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追杀到此的章平最后见到的,是满地的狼籍,还有被斩杀了的马匹骨架,这些已经瘦弱的只剩下架子的牲畜在被榨干了全部的力气后,连身体也没能逃过千刀万剐的悲惨下场。在其中的一处潭底,秦军还发现了十几具被集体屠杀的士兵的尸身。

这些伤卒很显然是被遗弃了。吕雉、郭亭等人为了防止伤卒告密,在临行之前将他们骗至深潭边上,最后沉溺于潭底。

自此之后,吕雉这一群人再未在其他地方现身,他们的最终结局如何?一直到七百余年后,再有一队闯入丛林深山的逃亡者在一处山崖下面,发现了数百具被野兽啃食的只剩下凌乱骨架的人类尸体。

这些尸体死状凄惨,其中能够辩认出的,只有性别。

不过,从尸体上插着的刀剑来看,他们在死前还经过了一场搏斗,有些尸体甚至连相互的搂抱在了一处。

据此分析,这些遗尸相互之间,不知道是为了食物,还是其他的原因起了争斗,最终的结果却是同归于尽。

吕雉为了她的一己之私,裹胁着吕释之、郭亭、张平等人一起葬身于丛林之中。她全部的幻梦也在这一刻停止。

至此,昔日汉国的全部残余势力在秦军的打击下。终于烟消云散。

在汉中暴乱平息的同时,郢都之战正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周成率领的东楚水师在盗寇奚涓等人的引领下,将郢都团团包围,东楚将卒凭着水性优良的优势,不断的从水门发起进攻。

环绕城池的护城河,曾经是为了阻挡敌军的进攻而挖掘,而现在,它们却成为了东楚军卒和群盗们利用它接近城墙、靠近城门的通道。

水网地带守御。

对手又是精熟水性的水贼。冯宣守城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远道而来缺少粮秣补给的东楚军疯狂的投入了将近三分之二的部队猛攻城垣,双方仅仅是为了争夺水门,就各损失了近千人的性命。

为了挡住敌军的猛扑,冯宣领着亲卫上阵,他的一次次冲杀,让城中军民感动不己,也纷纷上城助战。其实,盗贼的凶残郢都的这些百姓也都明白,他们一直抱着观望和漠视的姿态,只是由于对秦人固有的戒心在作怪。

二月二十四日。

盼望了许久终于出现的巴军赶到郢都战场,这一支巴军从江州一带远道而来,一路之上历经千难万险。而他们的出现,让郢都之战的胜利天平开始向秦军一方倾斜。

二十五日,晨。

巴军在郢都外围与云梦泽江寇奚涓一部发生激战,罗宪在这一战中表现让人刮目相看,碰上奚涓这么一个同样不怎么出色的敌将。罗宪爆发出了自己全部的潜能,奚涓被一箭射杀。余部也跟着四散。

二十七日,黄昏。

李原的亲卫部队乘坐南郡秦军水师的战船沿汉水而下,在邓县一带与从三川郡增援过来的秦将陈豨会合,两军水陆并进,秦军的浩大声势让在郢都城下进退两难的东楚军大惊失色。

周成本就战心不坚。

这一回,又打探得是李原亲率大军杀到,仅有的一点勇气终于也告消散,面对一个冯宣,他就已经束手无策,而面对连霸王项羽都不惧的李原,周成连对战的勇气都没有,连忙下令将士登船撤退。

只不过,他们现在要撤退,还是晚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云梦大泽的江盗,可不只是奚涓这一股,其中最大最有实力的一支邓拓部,在之前的战斗中,一直以观望的态度存在着。

而今,在见到秦军重占上风之后,邓拓发力了。

云梦泽中。

东楚军船队满载着失去斗志又疲惫不堪的士兵东返,当他们的船队经过盘龙城时,即遭到邓拓部的袭击。

完全不及提防的周成,万万没有想到,在大泽之中会遭到伏击,要知道在之前的接洽中,邓拓虽然并没有表态支持东楚,可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敌意。

