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了严整的纪律,与部落骑兵松散的队形相比,秦骑兵的纪律更加严明、往往能以集体的力量冲垮个人的悍勇。

后续的秦军步卒在李原的指挥下,也以急行军的速度在快速行进。让秦国再一次崛起,这个梦想始终存在于每一个关中男儿的心里,现在,他们看到了带领他们实现这一梦想的领路人。

无定河畔的流水,在作证,大秦战卒大呼酣战,不惧生死;贺兰山下的积雪,在作证,秦军将卒策马扬鞭,所向无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男儿对胜利的渴望、对军功荣耀的向往、对权倾天下、唯我一人的追求,李原如此,刘邦如此,项羽如此——。

这世上的纷扰,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权与欲的存在。

关中战事,正在以扩大化的趋势弥漫开来,秦军与汉军之间的争夺战,李原与刘邦这两个老对手的斗智斗勇,就如同一出精彩的大戏,在阵阵鼓声中进入高潮部分。

第三卷 诸侯逐鹿篇

第一百四十七章 黎明之前

扶风。

风雨飘摇。

这座重镇,已经成为秦军与汉军争夺的焦点。

汉将灌婴连续攻城已有九日,有四、五天的光景被韩信截断了补给,加上汉军各部意见不一,灌婴有些松懈外,这二日来,由于刘邦亲临一线,汉军的进攻再一次猛烈起来。

老将辛胜、都尉冯宣率领步卒坚守在城垣的第一线,当初留在城中的五千秦卒,到此时已不足三千人,二千士兵的伤亡,换来的是灌婴部足足多了一倍的死伤,面对一支刚刚组建的新兵部队,灌婴的百战老卒已经快要打不动了。

日近正午。

冯宣紧紧的将后背贴靠在城垣的青石上,张开嘴,急促的喘息着。

“北上的大军,应当已快到了,不然的话,汉军不会如此拼命?”冯宣心头既惊又喜,从今天早上开始到中午,汉军就象疯狂了一般进攻,让他既感到压力重重,又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出身秦国大将军的府上,冯宣的见识比一般的将校要强了不少,这次守城之战,辛胜在城中统筹,而冯宣则在一线指挥作战,一老一少配合默契,才让这支战力不强的秦军步卒坚持了下来。

一山两重隔。

在歧山的东面,战火熊熊,秦、汉两军杀得天昏地暗,在歧山的西面,平静安宁的田园景象让人误以为闯入了桃源境地。

继春小麦一季获得了丰收之后,在关跃、侯喜、张负等内政官员的主持下,新一季的冬小麦抢在落雪之前播种下去,现在,随着严冬的慢慢过去,绿色的嫩芽开始从壳角里面露出一点点头,似乎在向着过路的一队队运粮健妇微笑。

杨老庄。

距离战火正烈的扶风有一百余里,中间有大山间隔,再加上守卫部队,迁居到这里的关中百姓难得的能够在年末的时候,围坐在一起,享受难得的团聚时光。

庄子东头的一间草屋内。

闪动着几点微弱的灯火,这种由松子油提炼而成的油渍在这个时代,属于稀罕的东西,只有富足的大户人家才用得起。

而这间草屋的主人,显然不算在富户之列,屋内,一个丰腴的女人挺着大大的肚子,一脸幸福的坐在一张软席上,在她的身旁,还有一个六、七岁的女娃,长得眉清目秀,一副很是伶俐的小人儿模样。

“娘亲,弟弟在动哎!”小女娃将手贴到女人的肚子上,惊喜的叫了起来。

“别乱摸,等会儿,祭了祖神,给你爹爹许个心愿,保佑他平平安安的。”女人轻拍了一下女娃的手,嗔怪说道。

“哪个爹爹?”女娃儿也不着恼,只是迷惑的问道。

“两个都许,让祖爷爷保佑他们,让刀枪远远的,让利箭远远的,让所有不好的事情都离的远远的——!”女人的声音越来越低,越来越轻,说着说着,她的思绪就如断线的风筝一般,飘落到了不知什么地方。

