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一根根从天而降的短枪,被钉在地上的楚军将领足有十余员,就连项羽身边保护的亲骑也损失了二十余名。而更让项羽气急的是,点燃火把试图投掷焚毁秦军战车的士兵也被一一“枪杀”。

楚人的臂力,与习惯了投掷的月支人相比,差距不是一点二点。

“李贼,果然狡猾得紧。”面对重创,项羽恨得咬牙切齿,充血的重瞳里,布满了疯狂,继续冲撞上去,在秦军弩兵和投掷兵的双重打击下,能不能破开缺口实在没有把握。可要是后退的话,再想靠近李原的中军大纛会更加的困难。

第三百五十八章 真正底牌

进与退!

选择是如此的艰难。

“大楚,大楚,战,战,战!”项羽疾声大呼,楚地男儿骨子里的血性就如同一股冲天的狼烟,在秦军多层压制下一次次的点燃。

乌骓马受到主人连续的催促,也开始长声嘶鸣,试图唤回过去的勇猛,瞧见如黑塔般的楚将疾冲过来,上下两层的弩矢和投掷兵纷纷瞄准了项羽,有机会在阵前一举击杀楚军主帅,这巨大的荣誉就在眼前。

万分激动之下,秦军将卒的准星却发生了偏离。

月支人的投掷短枪一次次的落空,仅有一支木枪在落地后又无规则的弹起,意外的扫中了乌骓马的腹部。

鲜血滴滴搭搭,沿着马腹部的最低处乳头部位落下。

“驾!”乌骓马受伤,骑乘于马上的项羽却还在连续的催促,从他的位置也不可能看到地上弹起的枪尖会巧之又巧的刺入马腹。

被主人冤枉跑的慢,项羽的双腿又是一番挟迫,乌骓马吃痛之下只得负痛狂奔,只不过它的马眼里却滚落下几滴血红的泪水,在成为项羽坐骑的这七年里,它拥有过无数的荣耀,拥有过同类中最为显赫的位置,而今天,它却为过去所得到的在付出生命的代价。

狂奔中的战马如风如电!

项羽更是战力暴涨,弩兵的箭矢还未等抵达他的面前,即被大戟密不透风的戟墙给挡落了下来。

等到近不过五、六丈时,弩箭也因为射角的问题而陷入到无法瞄准的境地,暴走状态下的项羽几乎只用了三、五个停歇,就逼近到了一辆孕妇车的跟前。

“破!”

霸王戟横扫!

厚实的木板瞬间碎裂,躲藏在里面的秦军弩卒也因为强大的冲击力而仆倒一地。站立在车体上层的一个月支兵更是站立不稳,一个倒栽葱跌落到了战车前面,还未等他爬起,即被红了眼的楚兵剁成了肉泥。

战车阵在项羽的蛮横力量下,被强行打开了一个缺口。楚军将卒兴奋的叫喊着,齐齐向着缺口处拥了过来。

红色的洪流瞬间冲开黑色的堤坝,战车防线的坚韧曾经让他们一度绝望,但在项羽的个人蛮勇激励下,这一道防线也象纸糊的一样被冲得七零八落,在缺口被打开之后。两翼的秦军战车见势所不能,纷纷四散而退。

在突破了秦军的战车阵后,乌骓马的速度更是慢得几乎以挪动来形容了,项羽也终于察觉了乌骓马不对劲了,待他跳下马来,仔细察看战马的异常时。才赫然发现,乌骓马的受创情况远比他预想的要严重的多。