初春的东南风劲吹。

抢占了上风口,又兼连艘朦冲快船的邓拓军在船头点燃了火把,浓烈的烟雾掩盖下,邓军盗寇一下冲入到了缓慢的东楚军船队之中。

火助风势。

被火烧着的船帆在烈火中烧成灰烬,没有了风力的支持,东楚军满载着士兵的船只就象一头沉重的老牛,开始在原地打起转来。

周成见状大急,急令数条烧着的战船断后。水战的关健,就在于速度。一旦东楚军船队停滞不前,在后面远远尾追的秦军水师就会如恶狼一样猛扑过来,到时在速度上处于劣势的东楚军将士将空有一身本领,也无法将快速移动的对手解决掉。

东楚军断尾求生。

二十余条战船,加上船上将近一千五十余士兵,眼睁睁的看着同伴扬长而去,这些被抛弃了的江东子弟在绝望之下,不停的破口大骂周成的列祖列宗和家中女性先辈,熟悉的声音隐约的传到周成耳中,让这位吃了败仗的东楚军主将脸色变得越发的难看。

得悉东楚军战败的消息,还在长沙国往北路上的梅涓军立即回转方向,朝着岭南一带撤退,相比复仇,显然守住自己的老巢更加的重要一些。

南郡之围解除。

守卫郢都的秦军将卒和楚地百姓经过这一次联合作战,彼此之间的隔阂终于被打破,从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些南郡的民众开始对秦军有了认同感。

等到李原带着队伍进入郢都时,夹道欢迎的人群更是爆发出来阵阵的欢呼声,这一刻,李原等来自关中的秦人不是敌人,而是真真正正的帮助他们守卫家园的朋友。

第三百四十一章 项羽VS英布

东楚军败退。

秦军重新占领一度失去的南郡靠近汉水和大江的沼泽区域,同时,因为邓拓部的归附、加上奚涓、王吸这些汉军旧部纷纷败亡,云梦泽一带盗贼四起、不断劫掠来往商道的情况终于有了大的改观。

虽然依旧还有零散的小股盗寇在作乱,但秦军水师现在兵力强大,从东楚军俘获的十余条朦冲,加上邓拓的归附部队,秦军水师从弱小的仅能对付小股盗寇,一跃而成为纵横云梦大泽几乎无敌的存在。

识实务者为俊杰。

这个纷纷扰扰的乱世,从来不缺乏投机者。

邓拓在秦国与东楚交战的最后阶段出现,让周成全身而退的愿望化为泡影。其实,周成要是更多一点了解邓拓的过去,或许就会明白,邓拓本来就不是什么坚定的反秦份子。

邓拓的势力传承自其叔父邓宗,而这位曾经的陈王胜南路军大将,在攻伐颖川、南阳之后,见势不妙即投降过秦国。只不过随后,邓宗又被杀心满盈的章邯处死,这才使得邓拓等人不得不逃亡云梦泽,做起了盗寇。

做盗寇,邓拓是迫不得己。

所以,在秦国暗间的稍一拉拢下,邓拓就动摇了,之前的按兵不动,只不过是他对这一场战事胜负判断还不清晰,而当李原出现在郢都、东楚军败退的消息传回时,邓拓明白自己的机会到了。

在李原面前,展现自己的实力和本领。只有这样,邓拓才能得到重用。并且,不会被其他的秦将当作邀功的工具。

邓宗当初投降后被杀,其中有章邯要杀人立威的因素,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邓宗的能力并不为当时的秦廷认可,或者说章邯这个秦国的大将军觉得,邓宗这种人除了杀之威慑众贼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郢城。

邓拓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进戒备森严的郡府,这一趟郢都之行,对于他来说,既是一次重生之旅,又是一次生死输赢的赌搏。

是和叔父邓宗一样,被砍头?

还是幸运的成为秦国统一路上的一员,最后光宗耀祖。荣归故里?

