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路有秦军骑兵袭扰,前面更将要面对如泰山压顶般的秦军主力,龙且困守在扶风城内,已如瓮中之鳖,无法逃脱。

“速传令,请雍王、翟王前来会合,另外,给蓝田关送信,就说,秦贼反攻了,请汉王出镇咸阳。”龙且无奈之下,下达了总撤退的命令。

以他的想法,章邯、董翳两支军队兵力算起来有二万余人,加上自己收罗的残兵,勉强可以补充到二万三千人,凭着这支拼凑起来的军队,再有扶风城池阻挡,也许能够将正面的秦军势头阻挡住。

毕竟,一场大战过后,秦军的损失也不下万人,连续再打一场攻守易势的持久战,李原估计也没有那个实力。

至于后路上的秦骑军,则只能交给汉王刘邦来对付了,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两相权重,龙且还是觉得刘邦好歹是反秦同盟势力,又与李原数度交锋,关系恶劣,引入这样一支同盟军的话,至少在目前不利形势下,已是最佳的选择。而等到危机解除,霸王项羽的援兵一到,再行收复失地,击败李原,逐走刘邦,龙且就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关中秦王。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龙且似乎从来没想过,凭他的能力,又怎么斗得过老奸巨滑的刘邦,更不用说如灿烂星辰般崛起的李原了。

秦新历十二月,冬。

秦楚两军歧山一场恶战,秦军斩首敌卒达到一万五千余级,俘虏敌卒二万余人,大捷之后,李原即令老将辛胜负责追剿楚军逃卒、处理善后事宜,自率精兵一万径取扶风。

对章邯、董翳还抱有期待的龙且在扶风县滞留了十日,没有能等到章、董两军告捷的奏报,等来的是扶风被秦军团团包围的不利消息。

李原一万步卒,会同骆甲的骑军五千众,将龙且的残兵败将包围于小城之内,与此同时,在北方的高奴县,苏角、蒙虎率领的边军先头部队和董翳也开始了争夺无定河畔牧场的决定性战事。

扶风城外,秦军军营。

围攻扶风城的战事即将打响,面对龙且这样的凶悍对手,李原一路穷追猛打,丝毫没有松懈的意思。

除恶务尽。

龙且一死,霸王项羽就是断了一臂,不管未来的战局如何发展,能够让敌人削弱的事情李原自然不会放过。

让对手一点点的弱小,让自己一点点的强大,这就是秦末乱世生存的全部。

韩信有些忐忑不安的等待在中军帐外,在他的身边,族兄韩四意气风发,脸上神采奕奕,他刚刚给家里的婆娘去了一封书信,言及这次立下大功得到的赏赐,再想想有朝一日回家后,貌美婆娘的温柔体贴,韩四不禁有些痴了。

“四哥,李将军是怎么样的人,你再说说?”韩信犹自有些犹豫,对着韩四低低问道。从一个阵营投到另一个敌对的阵营,有着这样的背信行为,李原能不计较,韩信没有信心。

“信弟,你不用担心,李将军用人,只看能力,不讲身份,我们兄弟有朝一日,也让那些王公权贵、还有士大夫看看本事!”韩四自信的哈哈一笑。

中军帐。

夜色渐深,松油灯点亮了帐内的角角落落,李原还在查看来自几个方面的快马急报,歧山大捷的同时,在陈仓、高奴以及西栈道方向,局势复杂多变,万一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让敌窜入雍歧腹地的话,李原这好不容易经营下的一块根据地就会遭受破坏。

“将军,帐外军侯韩四求见?”持戟守卫的亲兵进帐回报。

“进来!”李原答应一声,韩四也算是老熟人了,在这次大战中,韩四所在的一队追随辛胜袭营,为秦军反攻奠定了基础,这样一名勤勉的军侯级别军官,纵算能力上有所不足,但却能忠实的执行任务,当年的那一支强大的秦军,也正是以许许多多如韩四一般的低级军官为支架,才始成就了令关东诸侯闻风丧胆的大秦雄师。

