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途远征。

最为关健的,除了先锋部队的矛足够的锐利外,后队的盾牌是否坚固也同样重要,江东军在攻击力上或许有所不足,但在守御方面,李原相信,桓楚不会让他失望。

李左车、桓楚点头应允,初战关系重大,李原以攻击力强的骆甲部骑军为先锋,这无可厚非,而随着战事的波及范围扩大,他们也不愁没有一显身手的机会。

在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之后,李原概然站立起身,重重的将手里的马鞭掷于沙盘之上,大声道:“诸君,大丈夫生于此世,当提三尺剑,斩仇敌头,方不负大好一生。你们可愿与本王一道,扫荡蛮夷,壮我声威——。”

“诺!”

“大秦,大秦!”

王帐之中,秦军诸将的士气被李原这一番话再次引领到了高点,这是王者的气魄,这是秦人这些年积蓄下来的自信使然。

大军齐动。

志在千里的骆甲第一次冲杀于最前线,兴奋之余的他,与曹信、季心相约之后,即率领本部三万余精骑以一日夜疾行六百余里的速度,向乌孙国所在的伊犁谷地一带而去。

伊犁水下游。

丰厚的雪山草甸让这里的草场在春夏之季郁郁葱葱,长长的富有营养的牧草一天天的生长着,草杆叶片里面的汁液嫩的一啃就沁出水来,对于从更北方的冰原草场过来的匈奴人的牛马来说,这里就是天堂。

击破大夏。

占领乌孙。

吞并呼衍邪部、自领为大单于的赫连壁意气风发。其实他也没有料到,征服大夏这一下不在意的试探性进攻,会让匈奴部落在继续西进的前夕,得到充足的物资补给。

大夏和乌孙。

这些年来,在丝绸动脉上汲取了足够的养分,而这些养分,现在全部便宜了赫连壁和他的部落。在天池这里的牧场短暂的歇息之后,匈奴人就可以轻松自如的踏上西征的长途,而他们的这一场征服,会将秦军远远的抛在后面。

只要想象起李原和他庞大强悍的军队只能跟在自己后面吃灰的情景,赫连壁就止不住笑逐颜开。

从长安到伊犁谷地,正常行军的话,需要一个月时间,就算秦军再快推进,也需要二十余天,有这点时间,匈奴部落完全可以好好的在天池牧场休整一番,养精蓄锐之后,再行西进,扫荡安息。

连番的胜利,让赫连壁渐渐的失去了冷静。

而匈奴人势力的日微,也让其情报工作失去了灵敏性,在冒顿主政时期,匈奴人潜伏在长安的暗间可谓无孔不入,收卖朝廷官员、开设商铺、建立情报网络,这林林总总的手段让匈奴人对秦国的变化能够及时掌握。

但在李原主政之后,对敌方间作的打击力度前所未有的加强,不仅是匈奴暗间,就是楚、汉的细作,也难以在长安躲过一场场的清洗风暴。

长久失去敌方的情报,让匈奴人只能依靠从商贾那里的“道听途说”来猜测,而赫连壁的松懈,正是来源于此。

事实上,秦军西征的推进速度,远远的超出了赫连壁的想象,所以,当秦军的黑色大纛在天池的东岸出现时,匈奴人一时惊惶失措,差一点连基本的队列阵形也无法完成。

天池(赛里木湖)。

是从帕米尔高原深处流出的伊犁水注入而形成的高山湖泊,冰山雪水一路向东北一带,注入到冷水湖中,匈奴与秦国的三番战就在这里开始。

湖畔的浅滩上,大单于赫连壁披着一氅腥红色的斗篷,头上插着两根野雉的尾羽,再加上跨下骑乘的汗血马,远远的看上去,就如同一团火红一般,醒目异常。征服乌孙,让匈奴人拥有了战马这一种极为宝贵的战略物资。

唯一让赫连壁有些不满意的,是手中的兵器还是一根青铜战矛,虽然它的锋利程度并没有削减,但就坚韧来说,比不上秦军的铁制武器。武器的更新换代,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强弱,在这一点上,迁移不定的匈奴人实在无法与群居创造的中原人相提并论。

