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秦(晶晶亮)-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麾下的将校,以年轻将卒居多。
甘六郎已经是其是最为出色的一个了,其他人能够给韩信提供大战略方面可行建议的几乎没有,这并不是韩信这一支军队存在的问题,而是整支重建中的秦军都在面临的难题。
战国纷乱起。
位于河北的赵国故地,同样也是乱相纷纷,群豪并起。在秦末风暴之中,赵地的反抗虽然不如楚地来得激烈,但却势头猛烈,让秦军上下不敢小视。昔时,章邯在取得与项梁大战的胜利后,之所以转战赵地,就是判断赵地的反秦力量实力强大的缘故。
秦、赵出于同祖,相互交战多年,赵人确实血性悍勇,让秦人感到生惧。从一般推论,章邯的这一判断没有问题,但他却忽略了一点,统领赵人反秦的,其实不是赵人,而是两个魏国人:张耳和陈余。
天下英雄。
能够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张耳和陈余是最为出名的两位。
曾经的刎颈之交,最后的下场是刀兵相向,相互残杀,张耳还算是善终的,他在历史上投奔了刘邦,最终借着汉军的力量,将老朋友陈余送上了断头台。
很遗憾,在整个秦末风云争霸的群豪之中,有名有姓的赵国英豪却是极少。
张耳、陈余,都是大梁人,真正算起来,并不是赵国人,唯一有名字留下的只有一个赵王赵歇,只是赵歇的能力实在不足,被张、陈二人象傀儡一样立来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死于战乱之中。
除了赵歇之外,赵国名将的子孙中,倒有一个人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可惜,他的出身不太好。
李左车,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的子孙。这个最后投奔到韩信麾下的赵国名士由于效力的东家出现问题,所以终其一生,没有得到什么才能发挥的机会。
当蝴蝶一次次扇动有力的翅膀,当秦军在战场上一次次的胜利,人的际遇和决定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
由于河南一带被秦军占领,被陈余赶出封地常山的张耳没有办法带着败兵越过李原,去和刘邦汇合,真要是那样的话,李原自然也不会客气,张耳一直是刘邦的铁杆同盟军,能够灭了他,也算剪掉了又神气起来的老刘的羽翼。
与秦军势不两位的张耳最终选择了投奔楚军,楚将钟离昧引军从荥阳北上之后,即驻军于中牟。
楚营。
楚军大将钟离昧也没有睡下。
常山王张耳的到来,让钟离昧在吃惊之余,也开始对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犹豫起来,几天前,霸王项羽已经紧急派了项佗为信使,命令钟离昧迅速的从赵地脱身,率本部人马回转彭城,协助楚军主力彻底的清剿英布。
楚军的内讧让钟离昧心生厌倦,英布虽然不是一直跟随项羽的部将,但一起并肩作战多年,交情总还是有的,现在,却要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内讧。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击败近四十万秦军,项羽的威望也达到了其人生的最顶点,同时,他的性格上的缺点也开始慢慢的暴露出来。
其实,暴露缺点的,不只是项羽一个,被尊称为亚父的居巢人范增也开始走下神坛,格局太小、眼界不阔是范增作为一个谋士最大的问题。
由他一手策划的分封制让关东各地乱象纷纷,诸侯们对项羽纷纷心生怨言,根子就在范增的这一短视谋略上。
钟离昧举棋不定。
原本按照项羽、范增的设想,是要求钟离昧一路向西打到蒲坂渡,威胁秦军后路的,这一策略在韩信军北上之后,钟离昧即改变策略,由进攻改为对峙,他的这一应变策略在楚军内部形成了二种不同的观点。
