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俗眼看史记-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按理说,连阖庐都要出兵楚国了,伍子胥没有不答应的理由。那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他当时也同意孙武的提议,以等待更合适的机会。他们观察到楚国内部执政者不和,而且一遇事情就互相推脱。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想出了一个很调皮的办法,和楚军玩起了躲迷藏。他们把吴军分成三支,轮番袭击楚国。楚军被引出来之后,他们自己就躲起来。等楚军气恼地回去了,他们又开始出动。此为伍子胥的〃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的策略。楚军被玩得团团转,战斗力大为削弱。这样的战术,简直就是恶作剧。一般恶搞的人,都能从恶搞中得到快乐。旁观的人也如是。看着楚国的傻样,吴国的君臣笑成了一团。

第三部分 第67节:伍子胥:亦怨毒,亦隐忍(5)

离最初想要攻打郢都已经过了五年了。吴王笑够了,便问小伍和小孙:〃我们是不是可以攻打郢都了呀?〃小伍和小孙说:〃当然可以,只是我们如果能联合唐国和蔡国一起作战,胜算的把握就更大些。因为听说楚国的将军囊瓦很贪财,曾与唐、蔡两国结怨。若说攻打楚国,唐、蔡两国一定会帮我们出兵的。〃吴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和唐、蔡两国商量好了,便出动全部的军队,加上唐、蔡两国的援兵,气势汹汹地向楚国杀将过去。楚国于汉水两岸迎战。两军对垒,兵戎相见,于一片刀光与血影之中,郢都濒于失守。

都城保不住,楚昭王最终连同家室夹着尾巴逃了。他们渡过汉水,找了一个地方露宿。谁知当晚便遇到了强盗。昭王差点被杀了,幸而一个随从及时护驾,扑在了昭王身上,替他挡了一刀。昭王毫发未伤,倒是苦了那随从,因肩部受重伤而昏迷不醒。昭王一行于是在慌乱之中逃到了郧国。郧国的公子想要杀他,他便又逃到了随国。谁叫昭王以前常灭人之国,夺人之地呢。一个四处结仇的人,一旦落难,就可怜了。

吴兵跟随而来,包围了随地,要求随人交出楚昭王。随人还真迷信,就这事还得算一卦。结果卦上说交出昭王是不吉利的,他们便拒绝了吴军的请求,将昭王藏了起来。吴军也就作罢,反正他们要的是郢都,而不是昭王。就他那龟孙子,还怕他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吴军想通了,便集中火力攻打郢都,结果一举攻破。

子胥毕竟有私怨,容不得昭王还活在世间,便四处寻找,欲杀之而后快。然而多时未果,他便把怨气撒在了已经死去的平王身上。你昭王藏得没踪影,可是你老爸的尸体总逃不掉吧?便跑去挖掘楚平王的坟墓。要知道在中国,人们一直以来视掘坟盗墓为大逆不道,是要处酷刑的。子胥则顾不了这么多,他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还鞭打了三百下。

子胥原来在楚国有一个好友,名叫申包胥。很可惜因为命运的不同,二人的理想背道而驰。一个发誓要让楚国灭亡,一个赌咒要使楚国存在下去。从他们个人的立场上来看,他们俩都是对的。走到这一步,只能怨天意弄人。申包胥得知好友鞭尸,便派人去说:〃你这样做也太过分了,简直是丧心病狂!〃子胥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那时他的神经绝对正常,就算派医生去鉴定也是不怕的。他还告诉申包胥,对世界绝望的人,往往采取倒行逆施的方法。

子胥总算报了仇,十七年的担子终于卸了下来。然而申包胥又让他倒吸了一口冷气。

第四节君子不敌小人

申包胥也是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不愧为子胥的朋友。从他身上,可以看出古代臣子的忠君观念是多么强烈。他连友情都可以不顾,专与子胥对着干,也算是有他的原则。吴军攻入郢都以后,他便跑到秦国去求援。他对秦哀公说:〃吴国就像大野猪、大长蛇。他们要把邻国一个一个吞灭。我们国家遭了秧,你们也将不得安宁。请出兵帮助我们吧,如果我们得到保护,一定会世世代代作牛作马来服侍你们。〃