马后。

一条长长的血线,显示方才这匹老马是忍受了怎么样的疼痛,才带着项羽突破了秦军的坚韧防线。

马前。

一直高高扬起的马头,如今已经垂了下来。

强健有力的前蹄,更是颤抖着无力跪了下来,在大张的马嘴里。渐渐的泛出一股股的血沫,而明亮的马眼,也半闭半睁,没有了过去的神采。

项羽的前冲速度慢了下来,其他的楚卒发现秦军中军大纛就在面前,一个个高呼着,幻想着自己能够第一个飞奔过去,一剑斩落旗帜,然后再寻了秦军主帅李原,割下他的首级——。

憧憬中的楚卒们。在狂喜之下,判断和分析战局的能力日渐消退,他们甚至于连当面出现一支多达七千余人的庞大秦军步骑都没能立时发现。

一直不曾使出全力的秦军到了这时,终于露出了决定战役胜负的最后一张底牌。

李原手中。

最为精锐的,也是培养中下级将领的摇篮——亲兵营。

经过几年的发展。亲兵营的规模也从当初的七、八百人,渐渐的扩充到如今十倍以上的七千余众。

兵力数量上的变化,昭示着一个事实,那就是秦军的总兵力也在不断的膨胀,在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选拔后,亲兵营的精兵悍将们哪一个不是经过了与敌血战而才好不容易获得到李原跟前效力的机会,就如在河西一战中立下战功的马金,现在就是这支亲兵步骑中的一名小小的队率。

从校尉到小兵,再从小兵回复到校尉,如今又降为队率,马金却丝毫没有沮丧的意思,只要不是脑子有毛病,谁都知道亲兵营就相当于将军的摇篮,只要他耐下性子等待几年,等有一天外放的话,就是堂堂正正的一军之将。

七千秦军冷冷的注视着楚军队伍的渐渐迫近,从楚军散乱的步伐、急促的喘息中,可以判断出了这支楚军应当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

之前的所有假象。

到了这时,终于彻底的撕开。

“咚,咚,咚咚!”

战鼓隆隆!

秦军士兵的呐喊声,就伴着战鼓声声作响,与之相伴的,还有那一首每一个秦军士兵都能脱口而出的“赳赳老秦、复我河山”的悲壮激昂的战歌。不过,随着大纛开始前移,七千秦卒几乎在同一时间停止了歌唱,他们紧咬着嘴唇,握紧了兵器,开始迈着有力的步伐,向着楚军迎了上去。

“秦,秦人!”

一名楚卒寻声抬头,眸子里出现的黑压压如翻滚乌云般的军阵,这一种肃静的压迫,比呐喊更让他感到惊惧。

李原从容不迫的驻立于大纛之下,大纛上刺绣的“李武”字样,是用秦国通行的隶书写就。

秦军的旗帜在织坊制成后,一般是统一由心灵手巧的关中织娘一针一线缝在旗帜上面,而李原的中军大纛,则是由顾芸娘带着一群宫女连日夜赶制出来,按照顾芸娘的话来说,有了这样的一面大纛,关中的男儿们才会更加的奋勇当先,因为在他们的身后,有着一双双期待的目光。

“楚无道,杀,杀杀!”李原沉声大喝。

“楚无道,杀杀杀!”七千秦军精卒在迫近的同时,突然的爆发出响彻云霄的高呼声,这呼喊声传送出去后,在楚军的后方,同样的响起了秦军将士的呼喊。

李仲翔的南线部队,在连续对楚军后续部队突击之后,终于顺利的将项羽一部和其他各支楚军分割开来。

一味冒进。

项羽直属的楚军步骑直到这时,才回悟过来,他们陷入到了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而指望其他楚军部队来援,就目前的情形来说,几乎没有可能。

唯一渡过鸿沟的番兵部队正在遭受秦军一部骑军的冲击,就算他们能够杀退秦军,没有了主要将领的指挥,这支番兵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至于正在渡河中的其他楚师,则被远远的挡在了鸿沟东岸,没有了番兵在浮桥一侧的保护,这些楚卒的水性也不足以支撑他们泅渡,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岸的同伴在秦军的包围下一次次无望的冲杀着。

战争的胜与负。

往往就在一个瞬间的改变。

在项羽过河之后,留守楚军大营并负责输送后续兵力的楚军大将周殷其实也正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

项羽率领楚军主力过河没有多久,就有斥候紧急来报,楚军的侧后翼,由楚军季布、丁公驻守的陈郡出现了大批打着秦军旗号的敌方部队。

这还不算最坏的消息,更让周殷这位前西楚国大司马着急的是,斥候还回报了一个惊人的传闻:季布、丁公降秦了!

