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秦,大秦!”这呼喊声,就是关中秦人苏醒的声音,而他们的醒来,又不知将会掀起多少腥风血雨。

“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守四方——!”刘邦苍老的胸膛里,一颗还在跳动的心激烈的跳动着,让他猛然的大声叫喝起来。

自从上次在荥阳城下觅得了大风歌的第一句后,刘邦一直苦苦思索,却始终想不到令他满意的下一句歌词,今天,被秦军的战歌一激,吃了败仗的刘邦心绪难平,不由得吟出了大风歌的另一句歌词。

汉军战败,将士流落。

不知道会不会有勇猛的壮士来投奔,保卫汉国的山山水水、一方国土。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

随着刘邦和一众将领的哼唱,不一会儿,汉军上下也跟随着节奏呼喊起了刘邦自创的汉军军歌《大风歌》。

在刘邦的战歌鼓动下,汉军将士的眼睛开始充血通红,昔日秦人的残杀、压迫如一幕幕场景涌上心头,让他们心恨难平。

秦军阵中。

军歌渐息,只有士卒的喘息声,在耳边回响。

李原就在秦军阵中,冷眼打量着面前的这支汉军,刘邦草莽出身,他麾下的这支穿着红袄系着红巾的汉军将卒也有着同样的草莽之气。面对顺境,他们会失去理智,做出不可控制的荒唐举动,面对困境,他们会拼死一搏,爆发出让人生畏的强大力量。

“刘邦,不愧是开创了大汉一代王朝的人物,在如此困境之中,竟还能有如此激励人心的手段。”李原心中,暗生警惕。

“赎俘!”

伴着军中粗嗓门军侯的叫喊声,一场战争史上极是罕见的赎俘交易在两军阵前开始,而之所以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主要还是李原和刘邦相互之间的信任度已经接近零的地步。

一个,二个,三个。

一队,二队,三队。

一个又一个的汉军败卒拖着疲乏之极的身躯,神情麻木的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在被俘的这段日子,李原也没有浪累了这些上好的劳力,易地重建咸阳城的大规模工程在开春之后就要上马,而这些俘卒担当的,正是最最繁重的挖土作业任务。

刘邦支付的钱粮,目前只能换得这第一批的俘卒,接下来的剩余部分,还要等从汉中、巴蜀运来的粮秣抵充。

这一次的北征之役,对于刘邦来说,是一次沉重的失败,不仅让他损失了众多精锐的将卒,而且让他失去了用以支持新一年大规模作战的粮秣。

汉中、巴蜀的粮秣,也不是无限量提取的,可以想象,当初刘邦在两个地方许诺下的免赋免徭役的诺言,又将不能兑现了。

李原被封为神武侯、秦军在关中取得前所未有大捷的消息,不仅仅振奋了在雍歧作战的军中将士,也让一直以来游离在外的边军有了归属感。

秦新历二年,三月。

九原。

这座塞上名城的城外,长长的荒草暗暗的抽出新的嫩芽,在青石砌就的城头,飘扬着的依旧是秦国那一面黑衣白字的旗帜。

“神武侯,威武!”获悉李原救援蒙虎,击破刘邦的消息,一贯高傲的边军主将王离终于动容。一直以来都想着和章邯一争高下的王离倏然发现,他的狭隘境界与李原相比起来,实在差距太大。

换了自己,会不会弃了唾手可得的大利益,去冒着后路被断的风险救一支没有什么大关系,只是相互扶助过几回的友军,王离自问没有这般宽宏的气量。

事实上,王离之所以没有象王翦、王贲那样成为秦国的第一流名将,根源就在于太过一帆风顺了,他的眼里,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容不下任何一个有才干的人。感到心中羞愧的王离,终于第一次正视了自己的不足,对于这位世代将门的军中高干子弟来说,这样的审视不亚于是一次重生。