女人。

就如藤蔓一般,在这个乱世要活下去,必须缠绕住一颗大树,当这颗树倒了,那就要去寻找下一颗合适的强有力的树,这是从小祖母一代口口相训的经验。

杨氏记着这个古训,在第一个男人失踪在关东那场牵扯了二十多万人的大战中的时候,她带着眼前的女娃,千里迢迢来到雍歧,并找到了另一个男人依靠了上去。

这个叫韩四的人,并不高大,性格上还有些内向,在家里的时候,杨氏的表现比韩四倒要强势不少。

在夫妻之事上,经验严重欠缺的木匠师傅韩四,完全无法与杨氏这样的成熟妇人抗衡,仅仅几个晚上的“激战”,韩四就彻底的沉浸在了杨氏的温柔乡里了,一战败北,战战不敌,韩四的新媳杨氏,以女人无以伦比的气魄,将韩四的心紧紧的网住。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一去不返。

正式成为男人中的一员的韩四参加了秦军,并迅速的从一个小卒成为屯将、军侯,随着韩四军职的提升,也带回来了可供妇人和幼儿食用的粮秣、田地,就连松油灯里的油渍,也是韩四的军俸购买的。

女人在憧憬着家里男人几时能回来,憧憬着腹中的小儿几时会出生,又想象着等男人从军中回来,能多买几头牛、几只羊,到时候就是奶水不够,小儿也有羊奶可以喝了,一想到这里,女人心头就甜滋滋的。

生活,总会有美好的一天。

就算天塌下来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韩四战死沙场,新的生命在母亲腹中孕肓生长,在若干年后,他也会如父辈一样,成长为一颗能让亲人安歇的大树。

扶风城外。

汉军军帐。

汉军大将灌婴唬着脸,横跨在帐中案几的一头,闷闷的喝着烈酒,连续的攻城不利,让一向心高气傲的他在汉军众将中失尽了面子。

先锋将。

不是那么好当的。

城里面的秦人就象是一团刺猬,每每在灌婴看到希望时,就露出一根根尖锐的毒刺来,而没有上过城头的其他汉将却在嘲笑,认为灌婴不过是徒有虚名,连小小的扶风城都拿不下,还敢自称是继樊哙之后的汉军第一猛将。

“灌侯,斥候急报,秦军骑兵已经在三十里外出现——!”一个报信的斥候跌跌撞撞的冲了进来。

“周緤在什么地方?北面不是他在驻防吗?”灌婴心头一阵火起,与周緤之间的内斗已经让他在刘邦跟前失分不少,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周緤的部队被调防到了扶风城的北面,灌婴没想到,周緤会让秦国的骑兵一下子突入包围圈内。

斥候低头退了出去,灌婴的火气无处发泄,只能狠狠的将手里的酒盏给用力的掷了出去,这个时候,心存芥蒂的灌婴没有想到,不是周緤不抵抗,而是骆甲的骑兵太过于凶悍,秦骑兵的锐利锋芒远不是周緤一支新败不久的部队能够抵挡得住的。

“来人,速报汉王,就说我军先登入城,然正遇李贼回师,城池得而复失,今敌大兵压迫,为大局计,欲退守武功、渭水一线,不知可否——。”灌婴想了又想,最后叫过军中副将程处,嘱咐道。

“灌侯放心,末将知道怎么禀报!”程处点头说道,作为灌婴的副手,双方的关系密切,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程处稍想一下,就明白了灌婴的意思。

灌婴猛则猛矣,布贩出身的他还有些商贾的狡猾,他这么一回复,很有些春秋笔法的意思,仔细听来,倒不是灌婴作战不勇敢,而是因为李原增援部队来得太快的缘故。

第一百四十八章 宫斗

李原大军迅速回援,先锋灌婴又攻城不利,进入关中以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刘邦大军陷入到了进退失据的困境。

渭水畔。

汉王刘邦中军帐。

一阵阵的怒骂之声传来,夹杂着盏樽倒地的清脆声响,程处一脸灰暗的从帐中出来,前胸的甲衣上,还有几点浑浊的菜渍,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绿色的光芒。

