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河中的一瞬罢了。

河水清澈,滋润着两岸的沃土,相比二千年后的浑浊,这样无工业污梁的河水浇灌下的庄稼,想必是绿色的不能再绿色的粮食。

李原在察看完兵造之后,辞了司马印,即带着曹信等几人来到了渭水畔刚刚复垦的田地里,田分熟田和生田两种,象渭水畔的这一部分,就是曾经耕种过,现在翻耕过来的话,不用加多少肥力,就能让小麦苗茁壮成长。

张负兴奋的走在李原的前面,一边说着,一边点指着周围好大的一大片土地。从大梁到荥阳、再到咸阳、雍歧,张氏家族算得上是跟随李原最久的一群人了,一路的西迁,一路无目的地的跟随,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女婿陈平现在是李原跟前的智囊,大大小小的政事忙得家也顾不上,对此,张素娘颇有微词,不过,老丈人张负倒是全力支持陈平的工作。

男人,没有事业就等于穷光蛋。

至于女人发发小脾气,那不过是娇惯坏了。要是陈平真的什么都不是,张素娘就不是偶尔发发脾气,而是整天发火了。

更紧要的是,二十天前,张负经过亭里长老的推荐,成为雍州下属清水一地的亭长,也算是跨出了家族,成为一名李原政权的基层官员了。

渭水畔的这一处肥田,是张氏家族购置开垦的田亩,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些雍州的小吏一听得是长史家人要耕田,自然不会将完全未开荒的山地之类的放出去,对于这种隐性的福利,李原也没有追究的念头。

至清则无鱼。

张负、陈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追随,现在也算是一条战壕的同志了,李原若是失败了,陈平等人作为首要帮凶,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

“张翁,这小麦的种子成芽有几成,洒到田地里,防鸟兽的事务可不能放松了。”李原难得的走在乡间田野,心情很是舒畅。

小时候,也是跟着祖辈在田里农作过,相比秦时,后世的小麦种植已经有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可惜,以李原那一点见识,也只能在张负说项时,稍稍提起比如栽培法、间苗法还有除虫除草等一些小窍门,不过,张负倒是很意外,他没有想到李原还懂得田间耕种,特别是小麦种植的法子。

在请示了李原之后,张负忙命人拿来竹板,将李原所说的只字片语记录下来,而更让李原哭笑不得的是,张负在开篇写了这么一句:李公农书。

张负的意思是这本记录小麦耕作的集子是李原发起的,所以,以后凡是关于小麦耕作有什么好的经验都会被记录在农书里面,这种以大人物言行作为书集的名字的做法,在春秋战国之时很是寻常。

比如:吕氏春秋,不过是吕不韦在任时,召集众吏编辑的,就以吕氏来名。

李原一天天的忙个不停。

也只有忙着,才能让他的心不致于空出来,不致于去想李家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事情。

雍州。

城东靠着歧水边的一处宅子。

一个老翁戴着一顶蒿草编成的帽子,正在河边垂钓。

秦国的前丞相李斯从咸阳到雍州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身体方面经过调养,渐渐的有了起色,毕竟李斯也不过五十来岁,加上底子一直不错,兼又听到老对手赵高在咸阳街头死于非命,这心情一好,身子自然就恢复了过来。

不过,李斯最近,也有郁闷放不下的事情。

那便是小儿李原在这段时间里,一次也没有来看望过他。

“政儿,你说,原儿是真的不在城里,还是有意在躲着我们。”李斯神色寞寞。

对于李原这个便宜儿子,他可以说从来没有真正的关心过,从心底里,因为对他母亲的轻视,而自然的也轻视了这个小儿子。却不想,李家,最后是靠这个不在意培养的儿子逃脱了灭族的下场。

“父亲,原弟真不在城里,前些日,叛军来犯陈仓,这几天,陈长史说,原弟又去了歧山兵造那边——。”李政支吾的回道。

对于李原这个弟弟,他也没有多少的接触,昔日在府中时,他只听到府内后院有一个叫李原的家仆,听有传言说是父亲在外的私生子,在后来,他便随了李斯到了咸阳,和李原更是接触不到。

