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一次局部的战事,无法同匈奴冒顿、霸王项羽、汉王刘邦这样的重量级对手相提并论。

关中腹地。

渭水两岸。

小麦的穗子开始灌浆,正在忙着清除杂草的农人每天一早就到了田里,象伺侯父母一样。精心照料这些带给他们无限希望的植物。

一切如以往一般,繁华依旧。随着秦国的复兴强大,一队队从西域、巴蜀和关东赶来淘金的商人从四面八方顺着驰道来到大秦国都。

长安新城的建设已经基本成形,乐游原上,经过整整一年多时间的建设,八条引水主渠中的七条已经开通,奔流的渭水从引水口进入渠道,一路欢唱着在新城区中穿梭,从激到缓、从大到小、从清澈变为浑浊,带走污垢,留下洁净。

刚刚从病中恢复过来的李原,在八月中秋的这一天,来到新城的最高处——正北方的祭台,祭拜黄帝先贤和秦国的列祖列宗。

站在高台上,向北看去,一往无前向东奔流的渭水正在咆哮着,激流中几艘舟船在逆流而上,船帮吃水很深,背纤的纤夫在岸上小道上喊着号子,一步又一步的向前挪动。

回头再看城中,几条十字形的长街已经有了些许的人气,一些精明的胡商早早的定下了东边的商铺,开始在铺子里摆上从遥远西方带来的稀罕物器,这倒引来了不少来自关东的商贾前来洽谈。

西方异族来的物器,价值极其的昂贵,正如东方的丝绸在西方的价值一样,月氏的分裂和西迁,让匈奴人得已截断河西走廊,这些胡商一路向东而来,只能从南边走罗布泊大泽、再翻越羌人居住的高寒草原,没有不是丰厚的利润,他们又怎么可能铤而走险。

从西到东。

又从东到西,文明的交融就象一首悠远的史诗,历经风吹雨打,始终不曾停歇。

登台眺望。

天地一片苍茫,山河依旧壮丽。

李原不禁感慨万千。

这一次重病,朝政大事由陈平、关跃、李政等人各自打理着,机构运转并没有出现大的失控,倒让李原能够静下心来,回头重新审视四年来的得与失。

在过去的四年里,从一介小兵到秦国的神武侯,从求生存到以复兴秦国为目标,他每一刻都在战斗,每一时都在思索,几乎没有停歇下来的时候。这样执着的一种态度让李原能够一次次的穿越激流险滩,一次次的化险为夷,但也让他的身体严重的透支、让他的精神承受到了极限。

重活一次,也许并不需要这般的辛苦,这一次的大病,让李原在庆幸的同时,也对今后生活的态度有了改变。

第二百十九章 半渡

十五中秋月明夜。

长安新城,一些大户的门口点起了风灯,从高处望去,就象一簇簇希望的火苗,在狂风的劲吹下,不屈不挠的顽强燃烧着。

神侯府内。

几株刺槐正在茂盛的生长,片片的槐花从枝头飘落,带来一阵芬芳。

李原让仆人在院内摆了一个四方桌子,再做了四张木头的凳子,和赢玉漱、顾芸娘、辛追三个知己红颜对月而酬。

这是李原四年来,过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与前三年的戎马征战相比,这一次,李原的身边,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有了相知相随的红颜知己。

“怎么样?怎么样?有没有一种俯瞰全城,尽在掌握的意思。”辛追倚在李原身边,紧紧的握住李原粗糙的大手,娇弱的脸上洋漾着骄傲的神色,这是一座新城,一座由她辛追设计和督造的城市。

骄傲写在小娘的脸上。

带着满足,带着憧憬,能够将自己的擅长展示给心爱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

月光下,与活泼的辛追相比,赢玉漱脸上带着宽容的微笑,只是用端庄的眼眸仔仔细细的打量着面前这个男人,仿佛要在这一刻,把他融化在心里一样。而顾芸娘则低着头,将注意力放在了李原跟前的碟子上,那里面有她亲自烹饪的菜肴。