如果单单一个骆甲和他的三万人马,赫连壁还不放在眼里。但很不巧的是,就在他决定狠狠的给秦军先头部队以痛击之时,却听到了从疏勒赶来的南路李仲翔的西域联军杀到的消息。

二支秦军会合,整整八万步骑,这样一支精锐之师,不是乌孙大夏那样的乌合之众,赫连壁一时头大如斗。

对岸,秦军步骑列队而行,位于战阵中央位置的,正是秦军中赫赫有名的西域神箭将军李仲翔。

在西域,有小李和大李之名。

大李是指神武大帝李原,小李就是指十余年镇守西域,将三十余个小的城邦国家给捏合在一处,并练就了西域第一强军的李仲翔。

李仲翔这几年里,并没有闲着,在塔里木盘地的绿洲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外他力拒月护、狄羌,对内他毫不留情的对那些秦国心怀不懑的国家进行征讨,其中最为倒霉的就是于阗国。

这个南丝绸之路上的大国,因为与楼兰争夺主导权,居然被李仲翔连灭了三次。老于阗王与老楼兰王一向不睦,结果趁着楼兰老王病重的时候,试图联合南丝路上的十余国自立。

结果很不幸,老楼兰王虽然没能挺过去,但于阗王也被李仲翔杀了一个回马枪,全军覆没于和田水一带。如今,于阗国已经沦为了楼兰的一个属国,而楼兰新王正是李仲翔的小舅子安屠耆。

第四百四十九章 天池之战(一)

经过七年生息征战。

李仲翔麾下的这支西域联军部队,完全摆脱了过去乌合之众、只凭着人数来赢得胜利的不堪印象,同时,由于士兵来自不同的国家,其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联军在应对变化时,选择也有多个层面。

熟悉道路情况的联军方面,从一条不常走的近道避开了匈奴人的斥候,而仅有的几队前出的匈奴人斥候哨骑虽然发现了危险的迫近,但在秦弩骑兵的密集射术面前,只能无望的如同一个个木桩一样被射落于马下。

黄昏时分。

秦军顺利的完成了对匈奴部落的包围,骆甲军在东,李仲翔军在南,对匈奴人形成合击之势,而天池又处在了正北方,这使得匈奴人退却的道路只剩下了西方一条。

围三阙一。

这是中国古代孙子兵法的精髓所在,这一次,秦军二路围攻匈奴人,采用的正是这一策略,而提出这一计谋的,正是小李李仲翔。

不利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让沉浸在幻梦中的赫连壁终于醒悟过来,兵临困境之下,这位匈奴部落的最后王者爆发出了强悍的一面。

战马凄厉嘶鸣。

匈奴士兵们一个个面容狰狞,挥动着手里简陋的兵器,发出一声声无意义的叫喊。这一切,还有从天池上空吹拂过的北风的呼啸声、旗帜的作响声,构成了一幅大战将临、天崩地裂的宏大场面。

“大匈奴的勇士们,举起你们的战矛,复仇的机会来了。”匈奴人的队列战阵中,一个个赤裸着上身的千夫长高声叫喊着鼓动士气。

比士气,比武器装备,赫连壁的部众自然不可能与秦军相比,不过,比狠劲。比权谋,赫连壁有足够的自信心。

狼旗之下。

刚刚穿戴整齐的赫连大单于跃马而上,冲着左右大将喝令道:“儿郎们,都给我振作起来,我们不用惧怕,因为我们有人质在手里,现在。我命令将那些乌孙、大夏的奴隶驱赶到前阵去,他们的生死,就让秦狗去选择吧,哈哈——。”

以乌孙、大夏的俘虏、民众为人质,逼迫秦军束手,在仓促之间。赫连壁能够想出这样的毒计,不得不说,他确实高过了呼衍邪一筹。

“大单于好主意,秦狗要是杀了这些奴隶,那他们就会被乌孙大夏人认定是仇敌,要是他们畏缩不杀,那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听到赫连壁这一声命令。匈奴各级将领一个个精神大振起来。

