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
朔方节度使本是驻灵州回乐城,但李超实际上呆在宁远城不回去了,宁远的东城内城,反而成了朔方镇牙城。
端午刚过,天气一天天炎热起来。
郑婉言也已经被接到了宁远,此外郑红线也千里迢迢的从长安赶到了宁远。郑婉言是李超接来的,郑红线却是崔莺莺派来的。说是来宁远主持李家的产业,另外顺便照顾下李超。
这话说的李超就不太喜欢了,自己居然不是排在首位。
不过现在李家在宁远城确实布局挺大,如今的宁远城也一天比一天的热闹,谁都知道宁远城的潜力无限。在李超自己看来,宁远城,那就可能是唐朝版清代张家口,民果上海滩啊,一个商机处处的重要通商口岸。
镇远城、麟州城两处与突厥的边市,还有洮州江心市,这些边市,都是远不如宁远的。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凑到了一块,得天独厚之利。
首先是位置好,在关中、河套、河西、陇右这四地的中心,而且还处于丝绸之路的必经要点上。另一个,这个边市对的是突厥,市场巨大。兼之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里的交通方便。
东西河套的黄河河段皆可通航,水运之利得天独厚。更何况,北上丰州、南下灵州,去陇右、河西、关中,都有大路通畅。
宁远与关中也不只有一条大路,不但可以自萧关经泾河河谷回长安。
也能往东南先至宥州,然后再经夏州、延州、鄜州、坊州抵达长安。
加之宁远居于唐和突厥边界的中心,距离丰灵各近二百里,这让两边商人都比较放心。而同时,这里又是三山环抱,依山傍水,防御上也是很安全的。宁远边市没有安全问题,能长久开下去。
经过了端午节后,宁远市的交易量倒没那么大了。
胡汉商人都吃下了不少货,要拿回去消化。但宁远城依然还是很热闹的,以李家等为代表在这里建立的屠宰、奶肉加工、皮革加工、毛纺毛织等作坊,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开了起来。
宁远城甚至还新开了一家造船厂。
许多工坊开张后,从各地招募了许多工匠工人过来,宁远城的人口在急剧增多,使得这里的服务产业也增多了不少。
人多就热闹,人多当然也就代表着商机。
一天收十万贯税那样的好事没有了,但关税、交易税、住税等,税收还是不少的,加之李超在宁远卖地皮、出租商铺、卖住宅,真的是赚的盆满钵满。
连带着最早进驻的李家,也在这一轮中赚的盆满钵满。
郑红线带着一支很大的管理队伍来到宁远,开始居中统筹,把李家各个产业关联起来联合运作。
早上。
天刚亮,宁远城已经喧闹起来。
李超睁眼,伸了个懒腰,起来后就看到郑红线早已经丢下他起床了。外面院里葡萄架下,正拿着算盘在拔打着。
她的好助手赵四娘,也在一边拔着算盘。
一群年青的小姑娘则一个个捧着一本帐本,等着报账。这都是崔莺莺和郑红线她们亲自买来的小姑娘,然后一手挑选其中有计算天赋的姑娘,亲手教导做账算账,现在都成了内院的好助手了。
郑红线看到李超出来,转头对一个在一边侍候的丫头道,“没看到大帅醒来了,还不快准备茶水毛巾,服侍大帅洗漱。”
那丫头是专门服侍人的,不像那些小丫头们是当做内院帐户培养的。
李超走到葡萄架下。
早上清风凉爽,朝阳透过葡萄藤打下来。
李超发现,红线居然已经很有几分崔莺莺的风范了,十分干练。
从石桌上抽起几张报表,李家的报表处处还延续着他以前管家的风格,采用的是表格和阿拉伯数字做成报表,清晰明了。帐本也是复式记账法,有出必有进,一笔笔的都对的上账。
李记钱庄、李记当铺、李记商行、李记交易所、李记邸店、李记船队、李记车马行、李记酒楼、李记船厂、李记奶粉厂、李记屠宰场、李记毛纺厂、李记皮革厂。。。。。。
还有正在筹备之中的李记石炭场,李记铁矿场,李记磨坊。。。。。。
李记已经成为了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各个作坊、商铺、场子,能称的上是李记集团了。
郑红线非常的兴奋。
原来李家在灞上和洮州各有一块商业根据地,但是现在李家在宁远城的布局投入更大,一开始规模就远超其余两地了。
“三郎,宁远的交易量非常的大,现在好多商家都托我们帮他们转运钱帛。”
“这个可以答应他们。我们可以开通宁远、灵州、长安三地之间的汇兑业务,在这三地任意一地,把钱存进我们的钱庄,然后可以在其它两城任意一城取钱。”
这种汇兑业务,其实在唐中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不过不如后世清朝时那种汇通天下的方便。
眼下李家的汇兑业务就算开始做,也只能做宁远、灵州、长安这三座城的。这也是因为李家现在主打这条线路,比较方便,有能力承担的起。
加入的点越多,那这个汇兑就会越难。只有三个城,都比两个城的汇兑要难的多。这得有充足的钱储备量,还得有很强的押运能力。
好在长安到灵州、宁远之间不远,线路安全。
