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地主-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历了隋末十余年的战乱,关中的百姓重新又看到了天下太平的希望。
“要是能有个班车就好了。”张超揉着自己酸楚的腿向老爹道。
“什么班车?”
“就是固定往来长安与灞上的牛车马车,用来装载乘客。”
原本张超以为自己的想法很有前瞻性,谁知老爹听了却只是哼了一声,不以为然的道,“你说的这个班车是要付钱才能坐的吧?”
“这当然得付钱啊,不过付点车钱就能坐着车来,这也很划算吧?”
“划算个屁,二三十里路而已,走走路还能怎么了。哪里有那么金贵,不走路那脚是用来做什么的?除非是运了许多东西,才用牛马车子。不然,谁还要花钱坐车,这不是有病?”
老爹不是享乐主义,而是朴素主义。在他看来,就算有钱,也不应当这样浪费。走路又走不死,何必多花钱。
一番话,竟然说的张超无言以对了。
其实老爹的想法是这个时代人普遍的想法,小农思想,自给自足。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意,就是能有一些自己的田地,然后努力干活,没灾没祸,攒点钱,修一孔新窑洞,然后娶个婆姨,生一堆孩子,然后再攒钱,等孩子大了,再给孩子修窑洞,给孩子娶媳妇,那时自己也慢慢老了,开始帮儿子带孙子。。。。。。
他们一般都不会离开乡,更别说县。就算离长安只有三十里,如果不是做役,可能几年都不会去一次。就算去个乡上县里,他们都会自己背着干粮。要买点盐巴针线什么的,也肯定是要从家里背点鸡蛋土鸡或者粮食什么的到集市上换。
老爹这样的老府兵,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过,也算是比较少的见过大世面的人了。
“长安现在还是没有以前热闹。”老爹说的是隋开皇后期和大业前期,那个时候才是长安城真正最繁华热闹的时候,天下各地的许多百姓商贾,以及来自西域各地的胡商,都汇聚长安。
“长安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热闹。”张超望着那巍巍长安道。
隋唐长安城与后世的北宋汴京同样都非常繁华,非常庞大。但却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商贾遍地,沿街沿河甚至连桥上也都摆了许多摊铺。
但在隋唐长安城这种情况却比较少见,因为隋唐长安城规划上,是带有军事理念的。整个长安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外城又有一百零八个坊组成,外郭城不但有高大的城墙,而且就是城区里的各个坊区,也是相对独立的,有一道道的坊墙和坊门相隔。
此外,隋唐的商铺也不是沿街设立,相反,街道两边是严禁开设商铺的。特别是长安的御街朱雀大街更是如此,别说不能开商铺,就是街两边的房子对着御街开门开窗户都不行,只有品级极高的那些重臣贵戚,才有资格开个窗。
长安城的商铺,集中在专门的市场。
有东市和西市两个商业市场区,因此长安人购物也称为买东买西,简称买东西。后世的买东西正来源于此。
除了东西两市,这两个专门的商业区,其它各坊里顶多只有一些小型的生活类店铺。只有到了中晚唐以后,唐长安城才会慢慢的转变,那个时候,各个坊区里都开始有了大量商铺,甚至慢慢形成了各个极有特色的坊区商铺,比如相邻东市的平康坊,就是大唐著名的虹灯区娱乐集中地。
其它的一些坊,也形成了如铁匠加工啊等等特色商业区。
但是在初唐,长安城还是几乎沿袭着隋大兴城的规划。各个坊区就如同是一艘大船上的一个个水密舱,是严格独立分开的。这样的好处是便于管理,在大兴城建造之前,中国可还没有过如此庞大的都城。
大兴城建造设计之初,就是准备平定天下后,把天下各地的那些前朝的勋贵大族都迁入大兴以充实京师,同时釜底抽薪,削弱各地的那些地方势力,以加强新王朝的统治。
因此大兴城设计之初,就是冲着能容纳百万人口,以及万一发生战事,就算城门被破,可一百零八坊,每个坊都能成为隔离舱,大大增强防御力,让长安城能有更强的战斗力。
一到晚上,不但长安城要宵禁,关闭城门,各个坊门也都要关闭。因此一到晚上,实际上长安城的所有居民,都跟关进了鸽子笼一样。无故敢半夜在街上闲逛,那可是要吃板子的,弄不好被巡街的军士砍了,都没冤可叫。
现在的长安城,还没有在城北建大明宫,因此整个长安城还是呈一个巨大的方形。
长安城最热闹的也就是东西二市,其中东市周边都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居住的坊区,但东市的热闹兴盛程度却不如西市。盖因唐朝有规矩,朝廷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
西市则距大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因为西市繁荣,又称为金市。
西市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
西市的饮食业最为兴盛,因此张超他们这一行,目的就是西市。
第十九章 开门红
西市与长安其它的里坊一样,也是封闭式的。东贵西富,朱雀大街是长安的中轴,朱雀大街以东属万年县,而以西属长安县。东城的北部,都是勋贵官僚宅邸。而西城,尤其是西市边上,则多是富商居住之地。
外郭城的东西两城的南部一带,则多是普通的市井百姓。
虽然西城不如东城勋贵云集,但却胜在热闹。
张超随着老爹绕着长安城墙,从东绕南城到西城,经西城三门中的南门延平门入城。门口站着一队守门士兵,这些士兵也是番上的府兵。对于入城的百姓,也不是很严。多数都是直接放行,只有一些惹眼的才会被叫到一边问话。而那些带着货物的商贩,也要叫到一边检查,并且交税。
张超和老爹各只背了一个柳筐,算不得什么很多货物。但老爹挎着横刀,张超的幞头则掩不住他的短发。
“哪里人,进城干什么,背上筐里是什么?”
