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意外的话,顾青云接下来起码有五六年时间是动弹不得的,还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庆祝一番。
顾青云想起他从吴侍郎口中得知,是对方推荐自己进入谈判团,之后自己趁着吴侍郎母亲过寿时送的礼,再想到以往上官同僚们层出不穷的宴请,终于忍不住点头同意。
好吧,这次轮到他收回礼金了,有来有往才能维持平衡啊。
尽管如今将近年底,天气寒冷,寒风呼啸,时不时还下场大雪,但依然冻不住顾青云一家人的热情。
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同僚后,等交接完工作,顾青云离开工部之前还参加了都水司官员宴请他的酒宴,山不转水转,谁知道什么时候大家又会成为同僚呢?自然是要给面子的。
酒席上,火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薄薄的羊肉卷是从边疆那里运过来的,味道清香正宗,桌上还有着白萝卜、白菜、豆芽,竟然还有一碟水灵灵的青菜,在这寒冬腊月里,可谓是下足了本钱。
酒水醇正,菜肴丰富,大家的兴致颇高,推杯换盏之间,即便大家以往有矛盾,在顾青云高升之际,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桌子人其乐融融。
顾青云有些怅然,他虽然在工部都水司待的时间没有户部长,但在这里,他花费的精力最多,不提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跑,单是当初改造火炮和发明火炮仰角仪时,更是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大概是付出的越多,感情就越深,顾青云想到自己将要离开都水司,水雾氤氲之下,眼睛竟然有些湿润了。
“大人,这些日子多谢你的指导,从你身上我学到许多。”正在伤感时,顾青云就听到左边的王翎知开口说话,“来,我敬你一杯,祝你在鸿胪寺大展宏图,步步高升。”语气和平时稍有不同,更为亲切。
顾青云回过神来,快速地眨动眼睛几下,想到自己走后,接任他位置的就是王翎知,如今对方总算是得偿所愿了。
顾青云举起酒杯和他碰了下,笑道:“平素办事有赖你支持,该我谢你才对。”
两人喝了一杯后,其他主事见状,忙凑过来,所幸大家知晓顾青云酒量不佳,只需他随意即可。
散席时,顾青云被王翎知扶出酒楼,准备上马车时见他今晚的态度没有以往公事公办的样子,似乎又回到以往一起蹴鞠时的随意,他就开口道:“在都水司,你最要紧的是保证工程质量或船只质量,万一发现有问题,一定不要怕麻烦,要打回去让人重做,否则以后你的麻烦就来了,做事严谨对你、对朝廷都好。”
他之前就是如此做的,即便这样会让下属怨声载道,有时还觉得他在没事找事,但顾青云不为所动,该如何做就如何做。
王翎知一愣,随即认真地点点头,眼睛流露出感激,沉声道:“多谢大人教诲,下官定会谨记在心。”
顾青云咧嘴一笑,拍拍他的肩膀道:“这是上一任郎中赵大人告诫我的,如今我把它传给你,该如何办你这么聪明,肯定能行的。”说完后就踏上马车,坐定后才撩开车帘,和都水司的人挥手告别。
其实他还想说,这次水师拖回来的荷兰战舰,他们夏朝可以仔细研究,再从中学习新的技术。说到底,荷兰的战舰还是很先进的,有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
只是他暗忖了会,还是没有开口。毕竟他已经不是工部郎中了,他能看到的问题,其他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大家都不傻,所以不说也罢。
等回到家时,都快到宵禁的时间了,其他人早已在躺在暖洋洋的被窝里。只有他一身酒气,又被简薇念叨了一通:“最近你喝了多少酒了?你不喜欢喝酒还喝那么多,伤身。”
顾青云一口气把解酒汤喝了,半躺在坐榻上,笑道:“你放心,大家都知晓我的酒量,其实我没喝多少。对了,壮壮睡了吗?”
简薇拧干布巾,敷在顾青云额头上,轻声道:“他早早就睡了,咱们家除了你还有谁这么晚回来?对了,你的头疼不疼?”
感受到额头传来的热意,顾青云舒服地叹了一口气,答道:“不疼,就是有点困倦。”
“那也不能睡,免得待会儿还得叫你起来洗漱,我怕你洗完难以入睡。”简薇给他按摩头皮,见他眼睛紧闭,忙柔声道,“要不今晚你就不看书了?”
