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匈奴是中原民族的劲敌。

在这场争夺民族生存机会的战事中,不允许失败。昔日始皇之时有大将蒙恬率二十万大军追亡逐北,今日李原麾下的大秦将士也同样继承了祖辈的血悍与骁勇。

复兴中的大秦虽然还不够壮大,但就算拼了举国之力,也一定要让匈奴人明白,秦国是绝对惹不得的。

第一百八十九章 难消美人恩

一路西行。

雍丘、荥阳、雒阳、咸阳、雍县,最后是陇西。

这一条贯穿东西的城市群落,见证了李原一次次的浴血征战,见证了不屈的大秦将士为了国家的复兴、家园的安宁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条艰难的复兴之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秦军“李”字神武侯的大纛就象一面旗帜,让一个又一个的城池欢呼呐喊,这是普通的大秦子民对重建国家的缔造者的欢呼。

“李侯!”

关中父老的一盏水酒、一句话语,就两个字,没有其他任何的修饰词,但却已代表了所有的感情。

作为新秦政权的缔造者,李原就象一只辛勤的蜜蜂一样,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浇灌和哺育着关中这一片曾经满目疮痍,如今生机盎然的土地。

奔腾的渭水咆哮着注入更为宽阔的大河,激流在中心处碰撞,飞溅起数朵不知名的浪花,这浪花倏然起来,又倏然沉寂,就如这个看不清的时世,无数的豪杰呐喊着,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挥洒在荒野城垣。

李原所做的一切,父老和关中的百姓看在眼里,对新生的大秦政权,他们从心底里认可、拥戴和爱护。

秦新历,九月十二日。

李原率亲骑抵达咸阳外乐游原,从雒阳到咸阳,只用了短短的四天时间,而随着陇西形势的越发吃紧,李原只能在咸阳稍作停留。然后就又要马不停蹄的赶赴陇西郡临洮秦、匈交战的第一线。

在上古夏商周之前,圣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本想着回到咸阳歇上一歇的李原,没有想过这一次回转关中,他也只能效仿大禹,来去匆匆了。

乐游原依旧一片青绿。

远远的看去,就象一块大大的绿色毯子,镶嵌在渭水之畔,这颗关中明珠的边上,一座新城正在崛起——。

经过数月的建造。长安城终于初具大都市的模样,平整的青石街道、一条条清澈的引水干渠,还有统一建造的风格一致的沿街房屋,让李原恍然有一种置身于后世某个旅游景点的感觉。

这种熟悉的感觉,久违了!

从乐游原的驿站远望,长安城一天天日新月异,这个李原一手缔造的秦国新都。他现在却只能远远一瞥。匈奴单于冒顿,这个善于选择时机、大刹风景的家伙,让李原从心底里感到不爽。

驿站简陋的小厅内。

李原召集留守咸阳的一众官员紧急议事,商议如何应对匈奴人的进犯。这次会议的规模很小,只有数十人参加,能够参与会议的。都是表现出色的一些内政官员,李政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身份最特殊的一位。

歧山县令,是李政的第一个职务,在第一年任期满后。李政的政绩考核优秀,被举荐为陇西郡郡丞。郡丞这个官职主要辅助郡守治理郡政。手底下有主薄、卒吏、牧师令等多个配属官职,在即将爆发大冲突的陇西郡,李政的重要性仅次于刚被任命为郡守的骆甲。

举贤不避亲。

在任上一年,李政的成绩有目共睹,拥有一个治政经验一流的老爷子,这对于李政来说,是宝贵的不能再宝贵的财富,李斯就算不出山,稍微指点几句,就够李政受用一辈子的了。

李原对自家这位便宜二哥,倒没有什么异样的想法,李政有能力,那就应该得到重用,至于要不要避嫌,在这个人才稀缺的时代,也根本不用担心有人会说三道四。

“诸位,月氏内迁,匈奴人正在厉兵秣马,据可靠的消息,匈奴南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陇西郡各县、各亭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紧急情况,按照长史府的统一调度,在规定时间内将边境一带的民众内迁到歧山以东一带。”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李原也不客套,开门见山的冲着一众官员吩咐道。