女人如水。

男人如火。

当水与火交融之际,就是月明星稀之夜。

夜深人静。

这一晚。李原的心境格外的放松,不去想北方的烽烟。不去想秦国的未来,不去想治下的各郡安不安定。

李原的中秋之夜很安逸,也很浪漫,相比之下,立志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大业的司马卯在这一晚却很悲催。

千里吕梁山。

起伏不定的层层山峦,不断塌方变化的山路,将通向河西的道路一会儿覆盖,一会儿冲毁。

河东军冒着随时被山石砸中的危险艰难前行。纸上谈兵的司马卯神情狼狈,战马在崎岖的山路上不停的上下颠着,让他险些呕吐起来。

“先锋锐士都干了什么,这路根本不通,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能够到达河西?”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山坳停歇下来,司马卯冲着一个带路的楼烦校尉大声斥骂。

“大王。这姑射峰一带的道路是通向河西最近的渡口壶口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是绕过这一段的话,必须从云中郡的大河大弯处绕行,那样的话,很有可能会遭遇秦国的边军。”无端被骂了一顿的楼烦校尉很委屈的辩解道。

“如此,前面还有多长的山路。要几天时间才能到达渡口?”听部下这么一说,司马卯面色稍霁的问道。

“至少还需要五天。这大山连绵数百里,只靠两条腿要想出去,真的很难。”面对司马卯的质问,河东军校尉很是无奈。

从河东到河西。

传统的路线主要有二条。一是走南面的蒲坂渡,二是走北线的云中郡。现在,司马卯要出奇不意从中间寻一处所在横渡,这又谈何容易?

“殷王且息怒,只要我们再坚持下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想一想,当秦人发现他们的面前出现一支大军时,会如何的惊惶失措?”张耳神色一紧,安慰道。对于司马卯暴噪的脾气,张耳从心里瞧之不起,从开始时的好大喜功,到现在的犹豫不定,司马卯的能力也就是如此了。

“先生此言甚是。来人,准备帐蓬美酒,本王要与先生畅饮一番。”司马卯被张耳一阵恭维之后,心情大好的吩咐道。

河东军宿营姑射峰。疲惫不堪的士卒简单的搭起帐篷、捡了干柴点燃行灶,烧开冷水,就着干粮大啃起来。

笔直的炊烟在山林间升腾而起。

由少到多,由近至远,河东军的斥候兵由熟悉地形的楼烦兵组成,在被司马卯一顿斥骂之后,这些只是被雇佣的楼烦人心中的不忿开始累积,随之而来的,对斥候这个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也大为降低。

楼烦人的放松让前出打探敌情的秦军斥候寻到了机会,从炊烟的数量上分析,秦国的斥候兵基本摸清了河东军的兵力数量。

壶口南。

千里大河,一路从北奔腾到这里,形成了一处上下落差极大的河流瀑布,巨量的来水在一瞬间被汹涌的推掇着落下,飞溅起无数的水雾。

而在壶口的南面一带,河道由宽变狭,水势也因为落差消失而逐渐平缓起来,楼烦人在这里修建了一个简易的摆渡口,从斥候的情报中得悉河东军行军动向的蒙虎,决定在这里与河东军展开一场渡河之战。

是役。

秦军以逸待劳,蒙虎聚集骑军四千骑,隐伏在河西一侧的平原河谷地带,在渡口的方向,则由二百郡兵为嘹望,作出守卫渡口西岸的假象以麻痹司马卯。一旦河东军开始渡河,秦骑军迅速的从山峦后面杀将而出,利用骑兵的巨大优势一举将半度的河东军驱赶到大河之中。

蒙虎的这一策略是否能够实现,关健还在于司马卯会不会上当,河东军人多势众,若是稳扎稳打以小股部队反复冲击河西渡口,蒙虎的骑军体力会在一次次的来回中消耗掉,这样一来,河东军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八月二十一日,正午。

骄阳灼烤大河河谷两岸的群山,一块块裸露的山岩被晒的发烫,让人连坐都不能坐下,经过五天的艰难行军,河东军终于走出吕梁山,来到渴望之久的大河之畔,壶口壮观险峻的自然景观让只见识过涓涓溪流的河东士卒一个个神情紧张不安起来。