“将军,属下斗胆,向将军举荐一人,这是我族弟韩信,曾就学于名师习兵法,先为楚军郎中,今特来投奔。”韩四壮了壮胆,上前一步说道。

“韩信——,可是东海郡淮阴县人氏?”李原抬头,正见韩四有身边,一个脸色有些苍白的年轻人也在打量着他。

“淮阴韩信,见过李将军。”韩信被李原目光一扫,只觉一阵凉气从心底涌出,久居上位,又兼战场搏杀几番,李原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慑人气息遮掩不住。

“韩郎中,既习兵法,且来看,歧山一战,我军之布防如何?”李原按下心头惊喜,点指着帐中沙盘问道。

“李将军,敢问这是何物,竟能将山川河流尽收于一帐之中?”韩信上前,仔细察看了一番沙盘,惊声问道。

“此谓沙盘,歧山渭水地势,尽在这一方天地之内。可作行军作战辅助之物,此为取地势之势罢了。”李原笑答道。面前的这个人对军事感兴趣,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名将韩信,这对于麾下大将缺乏的李原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李将军,关于歧山一战,其实韩某早有一疑问,今日一见,正好相问,秦军背水布阵,敢问是迫不得已,还是故意为之?”韩信盯着沙盘思考了一会,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

第一百二十七章 韩信归秦

背水布阵。

是兵法之大忌,就算是熟读三略六韬的韩信,也不曾在古往战事中,发现有这等自陷死地的情况,更何况,李原还不可思议的取得了胜利。对于李原在军事上的造诣,韩信现在已是深感佩服。

“背水之战,实是不得已为之,军国大事,行险弄巧,偶一为之可行,若是事事想着取巧,则他日必遭败绩。”李原脸上一红,正容说道。这次的渭水歧山一战,参考的战例就是韩信的成名之战,李原这山寨的碰到原版的大宗师,居然还是人家请教自己,这让李原一时之间情何以堪。

“李将军说的是,不知师从何家,是否为鬼谷门下?”韩信被李原这么一说,顿时觉得知己一般,他本来就属于那种一门心思想在军事上发挥才干的人才,对心计什么的并不十分看重,这时听李原说出这一番见地来,心头也是一阵欣喜。

“鬼谷前辈原倒是听说,可惜无缘一见。”李原汗颜,他的老师是百度、是网络,是后世纷繁复杂的各种经典战例,这又哪里能和韩信说得清楚。

“哦,那不知李将军尊师为哪一位隐世高人 ?'…'可有著作留世。”韩信又执着的追问道。交谈甚欢,韩信也放下了思想包袱,诚意向李原请教起兵法来。

“李某不过是闲暇翻看了吴子、苏子等旧著,不敢辱了诸位圣人的名声,韩郎中如此相问,可是心中有惑?”李原笑了笑,很是自自然然的答道。

这个韩信,怎么有点象后世那种只钻研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一谈到感兴趣的业务知识方面,就全无顾忌的发问起来,要不是李原来自后世,对这种性格的人见识的多了,只怕韩信这一问就能闹一个不愉快。

“呃,李将军勿见怪,韩某只是对兵法韬略有些兴趣,只可惜,一直没有遇到明师求教——!”韩信脸上一红,有些期期艾艾的说道。

“哈哈,兵家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有师相教,是幸运;无师相授,也不必沮丧伤感,韩郎中要是有兴趣,我二人就以关中为例,摆开战场,来上一局,如何?”李原赫然大笑。

“遵将军令!”韩信眼睛一亮,点头道。

李原以关中形势相邀,这其中存了考量之意,韩信要是能够在推演中表现出自己的能力的话,受到重用不用话说,相比不把平民出身的韩信看到眼里的项羽,李原这种实实在在的态度,反倒让韩信感到了真实可信。

松油灯火亮了一通宵,李原、韩信到次日天明时,方始歇了话头,李原本是一军事迷,又在人民军队中当过兵,对古今中外各种战例熟之能详,而韩信则属于在军事方面有天赋的一类人才,触类旁通,一点即透。