作为大秦最为精锐的野战军团,边军南下之后,屡次作战皆是大败结局,王离心头憋屈,苏角、蒙虎心头也是压了一肚子火,现在,高奴的后路已经稳固,边军将卒有了自己的大后方,又有李原这支坚固的同盟军在关中呼应,王离顿时战意浓浓。

三月四日。

长久默默无闻的秦国边军突然在边将王离的率领下,对袭扰九原的匈奴部落进行大反攻。

王离,这位之前屡犯错误的秦国边将,终于展现出了将门虎子的风采,阴山一役,王离、苏角、蒙虎三支边军主力一并上阵,与不甘心退却的匈奴左骨都侯、右骨都侯二路骑兵再战一场,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边军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结果心存轻敌之心的匈奴人吃了大亏,被一心要证明自己是秦国第一精锐的边军驱逐到了漠北一带。

这一场争夺牧场的战斗,让丰饶的大河九弯平原依旧在秦军的手里,匈奴人渴望得到的有着丰茂草场的河套,依旧在孕肓和滋润着大秦的边民,供养着一匹又一匹秦军的战骑。

南拒汉军,北抗匈奴。

经过长达二年的搏杀,白手起家的李原终于在关中平原抢得了一方沃土根基,虽然依旧要面对重重的考验,但只要齐心协力,关中的秦人已经开始相信,在李原的带领下,秦国的复兴一定能实现。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复兴之路

关中大地。

再次覆盖上了秦国漆黑如一的颜色,习惯了大秦森严法度的秦人,在新任命的官员的指派下,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

秦国的国家机器隆隆启动。

与刘邦达成和解协议之后,李原一边加紧清剿关中的汉、楚残余逃卒,一边积极布防,抢占战略要冲,以便长期固守,并抵御来自于外部可能的威胁。

三月七日。

从九原来的边军校尉蒙虎以边军代表的身份来到咸阳,在与李原会面协商之后,边军在享有相对独立的军队自主权的基础上,正式回归到了秦军的序列。

此次洽谈,边军向中央靠拢的态度前所未有的诚挚。作为李原救援边军的回报,王离放弃了对高奴、九原等地的内政治权,将这一权利交还给了朝廷,这使得李原势力的触角能够向北深入到了河套一带,从而为下一步与匈奴作战奠定了基础。

十余万人要吃要喝,还有数不清的各类纠纷,让王离、苏角焦头烂额。内政的治理上,这些边军骁将一直都不怎么擅长,之前是因为赵高的压制,让他们不得不接手自救,这回将烫手的山芋还给了李原,几位边军大将才始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北方的形势渐趋安定,在西边,骆甲的陇西骑兵已经快马回到了上卦,潜入到河西一带的白广季接连送来紧急军情,大月氏和匈奴的部落争霸战开始日渐升温,如果战事波及,生活在河西一带的游牧部落很有可能向东迁移,进入到秦国的陇西郡,这些草原强盗的到来,势必破坏陇西郡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势。

在东方,象征着秦国荣耀的黑色旌旗再一次在函谷关飘扬,这是自打函谷关被项羽攻破之后一年里,秦军再一次踏上这座雄关险隘。

守卫关险的秦将,是李原麾下一直勤勤恳恳、不出风头、安分守已的蒋渝,随着陈仓道以南沮县、河池、阳平关等地归并到秦国的版图,陈仓的军事价值开始降低,有着坚城防御经验的蒋渝被李原再一次调防。

“函谷关,乃我大秦之门户,请将军多多费心,勿再让敌陷了关隘。”在蒋渝路过咸阳辞行时,李原郑重的嘱托道。

“李侯放心,末将到关后,一定复查山径,决不让敌一兵一卒通过。”蒋渝点头道,语气里冷冷的不带一丝的情感波动。

李原带着欣赏的目光,凝神看着蒋渝离去的挺拔身影,心头涌过一丝的暖意,蒋渝在秦军的诸多将领中,不是立下战功最多的,但却是深得李原器重的一员年轻将领,与个性鲜明的骆甲、王尚、曹信相比,蒋渝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服从性。

