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玄策四个年轻人也觉得幸福的快晕倒,先得偶像李超接见,现在又得皇帝召见,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皇帝居然亲自为他们出面,让李相国收他们为弟子,传授他们兵法。
“学生王玄策!”
“学生刘仁轨!”
“学生高侃!”
“学生上官仪!”
“拜见老师!”
四个年轻人推金山倒玉柱,齐齐跪在李超面前,郑重的向李超磕头拜师。
头一磕,四人就是李超的正式亲传弟子了,这可和讲武堂里的李超学生们不一样。这年头,师傅如父,师傅对弟子的管束权是极大的。
当然,他们磕了头拜了师,肯定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比武场上。
无数的考生目光望向这里,虽然他们刚才离的太远听不到皇帝和李相国跟那四个幸运的考生在说什么,但现在看他们向李相跪拜,他们岂有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道理。
真是四个好运的家伙,居然能得到李相国青睐,成为李相的入室弟子。
李相之前收过的兵法门人,好像只有七个。
平阳长公主、苏定方、程处默、牛见虎、李感、尉迟宝琳和崔琰,现在又收了四个。之前那七个,除了长公主不说,其它人可都非常了得啊。
苏定方,如今实职正三品的大将军,是镇北都护、灵州都督,爵封郡公。
程牛李崔尉迟五个,也全都是实封伯爵,五品的实职将军。
现在这四个运气极好的家伙,居然被收为了李相国的弟子,真是祖坟冒青烟啊!
李超现在门人很多,有学文的也有学武的,学武的就是苏定方程处默他们,年纪稍大点,如今也都是在朝为官。学文的那些,则要小的多。
比如来恒来济裴行俭还有太子以及柴家兄弟等,若是把那群小驸马们也算上,李超的门下,真的非常热闹了。
王玄策他们激动万分,能入偶像门下,真是虽死而无憾了。其它的考生们,则充满羡慕,考试都还没考完,这四个家伙只凭着一身优秀的箭术,居然就已经直接入了李相国的门下,还得了皇帝召见,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平步青云,都直接上天了。
接下来哪怕其它的几个项考的再差也不要紧了,都成了李相的门生,这辈子都不愁了。将来封侯封公,那都不是问题啊。看看李相的那几个门生,十七八岁都已经从白丁到实封伯爵了。
那个苏定方,以前还是个反贼呢,结果现在呢,实封郡公,镇北都护、灵州都督,真正手握实权的边关大将。
“既入我门下,那么你们当记住,必须忠君爱国,守疆护民,这个信念,要此生不渝!”
收了四个门生,可不是收四个学生这么简单。这不是后世,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模糊。在这个时代,师与生,那就是父与子的关系。
天地君亲师,天和地排在最前,然后是君主,再是父亲,然后就是老师了。拜师收徒这一刻起,他们就成了一辈子的关系。
四人以后,不论走到哪里,他们的身上都会背着李超门生的烙印,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若是他们与李超作对,甚至会被打上欺师灭祖之恶名。
“去休息一下,接着还要考试。你们虽然已经入我门下,但考试依然要公正。若是你们其它几项考的不好,最后你们也别想被我录取,更别想进讲武堂。去吧,拿出最好的状态来,莫让人说我李超看走了眼!”
四个年轻人斗志昂扬,告辞退下去准备了。
李世民看到侯君集面红胀红,眼睛喷火。
“文远啊,你为何如此看重这四个年青人?朕当初让你教侯君集和张亮他们兵法时,你可好像是不太乐意啊?”
李超也早瞧见了侯君集那副便秘一样的表情。
“陛下,拜师,除了要找才能高的人,还得看老师品德。德艺双馨才德兼备,那才堪为人师。同理,选门生弟子,除了看资质,也一样要看品性。如果有天赋,却没品性,那这样的门生是教不得的。如果一人品性顽劣,却教给他上等兵法战策,这岂是对君王对百姓负责之举?”
李世民见李超话里对侯君集如此不客气,咂巴嘴,咳嗽两声,把话题强行打住。他担心李超这张嘴再这么苛刻的说下去,侯君集会从一边直接扑过来。
这侯君集到底哪里得罪了李超,不可能只是因为那天侯君集在李府失礼行为吧?李世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起了李超还会望气看相,李超曾说他会当天子,还预测到了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这样的异象和天变。
还曾说过房玄龄会当宰相。
莫非,李超凭望气和面相,早已经看出侯君集这人有问题?结合今天这话,侯君集以后会反?
李世民沉下脸来,心里慢慢琢磨着这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侯君集,看来得小心一点了!
第595章 太子的收买
第七更送上,跪求月票!
