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一出,顾季山等人脸上的悲伤总算是停顿下来了,顾永良的事暂且不问,忙争着问顾青云的情况,等知道顾青云的归期和如今的工作后,更是转悲为喜,脸上的笑容就不自觉地露出来。
  这时陆陆续续有村人围过来,他们有些还不太懂乡试副主考官的意思,不过刚跑过来的顾伯山和顾青明确是知道的,两人对视一眼,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撼。
  这边厢,简薇三人享受着大家的嘘寒问暖,心里松了口气,暗自下了决定:以后有类似的事情,一定要跟夫君说,还是先写信回来说明情况为好,老人家们可禁不住这大起大落的消息。
  *
  湘省贡院内,顾青云也在想念家人,他翻个身,侧身躺在床上,心里算了算时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简薇他们现在已经在家住有半个月了,家里人一定很高兴吧?几年不见,不知道爷爷奶奶的身子骨是不是还健朗,爷爷是不是真的戒掉旱烟了?见到小鱼儿和小丫,他们一定很高兴吧?
  想到这里,他心里又有点忧虑,小鱼儿这次回家该不会又玩野了吧?希望简薇能手段强硬点,每天督促他做完功课后才放他出去,免得以后回京,功课比他的小伙伴落后。
  还有,希望家里的老人们不要对他太过于宠溺。
  他又翻了个身,认为想让老人不宠孩子是不可能的事,爷爷奶奶五年未见,爹娘也有三年了,肯定觉得愧对孩子,想不宠都不行。
  夜深人静,顾青云觉得自己格外想念妻儿家人。
  他静静地望着看不清轮廓的蚊帐顶,抹了把脸,觉得这些事等他回家再处理也行,如今最主要的是养精蓄锐,顺利完成这次监考任务。
  *
  日子一天天过去,等到八月十五日下午,这算是最后一天考试了,到了晚上,第三场考试就会结束,考生们会在考场内待上一个晚上,等到次日凌晨就可以出贡院。
  顾青云等人依然在公房里认真地批改着试卷,大家从刚开始的熬夜加班导致精力不济到如今合理安排作息,持续四五天时间,现在总算是振作起来,效率也越来越高。
  可惜,摆上自己面前的试卷依然如山一般高,似乎完成的日子遥遥无期。
  在场的人不说个个,起码大部分都是心志坚定之人,自是不怕这些的,偶尔还会说说话,看到一份好的答案,还会相互传阅评点。
  顾青云有时候从他们的话中推测一些信息出来,觉得颇为有趣,暗想这些话题都可以写在自己的日记上,尤其是他这次监考的经过,更要详细记录下来,等他老了后整理日记时,还可以跟他的小重孙说说他们这个年代的科考经过。
  如果他到时出版的话,万一有幸能留到后世,还可以给后世的人一个参考,万一有用呢?
  “慎之,临近结束,你再去考场巡视一遍,免得出问题。”顾青云正批改完一叠试卷,让书吏搬走,自己喝一口茶时,就听到陈学士低沉的声音响起。
  顾青云闻言,转身点头道:“好,下官马上去办。”这后面几天,陈学士几乎都不往考场上走了,都是让他一天三次地去巡视,半夜要起来巡视那次也是他来做。
  顾青云没觉得什么有什么不满的,自己是副主考官,年纪又比陈学士小,精力充沛,多做点活是应该的。
  见顾青云毫不犹豫地大步走出去,陈学士望着他的背影微微颔首。他先前在翰林院时,顾慎之升为正七品的编修就恰好归他管,只是他主要精力放在修史馆,几乎是整天窝在馆里,和顾慎之的接触不算多。再加上刚开始他隐约听到有传言,说顾慎之不敬前辈,对苏侍读不大恭敬,他心里就有了点看法,对他也是淡淡的。
  后来三年过去,没发现顾慎之身上有什么不妥。相反,这个年轻人没有年少得志的那种猖狂气,而是性子沉默,人老实。几年下来,他对他有所改观,刚想着指点一下他,没想到他算是官运亨通,进了户部,如今又恰好和自己一起来到湘省主持乡试。
  陈学士觉得吧,这也算是一种缘分。有顾慎之这个副手在,对方干活认真细致,他偶尔有疏漏对方都会不动声色地补上,又不挣功,苦活累活都愿意干,自己轻松多了。
  他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茶,自己向陛下汇报的内容就可以多一些了。
  其他同考官自是看到陈学士的动作,大家各自对视一眼,眼神乱飞,心里有了数。
  顾青云自是不知道他走后发生的眉眼官司,此时他带队在场上巡逻,如果不是走在考场上,他觉得自己倒真的像是纨绔带着一帮狗腿子在街上巡逻,眼睛还得到处看。
  想到这,顾青云暗暗一笑,刚想转弯,就听到隔壁那里传来声响。
  “啊——”
  “砰!砰!”