其一是以范增为首的谋士、郎中认为,钟离昧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固步不前,心存犹豫,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而且,不能因为与韩信有旧,就放弃自己作为一个楚军大将的操守和信念。
其二是以季布、周兰等一大批楚军中下级将校为一方,这些与项羽、钟离昧风里来、雨里去有着深厚感情的将士,对一直以来夸夸其谈的范增厌恶不已,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钟离昧审时度势的决断,怎么也比范增一个老家伙的臆想要强了许多。
这场争执加剧了楚军内部的分裂,在项羽的压制下,在彭城被英布的军队包围的关健当口,双方都保持了相当的克制,这次项佗明着是来慰军,暗里却是带着项羽的最后通谍来的,也是给了钟离昧一个台阶。
项羽在信里的意思很明白,同意回兵的一切都好,不同意的话,那么,钟离昧就和英布一样,从楚军序列中分离出去。
这让钟离昧感到很不是滋味。
霸王,已经不是那个在漳水畔,与将士同喝一盏酒,同吃一块肉的楚军骁将了,他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能容人了。
也许是成为诸侯领袖的那时变的吧!具体的时间,钟离昧也是说不出来。
如果没有张耳的到来和与韩信军的对峙,钟离昧最后的决定,可能还是会听从项羽的命令,回到彭城,依旧成为项羽的一员部将。
但现在,钟离昧却不想这么做了。
赵地千里,正是英豪角逐的战场,独立领军作战的淋漓畅快,让钟离昧感受到了解除束缚之后的自由与无羁,这才是他心里想要的。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三国大战
赵地,一片混乱。
秦、楚、赵三家争霸的场面,让人感到目不暇接,秦军方面,韩信军七千人,楚军方面,钟离昧会同张耳的残兵约一万三千人,兵力最多的赵军陈余、赵歇有将近八万人的部队,这三方力量云集在中牟一处弹丸之地,让人感到时局变幻的捉摸不定。
在张耳的极力游说下,钟离昧最终没有回军,而从他决定独立的这一刻起,项羽的西楚国的权威也开始日渐下降。
一个没有向心力的势力,是没有生命力的政权。
项羽在推翻秦国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但在如何治理好地方一块,他的能力比张耳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秦新历二年八月末。
伴着西北草原吹来的第一波寒流,赵国大将军陈余率领八万步骑来到中牟一带,最近的一年,陈余的人生轨迹从大起到大落,又到重新崛起,其变化之大,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牟山。
赵军依势扎营。
陈余的中军大营就扎在牟山的北侧,与南侧的楚营遥遥相对,在距离他们有十余里的地方,是韩信的秦军营地。
“大将军,我军的南面,是楚将钟离昧和张耳的军队,西面,是秦将韩信的部队,现在的局势是三方交错,形成胶着状态,秦、楚两军对峙已有月余,我军则是初到,所以,以李某之见。最好的对策应是以不变应万变,先稳一稳再作决定。”
军帐中。陈余斜躺在一张虎皮的裘袍上,微闭着眼睛养神,在他对面,一个三十余岁,背略微有些驼的男子正在说话。
“广武君,张耳那厮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二千的败兵,我们只要再加把劲,就能一举灭了张耳。又何必再费周章。”陈余睨了一眼,很有些不以为然。
“大将军,为周全计,是不是遣一支偏师进抵秦营对面驻扎,以防敌从侧后袭击我粮道。”被陈余称呼广武君的男子又道。
“这个我自有安排,就不必左车你费心了,倒是粮秣之事。甚是要紧,这样吧,赵王那里还需麻烦你再回一趟,督促后续粮秣速速运来。”陈余摆了摆手,说道。
“诺!”
