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这话我爱听,这闽越地方你们北方人有句话说得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项将军到了这里,就无需担心秦蛮子会追来。当然,他们要是敢来,那来一个咱们杀一个,来一队杀一队,要是来的是上万人,那咱们就和梅侯当年打秦军一样,给他统统来一个有来无回。”无诸豪情满怀,笑道。

项庄一口一个大王,叫得无诸很是得意。

“梅侯到了,不知在什么地方,可否引见一番?”项庄惊喜道。

这次会盟,无诸是发起人,梅涓、项庄是参与者,而在项庄的心里,梅涓可比无诸要重要得多。原因无它,就是梅涓在李原的打击下,还能够从容撤退的事例。

这些年来,关东诸侯在与秦军的交锋中,屡屡败北,不知何时起,与李原交战的战绩,渐渐成为志在反秦的各股力量衡量实力的依据,梅涓在荆南一役中,虽然不支败退,但他好歹还将百越族的实力给保存了下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梅涓的个人能力不容小视。

要与强秦抗争,项庄不仅仅需要士兵,更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梅涓,就是项庄最后的盟友和伙伴。

“哈哈,项将军急切了,梅侯已经从五岭出发,还需三、四日才能到达这里,项将军就且安顿休息下来,让将士们好好歇着,瞧一下我大越族的风土风情,不过,有句话本王可要事先说明白了,要是哪位勇士瞧上了我大越族的女子,那可就必须入我越族,其子子孙孙就是我大越族人 ?'…'到时候,项将军可别另有心思。”无诸大笑道。

闽越之地,交通不便。

部落与部落之间,相互通婚甚是不易,而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多次近亲结婚,必然会带来人种的退化,在这一点上,无诸虽然不具备科学常识,但一代代相传下来的事实让他明白,只有引入外来的部群,他们这支部落才能壮大发展。

项庄脸色一沉,半响道:“大王说笑了,项某的这些人,容大王收留,已是万分感激,至于后代,那是后辈的事情,与我等商议的大事无涉。方才,我听大王说起,梅侯就要到了,等他来时还请大王不咎告知。”

“这个自然。来人,送项将军到驻地安歇,别忘了,送上两个女子伺侯着。”无诸得意的哈哈一笑,道。

项庄紧闭着嘴巴,不发一语的退下,无诸的心思让他就如吃了一只苍蝇一般难受,可如今寄人篱下,他若是与越人翻脸的话,吃亏的就只有自己,唯今之计,只能等到梅涓到来之后,看看有无制衡无诸的办法。

大与小、强与弱。

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一样的变化。

曾经的强楚,如今只剩下了项庄这一支残兵,而一度看上去很弱小的闽越族,现在却是项庄不得不倚靠的对象,这种实力上的差距,让项庄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憋屈与烦闷,有时他也想过放弃,但每每回想起西楚国将领云集、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回想起项氏风光无限的情景时,项庄又坚定了信念。

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征在即

项庄左等右等。

直到五天之后,梅涓才始姗姗来迟。

这一次三方会盟,五岭的强豪梅涓其实心中患得患失,与野心勃勃的无诸、志在复国的项庄不一样,他对于再一次打败秦国信心并不足。

在荆南被李原的秦军痛殴一顿之后,梅涓实力大损,不得不缩在老巢五岭养精蓄锐,好在百越各部这几年并没有什么英雄人物出现,这才使得梅涓获得了喘息的宝贵机会。但也正是这一耽误,使得梅部看起来很安稳,但实际上面临的形势却并不乐观。

五岭之南。

南越王赵佗与北方强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让梅涓感到了强烈的不安,夹杂在南越、北秦两个大势力中间,又分别与其敌对,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两强真正联合起来,梅涓几乎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

出路在哪里?