丁公不过是楚军中的一个中级将领,影响力不大。

但季布则远远不同,作为当初五虎上将排在第三位的名将,季布在楚国的声望仅次于项羽、钟离昧,同时,季布对于楚军布防和薄弱地点的了解,也让周殷脸色大变,万一要是季布带着秦军切断鸿沟秦军的归路,则就算击败了当面之敌,楚军也还是没有取胜的机会。

第三百五十九章 项楚之弊

两国交兵。

关系国之大运。

如果不出现大的偏差,一场战役持续的时间少则二、三个月,多则甚至达到一年以上,就比如秦、赵的长平之战,整整持续了二年六个月时间,要不是赵王听信谗言,误用了赵恬为将,这一场战事还不知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这一场秦楚之间的大决战,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持续的时间会很长,不过,就目前的战况来说,楚国的连续失策,尤其是在决策层面的模糊不清,摇摆不定,给了秦军取得速胜的机会。

项羽对鸿沟战事的错误判断,是重要的一个因素。

而接下来周殷、项悍乃至楚相项佗的一系列误判,则是另外一个原因,而造成这多个失误的原因,就是在楚国在人才的任用上,出现了大的问题。

唯项氏而决。

凡姓项者,皆为王侯。

在项氏的压制下,如项声、项襄、项悍这些的平庸之辈得以升迁,而季布、周殷这样的楚国中坚逐渐遭到排挤和弃用。

这才是楚国最大的危机。

人才。

才是决定势力涨与落的决定性因素。

在诸侯争雄之后的新一轮比拼中,秦国很明显的走在了楚国的前头。

毫无疑问,霸王项羽的局部战术指挥能力,可称上上之选。就连李原,也无法正面硬碰硬的与其对战,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项羽会在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下又爆发出让人生畏的战力。

但局部与整体,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把局部的力量发挥到最大,也能够影响到整体的方向;但相比较而言。如果能够综合考量整体的布局,那么局部的得与失在更广阔范围内,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智谋。

正是应对勇猛的最佳策略。

在这次的鸿沟大战中,秦军中的“三李”加“一阎”俱是以智计擅长的人物,就连其中稍弱的李仲翔。在智谋方向也一样有独到之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发现楚军异常举动之后,立即决断回兵救援中军。

鸿沟主战场上,李原与项羽面对面撕杀,而同时,楚国南方陈郡、九江郡一带也是风云变幻。成为双方争夺的另一个焦点。

三李在战前的谋划,随着秦军偏师陈豨一部的东进而开始显现出效果。

授命偏师出兵陈郡的秦军将领陈豨,是地方小诸侯出身,在当年的汉王刘邦手下,陈豨也是以半独立的姿态出现。在降秦之后,陈豨在讨伐刘邦、英布的战役中有过出场的表现。但多是作为辅助存在,陈豨本人也没有多少亮点可寻。

这一次,秦楚交锋决战,陈豨的部队驻扎在南郡的邓县一带,负责守卫章平军西移汉中之后留下的一大片区域,算是作为地方郡兵部队使用,这样的做法让陈豨心中不禁郁郁寡欢。正在此时,来自鸿沟前线的命令到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是李原的一惯原则,陈豨马不停蹄的率领本部人马仅用了三昼夜,就翻越了延绵有四百余里的伏牛山脉,然后又穿过颖川郡,出现在了陈郡一带,此时,早就得到阎乐命令的秦军暗作也是迅速动作,开始与楚将丁公正式接触。游说归秦事宜。

负责具体游说的说客,也是丁公的老熟人,秦人召平。这位曾经的种瓜侯爷在英布那里一直打不开局面,尤其是在陆贾归秦之后,召开更是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在外交事项上低了陆贾一头。

英布的东楚覆灭之后,召平也预感到秦、西楚之间必有一战,于是早早的请辞了秦国的官职,以闲游名士身份在陈郡、九江郡一带游历,也就在此期间,召平与丁公相识,并由此获悉了这名楚军将领摇摆不定的态度。

