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诺!末将这就动身。”栾布面带疑惑应道,他显然不明白韩信这么做的用意,不过,他也没有再继续追问。

栾布离去之后,韩信继续展开案头的一堆竹简,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些来自齐地各处的竹简,记录的是秦军多股小部队分散到各县、亭之后的情况,让韩信心喜的是,有多支部队的人数在急速的膨胀。

战国七雄。

秦国与关东六国,是生死的对头。

不过,在六国之中,又有差别。比如赵、楚、燕、韩、魏这几个国家,在统一之战中都与秦军激烈的撕杀过,其中象赵国这样的更是因为长平之战被活埋了五十万人,使得户户带缟,人人啼哭。国内十四岁以上男丁伤亡殆尽,差一点直接灭国。

与之相比,齐国则显得颇为另类,由于秦国一惯采取的远交近攻外交政策,加上齐国国内对秦国的认识不统一,使得秦、齐两国真正刀兵相见的时候并不多,有时候甚至两国还有默契的对生存在夹缝中的几国共同打击。

就连最后的秦灭齐之战,也因为齐国的国君决定放弃抵抗,率众投降秦国,使得齐地并没有遭到多大的战火洗劫。所以,齐人对秦人其实不象其他国家的人那样仇怨,在后来的反秦风暴之中,诸侯之中也唯有齐国没有参加讨秦之役。

有了这些基础,加上之前一系列的渗透,韩信分散秦军到齐地各处的目的也就明朗了,他是寄期望通过这种短时间内“暴兵”的方式,迅速的组建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以此形成对楚军的压倒性优势。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这与李原一惯的精兵策略不同,在秦国的国内,韩信还要顾及军队规模大了以后的后勤供给问题,而在齐地则不必要担心这一问题,由齐人组建起来的秦军完全可以就地补给,而不用耗费什么。

从竹简传递回来的消息后,秦军各部的实力都有不小的提升,汇总起来,韩信的部队从入齐时的一万多一点,已经扩充到了近二万人,如果再有一点时间,韩信相信这个人数还会往上翻一番。

第三百六十五章 彭越立威

暴兵之策。

在这个时代,多为一些倏起的流寇武装、还有象当年陈胜、吴广这样试图席卷民众、反抗强大对手时应用。

一般来说,处于强势的一方,是不太可能用暴兵来对付弱敌的。韩信在齐地的这个策略,可以说不仅项庄没有想到,就连李原也没有猜测到,韩信会用这个办法来对付钟离昧和项庄的两路夹击。

暴兵若是成功,韩信的这支秦军就从偏师一跃而成为真正的攻击箭头,再加上彭越的盗寇军在背后袭扰,秦楚两军在北路战场上的态势将发生根本的逆转。

钟离昧和项庄对于济水北岸秦军的真实动态其实还是有所了解的,楚军一方派出过多支斥候小队打探,也能够陆陆续续的从一些溃逃的楚国留守官员处得知齐地多处动荡的情况,但这种涉及到地方治安上的事情,多交由内政官员和地方郡尉来处理。

区区一群持着木棒和锄头的乱民,加上一些散布四野的秦军散卒,齐地处处烽烟,处处动乱,楚军真要是发兵征剿的话,也确实无从下手。

作为济水一带楚军的主将,项庄在为如何解决钟离昧、并顺手接管常山军而费尽心思,却浑然不知,一场危机正在降临到济水畔的楚军头顶。

在鸿沟之战、济水之战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先后被提及,可似乎也只是被提及了一下罢了,并没有真正登场亮相的机会。

而事实上,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让秦、楚两国之间本就倾斜的天平更加的偏向秦国一侧,这个人就是彭越。

几乎就在鸿沟之战打到最关健、济水之战陷入僵局的同时,位于秦、楚两国交界处的巨野泽中,也是风波动荡,血雨腥风。

夏日里。

位于秦、楚交界处的巨野泽。芦苇丛生、野草纵横,给隐藏在其中的盗贼们提供了天然的庇护场所。

往年的这个时候,作为大盗的首领,积年的陈盗,彭越都会召开一次各路盗寇云集的大会,以便划分各自的活动区域。同时,谋算如果出现官兵的大规模围剿,应当如何应对的办法,而这一次,已经正式决定归入秦军序列的彭越另有图谋。