狭路相逢。

赫连壁当然不肯就此认输,这就是他与老朽的呼衍邪之间的区别,同样的情况,指挥匈奴人的要是呼衍邪的话,只怕早早的下令赶紧逃跑了,赫连壁则不然,他首先想到的,是还有没有反扑的机会。

战局剧变。但匈奴人并非完全没有机会,在兵力数量上他们并不吃亏,另外,他们还有大批的乌孙大夏奴隶可以作为人质,有了这些肉盾,赫连壁确信,他的部队可以稳稳的掌握住第一波攻势的主动权。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万乌孙、大夏奴隶被羁押在地势最为低洼的天池西北角,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身无长物,神情茫然而无望。

这一个月来。匈奴人横扫咸海流域,连续的将乌孙、大夏诸国灭掉,其势头之强横,让西域的民众感到胆战心惊,他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不敢再有丝毫的反抗之心。

不过,这一晚,匈奴大营人喊马嘶的异常情形,却让奴隶们看到了希望,而在这些异邦民众中间,有一些青衣青袍,头束着发冠,腰间系着一个布质包袱的人显得分外的活跃,这些人的面容有的与西域人无异,有的则分明有东方人的样子,他们来回的穿棱在不同的奴隶群中,悄声的询问和诉说着什么。

“天师,你说的可是真的?秦国大军真的来了吗?”一个年近五旬、神容隐约透着富态的乌孙长者颤声问道。

“当然是真的,你们听一听,看一看,那些匈奴人现在是什么表情,他们吓瘫了,要逃跑了?”被叫做天师的人,长得壮实圆润,卷曲的头发、微微弯曲的双腿,都在表明他的身份,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乌孙商贾。

“匈奴人真的不在了?天师,你说我们怎么办?”一个个被羁押在一处的俘虏奴隶们疑惑的四下打量起来,不久之后,他们便惊喜的低低惊呼起来。

张良的天师道。

在李原的大力支持下,不管是财力还是影响力都大大加强,特别在西北一带,更有相当数量的丝路胡商加入到天师道中,并且很快成为了一方天师。如果时间足够的话,天师道甚至可以取替世俗的力量,将乌孙、大夏这些西域路上的国家慢慢的转化为向往东方文明的附属国,让这些异邦的民众一代代心向大秦。

匈奴人的入侵,打乱了天师道一步步发展壮大的预想,而现在,这一群奴隶面临生死存亡的决择,再不愤起反抗,他们就将成为两军交战的炮灰。

“等一会,你们去联络更多的部众,然后,听我号令,只要我这边一动手,你们就马上跟上,先杀了押送的匈奴人,然后,我们投秦去——!”天师的鼓动之言显得信心满满,这让疑心疑惑的俘虏们渐渐的安定下来。

混杂在奴隶队伍中的匈奴人不会很多,只要在押解的匈奴人周围多安排人手,以十余人对付一个人,就算是压也能把匈奴人给干掉。

天池东岸。

骆甲部骑军列阵于前,从姑师一路疾驰到伊犁谷地,全军将士只用了十八天,这个时间比起正常的行军速度来说,足足缩短了五天。

大战即临。

骆甲一下子将声势摆得很大,黑压压的一片,从匈奴人所在的地方看过去,足足有三、四万人之多,而实际上,赫连壁却是想多了,骆甲再有本事,也无法将稀稀拉拉的行军队伍给全部带到天池边来。

在匈奴人发现秦军之时,骆甲军真实抵达天池的,其实只有八千余众,剩下的部众,还在不断赶来的路上,要是人数齐整的话,依骆甲的性情,又哪里会等着匈奴人集结起来,说不定直接一个冲锋杀进匈奴人的营地了。

骆甲虚张声势,在这个时候,如果赫连壁动作迅速,率领匈奴主力发动一场反突击的话,人困马乏的骆甲军将遭到重创。不过,处于惊恐失措之中的赫连壁显然无暇去想秦军有什么破绽,他把主要的心思都放在了自保上面。

