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地主-第7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297章 皇帝近卫军

    对长孙无忌这种反对派,尤其是资历威望很高的反对派,简单粗暴的搞倒对手是不行的。

    尤其是眼下这种时候,张超刚入主内阁,如果上来就把长孙无忌搞倒,不论他拿出的理由是什么,最终都可能是让别人误会他要清除异己,这可能让承乾会猜忌他,让房玄龄等保皇派们要联合起来。

    其实张超认为自己也是保皇派,奈何现在很多人都还充满怀疑。越是这个时候,张超越不能乱来。

    长孙无忌这个反对派,张超不但不能动他,还得好好供着他。这有点类似于当年李世民对待魏征这个大喷子一样,由他喷让他喷,让朝野上下都知道,朝廷有个大喷子魏征,皇帝天天被他喷的个孙子一样,恨的牙痒痒却从不动他。

    这样一来,天下人都知道皇帝李世民是个能纳谏有度量的皇帝。

    张超现在也需要长孙无忌,他在朝中呆的好好的,别人才会相信张超确实没异心,这样大家也才能信服他,愿意合作。

    张超对长孙无忌的处置办法,就是高高的供着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最好的封地,然后不给他实权。

    现在张超对皇帝和外面都说长孙无忌是内阁三号人物,但实际上,实权却是内阁第九,垫底。一个分管部门都没,专搞外联的。

    长孙老阴逼变成长孙老喷子,张超一点不怕,不能让他有能力搞破坏就行,至于喷一喷,让他喷嘛。

    内阁会议上,有长孙无忌天天喊反对,这才像样嘛。要是内阁成了一言堂,皇帝就要睡不好了。

    张超的内阁分工奏报上去,李承乾诏许。

    于是乎,分工就此明确下来。

    长孙无忌在内阁听到皇帝诏令,知道自己居然负责的是内阁极重要的对外联络这块时,气的眼睛都红了。

    好个张超,这他娘的是下阴招啊。

    张超接了旨,笑着对长孙无忌道,“长孙公,以后内阁对外这块,可就全权委托长孙公了。议会、翰林院、御史台、大理寺,还有陛下那边,这些可都是保障我们内阁顺利工作的重要保障啊。长孙公,以后拜托了。”

    长孙无忌黑着一张脸,看着张超惺惺做态的给他躬身,差点想扑上去揍他。

    太无耻了,人怎么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呢。

    十几年前的张超,还是自己招之既来,呼之则去的小人物,那时的张超,比现在还单纯的多,看的也顺眼多了。

    想不到,越老越坏啊,这个张三。

    分工明确,以后大家办事也就职责分明了。

    各自管好各自这一块,哪里出了问题,先找分管的宰相问责。

    宰相五年一届,但做的不好,也是可以弹劾甚至罢免的。

    张超说长孙无忌的工作很重要,倒也不全是说假话。

    内阁负责决策和行政,但内阁的票拟,也要通过皇帝,而皇帝一般是要通过翰林院协助的。因此,与翰林院这边沟通好,那么内阁做出的票拟,才能更顺利的通过。

    此外,内阁的票拟就算通过了批红,但也还要经过议院的六科审议。若是那边沟通不畅,到时被驳回,那可是非常麻烦的。这个沟通工作也得做好。

    “长孙公,为了增加办事效率,我们内阁要实行问责制。谁分管,谁负责。长孙公负责的是外联,若是我们的票拟在翰林院和科院通不过,这可就是长孙公的责任了,希望长孙公能够多加努力。”

    丑话说在前头,张超也要防着长孙无忌暗里使坏。

    现在有这个问责制悬着,长孙无忌也得小心。要是老在翰林院和议院出问题,他长孙无忌第一个要被问责。

    “如今分开也明确了,接着咱们开个会吧。”

    张超是首辅,有召集内阁会议的权力。

    他说开会,那就开会。

    大家坐到内阁的会议室,圆桌会议。

    虽说是圆桌,其实按中国传统,也一样是有位序的。

    张超自然是坐在首位,然后左首是房玄龄,右首则是长孙无局。这也是如今朝廷里的风气,以左为尊。

    秦尊左,汉尊右。

    六朝到唐宋明清都尊左,元尊右。古代的左右之尊,其实也各不相同,但如今确实以左为尊。

    长孙无忌并不想坐在右首那个位置,但这位置是张超安排的。

    看排序,仿佛他还真是内阁排第三,可越是坐在前面,他心里越不顺畅。

    其它六位,则是按吏兵房礼刑工的顺序排列,宰相们各自就坐。

    “诸位,之前讨论的功臣封赏方案,陛下已经正式通过了,马上会交给议会科院审议,这事,长孙相国要多跑一跑科院,与他们多做沟通,尽力促成这事的通过。这也是我们内阁的第一个重要决策,某不希望大家一番心血,付之东流,长孙相公多辛苦下。”