做一个自由的盗贼之王,还是归顺秦国成为秦军中的一部。这七年来,彭越在忐忑不安中一直犹豫着,也正是这一份对自由的向往,让他一次次的错失了归秦的最好机会。

识人以英雄未起之时。

只有跟着一起打江山,才能在乱世中成为君王的心腹将领。

可惜的是,彭越与李原虽然一早就相识,但很显然。彭越没有象王尚、骆甲等人那样的运气,又或者说,他的目光短浅,不识真正英雄。

在大梁初见李原时,彭越有机会投奔,但那时李原不过是区区一个小军侯,还不能让被揍得鼻青脸肿的彭越臣服;在荥阳之时,彭越加入刘邦的西征军,与李原又成了对手,其间更是差一点破城。虽然后来彭越识破老刘的图谋,带着自己的队伍离开,但也因此再与李原失之交臂。

而后,李原举兵关中,彭越蛰伏大泽。两者再无交集,一直到秦国东扩,在虎牢关将项羽的楚军杀退,彭越才始恍然大悟,回头观望曾经的对手,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成为开国重臣的机会。

这一次,彭越终于下定了决心。

雒阳见到李原,一番叙谈之后,让彭越担心被报复的想法一扫而去,如今天下大势他也清楚,秦国强大已经不可阻挡。要是就这样小打小闹的投奔秦国,可以说很难有出头之日,所以,收编这些盗寇,组建一支统一指挥的军队,势所必然。

日头当空。

用竹头、圆木搭建的点将台上,来自各处大泽、水域的群豪云集,其中除了巨野泽一带的盗寇外,甚至还有个别来自于梁山泊、白洋泊一带的盗贼首领,这两个地方和巨野泽一样,均是水域面积广大,可以让盗贼们在遇到围剿时隐藏起来。

群盗乱哄哄的席地而坐,在简陋的点将台周围坐着的,均是有那么一点实力的首领,至于普通的小贼,则远远的避了开去,不会凑上来触什么霉头。

彭越缓缓站起,脚步重重的蹬在了木竹台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来到台前之后,彭越咳嗽了一声,一对环眼扫视众盗,显示着积年群盗之王的气势,他的这一动作让群盗们渐渐的摒住了呼吸,纷纷将目光注视到彭越身上。

让群盗们感到意外的,除了彭越凝重严峻的神态,还有他的全身穿戴,一身秦军将领的黑色铠甲,腥红的披风,还有腰间的制式佩剑,都在显示着不一般的气息。

“大王这是怎么了,怎么穿了一身秦军的衣服?”一些远道而来的盗寇有些不知所措的问向早些到达的同伴。

“嘿,你们还不知道,大王决定投秦了,听说武侯封大王为将军,瞧今天这架式,大王这是要誓师东征呐?”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家伙摇头晃脑的说道。

“东征,和楚国开战,凭我们这些人,真和楚霸王打的话,又怎么能打得过?”一个小势力的头目垂头丧气附合道。

就在台下群盗议论纷纷之时,彭越杀气腾腾的喝道:“弟兄们,今日大会,彭某有一件事情要告知各位,从即日起,我彭越正式归顺秦国了,这一身铠甲、还有佩剑,以及台后堆积的武器,都是武侯亲自下令支援我们的——。”

彭越这一句话喊出,群盗立时乱成一团,盗寇与官兵,向来是敌对的两个利益体,这几年来,盗寇们与秦、楚两国之间,大大小小的围剿与反围剿不间断,尤其是那些靠近秦国边境或者干脆就活跃在秦国境内的盗寇,与秦军之间更是仇深似海。

“大王,你真要是投降秦国,我等恕不奉陪,秦国那严酷的军纪束缚,我们这些自在惯了的人可不习惯——。”

