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韩信这一个足以影响今年几年战局变化的重要人物,对李原这个残秦的中坚份子,秦军中的年轻骁勇悍将有了见一见的想法。

鸿门宴后。

项羽的自信心更加的膨胀,他已经不再满足楚国上将军的实际职务,他要做真真正正的霸王,而不是众诸侯的口头称呼。

五月中旬,项羽遣信使往彭城,询问怀王熊心原先“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是否还有效,同时,也附上了一份刘邦亲书认可项羽为联军统帅的帛书,这是实力大涨的项羽对熊心的最后一次试探。

同月,骄阳炎炎,刘邦按照鸿门的约定,开始从咸阳撤退,同时,项羽的楚军则迅速的西进,从灞桥方向进入秦国昔日的国都:咸阳。

对于咸阳的百姓来说,这只是不幸的又一次降临,而且,比一个月前的那一次,破坏性更加的强烈。

在刘邦军入城之时,就有百姓开始后悔,早知道乱兵如此汹汹,就跟了李原往雍州去了,而现在,当项羽的军队进入城内时,他们心中的后悔更加的浓烈。

比咸阳百姓更加悔怨的,是短命皇帝赢子婴。

这位倒霉的秦国末代皇帝只做了短短不到四十天的皇帝梦,就被囚禁了起来,在刘邦的手里,贡献出全部家财的子婴等人好歹还留了一条性命,而现在,换到了项羽接手,对秦国王族怨恨深重的项羽又岂会放过子婴等人。

如果不是始皇帝的陵墓实在过于庞大深奥,项羽也不介意将赢政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以消其恨意。

六月一日。

赢子婴在咸阳西市,前丞相赵高伏诛之处,被楚军给砍了首级,与他同赴黄泉路的,还有冯敬、马操等几个在三世朝中显贵的人物,他们同子婴一样,成为了权力争斗中的牺牲品。乱世纷芸,本就是在考验人的判断力。

一旦跟错了人,那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六月下旬。

怀王熊心的迟迟来到回复让在咸阳大开杀戒的项羽更加的怒不可遏,这位不知形势变化的楚国王族余逆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气概,熊心和他身边的属下竟然认为:项羽这个人太过剽悍,不好控制,与之相比,刘邦性情温厚,属于宽大长者类型,更容易听话,所以,之前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不能改变,如果封王的话,刘邦就应当被首封为秦王。

牧羊小儿熊心不知死活,他的下属也皆是些操蛋无眼力之辈,看不清天下大势的变化,等待熊心君臣的,除了一条死活外,已别无他途。

七月初,项羽在咸阳召集亲信的楚军各级将领,控诉熊心的不义之举。自然,这样的一次会议,刘邦等诸侯并没有参加,作为利害关系人,刘邦在鸿门宴后,已经很自觉的将刘军收缩到了汉中一线,在关中一带,只占领了蓝田栈道的出口,进可攻,退可守,这是刘邦在目前形势下想到的最周全的一个策略。

阿房宫。

肃立的楚军士卒将这里守卫的异常森严,一个又一个楚军将领被召集而来,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等先后赶到。

“怀王是我项氏所立,没有什么功劳勋阀,又怎么能够专断主持天下公约!天下纷乱之初,暂时拥立六国后人为王以诛伐暴秦。然而,我等亲身被坚执锐野战,风餐露宿三年,终于灭秦定天下,难道就是靠熊心这个黄口小儿吗?”项羽顶盔贯甲,对着一众将士愤慨的大声质问道。

“错,错,错!”楚营众将皆露不忿,怀王一个躲在王宫里面只会享受的家伙,自然不可能与他们有共同语言。

“破秦靠的是谁,靠的是诸位将领的苦战,靠的是全体将士的热血,靠的是一个个阵亡于沙场的英魂,没有他们,灭秦又不知在何年何月何时。没有他们,秦人早就杀进了彭城,将所有人杀得干干净净。”项羽神情激愤,这一番话说的很是悲壮,也是合情合理,很能引起众将的共鸣。

“霸王,我龙且追随你日久,今日,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是哪一个敢不听从,龙爷可饶不了他。”龙且暴喝一声,一对环眼大瞪着从众将脸上扫过。

“龙将军说得哪里话来,布一条命都是霸王给的,莫说是熊心那假怀王,就是真怀王来了,我也唯霸王是从。”颜面尽墨的英布稍一迟疑,也是大声说道。

“我等皆唯霸王之令。”钟离昧等众将也是一并应和,正如英布所言,熊心只不过是有一个身份罢了,从没有与楚军将校同甘共苦过,又怎么可能得到将领们的拥戴,在这一点上,项羽就算不说什么,楚营众将也会被出自己的选择。

“籍拟尊怀王为义帝,听亚父说,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彭城非故楚之地,又居河流之下,非帝王居所,不如移帝都于长沙郡彬县,以清其心,涤其魄,正其行。”项羽满意的一点头,继续说道。