陈余不肯分兵,李左车只有一身本领。也只能无奈的带着失望离开。
这次出兵,赵军八万大军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五万主力是陈余一手重组起来的亲信部队,还有三万人是赵王歇的部队,不过。这次赵歇没有前来,而是派了麾下的广武君李左车为副将统兵。
副将。
在别的军队里面。至少也会带上一部分将卒,但在陈余这里,李左车的遭遇却很悲催,赵歇的三万人马一归并到陈余这里,立马被打散重新编练,所以,李左车现在充其量,只能在陈余这里打打零工,出出主意,至于带兵是想都不要想的。
李左车很郁闷。
回到自己营帐之后,心中憋屈之下几乎一夜无眠,最后临到天亮时,他决定给赵歇写一封长信,诉说一下自己在陈余军中的遭遇。
陈余与张耳的仇恨。
在李左车看来,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也没有必要这么打得你死我活的。
从起源上来说,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就是彼此不能包容,巨鹿之战,张耳被秦军围困城内,连连向陈余求救,在张耳想来,两人都是刎颈之交,陈余一听到消息一定会立马带着所有的兵马赶来救援。可惜,张耳的想法实在有些天真,陈余倒是想来援的,可是一到两军对峙的地方,秦军足足二十多万,自己一方满打满算也不过万余拼凑起来的士兵,这仗如何能打得赢,于是乎,陈余也和其他诸侯一样,成为作壁上观的看客。
张、陈两人的矛盾由此种下。
项羽入关中之后,张耳有随军出战的功劳,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而陈余因为没有随同入关,仅仅被封了个侯。这里面有没有张耳的因素无人知晓,不过,陈余因此也把张耳给恨上了,随后,张耳入赵地,一举夺了陈余的兵权,将这位与自己抵足而眠的兄弟弄成了光杆命令,不仅如此,张耳接着又派兵抢了赵歇的地盘,将堂堂的赵王赶到了代地。
历史是最真实的。
史书是最虚假的。
成王败寇的朝代更替,让许多的真实事件最后都变了味。
从公正的立场上说,张耳在成为常山王之后的所作所为,确实很不上台面。夺了陈余的兵权倒也没什么,兄弟做不成,就做仇人,这才是狠人应该做的,只是你再狠也不能把赵歇给逐到代郡去。
赵歇不管怎么样,也和你张耳一起并肩在巨鹿战斗过,当然,可能赵歇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在赵人的心目中,赵歇再不济,也比你一个魏人要有归属感的多。
李左车忿忿不平。
在匆匆的写罢书信之后,他便带着几个随从出了营门,向着北方的邯郸而去,而在得知李左车离去的消息后,陈余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一脚踢开李左车。
这八万大军就都归属他陈余指挥了,有这么一支强军在手,他陈余又何需怕的谁来?莫说是钟离昧和韩信两个小角色,就是项羽或者李原亲自前来,他陈余也是一样不惧。
赵军的内斗。
在平静中开始,在平静中结束,没有引起一丝的波澜。
在解决了李左车这个内患之后,陈余气魄极大的开始了他一生之中最为高潮的一次大战,他一面命部将夏说接管李左车的部队,并监视秦军的一举一动;另一面自率五万大军与楚军决战于中牟北的平原上。
这是一场与虎牢关大战并没办法相比的战事,刚刚从农民转为军人的陈余军虽然在人数上是楚军的五倍,但在质量上却差异太多。
面对陈余的挑衅,钟离昧别无退路,只能应战。从八月十日至十三日,两军恶战四日,彼此大小战斗数十次,结果却是很遗憾,双方各有胜负,不过从总体来看,楚军渐渐开始显现不支,这其中有士气上的原因,也是张耳的常山王太过无能的因素。
十四日,战况突变。
静观其变了几日之后,韩信没有再象之前那样按兵不动,陈余击败钟离昧独霸赵地,显然不符合秦军的长远目标,一个混乱的赵国才是李原想要的。
所以,在韩信的指挥下,秦军突然发力,以迅雷之势一下击垮了由夏说率领的老弱赵军防线,从侧后方开始猛攻赵军后翼。