  ……
  顾青云一惊,衣袖一甩,连忙大步走过去,刚转弯,就看到一个头发披散的人朝他们这边飞奔而来,还一边走一边解开衣衫,等他跑到他们面前时,就看到对方如刚出生的婴儿那般状态。
  看到对方狂乱的神态,顾青云暗叹了一口气,挥挥手,身后就出来两名身材彪悍的军士,三下五除二,直接把捣乱的考生按在地上。
  顾青云干咳一声,其中一名军士就把不知谁扔下的手帕塞在乱喊乱叫的考生嘴里,此时又出来两名军士,把考生直接扛走。
  转瞬间,一场骚乱就平息下来,大家的动作又默契又快速。
  顾青云苦笑着摇摇头,这不止是他们训练有素,也是这两天事故频发的结果。越临近考试结束的时间,考生们的压力就越大,加上考场的环境恶劣,有人情绪不稳,如果不会自我纾解的话,很容易发生神经错乱。
  这种例子在考场上不罕见,顾青云当年就见过,比起十几年前,现在乡试的流程更是严格,科考的难度又上升,如此一来,考生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看到两边有考生不安地望来望去,顾青云喝道:“还有两个时辰就结束考试,诸位要抓紧时间,不许东张西望。”
  说完后,顾青云就朝旁边看了一眼,只见那名考生正目瞪口呆地盯着自己,只见他头发还算整齐地梳起来,人大约三十五六岁,宽额厚唇,面有风霜,整个人看起来很是沉稳憨厚。
  顾青云微微皱眉,低咳一声。
  那人立即低下头来,不敢再看。
  顾青云满意地点点头,这名考生他之前巡视时注意过,毕竟坐在臭号旁边,还能安之若素的人心理素质算是好的。尤其他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更是对他有种亲切感。
  而且这人的长相让他很有好感,大概是因为对方也许是农家出身吧,所以不自觉地,他就稍微多注意了一点。不过怕给对方惹麻烦,顾青云从来没表现出来。
    
    第171章 震惊

  八月十六日早晨; 三年一次的乡试终于结束,等考生们从贡院门口出去后; 顾青云等人暗暗松了口气;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几乎无穷无尽的卷子。
  顾青云只觉得生活几乎是一成不变的,这段日子每天睁眼就要改卷; 那些考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些虽然和他们的答案不大一样,但人家写的另一种观点能自圆其说,分数肯定是要给的。
  这样一来,顾青云花费的时间就越来越长。
  期间; 顾青云和陈学士还得分出心神看一下其他同考官的动态,毕竟真出现什么舞弊行为; 即使不是他和陈学士的错; 他们还是有责任的。
  所幸,大概是监管严格,加上众人没有那个心思,目前没有发现什么不好的苗头。
  也是; 顾青云回想之前听说过的乡试舞弊案,一般只要正副主考官能持身正; 按照规定来办事; 其他考官想作弊的难度会极大。
  大家好不容易做到这个位置,作弊这种风险极大的行为,肯定是小心了再小心; 没有安全的方法是不会出手的。
  自己运气好,遇到一个好上官,风险不大。
  想到这里,顾青云侧头瞄了一眼正拧眉看着试卷的陈学士,嘴角微翘,又重新低下头去改卷子。
  本次乡试录取举人一百人,副榜是二十人,到了最后,大家把排名前两百的卷子都找出来,考官们再次回头看一遍。
  乡试卷子考试用分数值来算,但不是说分数越高就能上榜,还得综合各种因素来看,比如说一首诗,可能不符合第一位改卷考官的口味,但在另外几位考官眼中,这首诗无疑是极好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酌情给多点分数。
  这次复查就是把考生本人的三场考试卷子都拿出来一一查看,如果考官觉得可以中榜,就会在卷内表明推荐,如果一名考生的卷子有两个同考官写下“荐”字的话,就会推荐给副主考官。
  顾青云看了觉得合适,就会写下一个“取”字,再把卷子给陈学士。到了这最后一步,倘若陈学士觉得不行,这名考生还是不会上榜,觉得可以上榜,就会写个“中”字。
  总之,使用各种手段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虽说人力有限,精力有限,想要绝对的公平在几百年后依然保证不了,但顾青云认为,朝廷的这种制度还是挺不错的。
  尤其是现在还有规定,考生可以在榜单公布后,出不超过一百文钱的费用来查看自己的卷子,看看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
  据说这个措施出台后,保管乡试试卷的部门真是喜出望外。
  顾青云如今参与到这个流程后,觉得正主考官的权力真的很大,不愧有“去取权衡,专在主考”的说法,这让他深深感激以前录用他的主考官。难怪前朝考中的举人和进士会把主考官当成自己的座师呢,这一个“中”字真的是有千钧之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可惜在夏朝,朝廷不喜欢考生和座师拉帮结派,也不高兴考生把考官当成座师。不过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像顾青云,见到会试的主考官白烨,还是得叫他一声“座师”。
  这一忙,就忙了两天,时间到了八月份的最后一天,大家的精力已经不足,个个熬得双眼布满血丝,眼底青黑。
  优中选优,两百份试卷又选中了一百四十份,陈学士没有做最后的选择,他们还有最后一个步骤要做。这次,他们不看誊抄的卷子,直接让誊录官把原卷寻来,再一一查看原卷。
  这时候,如果誊抄的人有错误,那就得背责任。当然,这种情况下,出错的几率还是比较少的。考官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书法上。此时的原卷名字还处于糊名状态,不过如果有考官熟悉考生笔迹的话,还是有很大可能录取他。
  顾青云就看到有几个同考官的眼神有波动,他仔细观察,特意在那几份卷子上扫视一遍,不动声色。
  越是在这种时候,这些同考官们即使真有认出的卷子也不会贸然出声,因为中与不中,是正主考官的权力,旁人不能剥夺与质疑。即使同考官中有官职品级比陈学士高的,也会斟酌开口,还得是陈学士主动开口询问的情况下。
  顾青云看向陈学士,一百四十份试卷只取中一百份,还有二十份会上乡试副榜,后面这个终究不是正经举人。
  陈学士一一察看过,直接把十三份书法不好、卷面不洁的卷子拿开,这下就还剩下一百二十七份。
  “慎之,你说这里还有哪份有不足之处?”陈学士朝顾青云招招手示意。
  顾青云愣了愣,他没想到陈学士会问他,不经意间,他就注意到其他人炯炯有神的眼光,他看向试卷的眼神更是凝重,仿佛看到了这份卷子身后的主人,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现在轻飘飘的一个举动就会让主人的努力付之流水。
  想到这里,顾青云深吸一口气,摇头道:“大人,这些秀才都是一时俊才,下官觉得难以取舍,您就不用为难下官了,还是由您来决定。”思前想后,他还是按捺住这种可以决定别人命运的举动,正主考官最大,中不中是他的事,自己何必多言?