在楚军诸将中,忠诚度方面,项羽唯一有些忧虑的就是大将英布,其他人的心思,项羽自认是知晓的,龙且虽然深得他的信任,但就统兵指挥能力而言,英布却要比龙且要胜上一筹,如果英布不同意的话,一场楚军中的内讧将不可避免。

第一百零九章 新移民城市

乱世争雄。

实力与运气,两种兼备,才能成为逐鹿的王者。

在历史的惯性与李原这一突变飓风的相互作用下,秦末之后的天下,已经面目全非,有些惯性的事件依旧如常发生,而还有些,则在悄然发生着质变。

秦新历元年,八月(公元前206年)。

距离粟稷成熟还有二个多月时间,关中发生了秦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饥荒,几十万反秦大军长久滞留,沉重的供给负担让关中父老苦不堪言,自杀者、逃荒者、易子相食者接二连三的发生。

到八月末,项羽大军已是食无可食,加上联军将卒思乡心切,项羽起兵回转彭城,在那里,还有另外一场争斗正等着他,被遥尊为义帝的楚怀王熊心拒绝前往彬县,这使得想将彭城定为西楚国都城的项羽恼怒不已。

区区一个牧羊娃,竟然不知死活要与他项氏对抗,也不想想,若不是叔父项梁从山岗上将他救回来了,这会儿,谁认识熊心是谁?

已经有了思归之心的项羽在咸阳自立为西楚霸王,并纳谋士范增之策,效法西周旧制分封诸侯,范增的这一提议的出发点是为了收买诸侯之心。

秦国之所以被推翻,除了秦二世的暴政外,还在于始皇帝推行的郡县制约束力太强,天下一统,号令莫从,让习惯了分裂割据的诸侯很不适应。但事实上,范增的这一见解却是极为短视的,他没有预料到,一旦分封,那么诸侯各自为战,中央政权的约束力就会大减,在此情况下,一旦项羽的实力有所削弱,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权力争夺战。

与历史上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有些出入,这一次,项羽自封的只有十七个王,他们分别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秦王龙且。

十七王中,有不一样的是秦王龙且,原先被封为塞王的司马欣因为李原向范增泄密是刘邦的暗间,被盛怒中的项羽砍了首级,自然也不可能再做什么王,而为了加强对关中的控制,也是为了对付西面李原、南面刘邦的二路威胁,项羽把手下的头号猛将龙且封为秦王,坐镇咸阳,统御章邯、董翳二路人马。

与此同时,原有的秦军中一大部分降卒被项羽悉数征调到了彭城一带修造楚宫,留给章邯、董翳的军队各不足万人。与龙且多达五万的楚军精锐相比,章邯、董翳莫说失尽关中民心,就是得到支持,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此次分封诸王中,另外一个变化是原先的九江王英布(黥布)被项羽排除在外,英布没有受封的原因一多半是因为他与义帝熊心之间关系暖昧,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项羽本来想封英布为秦王,坐镇关中牵制李原、刘邦,岂料想在征求英布的意见时,这位一向精明的江中盗寇首领竟然沉默不语。

沉默即是代表拒绝,项羽自认对英布有救命之情,却没想到这么一个要求都得不到满足,盛怒之下,项羽即取消了英布的封王资格。

而没有了诸侯王的封号,意味的是也就是管辖区域的财赋控制权的易手,这对于意图扩充实力的英布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而这次分封的后续影响,也将持续很长时间。

在关中,三王割据,形势与历史看似差不太多,而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龙且的存在,让关中成为了楚、汉、秦三方争夺的焦点,无论是李原、还是刘邦,要想争夺天下,就必须先跨过龙且这一关。

新历八月到十月的这段时间,李原的足迹走遍了雍歧、陇西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他都会命人仔细的临募制图,记录下自己管辖的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每到一城,他都要习惯性的只带了几名亲从,随意的在大街小巷穿行,听着秦腔的吆喝声,看着河边浣衣的小娘弯腰露出的半截白皙肌肤。

上邽。

位于天水河谷的这座陇西郡边城,是秦国的起源地,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就是牧马养畜的好地方。

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并赐“嬴”姓。到西周时,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孝王赞赏。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嬴”姓,还封其地为“秦地”。这也就是秦国的由来。

李原来到上邽城,自然不会是随意的,作为雍歧、陇西的实际统治者,他现在面临的压力相当的大。

要想对付龙且这样的猛将,仅仅依靠三万多步骑的实力,势不可能,在地盘、兵员一时无法取得数量上优势的情况下,技术兵种的优势是决定胜负的关健所在。

西陲是天然的牧马场,也是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骑兵的好地方,李原到此,就是到基层来“调研”骆甲骑军的组建整编情况。

上邽县令侯喜上任半年,从军中一介司马到一座城池的地方官,侯喜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这位三十多岁的秦国低级官员此时正站立在李原的身后,手捧着一卷重重的竹简,逐条逐行的汇报上任以来的情况。

上级视察,下级诚惶诚恐,仔细的撰写工作汇报,以免出现差错。这是后世共和国官场常见的一种形态。见多了,或许会觉得有些形式主义,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也自有存在的道理。