她清楚顾青云的习惯,睡前定会看书。这个习惯被三个孩子学去,只是做不到他的雷打不动。
顾青云想了想,见现在已接近平时休息的时间,就说道:“好,我不看书,我想看一下这两天的小报,我记得上面刊登有水师接下来的动作,我想了解一下。”
夏朝战胜荷兰,但这次胜利并没有使他们放松警惕,觉得高枕无忧。相反,因为皇帝和内阁的支持,明年水师的军费将会大大增加。朝廷还下公文让沿海一带加强戒备,免得荷兰真的来报复,毕竟吕宋那里还有荷兰的驻军。
除此之外,从明年开始,夏朝的海商如果要出海贸易,最好是几家甚至十几家聚在一起,他们还可以请水师护航,至于护航的费用,朝廷还没决定下来,小报上就开始争吵起来了,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据说极为精彩。
顾青云一直关注这些,自然想看小报。
简薇一听,停下手中的动作,无可奈何地瞪了他一眼,半晌终于还是妥协了。
顾青云听到她吩咐下人去准备热水和小报,嘴角微翘,忙张开眼睛抓住她的手,道:“娘子,你对我真好。”
“又贫嘴!”简薇笑骂了一句,脸上却绽开了笑容。
“也不知道林溪村那边如何了?爷爷他们接到消息一定很高兴吧?”圣旨下了后,顾青云见越省有商队回乡,就把自己升官的消息和年礼请他们帮忙携带回家,算一算,走运河的话,年前就应该到了,最迟就是春节过后。
他在信里还说了自己升到正四品,有一个恩荫名额的事,这个名额可以让家里人成为正九品的官身,让长辈们商量好再给他回信。
第245章 恩荫
“他们定会以你为荣。”简薇缓声道; “你就是不升官,单是寄点东西回去; 长辈们也会高兴得不行。”
“就像你娘一样; 这次她接到你的信也一样高兴。”顾青云接口道。
人有亲疏远近,简薇和他成亲那么久,和长辈们一起生活的时间却不长; 指望她和顾家的长辈们有多深厚的感情是不现实的事。将心比心,顾青云对简志远和方氏的感情也是如此,他们只需对长辈们保持尊敬即可,感情可以慢慢培养,指不定因为某个契机; 双方的关系就密切了呢?
所以他清楚,简薇内心深处可能更关心她父母的情况。
成亲那么久; 顾青云深刻体会到; 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是相互妥协、相互包容的过程。简薇是典型的小家碧玉,或者说是大家闺秀,但那不意味她没有个性,相反; 她这样的人,真要发起火来; 肯定会很吓人。
幸亏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简薇轻轻“嗯”了一声; 问顾青云:“夫君,对于那个名额你是怎么想的?”一般的人不是留着给自己的子孙备用,就是给自己身边亲近的人; 至于给族人,那也是常有的事。
顾青云沉默了一会儿才答道:“一开始我是想给三元用的,这样他可以在京城真正安家,只是后来想想,这样不好,族里会有意见。”毕竟顾三元跟在他身边,族中有些人就眼热得不行,万一这事真做成了,那以后族中肯定有人抢破头要到他们身边来做事。
而且顾三元的亲爹继母不是个好的,颇有些没脸没皮的样子,顾三元偶尔跟他抱怨过一二。如果顾三元真在京城做官定居,他估摸着那双夫妻就会拖家带口来京城了,到时顾三元家里说不定会一团糟。
这种家务事,即使他社会地位再高,有时也不好插手。
适当地拉扯一下同族的人是可以的,只是想想林山县,如果有人在县里做官,那顾族的根基就能沉淀下来。
“嗯,给三元的确是不大合适。”简薇赞同,“还是选林溪村的族人较好,我爹他现在在临阳府,县衙里是有大舅舅在,还有拐着关系的姻亲,只到底和咱们顾家隔了一层,如果族里有人能进入县衙,不说有多大的便利,消息到底会灵通些,人脉也能搭起来。”
简薇所说的大舅舅就是方子茗的庶出大哥方子磊,他比方子茗大两岁,今年已有四十六岁,这么多年来只过了县试和府试,成为大家所说的“童生”。至于院试,是怎么都通过不了。
方子茗升为洛阳知府后,手中的恩荫名额还未捂热就被他爹方仁礼急吼吼地要送给方子磊,为此方子茗还写信来向他抱怨,说他爹太过于偏心他大哥了。
那段时间,王氏还因为此事跟方仁礼闹别扭,天天跑到这边来向连氏和简薇诉苦,连带着顾青云也跟着听了一耳朵。
说到底,林溪村顾氏一族的靠山就是顾青云一家,剩下的族人身份最高的只是秀才,偏偏顾青云他们远在京城,万一真出事了,有时候远水救不了近火,可如果有族人在县衙做官就不同了。
“那你跟三元可说过这事?”简薇又问他。
“没有,我只是在心里琢磨过,当时以为我离这一天还很远,就没再多想。”顾青云该庆幸自己一向谨慎,没有把握的事不会事先承诺,要不然现在顾三元可能会不舒服,自己也尴尬。
“如今就看林山县有什么位置空出来了。”顾青云感叹。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才需要异地为官,七品以下的可以由本地人担任。
五年前,因为时代的发展,原先的官员品级有些不大和时宜,就稍稍调整了下,又增加一些编制。像他之前待的工部都水司,原来只有两名正六品主事,后来发现事情太多了,又增加一名。
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基层的县、府,这里出现了许多九品官。原先的九品官大都集中在京城,比如工部织染所的正九品大使,县里有编制的官员只有几个,像知县、县丞、主簿、教谕、训导等,现在事情有了变化,一下子多出了几个编制。
县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朝廷有六部,县衙有六房,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以前像户房的管理者就是书办或书吏。