一名很年青,但身上却穿了一件山文字甲的军官叫住了两人。
“有过所吗?”
过所相当于明朝的路引,也是一种通行证。一般离家百里,都是要过所的。
“我是参旗军下灞上白鹿车骑府的府兵,队副张铁枪。这是我儿,张超。”老爹倒是不卑不亢的自报身份。
一面说着,老爹一面掏出了自己的官印。
铜制的官印并不大,但上面却有老爹的官职和名字。
年青军官接过仔细查验过,然后递还,笑道,“原来是我们参旗军的同袍,老哥好。”
“我也是参旗军的,就是万年的骠骑府兵,现任旅帅,我叫崔琰,老哥可以称为我五郎。”
“长官好。”老爹行了个礼。
参旗军正是大唐关中十二道中的万年道的军,关中十二道,每道一军。万年道这一军正是参旗军。
大唐现在的兵马系统其实有些乱,名义上军队系统是十二卫。但实际上,大唐立国开始就恢复了十二卫的名字,也授任了许多将领为十二卫军官。不过实际上嘛,大唐十二卫四府,现在仅仅就是个空头名字。
大唐真正的军队实际上是分成了好几块,第一块就是十二道十二军。这十二道就相当于把关中地区划为了十二个军分区,每个军区分下有一个军,各领大约一二十个骠骑府和车骑府。
十二道和十二卫最大的区别在于,隋朝的十二卫,是各卫掺杂,同一个地区内,也许有二十个军府,但这二十个府并不只隶属于一卫,而是隶属于多卫,可能每卫都辖一两个军府。这样的做法,大大防范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可以有效的互相监督。
但如今是初唐,是要争天下。关中是大唐的核心,而当初周边也不太平。因此才把关中分设十二道,设十二军。这样就能集中力量进行防御,更加有效。
十二道十二军就是大唐府兵的一支重要力量,拥有二百余个卫府,名义上有十几万府兵。
但除了这十二军,大唐还有好几支重要的军队力量,这就是李渊父子四人手里的军队。李渊称帝后,把自己当年带着起家的那支军队中,挑选了三万精锐常驻京师,这支军队也叫元从禁军。
太子李建成也有自己的东宫兵马,称为东宫六率,以及东宫亲勋翊卫三卫五府。东宫六率和卫府的兵数量不少,也是一支精锐力量。
此外秦王李世民和齐民李建成,也各有自己的王府兵马,称为左右六护军府,另还有亲事府和帐内府,数量也都有数万。
当然,李家的那些宗室,手里也还握着或多或少的兵马,比如正南征的李孝恭,以及李神通等人,连长平公主的驸马柴绍手里也握着一支军队。
另外那些归附李唐的隋末反王,不少也还是拥兵一方,如燕王李艺、吴王杜伏威等。
名义上,大唐所有的军队都隶属于十二卫,但具体上,却还是分属好几个山头。十二军,算是名义上归属朝廷统辖的军队了,比太子和二王的军队更中立些。
参旗军,隶属万年道下,关中的万年、灞上等数县都归属万年道,各府都归参旗军统领。老爹的白鹿府也是参旗军下,而这个崔琰很明显也是参旗军的。
不过老爹都五十多才是个队副,而人家看上去不到三十,却已经是旅帅了。不过张超听到对方姓崔,便觉得这不算什么了。
崔氏,可是隋唐时期最顶级的豪门之一,号称为五姓七高门的崔氏,可是在里面占了两宗。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不论是哪个崔氏,都是了不得的。
七宗之中,李氏也有两个,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大唐皇族就是陇西李氏的一支。
崔琰倒没有那些二代的傲气,对只是个小队副的老爹也很客气,还多聊了几句。
“原来你就是上次虎牢之战中,持铁枪冲入河北军中夺得先锋之功的铁枪将啊,闻名已久啊。”崔琰看来是个崇拜勇士的年青人,知道了老爹就是本军上次立功的那人后,更加热情了。
“某只是一老卒而已,不敢称将。”老爹客气道。
“老哥过谦了,老哥这是来长安干啥呢。”
“没啥,做点买卖。”老爹在自己的崇拜者面前,没多说什么。
不过张超倒看出这个崔旅帅是个高富帅,年轻多金,性格也很真爽。当下便在一边道,“我们爷俩做了些黄馍馍来长安卖,这馍可好吃了,不酸还甜,最能充饥。五郎哥哥在这里当班也饿了吧,不如拿两个去吃。”
一面说,张超一面已经直接掀开柳筐,从里面取出两个还带着热气的黄馍馍。
“哦,好香。”
崔琰忍不住赞道,“这不是蒸饼吗,怎么叫黄馍馍?”