“这就是渡口?”司马卯脸色苍白的靠近河岸,一个大浪便打了过来,将他的甲衣淋了个湿透。

“禀大王,这处渡口是方圆二百里内最合适的地方了,我们楼烦人来往就在这里。”楼烦校尉一脸鄙夷的回报道。

游牧民族,崇尚胆量过人的勇士,而不是一个个见了危险就缩的胆小之徒,司马卯的怯懦表现,让楼烦校尉感到一阵阵的羞辱。

河东军在无奈之下,开始砍伐树木,捆扎成一个个木阀,准备渡河,对面的秦军守卫见此情景,一面紧急点燃烽烟示警,一面开始朝河东施放火箭,不过,他们的箭矢稀稀拉拉,几乎不能给河东军造成什么威胁。

“快,抓紧时间。一个时辰之后,全军抢渡大河。”在紧张的气氛下,河东军各级将校毫无顾忌的大声喝斥着麾下的士卒。

从高奴到壶口,并没有可以直通的快速驰道,秦骑军要是动作迅速的话,需要的时间为二个时辰上下,司马卯很有信心成功渡河。

很快。

一个个简易的木阀在河东军士卒的戳力下完成,这种一次性的木阀并不牢固,在面对激流大浪时很有可能会被一下打翻掉,不过此时,河东军将校已经顾不及要将木阀进一步加固了。

渡河。

到富饶的秦国土地上,抢秦人的粮秣、烧秦人的房子,睡秦人的女人——,在这样的口号鼓舞下,河东军士兵从一个个纯良的青壮变为一具具嗜血的战争机器。

河岸高坡。

蒙虎立马横槊,战马与身影与山峦融为一体,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逆光的河东军士卒不仔细仰头观瞧的话,很难发现,在群山的一角,正有一人一马在冷冷的注视着河东军的一举一动。

一个又一个木阀下水,然后在激流中打转着,慢慢悠悠的飘向对岸。

每一个木阀之上,都有一个熟悉水情的楼烦人在掌握着木阀的前进方向,以免发生倾覆的悲剧,就是这样,还是有一、二个运气不佳的木阀在碰撞中,被旋涡卷到了河底的暗礁之上。

阀子倾覆,数名落水的士卒大叫着扑腾了几下之后,便没了声息。

“快上岸!”好不容易幸运躲过劫难的士卒愣愣的看着不幸的同伴,在带队都尉、屯将的急唤下,开始向西岸靠拢。

这个时候的他们,听到的,是大河之水拍打河岸的声响,眼前能看到的,就是面前的一片河岸,却忽略了来自于群山后面的马蹄踏踏声响。

河东军已经过七千余人,占到了总数的四分之一,蒙虎决定动手了。再迟疑下去,河东军在滩头建立的简易阵地就不好突破了。

七千人的步卒,对于四千秦军骑兵来说,解决并没有多大的困难,骑军来回反复的冲杀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抵消河东军的人数优势,同时,那些还在河中打转的木阀上的士卒在惊惶失措之下,操纵出错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杀!”

“大秦,大秦!”

从山坳中杀将而出的秦骑兵的嘶喊声几乎在一瞬间迫近,目睹河东军猖狂动作的秦国边军将士催动马僵、挥动战刀,开始在密集的河岸边收割一个个首级。

“秦人!秦人的骑兵。”措不及防的河东军士卒哀嚎着四散奔逃,间或有几个凶悍的楼烦勇士猛的跳起,将马上的秦军骑卒一下掀翻于地。但随即,脸上还挂着得意之色的他们又被后面跟进的骑兵一矛刺穿了胸膛。

第二百二十章 边骑南下

河滩一场激战。

刚刚渡河还在回想与河神搏斗的河东军士卒腿肚子还在哆嗦,就被飞马而过的秦国骑兵削去了半边头颅。

血水与脑浆迸裂。

无头的死尸轰然跌倒。

看到渡河的己方士兵被大肆的屠杀,司马卯目瞪口呆,好半天也回不过神来,他怎么也不明白,在壶口这个偏僻的小渡口,怎么会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秦骑。