待到再见时,李原已是拥领一支强军,身边有着上万忠勇将卒的将军,这让李政感到压力倍增。

去见李原,说什么,怎么说?去郡守府的一路上,李政心中都在不由自主的忐忑,好在,李原不在城内,倒让他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李斯叹了一口气,缓步进了房内,待出来时手里持了一枚竹简:“政儿,你去一趟长公主府,把这个给你嫂嫂,就说请她转交给原儿。”

“诺!”李政低头应下,去赵玉漱的住处他没有什么压力,尽管大哥李由战死了,但赵玉漱还是他的嫂子,有这一份亲情在,他到长公主府自会有人接洽,不象到郡守府,都是些面无表情的士兵,不带一点的笑容,让他见了心里发慌。

李斯瞧着李政有些瘦削的背影,心头五味杂陈。方才的竹简上,写下了李原亲娘的名字、籍贯、还有一些过往的言语记录,在后面,还有几句李斯一直羞愧说不出口的话,而最后面,李斯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再发挥一下余热的决心。

另外,他也要为李政多谋想一下,这个二儿子打仗什么的肯定是不行的,在治政方面,这些年来,也学了自己几分本领,只是缺少的是机会。

堂堂大秦的丞相——,治理一个国家都没有什么问题。区区雍歧一个春秋小国的范围,李斯有信心帮助管好这些日常政务,李原这个儿子的事业,说到底还是李家的,一笔终究写不出两个李字来。

第一百零四章 火上加薪

长公主赵玉漱随李原来到雍州之后,便自寻了以前秦先皇的旧宫舍打扫干净,与华庭公主赵玉曼合住一处。

这雍州不比咸阳,三百余年前的先王旧宫舍,虽然历代秦国君王都会有修葺,但毕竟岁月不饶人,有些地方过于阴暗潮湿了些,女人家住在这样的地方,着实不怎么的好。

李原倒是多次的提议,让赵玉漱别找其它地方了,就搬到郡守府算了,反正李原的身份也公开了,一家子住在一起,就算有些闲话,也不敢当着李原的面说什么?

对于李原暗底下的小心思,赵玉漱毫不留情的给拒绝了,她直接就回了一句:请李丞相回来吗?

这句话的杀伤力太大,对于李原来说,和一个素未平生的老人一起住,他的境界还没有高到这个层面,而更重要的是,李原这具身体的本能还在隐隐的抗拒和李斯的任何接触,一个二十余年不关心儿子的父亲,又岂能得到子女的尊敬。

李原从渭水畔回来,刚一进府内,就见长史陈平一脸笑呵呵的迎了上来。

陈平现在的心情,可以用云开雾散始见天日来形容,雍歧虽然不大,但也有二十余万的人丁,如果是春秋小国林立的时期,陈平也算得上是一国的国相了。

管仲,伍子胥——,这些个春秋时的名相名将,在陈平的心里就是效仿的对象,现在,他正朝着这个目标在不停的努力着。

“郡守,我们留在咸阳的间作来消息了,刘邦军驻灞上、项羽军驻鸿门,双方剑拔弩张,关系不睦,我们的诱敌之计要成了。”陈平意气风发,好看的眼睛里闪动着诡计得逞后的喜悦之情。

“项军已经到达了鸿门,也许一场好戏就要开演了,可惜了,不能亲眼一见呐!”李原心念一动。

鸿门宴,这一出在历史上大书特书,美化刘邦、丑化项羽的戏码,即将要上演了吗?这一回,少了配角樊哙,不知刘邦一方会有何人来顶替这一角色,而项羽一方,是按照原来的剧本继续演着,还是有了新的不同的戏份。这么想着,李原忽然有些心驰神往起来。