    张超直接把事情说的很严重,通不过,那就是你长孙无忌的问题了。毕竟,他的票拟是在皇帝那通过批红的。

    长孙无忌这时连反对的理由都没,张超句句占着理,只能哑巴吃黄莲,点头应下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议一下军制改革提案,上一次长孙相国提出了多条反对意见,我认为提的很好啊。咱们有问题就当指出,这才是同心协力办事的原则。我呢,事后也与枢密院和兵部以及南北衙、海军衙门的将帅们商议过,又请示过陛下,做出了不少调整,现在,大家再来议一议。”

    张超拿出几份新的军制改革方案,交给诸位宰相一人一份。

    长孙无忌马上翻开。

    匆匆浏览一遍,发现与上次确实有许多改动之处。

    比如说保留南北衙,将大唐的陆军,分为南衙和北衙,南征称为卫军,北衙称为禁军。北衙保留左右羽林、左右神策、左右神机这六个军的番号,合称皇帝近卫军,每军定为两万人,因此北衙编有六军十二万人马,负责的是汉京京畿以及西京太原、东京登州、南京广州还有北京太原这些重要地区的卫戍宿卫。

    另外,还建有皇帝侍卫亲军,军号为左右千牛卫、左右金吾卫,这四军八万人专门负责的是京城警卫。

    皇帝近卫四军虽也在北衙序列,但直接归属于皇帝亲自掌握。

    海军则设有四个舰队,北海东海南海西海四舰队,每舰队两万,编八万人。从朝鲜平壤一直到信度港。

    而南衙卫军,编为十六卫,每卫两万,共三十二万。

    南衙各卫设卫指挥使司,司下设师部。指挥使司和师部平时不统卫兵,只有军官和参谋人员。

    而各卫下以营为单位驻扎于各处。

    战时,按枢密院、兵部命令,集结兵马,组建团、旅、师甚至是集团军等作战单位,由朝廷派出将领指挥作战。

    北衙军力增加了,达到了二十万,分皇帝近卫军和皇帝侍卫亲军两个系统。近卫军负责的是帝国五京重镇守卫,侍卫亲军为守卫汉京和皇宫。

    侍卫亲军其实是在内三卫五府上演变而来的,但不再是以功臣勋戚和官员子弟充任,而是以精英将士选任。

    但这个军制的核心,还是职业军官加职业士官和义务兵制。总兵力依然是六十万人,依然是采用兵将分离,中央也是军政和军令系统分离,兵部负责的是军政系统,枢密院负责的是军令系统。

    总的来说,三衙负责的是统兵权,枢密院是调兵权,皇帝拥有选将权。

    各军平时以营为单位驻防,只有战时才设立团旅师军等大单位。

    不过长孙无忌还是发现了不少不同的地方,这个新修改后的军制里,三衙的职责划分更鲜明了,北衙负责的是五京,南衙负责的主要在四边,而海军主要负责沿海。

    再一个,按张超这个方案里,以后各衙各卫的兵,不再是交叉安置。过去南衙十二卫的军府,是交叉存在的。一道内,可能十二卫的军府都有,基本上就是各卫的军府遍及全国,并不是只驻于一地。

    而现在,张超却改变了这种做法,南衙的十六卫,三十二万人,各卫下边的营,基本上都集中在一片地区。

    五军都督府是朝廷枢密院的派出机构,这点没变,只不过现在五军都督府驻地正好在五京或附近,因此也兼管北衙近卫六军。

    不过在没有皇帝、枢密院、兵部的授权命令下,五军都督府也还是无权直接统兵调兵的。

    长孙无忌觉得张超的这个新方案,倒没什么太多可挑剔之处。而且上次听了儿子的话后,他也不想再在这里挑刺。

    兵制改革张超势在必行,拦肯定拦不住。

    他抬起头,望着张超,问,“这个方案我没意见,但诸卫将领如何安排?”

    张超笑笑,在这个新军制下,其实谁当各军各卫的大将军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不管南和还是北衙,平时都是以营为单位驻扎各地的,团、旅、师,非战时是不设军官和指挥机构的。

    而军、卫一级,虽设有指挥机构和参谋人员等,但他们却无权统领各营。就算是战时,也不是诸卫、军的将领直接统兵,而是要皇帝另选将的,士兵也是从各处抽调。

    在这种制度下,那些大将军、将军,其实只是相当于一个军阶了。

    “诸卫、军将领军官人事问题,这个得先通过了这个军制改革案后,到时重新调整诸军卫的兵马编制、驻地时,再谈。”

    长孙无忌很干脆道,“我支持这个军制改革案。”

    房玄龄看的很仔细,这个时候也看完了。

    “我也支持,希望尽快拿出方案,早点整编好,该换防的换驻,移驻的移驻,遣散的遣散,不能让那么多兵马一直都聚在京畿地区。”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同意了首相的军制改革案,那其它六位辅相更不会反对了,于是乎,大家一致同意,全票通过。

    “很好,我一会就把此案呈给陛下批复。”