秋季。

是草原部落南下的集中时段。需要为严冬储备足够粮秣的匈奴人,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的,面对一群群没有规律、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李原决定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要是匈奴人胆敢深入到歧山以东,那么秦军就可以集中力量,分而围歼之。

“李侯,政有一疑问,雍邑的位置在歧山以西,难道我们要放弃这座大城?”李政迟疑了片刻,终于鼓足了勇气,问道。面对这个强势的完全不象自己三弟的秦国神武侯,李政心中自卑加大,忐忑不安的他生怕说错话,办错事,给李家丢面子。

“不。雍邑是我们这次反击匈奴入侵的重要节点,在这里,我军会留下一部精兵坚守城池,以牵制和威胁匈奴人的后路,这个任务很艰巨,不知谁愿意担当此重任?”李原沉声说道。

雍邑。

是先秦早期历史君王的国都,也是秦人精神寄托的地方,这个城池对于这次反击匈奴入侵关系重大。

雍邑一旦失陷,将会使秦军上下士气跌落,而同样的,要是秦军上下听到雍邑被匈奴人围攻却依旧坚守着,他们的士气和斗志肯定会加倍的暴涨,这便是信仰的力量。

“禀李侯,政愿效长兄之志,守卫雍邑,直到最后一刻。”李政脸上阴晴变化着,良久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听李政这么一说,在座众人无不肃然,李原和李政的长兄李由,是在坚守雍丘时战死的。李政的这一表态,无疑是在宣告,他准备好赴死以报国家了。

李家。

不愧是大秦国的中流砥柱。

大儿李由、二儿李政、三儿李原,个个都是敢于担当的好男儿。本以为李政一文弱书生比兄弟要弱一些,现在来看。李政也一样不差。

“军无戏言。今日既有承诺,那就请领了军令。我等着,与二哥会师重逢的那一天。”李原动容道。

李政会有如此气魄,让李原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一直疏远的二哥的真情实感,这也是他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叫李政一声“哥哥”。

李政领了最危险的任务,其他官员自然也不会再作迟疑,纷纷按照李原的命令,各领军令而去。

待到李原散了会议。起身出驿站大门,只看到西陲的天际,彩霞满天,红彤彤的染红了半边的天空,将四周的房舍、田野、还有树木浸染成一片金黄。

“呆子!”

“木头!”

“无赖!”

就在李原出神的当口,几声意义各不相同的娇嗔将他从神思中拉了回来,等他转过身来寻声看去时。却见在驰道的东头,有三个女子正相互携扶着,冲着他一步步的走来。

赢玉漱、顾芸娘一并到来,李原还不奇怪,可是,辛追怎么也和她们混在了一起。瞧她们彼此的神情,似乎已经很熟谙了,这倒让李原心中更加的疑惑,不是说女人与女人之间很难和平共处吗?怎么这几位还能表现的如姐妹一样和睦,难道说是为了做个样子给他看的?

李原忽然间。有点觉得自己很幸运,又有点觉得自己未来会很悲催。

就在患得患失之际。赢玉漱三人已到了李原跟前。

“愚姐妹昨日听得长史府有消息,李侯今日会从乐游原上经过,特意邀了芸妹、追儿一并前来送行,有失礼唐突之处,还请侯爷勿怪罪。”赢玉漱盈盈上前,俯身一揖说道。

距离近了,来自成熟女子身上淡淡的熟悉的气息一下扑入李原鼻息,加上赢玉漱今日又穿了一件淡黄色的绸袍,胸口处一片雪白晃得李原一阵目炫心迷。

“李侯,听说虎牢关距离白马渡不远,哎,不知道那里还是不是如以前一样?”顾芸娘有些羞涩的问道。

她不象赢玉漱与李原有了实质进展,所以,说话只能旁敲侧击着,希望借着话头能让李原回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瞧着这端庄俏丽的女子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李原的心一下揪了起来。