程处挑了个不适当的时候,向刘邦禀报灌婴攻城不利的消息,而在程处到来之前,刘邦正冲着虫达、丁复等人连声斥骂。程处的到来,代替了倒霉到了极点的虫达等三位,让他们在转身离开时纷纷向程处投来了同情的一眼。

围剿武功山的战事让刘邦想想都是一阵头痛,号称山林战行家的虫达、丁复、朱涓等汉将花费了五天时间,却带回了一个不知是谁的秦将首级,至于真正要杀的人,韩信,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

没能抓到韩信,又得悉雍王章邯再次反叛,不仅投奔了自己的死对头李原,还将汉使郦食其给杀了,这让刘邦如何能够按耐得住脾气。郦食其不仅是刘邦得力的外交干才,而且还是他的酒友,虽然,在张良投奔之后,刘邦在大方向上一般采用张良的建议,但这并不代表郦食其完全失去了刘邦的信任。

“秦狗,李贼,一个个都给我去死!”刘邦大发雷霆,自从当上汉王之后,刘邦已经很少这般动怒了,跟在他身边的近侍细想起来,还要追溯到荥阳那会儿光景,似乎刘邦那一次动怒也是与李原有关。

莫非,那李原真是汉王的克星。

这个念头,在一些近侍的心里滋生,发芽,慢慢的茁壮成长起来,而它所需要的养份,就是刘邦一次又一次难看的脸色,一次又一次勃然大怒。

“汉王,章邯复叛,我军腹背受敌,当务之急,是尽快的收拢部队,然后渡渭水南岸,以作长久之计。”张良等刘邦怒气稍歇,急忙谏议道。

“子房,你来说说,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每次李贼都能这般的幸运,老天爷怎么不将好运气降到我刘某人头上,是我祭祀得少了,还是我是楚人的缘故?”刘邦依旧心绪不平,恨恨叫道。

神怪传说之类的,张良并不相信,当然,他也不会去劝说刘邦别轻信这些方士的胡说。

“汉王,留侯所说在理。秦、雍两军夹连胜之势而来,势头凶猛,我军分散于各地,容易被各个击破,不如弃了北岸,以渭水为界阻敌南进,只要能挺过寒冬,我们就能再从汉中遣兵来援,李贼兵少将弱,又要占据一大片地盘,势必首尾不能兼顾。”大将曹参在张良之后,也鼓起勇气劝谏。

“再战,谈何容易,这些年来,我们与李贼交锋不下三次,又有哪一次真真正正的胜了他?”刘邦叹息道。

“汉王,万万不可灰心丧气,李贼不过是一时运气罢了,这运道哪会一直照顾他一人的?”萧何、周勃纷纷力谏。

刘邦是他们这一群人的头,别看刘邦似乎不学无术,没有什么特长,但在笼络人心方面,在带领团队方面,刘邦的能力无出其右,汉军少了别人,都不会影响它的存在,若是少了刘邦,则这一支军队就散伙了。

“也罢,且再让李贼得意一回,来人,全军渡河转进!”刘邦一一携扶起众将,眸中隐隐有泪水散落。

人定胜天。

这句话,刘邦曾经奉为激励自己的铭言。

但现在,他却动摇了。

若老天将李原视为传承人,那他刘邦又算什么,英雄踏阶路上的石头吗?若不是瞧着一众老兄弟、一众亲信将领,他心里头的那股子劲头早就歇了。

秦新历三年,正月二十五日。

一场小雪,覆盖了雍州小范围的区域,给刚刚修葺一新的长街,带来了一抹欢笑,一抹的新年的气息。

雍州城里,比往年多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从四乡八邻赶来集会的乡亲,说着大致音调差不多,但细分起来又有不同的秦腔,让人听了,也有一种融入进去的冲动。