“就是就是,大王,我等还是不投秦国了,继续做这大泽之上逍遥自在的生计。”

听到反对的声音,彭越脸色格外的阴沉,他稍稍侧了下身,对着站在旁边的副将扈辄使了一个眼神,扈辄立即会意的闪身下去,会合了一群精壮的汉子朝着那发出不同声音的几人接近过去。

不一会儿,刚刚还大声鼓噪要继续做盗寇的几个不识相的家伙就在众盗的眼皮子底下被拖了出去。

稍臾,几声惨叫声传来,让听到的群盗们个个脸色大变。他们没有想到,彭越会如此冷血无情的对待过去一起喝酒一起吃肉的伙伴。

见众盗面面相觑,彭越厉声又道:“弟兄们,天堂地狱,只有一条路可走,你们自己选择。不过,我可以保证,凡是跟着投奔秦国的,都将是我彭越的亲兄弟,到时候有我彭越一口吃的,就有大伙吃的,大家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从盗贼到正规军。

这跨出的一步确实很大,也让一些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盗贼们感到无法接受,但这一步转型,彭越主意坚定,不只是他,扈辄、栾布两个副将也是一力赞成投秦,现在楚国还是挡在秦国统一路上的阻碍,他们这些盗寇们对于秦国来说,还有可用之处,若是能在破楚战事中立下功劳,也算是有了进阶的资本。

相反,要是继续为寇的话,等到秦军击败了楚军,那他们这些盗贼就是被清剿的对象,到了那个时候,就是他们想投秦估计也没有什么可能了。

第三百六十六章 流星坠落

彭越恩威并施。

时间紧迫,他没有功夫一一去游说大大小小的盗寇首领,但凡有异议的,均被他以雷霆手势制服或除去,剩下的盗寇或本有心投降,或是随波逐流的态度,经过一番战前的血腥动员,彭越共计约集合了四千余名盗寇。

四千人。

如果真刀真枪拉开架式两军对垒的话,彭越盗贼军充其量只是一支可用之兵,但换了一个角度,当这支熟悉楚国地形、风貌、人情,甚至于口音都有楚腔的盗寇部队出现在了楚境时,楚军辎重部队的噩梦开始了。

七月末、八月初。

从彭城到鸿沟、从彭城到济水。

彭越、扈辄、栾布各率一部分路出击,将楚国后方扰的一团乱麻,多支辎重部队遭到袭击,好不容易征集来的粮秣、还有辛苦打制的兵器未等运到前方,就被一群群不知从哪里来的乱民抢劫一空。

在盗寇们的疯狂袭扰下,楚军的辎重补给越来越困难,时间越是拖延下去,对于楚国来说,情形就越是不利。

彭城。

项羽分封诸侯之后,西楚国建都于彭城,一国之都,在规模和气魄上自然不同凡响,不能与一般的郡城相比,尤其是最近的三年里,楚国上下在听闻李原新造名城长安,出于攀比和不服的心理,彭城也是大兴土木,楚王宫的规模连绵数个山头,比当年的阿房宫也不相遑让多少了。

这些天来,受到盗寇的骚扰,彭城城门口戒备森严,每天开放城门的时间只在早晨和傍晚一个时辰。来往的百姓必须出示由楚国官府出具的证明才能通行。

在忙碌和紧张的气氛下,楚国百姓迎来了西楚国建国第八年的夏天,八年时间,楚国曾经辉煌无比,受到各地诸侯的拥戴。但如今,随着西方秦国的强势崛起,这个东海之畔以武力为建国基础的国家开始显现出颓势来。

楚宫脚下,即是议事的大殿。

这些天来,年约五旬的相国项佗脸色惨白,握笔的手在微微颤抖。连续多日不曾好好休息,让他的身体透支的厉害。

盗寇的猖獗,让坐镇于后方主持的楚国项佗焦头烂额,他有心派兵去围剿彭越,但在试探了几员留守的楚将意思后,又不得不的放弃了。

楚军诸将。但凡和项氏接近的,都已调派出去,剩下的将领,象武臣、虞子期这些个被架空了的将领,项佗又不敢使用,万一要是让这几个对项氏心存不满的将领有了兵权,那只要发动一场兵变。他项佗连哭都找不到地方。