秦哀公才不稀罕他们楚国人来服侍,便不答应救助。申包胥竟使出了女人惯用的武器——眼泪,而且是七天七夜持续不断地流。如果孟姜女真能哭倒长城,那他也能把秦庭给哭塌了。秦哀公是个男人,哪里受得了这个?而且他也是做君王的人,想到一个臣子能够为了自己的国家,尽忠至此,实属难得。此种精神应该受到保护。终于派出了五百辆战车,协助楚国人民反抗吴军。楚民受到了鼓舞,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有怀旧、念祖、爱国、忠君的传统。团结起来就是一条龙。阖庐也害怕了,致使有一天晚上,他换了5个住处,以躲避楚人的杀害。吴军一下子由主动进攻转为了被动防守。最后,不得已全军撤回了吴国。

胜败乃兵家常事。过了两年,吴国又被楚国给打败了,而且用的是伍子胥和孙武的计谋。接下来,越国成了他们的主攻对象。

对越国的战争可谓蓄谋已久。吴王阖庐亲率大军攻打越国,越王勾践也不示弱。当时,这南方的两大主力在战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打得难解难分。最终,越军在姑苏击败了来犯的吴军,还射中了阖庐的脚趾头。后来,这一个小伤口发起炎来,竟然要了阖庐的性命。这可不是耸人听闻,那时的医疗技术不能与现在的相提并论。

第三部分 第68节:商鞅:自食其果的魔术师(1)

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头儿换了,底下的人马也随着变动。孙武离开了,夫差便重用伯嚭,让他负责操练军队,以报杀父之仇。伯嚭从此横了起来,遇见伍子胥,不再需要像阖庐在世时那样,还要假装交好。他已经不怕撕破脸,和子胥闹翻了。

对于子胥来说,楚国已经覆灭了,他几乎把吴国当成了自己的家。这一辈子被人说成是叛徒,也想当那么一回死心塌地的忠臣。在吴国与越国较量的时候,他没少出主意。而且夫差要是听了他的,一定能够取胜。可是,伯嚭这个小人从中作梗,他受了越国的贿赂,便为越国说好话,百般迷惑夫差。子胥很气愤,每每劝谏,却得不到重视。

伯嚭更加得意,在夫差面前说起子胥的坏话来。夫差念及子胥是跨时代的功臣,并不想真正为难他,只是对他疏远了起来。子胥觉得继续呆在吴国,毫无希望。便把儿子交给了齐国的鲍牧。伯嚭知道了,便以为抓住了子胥的小辫子,兴冲冲地跑到夫差面前告状。夫差大怒,也不进一步调查,便派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自杀吧。〃

面对吴王的这种〃赏赐〃,伍子胥已经绝望透顶,进而觉得这一切实在太可笑。他仰天长叹:〃唉,真正对吴国不利的是伯嚭,你却来杀害我。我当初辅佐你父亲攻打天下,称霸一方。后来又协助你登上王位。你要分一半的国土给我,我都不要。我还图你什么?我把儿子交给齐国,不过是看到你快要亡国了。一个父亲想要保护儿子,难道不行吗?〃

夫差恼羞成怒,命他不要再废话,赶紧自行了断。说实在的,子胥也并不贪生,而且还十分刚烈。索性再气一气夫差,便说:〃等我死后,会有人把我的眼珠挖出来挂在都城的东门楼上。我就是要用它来看看吴国是怎样灭亡的!〃吴王听后大怒,等子胥自刎而死之后,便命人把他的尸体用袋子装起来,丢到江里面去了。