“五郎哥,这可不是普通的蒸饼,你看我们的黄馍馍,一拿出来隔老远就有股清香。而且你看,这馍是不是好大,你看这裂开的口子,里面的红豆枣沙都露出来了。还有你拿在手里捏下,你就知道,这馍有多松软了。”
崔琰本来一看是黄色的蒸饼,就知道是糜子做的,便没啥胃口。平时他吃的可都是白面蒸饼,里面的馅都是羊肉的。
不过黄馍馍被塞到手里,他手一按上去,发现果然很松软,软的不像话。
“五郎哥,你吃一个试试,包你吃了一个想俩,不好吃你骂我。”
“我倒想试试是不是真有这么好吃。”崔琰听张超这么一说,也不好推辞了,当下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他本来还想,若是不好吃,立即就不吃了。
可一口下去。
哇,好松软,而且,为什么这蒸饼不酸?
又松又软,不但不酸,而且好像还有甜味。再咬一口,咬到里面的红豆沙了,红豆和大枣蒸熟做成的沙馅,有豆香也有枣甜,给这黄色的蒸饼带来了一份极难得的口感味觉。
“好吃。”
说了一句好吃后,崔琰忍不住又大口吃了起来,一个黄馍馍,也就一百克出头,唐朝二两多点的样子。
唐人食量普遍较大,男子差不多都能吃十个。
二两多的黄馍馍,崔琰居然几口就吃掉了,他忍不住又把第二个也给吃了。等发现两个都下了肚,他才有些不好意思的对着张超父子两笑笑。
“让两位见笑了,今天真有些饿了。不过这个黄馍馍真是好吃,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蒸饼。”
“崔大哥饿就再多吃几个。”
崔琰笑笑,“这个馍是你们自己做的吗?带了多少来卖啊?”
“五百个。”
“这样吧,五百个我全包了,正好请当班的手下弟兄填填肚子,也让他们偿偿这么好吃的蒸饼。”
“是黄馍馍。”张超纠正。
“对,黄馍馍,这么好吃可比那些蒸饼好吃多了,比羊肉白面蒸饼都好吃。你们卖多少钱一个啊?”
“五文一个。”张超没漫天叫价。
“啊,这么好吃才卖五文一个?普通的蒸饼都卖五文一个了,那白面带肉馅的可是卖十文一个。”
张超笑笑,再次重申五文一个。同样大小的糜子蒸饼也卖五文,但是黄馍馍可是很松软的,比起普通轻,因此用料节省了许多。况且这一个黄馍馍里还有许多成本更便宜的红豆沙呢。
普通蒸饼卖五文一个,肉馅蒸饼十文一个,利润可远不及五文一个的黄馍馍。
五文一个,五百个就是两千五百文。
崔琰虽是高富帅,可也不能随身带着十几斤铜钱在身上。不过高富帅人家自然不会带铜钱,他掏的是银子。
一根小银条,刚好是二两重。
一两银子当铜钱一千六,二两就是三千二。
老爹还准备拿刀切一点下来找给崔琰,结果崔琰却挥着手道,“老哥这蒸饼。。。”
“黄馍馍。”
张超再次在旁边纠正。于是崔琰笑着接道,“对,老哥这黄馍馍太好吃了,五文一个真是太便宜了。这二两银条子就别找了,那么客气干啥。”
老爹坚持要找,张超只看着不说话,最后老爹还是没找成,人家有钱任性,老爹也只好收下了。
崔琰拿过两筐黄馍馍,立即叫来手下两名队正,让他们叫手下过来分馍馍。五百个馍虽然不少,但崔琰这一旅可是两队一百人,一人五个,都还只是让他们半饱而已。
都是青壮府兵,五大三粗,哪个平时吃饭不得用盆。
一边吃,这些府兵一边大赞好吃,引得城门处进出去往的行人都频频侧目。
“这蒸饼真这么好吃咧?”
“老哥,这蒸饼还有么?给我也来两个。”
“给我也来二个。”
最后,有些幸运的路人,从守门参旗军士手里分到了一点偿偿,吃过之后全都大声叫好。
“对不住了诸位,今天的黄馍馍都卖完了,只有这么多了,实在不好意思。各位若觉得好吃,回头帮我们宣传宣传,我们这是黄馍馍,灞上白鹿乡张家沟张铁枪家黄馍馍,独一无二,不酸反甜,松松软软最好吃的黄馍馍,每个还只有五文钱,跟普通蒸饼一个价,却比肉馅白面蒸饼还好吃。”
“这小哥,明天还有不?我天天早上从这过,明天给我留点?我要五十个。”
“我也要五十个。”
“我要一百个!”
第二十章 秦叔宝
“我也预订一百个。”
“俺也要五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