是干脆和赵佗一样,向秦国示好?还是奋起一搏,联合无诸、项庄等反秦力量,尝试先击败南越王赵佗,而后再将南下的秦军阻挡在大江以北,这个想法所冒的风险实在太大,但带来的诱惑也是分外的诱人。

割据江南。

可比在五岭打转转要强的多。

梅涓思来想去,终于还是被诱惑动了心。除了独立为王的梦想外,还因为他与秦军已经打过一场恶仗,双方死伤惨重,有这一层恩怨在,梅涓不敢去想象。秦军诸将会在占领江南之后放过自己。

越王城中,无诸、项庄、梅涓三方合谋。在联合对付南下秦军和南越国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而为了增强己方的实力,项庄还同意将己部将士分散到各个越族部落之中,帮助他们学习到中原的先进战术,同时,也让这些江东子弟好好的向百越族人学习,如何在丛林中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对手。

丛林之战。

项庄抢在秦军之前。提早开始适应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对于项庄、梅涓等人来说,丛林是他们天然的庇护所,而对于志在统一全国的李原来说,征服草原之后,他需要面对的就是征服丛林。

三月中旬。

秦军偏将丁公率领一支三千余人的秦军部队从越国故地会稽郡南下,试图夺取越地与闽地之间重要的交通隘口仙霞岭。结果被无诸、项庄诱入岭道,丁公几番突围不成,最后全军覆没于四明山中。

丁公一去不返。

坐镇于吴郡的蒋渝急令会稽驻扎的秦军周殷部、桓楚部寻找,却只打探到丁公率军进入仙霞岭腹地,然后就不知去向,就连用于报讯的信鸽也不见踪影。

蒋渝心知不妙。正等急书长安,将南方的军情告知,忽接到军士来报,有来自闽地的使者到达会稽郡,将丁公及为首秦军将校的首级送回。并附上无诸的信件一封。

在这一封书信中,无诸首先炫耀了一番击败丁公秦军的功绩。同时以越王自居,将梅涓、吴芮、项庄、赵佗等南方各股势力都纳入到他的名下,号称拥有将兵十万,并摆出一副与李原平起平坐的架式,无诸信中狂妄的说:“武王居大江之北,诸占大江之南,彼此隔江而望,则天下太平矣。”

蒋渝看罢书信,大怒。

无诸仅仅得了一小胜,却如此猖狂,凭他那点实力,还想着隔江而割据,真是不怕风大吹折了舌头。

莫说李原不答应,象赵佗、吴芮这些一早就独立的诸侯王,又有哪一个不比他无诸来得更有资历。

在气怒交加一阵之后,蒋渝心绪稍平,再一次拿起这封用不知什么野兽皮为原料、以鲜红人血为笔墨的书信,仔仔细细的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然后,他很镇静的坐下来,工工整整的开始在绢书上亲笔书写起来。

蒋渝要向李原呈报江东发生的这些军情,要是换了其他的将领坐镇江东,看了无诸的那封挑战意味十足的信之后,只怕立即调兵遣将,率军进攻闽地去了,而蒋渝却不然,个性持重的他从无诸的字里行间,发现了不异常的情况。

以无诸的实力,要歼灭丁公的三千人不难,要是独立面对秦军可能而来的大军报复,以他闽越一地的力量,是绝对无法抵抗多久的。所以,无诸在信中,画虎皮拉大旗,将长沙王吴芮、南越王赵佗等南方诸侯一一拉拢到了这一场大赌局中。

要是秦军将领不分三七二十一,径直发动渡江战役的话,首当其冲的,不是他无诸,而是长沙王吴芮、然后是五岭侯梅涓,这两股力量要是先和秦军打起来,那南方的形势就会形成各方地方实力派共同对抗秦人入侵的局面。

如此一来,无诸隐于其后,凭籍着闽地封闭有利的地势,他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而等到双方打得筋疲力尽时,再出来收拾旧山河,那时候,南方各派都已被打残,而只有他无诸的实力最大。

南方反秦力量加速整合。

这让接到蒋渝书信的李原从安抚朝廷派系争斗中回过神来,内政是稳定的根本,而军事上扫平反叛力量则是秦国立国的前提。

相比重兵云集的北方边境,秦国目前在南方的力量偏弱,除了江东的蒋渝一部约有二万余人外,其余就只剩下了荆南的冯宣一部约六千余人,这点力量并不足以让百越人俯首称臣,也无法让在独立与归附中动摇的南越王赵佗作出决断。

大秦的军事重心。

到了必须南移的时候了。

而要想不重覆当年数十万秦军被百越人拖死在丛林深山中的情况,秦军除了军事上的强势压迫下,还必须对南方的各股势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谁是必须打击的对手?