李超甚至能借着以后朔方镇的士兵番上的时候,让钱庄的银押运的时候跟着士兵走。去长安,跟着番上的兵。从长安到宁远,跟着从长安回府的兵。
理论上,只有三地的钱庄里存足够多,那其实并不是需要把每个商家存进去要汇兑的钱都押送走的。
张三存一万贯到长安李记钱庄,要求一月后到宁远李记钱庄取钱,最普通的办法,是钱庄收下这个业务后,派一支押运队伍,押着这一万贯钱从长安送到宁远去。
两条主干道。
一条是出长安向西北,出萧关然后经灵州到宁远,差不多整整两千里路。
另一条路,则是出长安往西北,经坊、鄜、延、夏、宥,到灵州宁远,这条路线则是一千七百里路。
第二条路比第一条路要短三百里,但第一条路有七百里的水路,水路更便捷。因此说来,其实两条路都差不多,其实第一条路还要更快捷一些。
但这种押着顾客钱千里迢迢送去目的地的做法,太笨了。
那样子,只不过是成了一个镖局而已,根本体现不出钱庄汇兑的优势来。其实只要李记在这三地的钱庄规模够大,里面的存款够多。
那么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这么的麻烦。
张三在长安存进一万贯钱,要求汇往宁远城。张三拿到汇兑的凭证后,可以自己去宁远,也可以托人把凭证带去宁远。
路上也许只要十天半月,他就到了宁远。
然后他根本不需要等长安李记钱庄的押运队,就可以凭着这凭证,直接在宁远李记的钱庄取现一万贯。
当然,具体的,还会更复杂一些。
比如凭证可能既有独特的信物,也有暗号密语,可能钱庄和客人还各持一半。
再比如,钱庄接下这单后,也要马上派人给宁远送去信件,注明这桩业务,并送去两家钱庄往来的业务暗语,以确定这桩业务。
这样等客人来取钱,不用等长安的钱到,宁远钱庄直接就可以用自己的钱付现。
而宁远这边要往长安汇兑,也是如此炮制。
理论上来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两边的钱庄里都得有不少的钱。再一个,就是这套凭证系统得搞好,不能被人识破假冒。
当然,要让两家钱庄里都比较有钱,就得根据实际业务量,不断的调整两边的情况。比如宁远这边取钱量更大,那么长安那边就得定期往宁远这边运钱。
钱的运送押运,就也会比较麻烦。
如果有个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准备时间,这汇兑业务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汇兑的手续费肯定是不便宜的。
毕竟商人如果自己携带着大批的铜钱,这可是非常麻烦的。一贯钱就是六斤四两,一千贯,那就是数千斤,一万贯就是数万斤,光运钱,都得非常麻烦了。
“若是小笔的钱,其实也不用这么麻烦。我们可以开通兑的庄票,见票即兑,各地李记钱庄都可以兑取。这样比如说是百贯以下的,那都能拿庄票来取。一百贯,拿一百张一贯的通兑庄票取现,这样还是很方便的嘛。”
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李记钱庄虽然是开的最早的钱庄,但现在并不是唯一的钱庄,还是有不少新钱庄开起来,跟着李记一起竞争的。
要想竞争的过别人,总得有自己的优势。
发行庄票,通兑可取,甚至是大额的汇兑业务等等,推出这些方便客户的业务,吸引客户选择李记,客户越多,对于银行这样的地方来说,客户数量、客户存款就是一切啊。有了足够的客户、存款,那就能把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这样的游戏玩到极致。
第503章 竹盐
其实现在宁远这边的胡汉商人,已经不止是单纯的以物易物了。铜钱、金银、绢、布,都在充当着货币使用。
市场这么大,他们不再只要求以物易物,合适的价格,也一样能接受金银或者绢布交易。有了这些,他们一样能在汉商那里买到想要的商品,甚至拿着这些来买货,还更受欢迎。
李记钱庄铸造的金银币,就以制造精美,难以仿制,标准面额,而大受突厥商人们的喜欢。而突厥商人们,也经常会拿一些金银珍珠等来交易,不过这些就得先要鉴定成份商定好价值了。
“多收些金银,我们在宁远也开一个铸币坊,铸造金银币,铜币以后就不要铸了。现在朝廷已经也开始铸币了。”
李世民穷疯了,到处弄钱。
上次李超说了铸币的优势后,李超就上心了。采用李超说的水力铸币法,成本节省了许多,尤其还节省了时间,扩大了产能。铸币还能成为一个很赚钱的法子,能增加朝廷收入,这自然不能放过。
再说了,采用新的铸币之法后,对假币的打击还很大。毕竟这种铸币的仿制难度可是大大增加,李世民现在模具都打好了,长安渭河上建起了大型铸币厂。
新铸的钱就叫贞观通宝,因为朝廷已经商议好了,明年就是贞观元年。贞观朝的钱,当然不能再叫开元通宝了,毕竟新铸的钱和开元通宝也不一样。
贞观通宝的重量和开元通宝一样,都是一枚重一钱,但含铜量却降低了。不过因为李超说过,新铸的铜币因为很难仿制,因此就算降低点成色,也不太要紧。
以往朝廷降低钱币含铜量,甚至直接发行什么当五当十,还有发行铁钱,结果出乱子,为什么?