“哎,大娘,这是新磨的粉子,怎么个价?”顾芸娘脚步停在一处摊子前,将已经磨出细茧的手掌探进热乎乎的袋子里。

从歧山到雍县,有五十余里的路程,用骡车的话,半天的时间就够了,顾芸娘特意的起了个大早,陪着乡里的几个大嫂子来城里购置一些过年的东西。

时过境迁。

现在的雍县城里,已经和几个月前大不相同,肃条冷落的状况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原,那呆子,他——,不知道过得好不好,会不会想起还有一个卑微的女子,在痴痴的等着,等一个虚幻的结果。”顾芸娘这么想着,就这么的婷婷立于长街上,任由四下里的人流穿过,这一时的她,仿佛又回到了昔日荥阳花魁的醉人风姿。

“公主你看,那姐姐,真是太美了!”小女婢的一声惊呼,惹得刚刚步出一家成衣铺子的赵玉曼抬眼打瞧。

华庭公主赵玉曼还是少女心性,一大早就出了门,没有了王宫里那些礼节礼仪的束缚,这个天真的少女一下子象是出笼的小鸟一般,在这雍歧冬末春初的天空里,自由欢笑的飞翔着。

顾芸娘身上独具的气质,加上迷离无助的神情,不仅让路过的男子纷纷侧目,也吸引了初懂得打扮的赵玉曼。

“回府!”赵玉曼凝神打量了一会,倏然神色一变。作为一个八卦传闻的爱好者,赵玉曼的记忆力惊人,虽然只在几个月前,匆匆在雍县的驿站远远的见过一面,顾芸娘的样子她依旧能记得。

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对手。

她不是已经离开了雍城了吗?怎么又回来了,不行,姐妹同心,其利断金,这等大事必须赶快报给姐姐知道才行。

对于赵玉漱与李原之间暖昧的关系,赵玉曼心里明明白白,象李原这等年轻俊朗、又有才干英勇的风流人物,哪个女子不喜,哪个女子不爱,赵玉曼的小心思里早打上了姐妹花齐上阵,与其他外来的女人较量一番的主意。

女人的世界,是男人。

男人的世界,是天下。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宫斗;有男人的地方,就有战斗。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从来就不曾改变过。刘邦的后宫里,吕雉与戚姬斗了个你死我活;李原这边,赢氏姐妹、顾芸娘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耍些小手段猜忌起来。

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武侯

赵玉曼大呼小叫。

眼睛里只有李原一个男人的情窦初开少女,总有那么些许的排斥异己的幼稚动作,长公主赵玉漱一边听着妹子的叙说,一边面带和蔼的微笑。

“红袖,去门口看看,顾家妹子还在不在,在的话,请她进来叙话?”赵玉漱轻泯了一口漱水,淡然笑道。

“遵长公主吩咐。”红袖顺眉应和一声,转身离开。经过这些天的历炼,脾气火爆的红袖丫头性子收敛了许多,这或许是经历了外头的流离失所的缘故,这个乱世,与荥阳城中的郡守府有太多的不同。

“大姐——!”赵玉曼嗔道,她没有想到,赵玉漱会这么大方,让自己的情敌登门,这不是引狼入室是什么。

“芸娘是我的手帕之交,不是外人,玉曼你若是等会有失礼之处,可别怪姐姐不客气。”赵玉漱冷哼一声,道。

这个妹子,其他倒没有什么,就是有时候小心思太活泛了些,别说李原对她没有什么心思,要是哪一天真有了的话,那后宫还不被闹一个天翻地覆,所以,趁着现在一切还都是未知数的时候,紧敲几下十分有必要。

一年又一年。

今年与去年,对于长公主赢玉漱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两个年份;去岁的这个时候,她还在雒阳的洛水边上,看着一队队运粮的船队忙碌来回;今年,却已身在雒阳西面千余里外的秦国边陲小城雍县。

流离与迁移,会让人心生疲惫。

赢玉漱渴望已久的安定生活,在辗转了数年之后,终于愿望达成,而助她完成这一心愿的人,此时,却还在为更大的理想而拼杀。

歧山以东的战况,时不时的通过快马斥候回报到府上,让赢玉漱心里忽上忽下,心情时喜时忧,好在没有过多久,北征的大军送来好消息,在顺利击败了鬼方部落后,李原率领秦军主力部队回师了。

长公主府,后厅。

“芸娘,这些天来,你过得还好吧?”赵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