谁又是可以拉拢的对象?又是谁可以让其暂时保持中立,从而让南征秦军避免遭遇过多对手的窘境?同时,谁可担起南征军的主将,又有哪些将领能够在征南战事中发挥作用,这些急迫需要知晓的军情,需要从各个方向汇总上来。

神武王府中。

一道道命令正在发出,围绕争夺大江以南广大地域的战事即将打响。

第四百一十四章 征南战将

北人善马,南人善揖。

相比较而言,祖先为牧马出身的秦人,应当归入北人一群,而立国于大江之畔的楚、吴、越这三个诸侯国,被通称为南人。

与越过翰海北伐匈奴一样,秦军要想渡江扫平百越诸部,首先就是要有一支善于操楫的水师,同时,也要有一批熟悉水情、又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将领。

水战。

对于习惯了在马背上撕杀的秦军诸将来说,就如同让他们上天摘取星晨一样困难重重,在这方面,秦军诸将中的如韩信、蒙虎、李仲翔等人,皆不适合,就比如一向有战就要抢的曹信,这一次听说了大军要南征之后,很难得就躲在陇西一带不出声了。

抛开这些旱鸭子的老部下不谈,秦军将领中,拥有水战和舟楫操持经验最为丰富的,就是在巨野泽中纵横了一辈子的大盗彭越,还有他的一众亲信部下,除此之外,就以原西楚国的降将居多。

桓楚、季布皆是大盗出身,钟离昧、周殷也是楚人,对舟楫并不陌生,本来丁公也是一个,但这家伙显然没有这般的运气。

北人学楫。

就象南人学习骑马一样不容易,这几年来,也唯有冯宣一直驻扎在了荆南一带,对水军的战法还有几分熟谙。

是继续选用信任的旧部,还是大胆征调楚军降将为统帅,李原突然发现,自己陷入到了和后汉三国枭雄曹操一样的两难境地中。

曹孟德听信了周瑜、蒋干的离间之计。将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斩杀,重新任用自己熟悉和信任的毛玠、于禁为水军将领。结果赤壁一把大火,把曹军百万大军烧得一个精光,有血的教训在列,李原又该怎么选择?

在苦思无果的情况下,李原决定从长安出发,经雒阳、荆南再到楚地的东海郡,来一回实地的考察和检验。

这一次南巡,主要考察的将领包括了南郡郡守冯宣、九江郡守季布、东海郡守彭越三人。另外,还有驻扎在江东一带的蒋渝、周殷、桓楚等人,不过,由于丁公兵败的影响,这三个人基本已被排除在了主将的考察范围之外。

郢城。

故楚都城。

在秦军打败汉王刘邦之后,这里就被划作了南郡的郡治所在,由于南接云梦大泽的缘故。来往于南北的商贾让水路码头分外的忙碌,郢都在一片荒芜之后,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又渐渐的恢复了大江之畔大城的景象。

李原的车驾,在到达雒阳之后,换乘了舟船继续南下。从雒阳到宛城再到郢都,一路之上,沿着洛水、汉水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显示出这条南北水路商道目前重要的地位,南郡之南是云梦大泽。而大泽之南则是长沙国的所在,这个硕果仅存的诸侯国。因为它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而在风云激荡的大时代中得以延续苟存。