失去了子胥的夫差,很快尝到了苦头。由于伯嚭这个小人,把整个吴国朝纲的风气都带坏了。夫差身边充盈着阿谀奉承之人,越国瞅准机会,一举攻下吴国。夫差死到临头才翻然悔悟,自觉没有颜面去见伍子胥,便拿了一块手帕遮住脸,然后自杀。

伯嚭也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勾践虽利用过他,但还是觉得无德之人很不靠谱,便把他给杀了。事已至此,算是告一段落。伍子胥生前虽然敌不过小人的诽谤,死后却以压倒性人气战胜了伯嚭。

可以说,司马迁对伍子胥是很有同感的。他们在屈辱地生与如蝼蚁一般死去之间,都选择了前者。而且他们都是能集怨毒和隐忍于一身的伟丈夫。在中国古代,英雄们似乎总有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气质:亦智亦愚、亦勇亦怯、亦喜亦悲、亦是亦非。他们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来演一出悲剧。对于我们这些观众来说,权且把那已撕裂的美好留在心间。

第十二章

商鞅:自食其果的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的人一定知道,魔术师虽然花样百出,但是无外乎那么几个程式。其中比较典型的如魔术师首先向观众展示手中或台上的物件,接着拿一块布遮住这个物件,然后做些小动作,有时候嘴上还念念有词。等到那块布再度被掀开时,观众会惊奇地发现眼前的东西已经和先前的大不相同。

这就是魔术,常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恰被人称之为:〃一场最为惊心动魄的魔术。〃

为什么这么说呢?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到秦国的时候,秦国便以它强大的面目示人,那已经是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这样,许多人就不知道在一百多年以前,秦孝公统治时期,秦国还是一个蛮夷小国,〃兵弱而主卑〃。商鞅偏偏出生在秦国还未开化的时候。可他不是秦国人,却跑到秦国去变法。这一变,就是19年,效果还很不错。正如华人作家柏杨所说:〃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

第三部分 第69节:商鞅:自食其果的魔术师(2)

从各种历史教科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商鞅被说成是〃改革者的先驱〃、〃代表进步力量的人物〃,说得形象一点,他就是一个魔术师。可是这样一个杰出的魔术师最后却被五马分尸,这一爆炸性事件简直和他的变法一样出名。

有人说他作法自毙。读过《史记·商君列传》的人亦知道,司马迁对商鞅的悲惨结局并不表示同情,反而抛出一句:〃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意思是商鞅有今天,都是活该啊!圣贤如太史公者,何以出此落井下石之言?

第一节法家巨子学成出国

我们常听人说某某学成回国了,或者是某某出国学成了。但是很少听人说某某学成出国了。就算真有这样的人,这种说法也不普遍。不信,你可以上网去搜搜,看看哪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更高。细想其中的原因,八成是国外的教育比国内好,所以还没到国外,便不能说学成。这么说,商鞅竟成了一个另类?

当然,商鞅所处的战国时期与现在大不相同。那时候天下的局势还乱得很,周天子形同虚设,诸侯们各自为政。中国境内形成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战国初期尚有十几个诸侯国并立,很快便只剩下七个大国,即秦、楚、韩、赵、魏、齐、燕。

如果把战国的开始定在前403年,那么,出生于约前390年的商鞅正好赶上了战国初期那一段兵荒马乱的年月。他虽然是一个小地方的人,但好歹父亲是卫国国君,母亲是一个没有什么正牌地位的姬妾。这样的出身,虽然是庶出,也算是一个公子哥了。

据说,商鞅从小喜欢刑名法术,便有专攻法家兼兵家的鬼谷子做他的老师。这位老师可是金字招牌,教学质量绝对过得硬。他的学生当中,还有孙膑,苏秦,张仪等,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这些人一出山,便能引领朝局变化,主导历史风云。从名师麾下出来的,就是牛逼!