李世民并不知道,那四个他觉得不错的有志青年,将来会有如何的杰出。若是知道,他肯定不会大手一挥,主动让四人拜入李超门下了。他现在只是觉得这四人很不错,很有志气,是不错的苗子。
但这样的苗子李世民很多,放眼望去,比武场上,到处都是,没一千,也起码也有八百优秀苗子。
因此李世民让这四人拜到李超门下,让李超替他好好教几个人出来,也没觉得怎么样。反正,他有很多好苗子。他想不到的是,李超叫来的这四个,会是万里挑一的顶级好苗子。这全场上万的考生里,也就这四个最好了。
考试中途,出现的这个小插曲,考试越发的热闹了。
考生们都受了点刺激,谁不想得皇帝召见,谁不想拜入军神李相国的门下?于是乎,考生们在接下来的考试之中,那是毫无保留,不断的挑战自我。
有的考生在骑术考试上,除了规定动作外,还不断的作出各种高难道动作,什么镫里藏身啊,什么站立马背。。。。
看的人眼花缭乱,确实有不少的优秀考生。
一项接一项,而且是分成了多个组同时进行,考生太多,要不然一个个考不知道得考到猴年马月去。
考生们卖力的表现自己,但却没有人再得到李超的破格接见了。
李超也会在一些表现特别优秀的考生档案上记一笔,但也仅此而已。
第一天的考试很快结束,这一天也就考了骑和射,明天要接着考枪和力,后天考智。
总共三天考试,基本上就是前两天考技艺,最后一天是面试和笔试。
本来力量考试只是负重和举枪,但李世民今天又让加上了翘关,也就是举重。举重又分为举大刀和举石。
大刀不是普通的大刀,而是专门练力气的大刀,相当的沉重,分为几个重量级。学生不但要把大刀举起来,还得舞动起来,这就是既要力量又要技艺。石,就是石锁,也分为多个力量级,同样是既要举起来,又要舞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动作套路。
这可是比纯粹的比力气难多了。
李世民看来的考生太多,而且普遍都素质很好,只是简单的负重很难分出优劣,才特别加入了举重。
另外力量考试中,还加入了硬弓。
这种硬弓,就纯粹的训练开弓锻炼力量的拉弓,弓分成多种力量,按石斗计算。
智的考试,也增加了内容,原本只是面试,考考口齿清晰思路清晰。但现在还要加上笔试,不但会有一些简单的贴经墨义,还会有绘图和计算,还有一篇策论。
总之,难度大大增加。
考试很热闹,李世民甚至还特意下旨,开放考场,让长安的百姓也可以前来观看。
这个热闹啊。
平时大家也没多少热闹可看,缺少娱乐活动,哪怕就是帝都的百姓,也一样很苦闷的。忙碌的时间太多,休闲的时候少,还没什么娱乐。
一年就指望着几次过节了,什么元宵节放花灯,什么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爬山登高。。。。平时谁家要是有个娶媳妇娶女儿,那都能引得整个坊都热闹好些天。
现在皇帝让大家可以来围观,大家岂会放过这机会。
稍有点空的,都跑来观看了。
幸好事先早有准备,考试的地方很大,有足够的空间。
感觉半个长安的人都跑来看考试了,万人空巷啊。
李超甚至看到许多商贩也跟着过来了,到处是一排排的摊位,京兆衙门很早就接到了李超的通知,让他们做好这次的准备。
提前在考试场周边准备了许多停车场地,栓马桩,还有商贩的摊铺。
其中李家的许多产业,今天也一样前来。
李记钱庄在四处发传单,有人拿着铁皮喇叭在宣传存钱的利息,在宣传钱记新开放的保险业务等。
有李记熟食铺子,正摆着许多熟食摊铺,向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们推销各种熟食小吃呢。
武举考试,比文科制举热闹多了。
场上那种种射箭、骑马等,在百姓看来,就是最热闹的活动娱乐了。
哪个考生百步之外射中一个靶子,立即能引来一群人的叫好,若是哪个射歪了,也会引来一群人的唏嘘声。
每次考生考完一项,都会现场打分,陪考团,主考团等,打出的分数,若是让大家觉得与实情不符,那是要被众人嘘的。
有这些围观群众监督,分数打的一直都算比较公正的。
“老师,这考试好热闹啊!”