不过,当秦军渐渐的将兵锋指向大江以南时,长沙王吴芮已经无法再象以前那样,缩起身子做一只缩头乌龟了。

他不得不作出选择。

是选择继续与秦国对抗的道路,与无诸、梅涓、项庄等人联合,在长沙国构筑抗秦的第一道防线,而是选择妥协,以识实力为俊杰的姿态,敞开大门让秦军的触角延伸到大江之南,从而为接下来的统一南方奠定基础。

在李原到达郢都的时候,吴芮遣来的使者吴臣也正在焦急的等候着秦国武王李原的召见,吴臣的身份很特殊,他不仅仅是长沙国的使者,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吴芮的儿子,还是有可能在吴芮死后继承王位的儿子。

长沙国的内部。

对于是否降秦,一时争执不下。

自从英布的九江国覆灭,爱女吴姬意外身死之后,长沙王吴芮的身体就呈现出每况愈下的势头,国中权力分别被两个儿子掌控。大儿吴臣属于投秦派,而他的兄弟吴封则是坚决的反秦一派,两兄弟的意见不一,更多的深层次原因就是王位的继承权问题。

吴封为人,粗犷有力,长期在军中厮混的他,目前掌握着长沙国的军权,而吴臣不喜行伍,平素更多的喜好修道神鬼这样东西,如此一来,在长沙国中,他尽管得到了吴芮的支持,也一样没有办法顺利的获得继承权。

冯宣与吴臣,在李原到达郢都之前,就已经有过多次的接触,其中,吴臣几次谏言,要求秦军渡江南下,与他里应外合,一举击败国中的反秦势力,只不过,冯宣所部在几次抽调了精锐之后,兵力只有六千余,实力上并不足以让他单独进攻敌国。

李原南巡。

而且从长安传来的消息,这一次因为江东秦军兵败的原因,李原有意调整秦国目前北重南轻的军事布局,这意味着秦军随时有可能向长沙国发起进攻,一想到这里,冯宣、吴臣各自喜形于色。

这两年来,北方对匈奴作战如火如涂,而南方则陷入到了一片死寂之中,这种战场上旁观者的滋味让冯宣很不好受,幸好他还有自知之明,知道以他的本领,就算到了北方也挣不过曹信、李仲翔。

好在,南方百越部落对于秦国的威胁始终存在,加上项庄、无诸这些坚定的反秦份子也在发展壮大中,秦军渡江作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南方的舟楫作战,是他冯宣刚刚学习到的新本领,在这一点上,曹信等人莫说比拼,就是随便拉出来在湖泊水道上操演一番,曹信、李仲翔也没那个勇气。

召见吴臣的地方,是在冯宣的郡府内,李原初见这个长沙国的王子模样,心中不由得一紧,与他想象中的不一样,吴臣全然没有其父番君吴芮一丁半点的英武气概,他的脸上透着忐忑不安的神情,在李原询问长沙国的情况时,更是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样一个扶持对象,就是蜀汉后主阿斗的翻版,听吴臣的话里,长沙国中支持他的人,除了父王吴芮之外,也不剩几个有实力的人物了,而吴封一方,却拥有相国、郡尉、都尉等一批的支持者。

长沙国的形势不容乐观。

这使得秦国要想不费刀枪的攻占大江以南,变得更加的困难,而冯宣的水军在经过两年的操练之后,能够拉得出的战船约有七十余艘,水卒全部算起来约有四千余人,这样的一支部队显然很难单独负担起渡江作战的重托。

离开郢都的时候,李原没有明确的进行表态,他只是用言语安抚住了吴臣,这个长沙国的王子现在已经不敢回长沙境内了,据他所说是害怕被兄弟吴封给秘密杀死,这个说法让李原对吴臣的能力更不抱以多少信心。

一个连基本的冒险也不敢尝试的人,还有脸面去争夺王位,真是不知所谓?而在秦国的强力打击面前,区区一个长沙国又哪里来的独立生存的可能?吴臣连这点基本的常识都看不明白,其见识比起坚决反秦的吴封来,还要差了一筹。

从郢都向东,李原的车驾翻越伏牛山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