  而且说实话,这一百多份考卷分数相差无几,书法即使达不到最佳,但起码字也是写得端端正正,清清楚楚的,没有看出有敷衍的意思,他实在是难以抉择。
  那些同考官倒是跃跃欲试,可惜陈学士没叫他们发言,也不敢再说。免得别人说自己徇私,万一被政敌捅出去还乱诌一通就不好了。
  陈学士注视了顾青云一会儿,见他仍然坚定地看着自己,没有其他举动,就不再为难他,直接选出一百份卷子放在一边,又选出二十份卷子在另一边。
  这下子他们可以拆开弥封,查看考生的籍贯、祖宗三代等信息。
  此时可以开始排名,等陈学士询问大家排名意见时,所有同考官一一发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有神情激动的,为了排名大声争吵。
  他们都在湘省做官,即使不是本地人,可数年甚至十几年住下来,肯定认识一些人,这时如果正主考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话,就能把他们认识的人排在前面。虽说排在最后一名的也是正经的举人,但最后几名和前面几名的待遇能一样吗?大家肯定会争这个。
  看着那些或面红耳赤,或淡淡说着几句绵里藏针话语的同考官,顾青云暗自叹了口气。自己当初第一次被录取为乡试副榜第一,第二次被录取为解元时,肯定也是经过这样一番争吵吧。
  除非他当时以无可辩驳的高分被放在榜首,比如本次考试分数最高的杜君杰,就不可能落榜,没有意外的话还会是解元。不过如果主考官看他不顺眼,可能也会移动一下名次。
  想到这里,他深深地感激当时录取他的主考官。
  可惜对方早已致仕,而且当初和自己的关系不怎么好。
  这里的考生顾青云一个也不认识,他没啥好吵的。
  顾青云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也就是“搜落卷”,最开始就是在这落选的七份试卷中慢慢查看,如果认为有更出色的话,他们还可能回到榜上。毕竟那一百二十份卷子不是最终的决定,万一有些考生的名声不佳,可能还会被黜落。
  这七份卷子中,顾青云看中了一份,觉得他写的策论朴实有内涵,看得出这名秀才是有过实践的,没有死读书,写出来的策论很有可行性,很符合他的审美,就是书法差了点,只能说字体写得中规中矩,一板一眼的,难怪陈学士会把他黜落,他最是喜欢写字好看的。
  事实上,到了最后这一步,看的就是谁的卷子比较合陈学士的眼缘。
  顾青云心里觉得遗憾,就把视线转到他的名字上。
  陈桥,字木乔,湘省益央府人。顾青云只是随意一看,整个人却突然定住了!
  他死死地盯着陈桥的祖上三代,曾祖父陈大树,祖父陈一文,父亲陈铜。
  顾青云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完全混乱了!陈一文不是他外公的名字吗?他听他娘说过,他外公当初家里还是有上百亩地的,这是靠他的勤劳和节俭攒下的,人如其名,外公连一文钱都会看得很重。还有舅舅,名字就是陈铜,至于陈大树,在他娘嫁到顾家没几年就去世了,倒是没说起他。
  自从顾青云懂事后,偶尔他为了装小孩,总会问起为何三妹妹可以去外婆家,而他不能的问题。每次他一问起,小陈氏总会说起娘家的事,还说起这个陈铜舅舅对她是最好的。尤其是在他考中举人,家里日子好过后,小陈氏提到娘家的机会就更多了。
  更别提老陈氏了,她和小陈氏同是陈家人,还没出三代,她人越老就越会想起失散的亲人,无论是陈家人还是她的亲生女儿,只可惜顾青云在考中进士后多方托人寻找都无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