陈余没有想到韩信会在这个关健时候进攻自己,而不是攻打实力不强的楚军,一番惊慌失措之后,陈余不得不率领余下的部队朝着邯郸方向撤退。
楚营。
钟离昧脸上疲惫尽显,独立领军作战与只是作为一个将领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而后者只需要打好仗就可以了,不过,钟离昧不后悔,如果不走出这一步,他永远只是生活在项羽阴影下的钟离昧。
现在的日子,才是他真正想要的,只要是一个男人,又有哪一个不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钟离昧是如此,韩信也是一样。
“钟离将军,这次是秦军救了我们,听说秦将韩信与钟离将军有旧交?”常山王张耳容光焕发,一扫多日的不快。
钟离昧淡淡的看了一眼得志的张耳,道:“有劳常山王关心了,韩信出兵,只不过是想保持赵地的平衡罢了,与私交无关,今日一战,我军助常山王解了陈余的危险,那么接下来,汝答应的事情也该兑现了。”
张耳入营之时,为让钟离昧救援,许下了将赵国的常山一带给钟离昧驻扎的承诺,现在危机一解,张耳立时觉得这许诺太亏了。
“钟离将军,这此一时彼一时,常山是霸王分封的属地,要是本王擅自让给将军的话,恐怕霸王怪罪下来,本王担当不起。”张耳一听,立时苦了脸,迭声道。
“汝就不怕我现在就撤军回了彭城?”钟离昧被张耳这么一说,立时黑了脸。没有固定的地盘,也就没有了粮秣的补给,一支流浪在外的孤军,是不可能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的。
“钟离将军休怪,本王也是随口一说,只要将军能够将陈余赶出邯郸,本王保证,大军粮秣一切都包在我身上。”张耳信挚旦旦说道。
过河即拆桥。
张耳其实和刘邦是一路人。
在厚黑的一门学问方面,莫说钟离昧,就是项羽也是远远的不及这两位。若是钟离昧真的听从谏言进攻邯郸,张耳不禁可以借机击败陈余,而且还能收复失地,等到那时候,再招兵买马,复建常山军,有了自己的军队,钟离昧再闹腾也不用再去理会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 收编彭越
这世上。
聪明人往往自认很聪明,实际上却很傻。
张耳就是其中一个。
在还没有掌握绝对实力之前,他迫不及待的选择了与钟离昧摊牌,目的就是想趁机将这支楚军归并到他张耳的名下。
只要钟离昧屈服,那么常山王就又有了足够的实力。不得不说,张耳从选择投奔钟离昧,到最后的游说,一环扣着一环,计谋相当的不错,可惜,他唯一错的就是看错了人。
钟离昧的个性虽然比较温和,但也不是任人欺凌的人,况且,在项羽手底下是头号猛将,难不成还要在张耳的手下混饭吃,这不是越混越回去了。
九月十日。
钟离昧军在向邯郸进军的途中,突然发动兵变,张耳的部队措手不及,加上将领死伤殆尽,全无斗志的张耳军被悉数缴械。
随后,钟离昧毫不客气的将还沉浸在得意洋洋中的张耳给礼送出营,在一番无谓的争执之后,张耳很是憋屈的孤身离开楚营,决定去投奔自己的老朋友,汉王刘邦。
从来时的三千残兵到离开时的孤身一人,张耳的遭遇印证了一句话:没实力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吞并张耳部之后,钟离昧立即改变了原定的行军线路,率军又回到了中牟,这块位于赵国、魏国、秦国之间的飞地,正好处于三不管地带,对于钟离昧来说,这是他最合适的驻军地点。
一河之隔。
两重天地。
这个炎热的八月。李原一直呆在雒阳整肃军队,连续的征战将秦军原有建制的一些弊病给暴露了出来。这些小毛病如果不得到改善,未来秦军的征途将会变得更加的艰难。
多兵种之间的协作是秦军乃至这个时代所有军队的通病,骑兵、弩兵、步卒,还有辅兵之间必须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因为各兵种相互独立之后,造成的本位主义和扯皮思想。
而解决的途径,李原则采取了在每支部队设立一名郎中的意见,郎中主要负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