日落之后。

黄昏的暮色开始笼上枝头。

后续的秦军部队陆续到达,负责骆甲军左右两翼安全的曹信、季心两支部队在得到天池发现有匈奴主力的消息后,日夜兼程,终于抢在正式大战爆发之前到达了交战地点。

在两军对战的前方,一队队被绑成一串的乌孙大夏人开始被驱赶着,朝着秦军列阵的方向而缓缓而行,这些老老少少的奴隶们就象是被牵在一起的牲畜,衣不蔽体,面黄肌瘦,让人看了感受凄惨之极。

不过,在夜暮的笼罩下,秦军士兵要想远远的辩认出是俘虏百姓,还是匈奴人的士兵,并不容易,而这就是赫连壁寻求击败秦军的机会。

五百步。

三百步。

再往前一百步,就到达了秦军弩箭的射程范围之内,而同时,这二百步的距离,对于匈奴人来说,也就是一个冲锋而己,只要这些奴隶们消耗掉秦军的弩矢,那么接下来的战事就是匈奴壮汉们的天下了。

第四百五十章 天池之战(二)

匈奴、大秦。

两军对峙,中间是一群被当作炮灰的弱国奴隶们。这个时候,任谁也不会想到,左右这场大战最后结局的,就是这一群不起眼的炮灰们。

这样的情形,不仅仅发生在匈奴与骆甲军之间,在南方战场上,赫连壁投入的俘兵和奴隶甚至于更多。同样的,天师道的天师和道徒们,也在奴隶群中不停歇的争取着更大的力量,并决定发动一场阵前的暴动。

由于暮色使然,秦军方面并看不清究竟有多少的匈奴人,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就是黑压压的敌军在一步步的逼近。

“弩手,准备!”

“长枪兵,准备!”

曹信冷冷的注视着一队队慢慢靠近的“敌人”,只要他一声令下,就是万弩齐发,不留一个敌人活命的屠场。

疾如烈火,争强好胜,渴望胜利,数年过去了,曹信的性情依旧没有改变,临阵先锋,折断敌军最为锐利的锋芒,然后,大军尽起,杀他一个血流成河,这是曹信最为喜欢做的一件事情。

这一次,好不容易赶在大战将起之前来到战场,曹信不等歇息,即请令担当起了秦军前部的指挥官。

“曹将军,大将军有令,弩骑兵后撤,重骑出击!”就在曹信准备下令射杀之际,来自骆甲中军的传令斥候兵送来了最新的消息。

秦军之中,骑兵主要分为三个兵种,其中之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弩骑兵,这些弩卒主要依靠青铜弩机平端射杀敌人为作战手段,它的长处在于中远距离的射杀。对于近距离的肉搏战则并不擅长。

之二是李原在占领漠南漠北之后,逐渐装备起来的铁甲重骑,这支“坦克”部队在平素行军时会将甲衣长枪将收藏起来,而在战前再穿戴整齐,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两军列阵对冲之时,给予迎击之敌以重创。

之三则以斥候轻骑散骑为主,这些轻骑主要担负传递信息、打探敌情的任务,在真正的大军团作战中,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与秦军骑兵的变化多端、兵种不一相比,匈奴一方则是传统的控弦轻骑。每一个部落的勇士都有一手马上射杀的本领,同时,如果发生近战,则主要依靠相对原始的青铜矛甚至于骨矛、骨刀来迎战。

在技术力量、训练水平都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秦军将重骑兵抽到第一线,目的就是要在近战中将匈奴人给一举击溃。而这样调动的前提。自然是秦军一方从天师道那里获悉了此时逼近的敌人,并不是真正的匈奴骑兵,而是一群群的奴隶。

奴隶们不过是肉盾,并没有远程射杀秦军的本领,所以,秦军重骑不用去担心,会被匈奴人的游击狼群战术给袭扰。他们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等待全军出击命令下达的一刻。

二百步。

一百五十步——。

紧张的气氛在俘虏群中漫延开来。

终于,让俘虏们最为激动的高潮时候来临,率先发起清除匈奴钉子行动的是天师道徒们,他们一拥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