“郡守,我们虽然不能去鸿门,却也可以加一把薪火,项伯与张良相交莫逆的消息,我已命人透露给了项羽的亚父范增,相信范增会好好利用这一情报的。”陈平面露狡黠之色,来而不往非礼也,刘邦既然能策动降将戚鳃来进犯雍歧,陈平也不介意同样利用计谋给刘邦使一个绊子。

项伯此人,在历史上活得很是滋润,靠着出卖项氏的情报,项伯就是在项羽的楚国政权灭亡后,也得到了刘邦的优待。

这样一个无耻小人,伏间在项羽身边,而且又是同宗的长辈,项羽若是不败,(W/U)才真的没有天理。

现在,鸿门宴即将开始,项伯估计在为张良、刘邦而奔走,只不知,他会不会再以身挡着项庄的剑,若是他这么做的话,有陈平的情报,再有范增的精明,不会看不出其中的玄妙,陈平相信,项伯双面间谍的日子也许要到头了。

当然,这还让先取决项羽是否有决断的气魄。与孤身带着一众兄弟举事的刘邦相比,项羽是依靠着项氏一族的力量而起的,在这一点上,他比刘邦有先天的不足。

“范增吗?徒有亚父之名,却没有容人之量,项羽成也范增,将来败也范增。”李原慨然作答,对于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命运结局,李原还是知道的,范增的个性偏激,纵有智谋但却奢望项羽听他一个人的,这使得一众本希望投奔项羽发挥才能的人物只能黯然离去,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淮阴侯韩信。

这个时候,韩信应该已经在项羽军中了,不知道作为帐前持戟郎中的他,心中有没有感到万分的憋闷。

鸿门距离雍州有三百余里。

西域的楼兰古国,距离雍州有六百余里。

从距离上来看,近处似乎比远的要更加的紧要一些,只不过反攻关中,对于李原来说,还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李原现在,要紧的是把雍歧这一块小地方给经营好,不要让二十万跟着自己而来的百姓饿肚子,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渐向西扩张,争取抢在匈奴人之前,先把河西走廊的古丝绸之路给打通。

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秦国,也是一项持久长期的任务。

他必须要耐得住寂寞。

等着五十余万反秦军将关中大地吃得遍地不剩,等着项羽、刘邦感到思乡日切,又再也无法从秦地搜刮到什么,撤退回关东。

与关中相比,西边的河西走廊对于李原来说,是现实的目标。

贸易,是最快来钱致富的法子。

在秦国的西面,强大的波斯帝国开始土崩瓦解,安息、大夏、贵霜等王国相继兴起,在中亚的土地上此起彼伏的争斗着,而在更西面的欧洲大陆上,一个叫做“西秦”的国家正在渐渐兴起,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罗马。

“将军,长公主有事要见你。”

就在李原和陈平构划着未来的蓝图时,一名亲兵跑了进来禀报道。

“哈,郡守真是辛苦,陈某也还有事,素娘唤了我半天了,再不回去,家里要翻天了。”陈平打了个哈哈,一边笑说着,一边朝着外面走去。

有些事。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作为一个现代人,自由爱慕已经是常态之事,而对于秦人来说,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礼教的讲究,只有儒家学说里面,才会对女子贞德、名声这一块有些说法,当然,孔老夫子也只是提了一提,并没有多作解读。

真正让儒家思想成为禁锢女性锁链的人,是西汉的董仲舒和宋朝的朱熹。

李原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路朝着赵玉漱居住的地方走去,难得这一回赵玉漱是主动相邀,莫非女人也有打熬不住的时候,早知如此,那还不如早早的搬到郡府,那时想见就见,岂不比现在容易得多。