不知道商鞅是鬼谷子的第几届学生,总之,他学得很不错。不过,卫国是一个小国,到了战国后期,已经名不见经传。商鞅留在那儿没有用武之地,便不惜辞别父母,到了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一——魏国。他确实会挑地方,当时魏国的最高领导人是魏惠王。这个人很牛,一度把秦孝公打得屁滚尿流。但是这个名字大家也许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他的知名度,也为了让大家看看商鞅的择业眼光有多强。笔者觉得有义务告诉大家,魏惠王实际上就是孟子常说的梁惠王。

至于孟子和梁惠王的关系,和现在校园里横幅上常出现的一个句子很像,那就是: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总之,梁惠王的名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靠拥有三寸不烂之舌的孟子给炒起来的。有句话说:〃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果然是这样。

孟子怎么写梁惠王暂且不去管他,只说这梁惠王与商鞅之间的故事。商鞅作为一个小地方出来的人,到了魏国那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并不能一下子给识别出来。是金子还是沙子,都还在闺中待沽。

当时,魏国的宰相公叔座还算有眼力,识出了商鞅有奇才便举荐了他。但是魏惠王没有看出来,只让商鞅做了一个中庶子,公孙座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庶〃就代表着地位不高。商鞅作为中庶子,也就是负责教育王侯大臣们的小老婆所生的儿子。都说子荣主贵,商鞅没那福分沾上那个边。

不过金子都是从沙子里淘出来的。所以,是人才,都难免有一段被埋没的经历。奇怪的是公叔座这个人,生前不举荐商鞅,任他沉沦沙底。临死却对魏惠王说商鞅多么多么有才。虽然嘴上没毛,但是办事牢靠,可以继任宰相。这对魏惠王来说,也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事情。他当公叔座老糊涂了,商鞅还那么年轻,哪能让天下人都听他的?魏惠王只是笑笑,没有作答。公叔座这时却认真起来,他见魏惠王没有重用商鞅的意思。

于是下了一条霸王条款:〃如果您不能重用商鞅,那就把他杀了吧。〃此时,魏惠王只有把这当作遗言答应了下来,全为公叔座能够安心死去。公叔座一闭眼,魏惠王便把这个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三部分 第70节:商鞅:自食其果的魔术师(3)

公叔座之所以这么做完全出自私心。他之前曾把吴起赶出魏国,便是害怕人家危及到他的宰相地位。在他眼里,商鞅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危险人物。不过,人死了,还有什么好争的,不如为国家考虑,推举一个真正的人才。

只可惜,一切都太迟了。商鞅等得心中的花儿都谢了。他没法忍受魏惠王的冷漠。有时候做凤尾,确实还不如做鸡头。商鞅在魏国呆腻味了,于是,他便开始伺机跳槽。正好秦孝公贴出的一张招聘启事,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眼球。

只见启事上方正中央三个大字——求贤令。正文为:致天下各位有贤之士,过去我的祖先秦穆公修德行武,征服了许多国家,占领了土地千里,受到周天子奖赏,诸侯们朝贺。不想轮到我当政时,国势衰微。面临着内忧外患,诸侯对秦耻笑不已,我实在痛心。现诚聘英才,若能出奇计强我秦国,我一定拜他为官,并与他分享国土。

这个诱惑性极大,挑战性也不小,正合商鞅的胃口。他便弃魏国而投秦国了。不过,秦国虽然急需人才,可人家把关仍然很严。商鞅通过一个熟人的关系,见到了秦孝公。

其实,商鞅也不是特别聪明的腕儿。他又是第一次面试,没有多少经验,便以为主考官都喜欢听大话。他便搬出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秦孝公。结果秦孝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场面试基本上算砸了。

好在人家商鞅有关系呀。他又托那个熟人找到了秦孝公,请求再给一次面试的机会。秦孝公又答应了。这回,商鞅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觉得不可再大言欺世,便用次一等的君王打比方,说明治国的办法。秦孝公依然是一副不感冒的样子。商鞅可急了,再失去这次机会,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儿了。他便厚着脸皮求见了第三次。孝公还真有耐心,面对这样一个人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