对内,有试图谋夺大权的异己份子,对外,又有秦国这样的强敌虎视眈眈,项佗这个一国之相做得确实辛苦,若不是为了项氏的利益,他又何必受这份辛苦,只不过,项佗的这份苦心真正能理解的人,就算在项氏族中也是不多。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比拼的是综合的国力。由于国策的不同,楚国和秦国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二条不同的道路,依靠项羽的威望,加上项氏全族子弟的齐心协力,西楚国在建国之时也曾大步发展过。但在随后的一系列权力争斗中,项氏的保守用人政策饱受非议。

作为这一政策的施行人,项佗更是处于风口浪尖,屡番遭到攻击,尤其是当一个又一个楚人成为秦国的重要将领、谋士时,项佗面对的不仅仅是外系的质疑,就连项羽也开始对项佗不信任起来。

案上,是一封来自鸿沟的军情告急,上面的消息让项佗心胆俱丧。

项羽战死了!

号称战场上不败军神的项羽,竟然在与秦军的交战中,被敌人包围力战而亡!

这不可能。

项佗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认为这个消息不确实,其他人失败战死都可以,唯独项羽是绝不可能死的。

可是,书写急报的人,是项悍和周殷,这两个人一个是项氏的中坚子弟,另一个也是楚国的老臣,他们不可能在这等大事上说谎。

除了项羽身死外,在这份军报上,还清清楚楚的写明了四万余楚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项悍、周殷如今正领着几千残兵败将往陈郡一带撤退,他们已经得悉彭城外围有彭越的盗寇出没的消息,所以不敢前来会合。

“这,这可如何是好?要是让城中官员百姓知晓,人心动荡,楚国就完了。”项佗心急如焚,手心后背处沁出阵阵的冷汗。

在思索了半天之后,项佗最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便是瞒着。能瞒一阵是一阵,同时,暗中将项氏这些年来聚集的财富转移出去,最好能快速的运回江东,到时候在吴中、会稽一带的山中藏匿起来,项氏就算没了楚国,也一样能够让家族繁衍下去。

布置完了这一切后,项佗先是密切的召集了项氏的留守子弟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作为项氏中唯一有点头脑的“谋士”,一直被项佗排斥在外的项伯也受到了邀请,项伯这次领受的任务是前往济水,说服项庄速速带兵返回。

项羽已死。

项悍不堪重用。

项氏子弟中,能够作为依靠的,就只有项庄一人了,如果项庄在济水有什么三长两短,项氏最后的希望也就没有了。

项佗刻意压制项羽身亡的消息,但他在心惶意乱之下,却忘记了,项悍或许只会给他送信,而周殷则不会。

作为楚国的老臣,周殷的为人就是属于那种墙头草的类型,在项氏强大时,他会投靠项佗,而在项氏力量薄弱时,周殷动摇了。

楚宫。

虞姬寝宫。

几乎同样的一封急报,被摆在了白玉制成的书案上,楚王妃虞姬挽着高高的发髻,披着件薄薄的白色轻纱,怔怔的看着这寥寥的几行字,久久无语。

“鸿沟之战,霸王率军渡河突击,被秦人包围,目前还是生死未卜,也许,过几天,霸王就能回来了。”虞子期神色灰败的站在一旁,劝慰道。在联合蒯彻争夺朝政大权失败后,虞子期就基本上淡出了楚军行列,而只是在军中担任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虚名将军。

“大哥,你连安慰人都不会,这样的话,如果早几年说,也许我就相信了,但现在,我只相信事实,相信自己的感觉。”虞姬凄然一笑,幽幽说道。

“前几天,我做了个梦,梦见霸王在和我说,虞儿虞儿,我累了,你好好保重——!这么久了,他还没有象这一次一样,和我说这么多的话。”虞姬的声音空寂冷峻,在宽敞的宫殿内回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