除了函谷关外,位于褒斜栈道北端的蓝田关也是护卫关中的一处要冲,刘邦虽然吃了败仗,但这位汉王一向善于落井下石,保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卷土重来,李原与陈平筹谋再三之后,决定在蓝田关口布下四千精卒,并由校尉冯宣统领镇守于此。

在二处隘关守将的选择上,李原力排众议,没有启用章邯、辛胜这样的经验丰富的老将,这其中原因还是为了长久考虑。

复占关中之后,秦国基本算是恢复到了春秋时的地盘,但在国力方面,连续的破坏让关中暂时失去了支持一国征战的能力,短时间内,李原不可能如始皇帝一样带着秦军出函谷、与项羽等诸侯决战。

休养生息,恢复力量。

是李原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同时,关中三秦父老的民心也需要慢慢的恢复,在内政的治理上,除了时间的累积外,没有其他的捷径。

秦新历二年,三月十五日。

一支长长的车队沿着有些不平的驰道,朝着秦国昔日的国都咸阳进发,在车队的中间位置,秦国长公主赢玉漱一身盛装,乌黑的发丝被盘起了公主髻,领口处的镶边也被金丝线所缠绕着,显示着大秦王族的显赫气派。

随同赢玉漱一同回都的,还有即将出任秦国治粟内史的关跃、赵贲、李政、张负等一众李原系内政官员。二月的那一次内部会议,在举荐李原为神武侯的同时,也基本搭建起了未来秦国的内部权力体系。

与之前始皇帝一手遮天、唯皇帝一人定夺的权力框架相比,现在的新秦势力在内政方面,权力架构要宽松了许多。

治政,考验的是人的耐心,这是李原这样的职业军人的弱项。在这方面,纵算是李原再狠下决心,估计也难以达到萧何那样的水平。

在车队并不引人注目的位置,李斯,这一位在秦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功过是非分不清楚的人物也悄然的在归途之中。

台上台下,处境不同,看待问题也会不一样。

昔日为丞相时,李斯的眼界只有一角,那便是处心积虑的保住丞相的位置,为了这个目的,他放弃了原则,放弃了尊严,也放弃了性命。

现在,李斯的气色比一年前要好了许多,每天散散步、吃吃清淡的小菜、再加上不用多费心操劳国事,李斯难得的过上了自出仕秦国以来,最为安逸舒心的日子,前段时间,他还自告奋勇的书信一封,成功相助陈平游说了章邯,能够为秦国的复兴出一把力,这也让老丞相的心情格外舒畅。

“父亲,前面就是咸阳城门了,三弟带着一众将校在前面相迎!”车帘掀起,李政探进半个头,轻声的说道。

“李侯,他真的没有说什么吗?”李斯紧闭了一下干涩的眼睛,声音里带着些许的颤音,李政可以唤李原为三弟,而他这个父亲却没有勇气承认这个儿子。

过往的种种,现在回忆起来,就象一场让人不敢承认,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噩梦,等清醒过来,李斯才发现,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儿子,还有那一份骨肉亲情。

“李侯,他什么也没有说,不过,我们原先的府邸已经有人给修葺过了。”听得李斯用了官职称呼,已经成为歧山县令的他也改口回禀道。从政之后,李政开始知晓李原更多的事迹,这让他对李原的敬畏与日俱增。

李政也一直很困惑,从来都是低调默默无闻的弟弟,怎么一下子变成了如此神勇了得的英雄人物。而在心头纠结了多时之后,他索性也不去想了,李原本事越大,他也多多少少能沾一些光,起码不用担心有人会对李家落井下石。

第一百五十九章 十五小娘

李斯、李政父子还是想多了。

他们就象陷入到了怪圈之中的伊索,为了李家的荣辱兴衰而患得患失,作为一个古人,他们的眼界就和关中的那些宗族父老一样,为了光祖耀祖而沾沾自喜,为了子孙能够飞黄腾达而处心及虑。