第一百零五章 不计前嫌

长公主府。

红袖带着几名小婢正在打扫院子,远远的看见李原前来,小娘皱了一下俏鼻,轻哼了一声,即一转身往屋内报讯去了。

“大公主,李木头来了,要怎么办才好?”红袖一进屋,瞥见赵玉漱正和赵玉曼在一起说着闲话,便悄悄的凑了上去问道。

“木头,这木头还能自己动的,这可好玩得紧。”这边赵玉漱还未回答,旁边的赵玉曼耳朵好使,一下听了个七七八八,不明所以的她立时好奇起来。

这雍州,要什么没什么,对于赵玉曼一个在秦国福寿宫里要什么有什么的十五、六小娘来说,这日子过得真是无聊之极。

因此,有什么八卦,哪里能逃得过她的法眼。

李原一路进门,在厅堂等了半响,才始见赵玉漱脸上红红的出来,多日不见,双方都是思念得紧。

“不知长公主殿下唤在下,有何要紧事情?”李原跪坐软垫上,语气有些冲的作揖道。偷偷摸摸的滋味虽然消魂,但总是得到的少,想念的多,也让血气方刚中的李原不禁有些生起闷气。

男女之事。

若是一直停留在精神爱慕状态,那一切好说,忍忍就过去了;而一旦突破了那条线,对男人来说,就是一马平川,任我驰骋。

在这个关健时候,赵玉漱却喊一声:停。

这让李原如何不怒气冲天。

就因为一个赵玉曼碍事,就得忍着,这是哪门子道理。

要是惹急了,就将赵小娘一并收了,姐妹花岂不正好,李原心头一阵阵火起。

“急什么,李将军年轻气盛,来日方长的紧,且喝一盏蜜水,消消火,是这样的,前二天,二弟转送了一封父亲的书信过来,要请你看下。”赵玉漱温和一笑,轻声细语的说道。这是一头顺毛驴,温言软语的劝说,远比厉声喝斥要有用的多。

“谁的信?李丞相吗?我不看。”李原一睨眼,摆手回绝道。

“原弟,你不看的话,那我就烧了。”赵玉漱笑了笑,挥手示意侍婢移过火烛。对于李原的脾气,她也算有些摸到门道了。

“且等一等,看看他说些什么?”李原忍了一下,终于还是没有忍住,李斯于他,其实是既无恩情,也无感情,与李斯有怨恨的,是过去的那个李原,而不是他。

接过李斯书就的竹简,沉甸甸的,有一份厚重的坚实感,摊开看去,却不是什么叙述感情的词语,还是一篇治政的简论。

李斯是法家的弟子,在他主政秦国期间,秦国也以奉行法家思想为主,这与关东六国截然不同,在这一篇治论中,李斯讲述了他治政的一些体会,还有一些过失,注意事项,这些对于李原来说,确实是很难得的一份东西。

李斯在用自己的方式弥补,为相十余年,他的心胸如果能开阔一点的话,取得的成就会更大,可惜,正是因为私心杂念让李斯从秦国的功臣变成了罪人。

“你告诉李丞相,就说,他的心意我收下了。另外,李政若是想出仕的话,让他到郡府去找陈长史。”李原点了点头,说道。

李斯虽然没有明着说,李原也能猜得到,这篇政论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他的注意,因为在竹简的最后部分,李原看到了李斯摘抄自李政读书心得中的一段话。

当过丞相的老子摘抄儿子的语录,这是什么原因?

只有一个,将李政推到前台来。

“如此,玉漱代家翁谢过李将军了。”赵玉漱微微低首,轻声应道,露出一段白皙的玉颈。

“公事已了,接下来,李某也有一事,要长公主答应。”李原目光炯炯,盯的赵玉漱俏脸越发的红晕起来。

“嗯!”赵玉漱答应的声音低得只有两人可闻。

“明日午时,歧山,松和亭,不见不散。”李原上前,紧握住赵玉漱的纤手,用力捏了一下,软绵绵的,有一点清香意味。

李原在雍州一带休养生息,积蓄实力,拥有整个关中最有发展潜力的人力资源、技术优势,再加上勤勉的执政措施,李原相信,反攻关中的那一天不会太远。

在平定了姜水、姬水一带的叛乱之后,李原又立遣骆甲、蒙虎两支劲兵渡大河,占领了陇西郡的郡治临洮,羌人闻之丧胆,诸部落遁逃数百里,李原军的兵锋向西指向,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