两个人的这次深入交谈,从开始时的军事层面,渐渐的扩展到了政治、文化等领域,从只限于关中一隅,到战国七雄的疆土,最后又被有意为之的李原延展到了北方草原的匈奴人、东胡人、西域的月支、贵霜,更西方的罗马等亚欧大陆的各个角落。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世界的版图第一次在年轻的韩信面前展开,这让他既感到新奇又感到兴奋,李原描绘下的这个被称之为世界的地方,方圆又何止五十个州大小。

除了军事与征服的共同话题外,李原与韩信还在吐槽等级制度方面取得了共识,李原虽然算是李斯的儿子,却没得到过一丁半点的照顾,而韩信则纯粹是平头百姓一个,这种出身上的共鸣,让李原有一种和大学室友夜晚躺在床上胡吹大气的爽快感。

项羽的漠视,范增的暗算,让韩信对所谓的六国宗族精英阶层失望透顶,如果没有李原的出现,韩信投奔亭长出身的刘邦几乎是必然的举动。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这一句石破天惊的呼喊尤在耳边,而仅仅过了二年不到,当初,追随着陈胜、吴广而起的各路草莽英豪,几乎已不复存在。

项羽自封的十七路诸侯之中,赵歇、魏豹、田横等一众原先六国的宗室、大臣渐渐成为各股势力的代言人,刘邦,勉强能够算少数的几个出身不彰、依然还活跃的诸侯王了。

与诸侯之间的争权夺利相比,秦国覆亡之后,李原率余部退守雍歧,军爵制在雍歧又重新得到沿用,没有了皇室宗族的牵绊、加上李原毫不留情的对赵高等原有势力的清洗,象韩四这样的普通平民也能够通过积累的战功,获得荣誉和晋升的机会。

一直到谈话歇息,韩信还处在开疆拓土的兴奋之中,李原描绘的宏大场景让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天,这地,是如此的广阔。

不再只是执着于关中、关东的这一方天地。

十二月十二日。

李原召集扶风城下众将议事,荐辛胜为步军左校尉,统领雍歧各郡留守兵马;举荐韩信为步军右校尉,领五千将兵;其余如冯宣、韩四等在歧山之战立下战功的将校,也一应得到相应的赏赐,一时间,秦军上下士气高涨。

秦军春风得意,被围于扶风城内的楚军,却是惶惶不可终日。

几路信使都带来了不利的消息,让龙且分外的沮丧,在北线战场上,翟王董翳的情况比龙且还要糟糕,刚刚出兵准备攻打李原的董翳方率兵出征,后路就被秦国边军蒙虎部给抄了一个底朝天。

一听到李原被围攻,蒙虎二话没说,立率本部骑兵如风卷残云般的席卷了高奴县,同时,听到消息的王离又遣了大将苏角南征,面对多达近万的精锐边卒,董翳的留守部队几乎没有作太多的抵抗,就拱手让了城池。

随后,董翳军与边军在高奴县南、无定河边一场混战,蒙虎于激战中斩杀董翳,董军随即溃散。

被龙且寄以反扑最后希望的雍王章邯也没有得到什么有利的进展,面对蒋渝的死守不出,章邯魄力不足,二十来天的时间,竟然在陈仓城下驻足不前,双方虽然小规模的磨擦不断,却没发生象歧山之战这样的大战事。

关中三王,一场恶战之后,原本实力最强的龙且遭重创、最弱的董翳覆灭,只有章邯实力无损,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姜确实还是老的辣。

第一百二十八章 反戈一击

十二月岁寒年末的关中,如同一锅乱炖的沸汤,让人既忍不住想去尝尝,又生怕被烫着了舌头。

章邯接到龙且告急之后,火速的从陈仓一线撤退,不过,他的行军路线却不是指向扶风,而是位于大后方的秦旧都——咸阳。

成王败寇。

章邯决定奋起一搏了。

这一年,他受够了楚人的白眼,受够了秦人投来鄙夷的目光,这对于一个曾经让万千秦军将士仰视的大将军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