“大叔,你答应我的,什么时候带我去大草原上骑马?要不,我这就去告诉父亲,和你一起去陇西——!”辛追眨了眨眼睛,扯住李原的衣袖,娇嗔道。

这几声娇呼一下让李原的兄弟立时不争气的昂立起来,军伍许久,看到的皆是一干男儿,这千篇一律的熏陶下,李原渐渐也习惯了不去想个人私事,但今天,一下面对三个千娇百媚的可人儿,他就算定力再强,也挡不住风情万种。

熟女风范。

红颜知己。

可爱萌妹。

最难消受美人恩。

李原僵立着,脸上连苦笑也笑不出来,这情是他欠下的,除了以身相偿外,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补偿。只是,若能象孙猴子那样有七十二变,该有多好,一个妹子分一个,也好过现在粥多僧少。

“咳,匈奴人举兵入侵,陇西危殆,这次只能稍作停歇,故不能在咸阳留驻了。你们都要好好的,都听话,等我从陇西回来——!”李原重重的咳了一声,压低声音说道。

三个女人,一台戏。

这女人多了,看是好看了,但却彼此监视着,根本吃不到,实在让人丧气的紧。

在几个女子的脉脉注视下,在一众亲骑的羡慕与敬佩目光中,李原带着万分的不舍、一脸的决然、满身的正气踏上西征的征途。

西落的夕阳下,李原的身影由大变小,然后化为一个个黑点,再到最后,与这天边的彩云一起,没入暮色之中,无踪无迹。

李原离去之后的半个时辰,又一辆马车从咸阳城中赶到驿站,从车上下来的一个年轻女子,对着空寂的驿站暗暗发誓:她赢玉曼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休想——。

第一百九十章 文明的碰撞

八月末。

大月氏联合小月氏共同发起了夺回盖藏城的战役,为了夺回祖先骸骨埋藏的地方,月氏王调动了部落中三万勇士,健马更是达到了五万余匹,这支月氏部落大军从字面上来看,是空前的强大。

然而,与匈奴人的再度战斗结果还是失败了。

面对草原凶狼一样的匈奴人,月氏士卒就象绵羊一样只能被无助的杀死,一个长久沉迷于老大荣光里的部落,与一个新兴的嗜血部落之间的争霸战,就这么轻而易举的结束了。

老月氏王被杀。

三万勇士,最后侥幸逃脱性命的只有五千人不到,其他的族中男丁大多数成了匈奴人的俘虏,月氏本来就不是什么意志力强悍的民族,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活着就好,至于光荣的战死,许多人想都没有想过。这或许就是月氏败给匈奴的原因所在。

士兵如此,首领也是一样。

继任的月氏王属于大月氏一系,被吓破了胆的新月氏王很快就决定率领部落向西迁移,以图避开匈奴这头凶狼,而白广季加入的小月氏部落则并不想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他们的想法是内迁陇西,希望借助秦国的力量,对抗强大的匈奴人。

选择。

只有一次,或生死或消亡。

其实,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因为一次错误的决定而导致整个部族遭遇灭顶之灾的不胜枚举,不久前的鬼方部落就是很现实的一例。

一条大河。分隔东西。

当月氏和匈奴在河西一带打得不可开交时,位于河东的秦国属地。却是一派牛羊成群,风吹草低的兴盛模样。

牧场,对于游牧部落来说,就是它们的生命线,没有了牧场,牛羊马儿就会饿死倒毙,而部落的人口就会减少,接下来就是整个部落被其他强大的族群吞并。草原上的无数次战争都是因牧场而起。

白广季跟随着内迁的第一批小月氏人,这主要是因为他就是从陇西郡出来的,对这块地方熟悉,也正好可以给月氏人指引一下道路。

一路向东,距离秦国的边境越近,白广季却越发的犹豫起来,这大半年来。一直在月氏部落中生活,让他不仅熟悉了草原民族的习性,还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姜丛。

