声道:“义父,我们逃去哪里?”

    “西边李自成是个吃人的饿狼,去不得了!”张献忠沉声着道:“去湖南!”

    张可望向北看向城墙,重重一叹道:“可怜六部督抚等事白费了……”

    张献忠闻言没有接话。兵都没了,之前在武昌建国弄得那些所谓机构又有什么意义?

    当然,振作士气的话还是要说的。

    张献忠大声道:“待咱们接下来打下了湖南,据长江天下。一样可以再抗官军!”

    说完,张献忠便继续拔路狂奔。

    张献忠说要靠着长江抵抗官军不论真假,但他有一点倒是的确没说错。那便是……朱慈烺还真没办法在眼下兵力稀少的情况下追击张献忠。那百余骑兵的作用更多的只能用来当作斥候传令兵使用。

    朱慈烺对追杀张献忠兴趣不大,他只是征发了武昌城内的一些民夫收拾战场后便朝着武昌城进发。

    很快,当朱慈烺的旗帜插在文昌门的城门楼上时。一个让武昌城内百姓情绪复杂的消息便传出来了。

    “官军收复武昌省城了!”

    ……

    朱慈烺进入了城门楼,却并没有着急着让人将捷报的喜讯传回去,他喊来了顾绛:“待江南风潮稍稍酝酿一下,再将喜讯发回。”

    说完,朱慈烺在文昌门的门口见到了贺逢圣领着一干官员守在门口。

    见到贺逢圣这位曾经的大学士,朱慈烺自然要谦逊守礼,连忙过去扶起老人道:“贺老折煞我也。”

    “殿下收复武昌,一日灭其国,如何当不得老头子一礼?更何况,老头子还要谢殿下救命之恩呢!”贺逢圣正色道。

    朱慈烺闻言。看到一旁的杨决穿着锦衣卫公服掩饰不住笑意。

    听此,朱慈烺也显然想到了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

    历史上,贺逢圣便是被俘之后坚持不愿意投敌,更是刚强到不愿意在张献忠攻破的武昌城苟活,被张献忠释放之后依旧自己投湖而死。

    原定历史上没有人救贺逢圣,现在却已然多了一个朱慈烺。面对这位城中一等一的士绅,留驻期间的锦衣卫当然注目颇多,一见贺逢圣果然如历史上一样在被李定国抓住,又被张献忠释放依旧寻死后,顿时便透露了朱慈烺星夜来袭。让贺逢圣绝了求死之念。

    历史上,武昌的守军左良玉部可是一早就跑了,让上下都失去了武昌可以守得住的信心。

    但这一次,贺逢圣得知朱慈烺会来救援以后。便多了一份希望,少了一份死意。

    知道了这一节,朱慈烺朝着杨决笑了一下示意知道了,随后一路与贺逢圣有说有笑入了城。

    一千五百亲卫营,说多不多,说少也绝对不少了。

    至少。足以让朱慈烺搭起一个善后的架子。

    首先是紧闭四门,重新守城。

    当然,这就又需要扩充兵力。不过朱慈烺对此倒是有心得,他仿造在开封的故事,召集城中良家子征募为义务兵,随后又就地开办随军武校,训练新兵。

    这时候,朱慈烺又将那些办法出去任命伪官的文书一一焚毁,让民心安定,甚至反而让这些原本投了张献忠的士子将官又激动地一个个排队报名随军武校。

    伴随着湖广三司官员重新又跑了回来,湖广这边的控制终于缓缓纳入控制。

    与此同时,朱慈烺又让文书舍人张旭跟着贺逢圣联络湖广士绅粮商。

    这一次牵头的不再是恒信商行,则是朱慈烺亲自出手,要召开一个湖广各地家有余粮在出售或者打算出售的士绅粮商。

    有朱慈烺皇太子收复武昌的得胜之威,又有贺逢圣这个名望甚高的地方士绅头领,湖广士绅自然是无不呼应。

    尤其是湖南各地的士绅更是比湖北的还要激动。

    看到张献忠在湖北被朱慈烺揍得头破血流,面对张献忠的进犯,湖广士绅自然是无不是期盼朱慈烺可以救民于水火。

    终于,当时间落到大明崇祯十六年六月二的时候,朱慈烺喊来了张旭最后一次确定了参与朱慈烺准备大会的的名单。

    而这个时候,朱慈烺也终于得到了江南的回信。

    没错……

    武昌胜利的喜讯,经过船运的缓慢传播,终于抵达南京了。

    只是,就当拿着朱慈烺命令的文书舍人俞行健刚刚抵达南京的时候,便被这里飞洒的消息惊呆了。

    只见俞行健随便撤了一个士子,便打听清楚了南京这些天来的南京的动向,良久,俞行健感叹着道:“复社真是不作不会死啊!”