十二月二十三日。

一场大范围的急促降温伴着严寒突袭而来,在恶劣天气下,骆甲的骑军一部在武功县小华山与章邯军遭遇,章邯以章平率一部兵士侧击骑军,主力沿着渭水而下,终冲破李原的围追堵截,跳出了秦军的包围圈,至此,在扶风被围的龙且完全陷入到了秦军的重围之中。

总攻扶风的战事受天气影响,迟延了二日开始。

在大捷的激励下,一万秦军步卒在李原的亲自指挥下,以排山蹈海的气势,携带着冲车、巨木还有简易的云梯开始了登城之战。

秦军出战,主将李原骑马驻足。

前方如潮拍岸般进攻的秦军前锋,远远的就能看到,大队的秦军已经越过弓箭手远程射击的距离,向着城墙脚下挺进,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凶悍的秦军步卒顺着木棍绑结的云梯爬了上去,随后,撕杀声中淹没于城垣之上,再无声息。

一队秦卒推动装有木轮的战车,将车上的巨木对准城门,然后,一下又一下的撞击着紧闭的城门。

这是一场标准的古代城池攻坚城。

没有取巧,没有诡计,更没有什么两军对垒,将领单挑之类的评话故事。或者龙且倒是有意单挑一下,只不过,他现在连城门都无法开启。

“传令:西门、南门、北门三面围攻,东门一带,就交给骆校尉的骑兵部队?”李原淡淡喝令道。

“遵将军令!”骆甲领令上马,带着麾下骑军扬起一片尘土,消失于荒野之上。

“接下来,西门的正面进攻任务,就交给韩校尉了?”李原取过一枚虎符,对初任秦军校尉的韩信说道。

“诺!”韩信大声应道。他的神情既激动又有些不安,这次机会来得如此的快,又如此的突然,让他有一种身在梦里的感觉。

围师必阙。

留下东门,给城内的楚军一个可以逃命的假象,从而削弱守卒的意志,这在孙子兵法中有着明晰的记载,李原这一番依样画葫芦使将出来,却令韩信对李原的能力更加的钦佩。

孙武的时代,距离秦末并不遥远,在这个纸张还没有发明,只依靠竹简、帛锦来书写的蒙昧时代,一部兵书往往需要几大筐的竹简才能完整的记录下来,这竹简兵书是如此的费事又麻烦,值此春秋战国大乱之际,能够流传下来并为人所熟知,难度可想而知。

能够看到兵书的人,就已经是幸运的人,而能够将兵书中的谋略运用到实际中,则更是幸运中的幸运。

韩信,现在正有幸的成为那个幸运的男人。

他的未来无可限量。

扶风城内。

楚军大将龙且在绝望的杀了数名亲卫之后,瞪着通红的一对巨眼、提着一把大剑,亲自守卫在城垣第一线。

眺望城外,如黑色怒潮般的秦军行列,龙且在愤怒章邯背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命运捉弄人的无奈。

两年之前,在关东的小城雍丘,项羽、刘邦的楚军围困了李由的秦军部队,当时的龙且,是楚军中的先锋大将,而当时的李原,则是城中守军中的一个小军侯。

攻守易势。

一种末路王侯的悲怆涌上龙且这个粗豪汉子的心头,让他倏然有些后悔接受驻守关中命令起来,原来黥布的选择是对的,在关中这个火药桶上,要想全身而退,实在是太难了。

“杨武,给本将军擂鼓!”龙且厉声大喝。

“大楚,大楚,杀无敌!”在一声声急促的鼓点催促下,龙且奔走于西门城垣,宽大的身躯吸引了数名秦军弓手的注意。

“噗!”

一枝箭矢斜斜的从半空中落下,扎在龙且的甲衣上,带起一片血花。

“秦狗,来呀,再来呀,你龙爷爷不怕——!”龙且大叫着,右手一下握紧箭杆,用力一拔,即将三角棱刺的箭头给拔了出来。

“大楚,大楚!”龙且的悍勇,终于激荡起楚军将士拼命的勇气,在战也是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