“这是怎么回事?”司马卯急的趴在河岸边的礁石上,冲着乱哄哄的队伍大叫,却想不出什么办法过去增援。

大河之中,同样惊惶失措的河东军士卒在木阀上左右为难,有的想遵行命令前进,有的却想着后退保全性命,在矛盾的状态下,失去控制的木阀在激流中打着旋转,纷纷向下游飘了过去。

“快靠岸,再往下要撞上了。”楼烦人急的哇哇大叫,木阀在大河中一旦失控,极有可能撞上弯曲河道上的硬礁,到时候莫说是人,就是牛羊撞上了,也要脱一层皮。

河西。

激战渐渐的变成一面倒的屠杀,来回反复冲刺的秦国骑兵呼喝着将斩杀河东军中敢于反抗出头的悍卒,一个又是一个,当那些还有点血性的凶悍之徒死伤殆尽时,也是七千河东渡河士兵的最后时刻。

战至日落。

当日头斜挂到山峦的顶上时,这一场让河东军色变的恶战渐渐平息,“降。降,降!”马嘶声鸣。秦军骑卒挥动兵器,将弃了兵器趴伏于地的河东军士兵围在一处,然后,冲着对岸战栗不己的河东军高呼邀战。

这一次奇袭,刚刚踏上河西的土地就遭逢大败,司马卯就如同被当头泼了一盘冷水,进不得,退不能。

“先生。如今当如何?”司马卯将求救的目光投向张耳,希望这位汉王使者能够想出一个万全的主意。

“咳,殷王,我军行迹被敌掌握,以致有此大变,壶口渡河希望不大,我军不如暂先撤退。回晋阳、安邑暂作休整。”张耳一脸无奈的说道。

司马卯这般大张其鼓西进,岂能不被发现?当初要是听从他的主意分散袭扰,秦军就算要防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秦狗,这回且便宜了尔等。”司马卯冲着大河对岸抛下一句狠话后,无可奈何的带着滞留在河东的士卒返回。

这一次遭遇战让河东军将卒一个个垂头丧气。本想着大肆洗劫一把的他们,猛然发现自己的面前不是一头绵羊,而是一只猛虎。

天高云阔。

与在吕梁山一带碰得头破血流的河东军相比,在三晋大地的北方云中郡一带,秦国大将苏角率领五千精骑正在日夜兼程向南进军。

“儿郎们。快马加鞭,三天之内。我们要登上晋阳的城垣。”苏角大喊着催马在前,身后黑色的大纛迎风猎猎。

“诺!”五千边军将卒哄然回应,秦国骑军如同一团黑色的乌云,从北方的河套一带席卷向南,一路刮过云中,刮过雁门关。

三晋大地。

从地理上分为晋南、晋中、晋北三个部分,与人口稠密的晋南一带相比,晋北一带一直由楼烦、丁零等游牧部落占据着,这些部落在去岁的鬼方一役中被秦军打得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苏角一路几无对手,一直杀到晋阳外围的曲沃附近,才始遇到河东军负责征粮的辎重兵卒,面对如狼似虎的边军骑卒,河东军老弱根本兴不起抵抗的意思。

八月二十六日。

苏角军一路向东,占领空虚的壶关,一举堵住了河东军回归的关隘,当败卒将这一不利的消息汇报给司马卯时,这位还希翼另外寻找一条小径突入河西的殷王大惊失色。

“汝说什么?秦人占领了晋阳和壶关,这怎么可能?楼烦人呢,丁零人呢,他们不是号称带甲控弦之士有上万部众吗,怎么让秦人轻而易举的突破了防线?”司马卯失望之极,冲着雇佣的楼烦将大叫着发泄自己的不满。

“大王,秦国的骑兵连大匈奴都不惧怕,我们这些小部落又怎能挡其锋芒,这次出战,我楼烦勇士阵亡百余人,还请大王早日兑现承诺,否则的话,我楼烦将士恐怕无法出征下一场战事?”面对司马卯的斥问,楼烦将也不客气的反驳道。

“大王,我军现在进退两难,还是早作决断,依耳之见,不如先撤往晋阳一带,再从井径退守太行以东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