第二十三章 :天赐良机



    《

    《

    【我的微信公众号:。【驴烨胨阉鳌坑行牡呐琳吒一艘桓鲋鹘堑男蜗蠡魈煳曳⒊鋈想看的赶紧关注吧。】

    此时的张溥或许是因为并没有如历史上一样被吴昌时暗杀,所以见到朱慈烺这么一个对手格外亢奋。

    朱慈烺在南京监国之位上权势极大。虽然崇祯皇翟之凿凿让朱慈烺不要朝着应天府之外的地方胡乱神手。但不得不承认,没有朱慈烺的军事才能,整个江南都无法安定。故而,崇祯皇帝朱由检也不得不默认朱慈烺在湖广的军事行动。

    对手的权力越大,对于张溥这个在野党党魁而言,取而代之之后自然也能获得这样一样巨大的权势。

    最不济,一步步让朱慈烺承认东林的隐性权力就可以让东林全面上台执政。

    对于张溥而言,此刻的朱慈烺简直就是少年得志昏了头脑的典范。

    为了虚无缥缈的所谓律法,要将左良玉这种实力派硬生生拿下,以至于让湖广局势失控,武昌丢失,张献忠建国。

    至于朱慈烺身边那一千余兵,张溥倒是根本没看在眼里。

    朱慈烺要是不顾皇家近卫军团折损严重,又要硬生生将其调动过来,张溥少不得只能徐徐图之。

    可眼下朱慈烺既然露出了这么大一个空档,他不乘势而起,岂不是浪费了上苍赐予的这么一个天赐良机?

    就这样,在短短的数日时间里,张溥花费数千两银子,将大明邮局的信鸽全部包了,飞书各地,着急士子。

    秦淮河旁边的一处精致雅观的别院里。

    张溥念念着道:“崇祯二年虎丘大会。使我复社一党初成,造就了隐控天下苍生之势。只可惜,周延儒这样一个扶上台的败类毕竟不如自己亲手操控使唤。但没关系了……周延儒自作孽。被朱慈烺掀翻在地。这空出来的天地,正好让我接手!”

    “十四年了!我已然四十二了。正是早就一番失业的时候!是时候了,是时候让我复社走上台,是时候趁着这一次压服太子,登上那内阁几把交椅的时候了!”

    这样想着,张溥最后一次看了看名单。

    一旁,张采笑着道:“这一次,可真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当年虎丘大会时聚集的天下十六社一个不少。甚至还多了几个新锐之辈。!”

    “声势振作,真是用力之时!”张溥喃喃道:“时机成熟了。”

    “发端用力之处,决定了?”张采问道。复社虽然力量巨大,却绝不能胡乱浪费。

    最隐蔽的当然就是游说上层,最粗鲁的就是****罢工,但同样,最有效的也是游行聚会,团体的力量总是让所有人都恐惧的。

    对于明末复社中人而言,聚集大会,舆论声势逼迫清议。用嘴皮子伤人自然就是最文雅最喜方式了。

    方式确定了,那么将这股力量施展到哪里去逼迫朱慈烺就又成了一个问题。

    千里迢迢跑到武昌前线去那显然不是士子们愿意做的事情。

    逼迫其他大臣,又显然不够力量。

    朱慈烺甚至都没有留一个有分量的亲信大臣让众人攻击。

    想到这里。张溥却是大笑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还有什么比左良玉这样一个着力点更能让众人明白朱慈烺的虚弱?对于我们的对手,只能用尽最大的力量,造成最大的效果,才能让他正式我们的力量!受先,皇帝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定至高无上的。就如同北宋一样,赵光义得国不正,便不得不屈服士大夫。不得不面对士大夫庞大的力量而挂出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牌号。”

    “要记住,这天下的权利。从来都是要靠我们一手一脚争取来的!而我们,必定会创造一个全新的历史。打出一个全新的时代!”张溥目光炯炯,看着秦淮河岸道:“就如同你备受推崇的黄太冲一样,多优秀的人才,可一样不是在朝堂的科举面前逼迫得再三落第?想要践行我们士大夫的权利,何必一定要通过科举?从东林到我们复社,我们掌控了舆论,确立了清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