第1298章 交出兵权

    如今京畿几十万军队聚集,不止房玄龄希望早点安排这些军队将士。承乾也是这个意思,兵太多聚一起,总是让人不太放心的。

    张超自己也是想着早点把这些将士安排好。

    内阁一致通过的军制改革案呈到御前,承乾和马周等翰林学士仔细研究了一天,觉得这个方案很不错,没哪里有问题。

    尤其让承乾满意的是这个皇帝侍卫亲军的设立,四军八万人,划在北衙下,但直接归皇帝亲自掌握,这是让他最意外也最高兴的。

    张超不愧是自己的老丈人,最能猜到自己的心思啊。见过大唐三次血腥的政变之后,承乾心里确实非常迫切想亲自掌握一支亲军。

    这样心里才有保障,睡觉才会安稳。

    如今,张超给他八万亲军,直接归他掌握,非常不错。有这一点,足证明张超还是忠心耿耿的。

    而从张超对三衙军队的军将分离制度的坚持来看,张超也并无意要把控军队。如果张超要把控军队,他就不应当搞兵将分离,因为这样做,平时各军卫最大单位才是营,难以掌握。

    张超不直接掌兵,承乾还是非常欣慰的。

    不管怎么说,自己这个老师老丈人,给他的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臣等以为这个改革方案非常好,比之过去的兵制要好许多。”马周对承乾道,其实他想说本来完全没必要弄一个天子侍卫亲军的,但这种话承乾肯定不想听。

    “很好,那请马院长代朕批红许可吧。”

    为了保证这个让他满意的军制改革案顺利在议会上院的科院中通过,承乾还特意派马周亲自到六科去盯着。

    这个改革案涉及军队,因此由六科中的兵科负责审议。

    兵科有九位科议员。

    审议时,九位兵科议员坐在台上,下面还坐了一大群在京的议员列席听证。其它议员们可以提问,但做决定的还是那九位科议员。

    科议员相当于一个议会的委员会。

    内阁的长孙无忌也来了,他是带着任务来的,任务就是要让议案顺利通过。

    兵科九位科议员中,有一位是领头的,也叫兵科参议员。

    兵科参议员倒是老熟人,江夏郡公李道宗,这位皇族名王如今只是一个郡公爵,在朝廷也无实职,这次被推选为兵科参议员,实际上也是张超的意思。

    审议之前,李道宗、马周、长孙无忌这三位先在茶室里谈了会。

    马周表明是受皇帝之意前来。

    “陛下很希望这个案子通过。”

    长孙无忌也直言不讳的表示,“这个改革案是赵王亲自提出,由枢密院、兵部、三衙和五军都督府、诸卫高级将帅们讨论得出,最后在内阁一致通过的案子。”

    李道宗表示压力很大。

    既然内阁和皇帝都想通过这个案子,甚至军方的大佬们也是案子的参与者,那他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请放心,某一定会认真审议的。”

    谈话结束。

    审议稍后开始,有吏员开始宣读这份议案,然后进入问询环节,接受议员们的问询。

    为此内阁、枢密院和兵部都派了人过来接受问询,负责解答。

    李道宗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大家早早就知道了这个案子来头不简单。

    而在仔细的听了之后,也并没发生这个案子哪里太过份,甚至确实挺好。

    于是乎,问询听证,其实也就成了走过场。

    最后由九位科议会闭门讨论,半个时辰后。

    李道宗与其它兵科议员们出来。

    “诸位,在听取了诸位议员的问询和内阁、枢密院、兵部代表的认真解答后,我们兵科仔细的商讨研究审议了这份兵制改革案,最后做出审议结果,给予通过!”

    长孙无忌松了口气,第一次任务,顺利完成。

    马周也笑着起身。

    在一旁角落,不起眼的位置,上院院长魏征坐在那里,他是中途过来的。此时听到结果后,起身往外走。没上来跟大家打招呼,他这个上院院长是得到张超支持出任的,但并不表示他就会完全站在张超这边。

    他向来只对事不对人。

    不过这次的这个案子,他详细了解过后,发现确实还是挺不错的。

    他最赞成的一点,就是张超坚持了兵将分离这一条。

    等新军制落实,兵马调动完成,以后军队就不会再如现在这样,几十万大军握在张超一人之手了。

    这是国家之幸,大唐之幸,张超这次确实做的很对。

    长孙无忌笑着对李道宗点头,“多谢。”

    李道宗笑笑,“我只是秉公办理而已。”

    马周道,“我会如实向陛下禀明今天的事情的。”

    “多谢。”李道宗向马周道。

    马周可也是皇帝的老师,而且现在这可是握有批红之权的翰林院长,那权力,可是炙手可热。

    马周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回去之后,就把情况跟李承乾说了。

    “皇叔也是有功有于大唐社稷的。”承乾感叹着道,李道宗在皇族中是他堂叔,在大唐开国中,也是跟随着他父亲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

    “加封江夏公李道宗为夏国公!”

    承乾道。

    “臣马上草诏,然后送往内阁。”

    皇帝的旨意,现在依然需要经过内阁同意盖章,并经议会通过,才算正式诏令,否则也只是一份中旨。

    旨意草写而成,送往内阁。

    内阁里,张超正为军制案如此顺利通过而高兴,看到皇帝的这份诏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