想当初顾青云刚考上童生在县府读书时,他还到过工地给人算账挣钱,当时教他算账技能的就是户房的书办,对方是不入流的身份,但他相当于现代的财政局局长,在当地还是很有权势的。
这种书办不属于官身,属于吏,他们才是真正办事的人,还是常和百姓接触之人。这种差事基本上是父子相传,几代之后在当地的根基就深厚起来,朝廷任命的知县甚至还不敢和他们对着干,窝囊点的甚至会被架空,只能做一个橡皮图章。有些书办甚至能传几百年,真正做到与国同休,比公侯权贵还要传得久。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官吏之间的矛盾就好比妻妾之间的关系,有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就看谁的手段厉害。顾青云之前不想下基层,就是觉得地方上的关系太复杂,他前面一心读书,处事手腕不够,这才干脆死了这条心。
本来前面那么多朝代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对此习以为常。只是七年前又有一位新科进士当上县令后,发现有书吏在他面前弄鬼,新科进士就让人把书吏给抓了,偏偏那名书吏还在他面前挑衅,认为他不敢对自己如何。于是新科进士一怒之下,用自己的配剑把书吏刺死。
正和十几年前庞喜林干出的事几乎是一模一样。
那血淋淋的事情传出后,京城又是哗然一片,事情接连发生,一时之间,各县的官吏关系逐渐变得莫名紧张起来,有知县觉得办事不如以前那般顺利了,心里知道有人在弄鬼,偏偏事情又符合程序,简直是有苦难言。
针对这种情况,大概是这些年户部的钱多了,还是针对某种考虑,朝廷就把书办给予正式的官身,比如户房书办改成户曹,品级为正九品,如果是人口少的县城,品级就降为从九品。
此事一出,当时率先提议并主持此事的官员正式拜为左丞相,也就是之前顾青云见到的那位。
“朝廷的这个制度好啊,要不然以前就算有了恩荫名额也很难抢到,有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直接把人塞进国子监。”顾青云感叹,“这些人有了官身,自然会有人爱惜羽毛,想往上升,他们有俸禄可领,对百姓不好盘剥太过,也没有借口去盘剥。”
顾青云认为这个制度不仅仅是为高官们手中的恩荫名额谋取福利,还可以打破那些人的世代垄断,毕竟这是官身,不能传承,人一死或犯事就没了,流动性比以前大多了。
底下的人也是欣喜若狂,大概最大的不好就是国家要多花钱了。
简薇点点头,她不关心这个,只问他:“夫君,你还没说你想把这个名额给谁呢?”
“大堂哥或者二弟都行,他们有阅历有能力能坐好这个位置,最主要的是他们有秀才的身份,不用经过考核就可以直接被录用,官位有缺时,他们还会是第一选择。”顾青云没有故弄玄虚,直接就回答。
恩荫的名额不是给谁,谁就能直接做官的,起码要经过一番考核,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行。比如识字、五官端正、家世清白、能胜任这个职务等,据顾青云所知,像户曹就需要有一定的算学基础。
简薇闻言,有些讶然:“我还以为你会直接把名额给二叔家。”
顾青云摇摇头,没有再说话。对他而言,大爷爷一家和二叔家一样亲,双方都对他很好。小时候要不是有大爷爷顾伯山说服爷奶供他读书,为他启蒙,就没有他现在的一切。毕竟那时上学堂是需要一笔钱的,有大爷爷在,家里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至于二叔家,在他没考上秀才的那么多年里,全家跟着一起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中间没有过怨言,就算二婶偶尔说些不中听的话也有二叔帮忙压制,没有闹出什么大矛盾。
因此他思来想去,左右为难之下,干脆就把决定权让给家中的长辈,反正给谁他都没意见。
“那你说长辈们会把名额给谁?你能猜得到吗?”简薇有些好奇,抬头见丫鬟寒露在朝自己示意,知道热水已经准备好了,忙又说道,“浴室里有热水了,你赶紧起来洗漱。”
顾青云不情愿地睁开眼睛,终究还是起床去洗澡了,一边还答道:“我大概能猜到爷爷的想法,至于是不是就只能等了。”
第二天,顾青云开始到鸿胪寺上班,一个月的相处时间让他早就对鸿胪寺的人员有了大概的了解,大家都是熟人,再加上他之前竖立的形象,有管少卿和封少卿帮忙,他适应得很快。
还未理清事务,顾青云就先到吴侍郎家里拜访,毕竟对方曾经做过他这个位置,有经验。最主要的是,鸿胪寺虽然是独立出来的机构,但因为历史原因,有时还需要接受礼部的指导,和礼部打交道的机会极多,有这层关系在,他自然不会忽视。
等他从吴侍郎家里出来时,顾青云看着自己手中的画卷,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
这是吴侍郎亲手画的,还把它送给他。吴侍郎是当代有名的画家,顾青云不是高兴这幅画的价值,而是满意画里的内容。
画中描述的是顾青云等人和荷兰总督谈判的情景,画技极好,把当时众人的表情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当初自己那生气的心情。
大概他唯一小小的不满是,吴侍郎竟然把自己生气拍案而起的样子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