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些钱并不难仿制,朝廷钱的含铜量越低,那么铸假钱的利润就越高,当然假钱就越多。
而开元通宝的含铜量就很高,抛开铸钱来说,这钱里面含的铜,甚至都已经超过了钱的本身价值了,那些不法商人直接把铜钱熔了,一贯钱制成铜器能卖六七贯,六倍的利润。
历史上,到了宋代的时候,流行省陌。
就是经常把七百钱六百钱当成一千钱算,为什么这样?因为当时大家是按铜钱的实际价值来算的,六百铜钱含的铜本身就值一千钱了,于是就省陌使用。
这已经不是用钱的货币价值,而是直接用他的本身金属价值了。
这样的好钱,当然没人愿意仿照,仿一个亏一个谁仿。大家就做假钱,劣质钱,但太劣质的容易分认出来,会被拒收,被发现还会被报官,官府查到还会严罚。
所以说,官府用好钱,钱币的信用系统还是能维持的。
一旦官府用起差钱来,甚至以一当十当二十,拿铁做钱,这就要完蛋。因为仿制门槛太低了,甚至别人都不需要做劣钱,他们完全可以做的跟朝廷的钱一模一样,用料一样,工艺一样。
因为再认真做,也不会亏本。
这样的钱流出来,谁知道真假?
大量私钱出现,这等于抢夺了朝廷的铸币税。
而现在,李超等于开了个挂。
新的铸币法,让朝廷可以不用铸成本那么贵的好钱,可以材料次点,成色低点,这样成本也降了,花费的人力时间也少了。
但因为有了新技术,仿照的难度却极高。若想仿的跟朝廷的钱一样,那他们不但仿不出多少,还会亏本,仿一个亏一个。
如果他们做劣质钱,随便仿一下,那这种钱在朝廷的打压下,就很难流出去。百姓商人拒收,官府搞举报有奖,官府大力严查打击,发现一个抓一个,抓一个处置一个。
这样一来,假冒伪劣的成本这么高,假钱自然就难以流通。
朝廷用成本更低的贞观通宝,成功取代成本更高的开元通宝,成本节省下来了,还打击了那些不法商人,赚到了铸币税。
那些想要融掉铜钱做铜器的商人,熔钱的收益降低了。那些想要仿冒铜钱的商人,他们成本提高了。
犯罪的成本提高了,犯罪率当然就会下降。
不过因为金银的产量实在是太少,因此朝廷虽然也打算自己铸造一些纪念金银币,有来做赏赐之用,但并不禁止商家自己铸金银币。毕竟,这个量少,主要还是以金银本身价值算的。
大唐也一直都不曾把金银当成流通货币。
不过这对于李超来说,也恰好成了一个不错的缺口啊。
李家可是开着钱庄的,手里也掌握着这先进的铸币技术,李家当然不会去仿制朝廷的制钱贞观通宝,但是拿这技术来铸造些金银币,用在这边市上流通,岂会放过。
金银币在洮州的时候,就用的效果很好。
对于李家来说,降低一点金银币的成色,铸出来的币却按足成的价值算,这中间的差价就是他们的利润。而对于使用者来说,金银本来就是贵重金属,不论是突厥人还是汉人,都能接受他的价值,这就是一种硬通货。
而虽然成色可能不足,但他的制作精美,难以仿照,尤其是不必称量,而是按面值来计算的方式,却是能让商人们更方便。
铸金银币肯定是能赚钱的,唯一限制李家铸币发财的,也就是从哪里弄到足够多的黄金和白银了。
有了金银,熔了之后再掺上铜铸造,利润源源不断。
“三郎,我们家把这铸币的技术交给了陛下,如今再用这技术铸金银币,会不会犯忌?”郑红线现在考虑事情,也越来越全面了。
李超一边随手翻看着其它的报表,一边道,“这个你不用担心的,陛下当初得到我呈献的铸币技术时就说过,李家以后可以继续铸金银币,只要不铸铜钱就行。你要这样想,就算没有这铸币技术前,以往的金银铺、首饰店,也一样会打制一些金叶子金锭的,那个也是一样能当成钱来用的。”
“只要陛下许可,那我就可以放心的去做了。”郑红线笑着道,李家又添了一项赚钱产业了。
充当了一回老师,受到了红线和四娘的许多赞叹后,李超才悠闲的回去了。
赵四娘在李家呆的时间也长了,李超现在见她倒也早就习惯了,也没有半点见外的意思。见面点头打个招呼,都不需要额外的客套。
他本来给赵四娘介绍了几个人,都是自己的手下,也都是有品阶的军官了,可赵四娘都不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