从召平处听闻秦军五千兵力杀到,丁公大吃一惊,急忙回到陈县与季布商量对策,要知道整个陈郡的楚兵加起来也不到三千人,其中还多以老弱病残为主,项羽在出征魏国决定与秦决战时,也不曾考虑到,秦军会以神速动作从遥远的南郡一带调兵过来。

本来,如果陈豨的行军速度不是这么快的话,丁公、季布还可以向其他地方求援,特别是魏国就在近前,但如今鸿沟大战正在关健点上,就算他们喊破了天,周殷那里也派不出一兵一卒来。

接到季布、丁公的连续告急,周殷坐不住了。

鸿沟以西,霸王项羽的军队正在被秦军围攻,急需要他再增加兵力去解救,至不济也要投入增援力量减轻包围圈里面楚军的压力。

而陈郡一带出现秦军部队,这又让周殷担心不己。从大梁通往楚国的主要道路一共有两条,其一是沿着大河往彭城,这条道最近也最为平坦,是昔日始皇帝督造的驰道之一,可惜的是这条路上盗贼横行,尤其是来自巨野泽的彭越盗,在得到了秦军的暗中支持后更是猖狂之极,楚军的辎重部队屡屡被劫,损失惨重之极。

其二就是东南方向的陈郡,这条通向楚国腹地的道路目前来说,是楚军赖以生存的重要补给线,一旦陈郡被秦军占领,楚军的后路就有可能被秦军全部切断,到时候就算项羽打败了秦军主力,也一样没有办法再进一步。

当然,这还是乐观的估计,万一要是鸿沟之战不利,那楚军就算想撤退,也没地方可逃,二条后路都有秦军出现,不论走哪一条,都会面临一场恶战,周殷可不认为秦军还会象燕地时一样,会心存善意的放他们一马。

一番思量之后,周殷正要决定派出一支援军回转陈郡,却不想他刚一下令,即被副将项悍给顶了回去。

项氏治楚。

连带着项氏子弟也跟着神气起来,项悍其实不过是项羽的远亲,论及亲疏关系的话,项悍与项羽也没有多少交集的机会,相比而言,周殷作为楚国的老臣,与项羽倒是要更亲近一些,但是,形势比人强,目前西楚当权的是项氏,而不是他周殷。

所以,项悍这样的能力平庸的家伙,只因为名字里有一个项字,就能平步青云,从会稽郡的一个小小的县尉,一下子窜升到了负责辎重的将领级别。

而更让周殷感到崩溃的是,项悍为人猖狂张扬之极,其行事根本不把他这个主将放在眼里,这一次更是以救援项羽要紧,直接驳了周殷的意见。楚军中的大部分中下级将校见项氏得志,也是纷纷投向项悍,这使得整个楚军后军周殷成了名义上的主将,真正的主意反倒由项悍说了算。

按理说,以周殷的能力,不会这么轻易的受制于区区一个项悍,但项悍的一句话,就让周殷彻底的没了脾气。

“周大司马,你可别忘了,你们周家有反叛的例子,我项氏又怎么可能再做放任小人得意的行径。”

就是这一句话,让周殷所有的雄心壮志全部烟消云散。

周殷,这位跟随着项梁一起举兵过江,曾经登上过楚国大司马位置的将领是征燕时脱逃未果的楚将周兰的叔叔,在当初项羽伐秦之时,周殷与曹咎负责后方辎重,可以说为项楚立下过汗马功劳,不过,在周兰事件之后,周殷受到牵连被剥夺了大司马的职位。

如今的楚国。

是项氏的天下,周殷这次能够重新出山,还是依靠相国项佗的说项,换句话说,周殷是向项佗低头了,才得到这次表现的机会。

在权衡得与失后,周殷最终放弃了增援陈郡,而同意了项悍的建议,继续加大对西岸楚军的增援力度,甚至于为了解救楚军主力部队,周殷下令以项悍为后续渡河的主将,率领剩余的一万楚军辎重部队接应项羽。

楚军放弃陈郡。

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与秦军在鸿沟一决雌雄的战法。

项悍这一万人投入战场,拖住了本来要回援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