姜丛,没有错。

这个羌人勇士的名字,被白广季灵机一动,当作了自己的异族名字。相比白广季这个偏中原一带的姓名,姜丛无疑更让月氏人接受。

“姜丛,大首领有令,你部为先锋,前往秦城打探消息。速去速回。”就在白广季胡思乱想之时,一名月氏的勇士骑马叫喊道。

“遵大首领令。”白广季应了一声。高举左手一挥,脚尖用力的踢打胯下的老马,催促这个老伙计再使上一把力气。

连败之后,月氏元气大伤,就连白广季这样的勇士也只能骑着老马征战了,而部落中的那些妇孺老弱,则只能依靠两只脚来一步步的跋涉着,他们的命运只能交给天来判断,如果幸运,匈奴人没有追上来,那么就侥幸留了一条性命,如果不幸被匈奴骑兵追上,那等待他们的除了被杀之外,就只有被虏作奴隶了。

匈奴人的奴隶,活着比猪狗都不如,没有尊严,没有地位,没有自由,生不如死的日子,会让人很快的陷入到绝望之中,继而早早的死去——。

老马喘着粗气。

鼓起最后的余力踢打着地面,希望能再度发力加快一点速度,马儿瘦削的背骨与臀部的一次次磨擦碰撞,让白广季感到阵阵火辣辣的疼痛,不用除去衣物,他就知道臀部的老地方又被磨开了。不只是他,部落中的其他勇士们也一个个神情不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临洮。

距离白广季他们所在的地方还需要二天二夜的行程,只要越过这座秦国设立的长城边镇,小月氏人就基本上算是摆脱了匈奴人的追杀。而这最后的一段路程,对于小月氏人来说,就是一次死亡的行军。

白广季能够感觉到,匈奴人就在后面不远处,如同一头头恶狼瞪着发绿的眼睛,盯住了月氏这一块肥肉。

陇西,战云密布。

位于秦国最西陲的这个边郡,和最北方的九原郡一样,是秦国抵御游牧部落的前沿地带,也是秦国骑兵训练和放牧的牧场。

接到李原的紧急命令,初任郡守不久的骆甲不敢怠慢,即开始在全郡发布征召令,但凡适龄的青壮男丁必须在三日内到所在的亭、县登记入册,然后随时听候郡里的差遣,同时,骆甲又出动骑兵一千余人,对河西一带越来越迫近的小月氏人实施监控,以防止这支还未归化的游牧部落残余伺机发难。

这个时候,骆甲还不知道,月氏人这次败得极为凄惨,根本不可能起意对秦国有什么不敬,不过,草原部落的迁移特性,让小月氏和羌人一样,信奉的是强者为王的理念,如果秦军不能拿出足以震憾住这些月氏人的实力,未来的秦国边境将不会有持续的安宁。

九月十七日。

李原马不停蹄,在雍邑与骆甲的七千骑兵会合之后,一路铁骑向西,朝着秦国边境的著名要塞——临洮疾奔而去。

越是向西。

草原取代耕田,成为景色的主角。

“犯我强秦者,虽远必诛!”看着这一幅幅大草原炫丽画卷,李原心中涌动的,是身为炎黄子孙的强烈自豪感,能够成为抵御外虏的英雄,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最值得荣耀的一件事。

大河与渭水都是文明的母亲河。

也是大秦子民生生不息的地方。

匈奴来犯!

激荡起的是李原骨子里那一股炎黄子孙的血性,大秦的土地,大秦的家园,大秦的子民,岂能容忍化外的蛮族来践踏——。

面对匈奴人的铁骑,李原心中战意在加剧沸腾,这场不同文明的碰撞!农耕与游牧两大民族的对抗,是贯穿中国历史的一部鲜活的教材,从上古到近代,乃至现代,这种源于不同文化产生的冲突,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文明的传承,不需要愚蠢的说教,而需要实力和鲜血来悍卫。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