就比如现在,听着侯喜仔仔细细的汇报,李原又时不时的插话问询,一直到侯喜被问得满头大汗,在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后,侯喜才始终于结束了这次令他难忘的政绩考核,而李原也对上邽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座陇西郡的县城,人丁有五千五百六十一户,计二万零八百三十七人,其中男丁七千一百五十一人,而年十七以上、六十以下的适龄男丁二千七百十九人。其余皆为健妇、老弱,幼童。幼童之中,年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又有四千六百十四人,这样的人口分布是典型的新移民城市特征。

而在最近的几年,特别是少年还未长成的时候,是最虚弱的一段时间,侯喜和骆甲这一对上邽的父母官,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第一百一十章 月氏匈奴

陇西郡。

上邽县的西边,是奔腾不息的华夏母亲河,以河为界,西面是月氏人占据的河西走廊,西北面,茫茫一片的大草原则被刚刚崛起的匈奴人占领,就在秦末中原大乱之际,西陲的草原民族之间的生存之战也日渐白热化。

李原在骆甲位于大河畔的骑军临时营地,召见了不久前潜入河西的斥候兵首领白广季,一个多月不见,白广季浑身上下,已看不出中原人的影子了,除了他的鼻子、皮肤还有明显的秦人的特征外,其余部分,行为举止,他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羌人。

白广季是随着一支西迁的羌族部落进入河西的,与他同行的,还有另外的十三人,这些斥候兵皆是从军中千里挑一选出来的精干士卒,他们不仅仅是有勇力,而更重要的是善于伪装,也就是说,仍在人堆里也不会引起注意的一种人。

在李原的亲信将领中,白广季绝对属于不起眼一个。他没有骆甲那样锋芒毕露,也没有李必那样精明算计,更不象独目曹信那般张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李原慧眼独具,挑选担当了步军中最为精锐的斥候兵的校尉。

“将军,我回来了?”白广季风尘仆仆,刚刚渡过大河的他,身上还有一股子羊膻的气味,有些难闻,却又有些亲切。

“老白,哈哈,多日不见,草原上的日子看样子过得不差。”骆甲兴奋的上前,一下抱住白广季变得壮实的身子。

李原则是微笑的看着手下两员大将的亲密劲头,心里也是一样的为之高兴,骆甲、白广季、李必、曹信,这些个年轻人在一步步的成长,他们将会是李原军的未来,而作为引领的人,李原更为他们之间的浓浓真情而高兴。

战友之情,比什么都来得珍贵。

纵算隔了千山万水,纵算时间已过去很久,一份挂念总在心中缠绕。

“白校尉,河西的情况怎么样?”李原待白广季跪坐礼毕,开始询问这次深入月氏匈奴腹地的情报来。

“禀将军,上月初,月氏人和匈奴人在盖臧城一带打了一场大仗,双方出动的兵力各不下五万人,结果月氏人大败,就连驻地盖臧城也被匈奴人给占了,现在月氏部落分成了二支,一支内迁到了河对面的金城一带,而大部则西迁往敦城和更西面的地方。”白广季理了理思绪,把探得的情况一一汇报上来,他说话的节奏不快,但却一字一句有理有据,清清楚楚,这正是李原看重的地方。

“匈奴人的首领是不是叫冒顿单于?”李原轻敲案上,若有所思。

“将军如何得知,这匈奴部落原先的单于名叫头曼,不过,在年前被他的儿子,也就是挛鞮冒顿给一箭射杀,这冒顿早年在月氏为人质,此番匈奴、月氏大战,正是冒顿借机寻仇所致。”白广季点了点头,说道。

“如此的话,骆甲,你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你的骑军,未来的敌人,不止是关东的诸侯,更还有草原上的恶狼——匈奴人。”李原神情凝重,冒顿,这个让刘邦在白登山差一点自杀的匈奴大单于出现在了李原的视野里,他的存在,对于势力集中在边境地带的李原来说,是莫大的威胁。

“将军且放心,我骆甲不训练出一支精锐骑军,不回雍城来见你。”骆甲压力之下,年轻人的骄傲让他不羁的仰起头,目光直视李原。

“将军,河西变化事关我军大局,我即渡河西往,再探一探月氏王的实力?”白广季起身,拱了拱手说道。

“辛苦两位了。我军崛起的路上,有你们一路同行,李某甚谢!”李原弯腰,向骆甲和白广季行了一个大揖,这一刻,他的心中,激荡着的是男儿壮志的万千豪情。

秦新历元年(公元前206年)九月末。

这一季的春小麦在数万雍歧百姓的期盼中,开始挂着沉甸甸的麦穗,朝着劳作的人们点头示意。

尽管由于麦种不足的原因,李原仅在雍歧一带的河流叉口、熟田所在进行了翻种,在其他地方,则依旧以粟稷为主,而实际统计结果,还是让李原感到了阵阵兴奋。

除去下一季全面推广冬小麦预留的麦种外,这一次匆忙下种的春小麦在李原所传授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经验点拔下,经过张负等基层亭长、父老的多种试验,取得的产量比原先的粟稷收成要高了二成。

莫看只有二成的增量,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