太子承乾跟着他的小伙伴们看的也非常高兴,一群熊孩子昨天都挨了训,每个人写检查写的手都快断了。
还得捡一周的粪,今天李超带他们来看考试,这些人算是暂时松了口气。
“等我们李镇的庙会开始,比这里还要热闹。”
这次的武举考试,在李超看来,其实还是有些太匆促,或者说重视度不够。若是好好操办一下,完全能弄的更热闹的。
有了人气,当然就代表着有钱赚,市场经济嘛,人气最重要。可惜之前他不管京兆衙门的事务了,因此那些人都没有几个有他的那种头脑和观念。这么好的机会,居然都不知道抓住。
他们还真只是打算办一个武举考试而已。
上万个考生入京呢,若是加上他们的亲友啊仆佣啊,再加上这么热闹的考试,能够吸引来围观的京中百姓,这就是一次盛会啊。
李镇办个庙会,都能弄的热闹无比,赚的盆满钵满的,京兆衙门居然办这个事还在为经费操心,到处请款。
捧着金饭碗要饭啊。
李超后来接手,但时间上有些来不及了,只是临时布置,总算还是抢救了一点的。
“老师,你刚才收了四个门生,他们比我入门晚,是不是以后得叫我师兄啊!”承乾现在天天领导着一群熊孩子,越来越有点孩子王的气势了。
今天看到王玄策四个新拜入李超门下,都已经想当人家的师兄了。
“嗯,师门之中不论年龄,只以入门先后为序。你比他们入门早,当然就是他们的师兄了。不过你的这四位师弟,你可要待他们客气些,再过二三十年,也许他们就能成为一方名将了,等你登基御极之时,他们正好能成为你的好帮手。”
李承乾听着连连点头。
这孩子现在有点早熟,天天跟着李超,早熟了。
“好我把刚买的冰棒分他们一人一个,他们会记的我的好吗?”承乾问李超,说这话时,眼睛还瞥向自己手里的一把冰棒。冰棒还冒着热气呢,这是李记铺子里的特产,夏天卖冰棒,很神奇,也很受欢迎,尤其是如承乾这样的孩子。
“哼,你可以把你的冰棒分他们,他们会感谢你的赏赐的!”
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感谢十里飘飞520万赏!)
“王师弟、刘师弟、高师弟,上官师弟,师兄我把刚买的奶油冰棒都分给你们了,你们以后可一定得支持我啊。”
李承乾还真的把冰棒分给了王玄策四人一人一根。
还明目张胆的拉拢四人。
王玄策四人一手握着一根冰棒,有点哭笑不得的样子。
倒是柴令武几个,看着本来属于他们的冰棒被太子赏给了几位新师弟,一个个都有些嘟着嘴不太高兴。
“既然是太子赏赐,你们就收下吧。你们入门晚,因此以后就是师弟了。我门下,不止有学兵法的你们,也还有学文的太子等人。不论学文还是学武,以后你们通通都以入门先后为序,排序称师兄弟。”
王玄策四人点头。
“谢太子赏赐。”
李承乾笑呵呵,一张嘴,那没了一颗门牙的嘴就特别的显眼。
“四位师弟不用客气,叫我师兄就好了。”
“谢师兄。”四人改口。
李承乾非常的满意,这家伙最近有点猖狂,四处拉小弟。原先还只是把他的那群妹夫们收为小弟,后来把来济来恒裴行俭等一群师兄也给拉了过去。
现在连四个师弟也不肯放过了。
对于这种公然结党行为,李超这个太子太保就当没看见。李世民当然也是知道的,天天有人时刻盯着太子的一言一行,然后奏报呢。
但李世民看过之后,除了哈哈一笑之外,也并不在意。
太子才七岁呢。
在李世民看来,太子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他不但不会不高兴,反而觉得很欣慰,太子小小年纪就会拉拢人心,就会结党,很了不得啊。值得夸赞,这样的太子才是他期待的。
“老师,我也要学兵法。将来我长大了,也要指挥千军万马。我还要灭了吐谷浑,灭了突厥灭了高句丽!”
李承乾最近上了地理课,学了点地理知识,知晓了大唐不是天下唯一的国家,周边还有不少的国家,尤其如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等还是大唐的敌人后,已经整天在跟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了。
每次他都是大元帅,然后给他的那群小伙伴们封一堆的大将军,再选几个倒霉的家伙扮演突厥将领之类的,次次都是以多打少,每次都得胜。
李超不得不佩服李承乾,越来越聪明了,都懂得要以多打少才能保证胜利,很有几分自己的无耻之风啊。
男孩子喜欢骑竹马玩打仗游戏,这很正常。适当的引导,多有助益。李超就喜欢培养李承乾的这些兴趣爱好,然后每次借着游戏,来把历史、地理等课程融入其中,寓教于乐。
不过,好像李承乾现在有点太好战了点。
天天要把高句丽、吐谷浑、突厥等国灭上好几次,甚至都已经开始打吐蕃、高昌、契丹、百济、新罗等大唐周边的盟友了。
这小子,很有股要一统全世界的野心啊。
“承乾啊,你知道高句丽在哪吗?”
“知道,在大唐的东北,燕山之外。”
“嗯,那你知道那个地方到底离长安多远吗,知道那里的气候如何,知道那里民风习俗如何吗?”
“高句丽离长安很远。”
“很远是多远?多少里?有哪些路线前往,水路怎么走,陆路又怎么走?他们的人口多少,国君是谁,朝中有哪些名将,有多少士兵?关城几何?如果要打架,怎么调兵,怎么转运粮草,要出动多少兵马,如果调兵,那么会对其它地区的局势有何影响,你这些想过没有?打仗征召兵马,会不会影响耽误农时,这些,你又想过没有?”
李超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