就算是二千余年之后,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某个同样姓李的著名伶人,为了自己犯了强奸罪的儿子不吃官司,到处说情到处找关系,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

其实,都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溺爱,也不能不孝。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胸的开阔,李原淤积在心底的那一股不平之气也渐渐的散了。

在这个纷乱的时世,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要想活着成长,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情。李原的本体之所以会那般的忿恨,根子不是李斯不抚养,而是李斯对待三个儿子分别不同的待遇。

大儿李由从武,二儿李政从文,三儿李原——。

李斯不管怎样,也算是养育了自己,纵算这种养育只是物质上的一点施舍,也比出生之后便抛弃不管来得好的多。

不管以前如何,李原现在对待李斯的态度就是二个字:瞻养。

在物质上,提供安逸舒适的住所和吃食,让老人有一个休养天年的地方,同时,李斯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在空闲时间写写著作,把自己辅助始皇治理秦国的经验给记录下来,为即将重生的新秦贡献一份力量。

至于,重新让李斯出山为相的想法,李原则从来没有过。

权力的欲望会让人迷醉,要爱护一个人,就让他远离权力。在权力面前,李原自己都不能保证时时清醒,更何况有过沉迷记录的李斯。

咸阳城外,灞桥上。

人山人海。

昔日热闹人头涌动的大秦都城景象又回来了,尽管城垣上还残留着刀剑留下的长长劈痕,在桥头的石狮身上,还有一道道被鲜血浸染了的印迹。

秦人从北方的九原、南方的巴郡、西边的临洮、东边的夏邑汇集到咸阳,来到这座破坏得很厉害,几乎只剩下四分之一可以住人地方的都市。他们不糊涂,他们也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城池毁了,可以再建。国家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对于这些普通的秦人来说,能够再一次看到秦国的旌旗飘扬在咸阳的城头,就是一桩最大的喜事。

大秦复国了。

渭水两岸、关中大地,一片欢腾。

这一年,对于老秦人来说,是太不容易的一年,是艰难渡日的一年,也是亲人离散、苟且偷生的一年。

这一年,关中连番被项羽的楚军、刘邦的汉军劫掠,秦人多年积累的财富被洗掠一空,这让他们对秦军的再度崛起充满了期待。

车队缓缓前行。

黑底白字的旌旗猎猎作舞。

长公主赢玉漱命人卷起车帘,定定的看着越来越近的灞桥,看着越来越清晰的咸阳城垣,不知不觉,她的眸子里遍是泪水。

“父皇,你看到了吗?”赢玉漱喃喃说着。与她有着同样心绪的,还有华庭公主赢玉曼等一众咸阳的故人。

对于赢玉漱等人的感触,李原没有去打扰,车队就在人群的拥堵下慢慢前行,当行进到灞桥上时,欢呼声达到了最顶点。

“大秦,大秦!”

“李侯,李侯——!”

人群突然的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这呼喊之声给予了一个人:李原。

如果不是李原坚持着不放弃,此时的三秦大地,还在楚人龙且或者刘邦的统治下,至于约法三章的笑话,对于每一个秦人来说,不过是一次写在竹简上为新上位者鼓噪的赞歌罢了。

“曹信,守住桥头,勿让人群靠近——!”在灞桥这头的李原,皱了下眉头,面前的热闹场面让他回忆起了后世某些旅游景点在长假期间人山人海的景象。

人多,容易造成意外的事故。

在秦国一片欢腾的欢乐气氛下,李原不想出现什么践踏之类的安全事故,曹信长得孔武有力,又兼失了一只眼睛,仅是样子就已足够的吓人,相信在这样的凶神恶煞面前,就是有一、二个想捣乱起哄的也会息了脾气。

“末将领令。”曹信独眼一翻,大声应道。

在战场上失了一只眼睛之后,曹信性情越发的暴烈,领令之后,几队亲卒在他的指挥下,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