顺利收复了南郡,李原遂在郡府内摆下酒宴,宴请平叛有功的众将及南郡的各位地方官员,在此次的守城战中,南郡的文武官员在配合上可以说很是协调,没有出现象汉中一样彼此隔阂的局面。

要不是主持地方的官员动员百姓内迁郡城。让东楚军食无秣、烧无柴,周成也不会攻城如此着急,以致于连战不下军心动荡。

宴厅之内,李原居中而坐,阎乐、李仲翔分居左右。冯宣、罗宪、陈豨这几个武将坐于一侧,另外一侧则是南郡的地方官员。邓拓一进去,瞧见这般情形,一时不知所措起来。

“邓将军,且往这边相坐。”幸好,冯宣一眼瞧见了邓拓的窘况,连忙站起身将邓拓拉到自己一席上。

酒宴开始。

一个个秦军将领和官员开始相互敬酒,同时也向正中的李原躬身请求,等到冯宣的时候,这位在此时南郡之战中大出风头的年轻秦将,硬拉着邓拓一起上前。

“颖川邓拓,参见武侯。”邓拓近前,等看清楚李原的相貌时,不由得大吃了一惊,虽然风闻秦国的神武侯很是年轻,但他实在没有想到,李原的样子不过二十四、五上下,甚至于比自己还要年轻了几岁。

“邓拓,汝的驻所盘龙城听说位于汉水与大江之间,且说说这大江以南的情况,原与诸位将军一定洗耳恭听。”李原微微一笑,问道。

邓拓听李原这么一问,顿时怯意一去来了精神,要说起云梦泽南部一带的情况,不论是水情还是风物,的确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了。

“禀武侯,大江之南,旧为故楚夷族之地,楚庄王十年,曾在江水之南,设长沙、云梦、衡水等诸城,并迁郢都一带居民二万人于南,这些移民经过几代的繁衍,如今的人数已经无从考证。在诸城之南,又谓之岭南,其中有山越、番夷、南越等多部夷族居住——!”邓拓娓娓道来,通过他的描述,将长江以南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秦军诸将面前。

随着云梦泽的通畅,秦国通向长江以南的阻碍已经没有了,在陆贾与岭南赵佗势力的接洽中,赵佗对新秦的态度也开始从冷漠变为关注,在最新一轮的谈判中,赵佗已经提出,秦军从北面进攻,而南越军从南面进攻,两面夹击位于中间的长沙国以及五岭一带的梅涓势力,最后会师的设想。

对于这一战略上的构想,李原还是很感兴趣的。

不管赵佗的真实想法是什么,至少有一点利益是实实在在的,那就是贯通一条由岭南往中原的通道,从而为南北方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邓拓引起议论风潮之后,秦国的这一场庆功酒宴随后渐渐的变为了讨论南下可能性的战前分析会。

而为了加强南郡一带的军事力量,李原这次除了收编邓拓部为水军外,还着令陈豨的部队向东进攻东楚的衡山郡,以配合西楚军正在进行的江东战事。

江东。

曾经的平静在这个春天已经不复存在。

英布的自大,终于让他付出了代价,在周成率军西征之后,沉寂了许久、又一直以养伤为掩护的霸王项羽秘密到达大江北岸。

项羽的到来,让西楚军五万余将士群情振奋,项羽遂以项庄为先锋,以钟离昧、季布为副将,在秣陵一带渡过大江,兵力上处于弱势,又兼之沉溺于性欲之中的英布大意之下,被东楚军一战即败。

随后,退守曲阿的英布试图调集兵力反扑,却不想未等他在前线分出胜负,位于后方守城的将卒闻知项羽杀到纷纷叛变,其中会稽、吴等项氏影响力较强的地方,那些豪强更是拉起队伍,直接占领城郡,将英布派去的官员或杀或驱。

气急败坏之下,英布狂性发作,也顾不得再和西楚军纠缠,由盗贼组成的东楚军二万余主力部队由曲阿往吴郡、会稽郡一路杀戮,将沿途各城悉数屠戮,而他的这一举动,更激起了原本就对东楚不满的江东子弟。

三月一日。

东楚军在吴郡太湖边上被西楚军和从会稽而来的番人部队包围,英布大怒之下,率领将卒与西楚军决战,英布这个昔日楚军的五虎上将,在江东一隅之地和他曾经的主帅霸王项羽成为了彼此敌视的对手。

这一场两个楚政权的内战,持续了十余天时间。

英布确实不负杀人王、屠夫之名,在钟离昧、项庄、季布等西楚诸将的连番进攻下,他依然表现的可圈可点,从这一战的战术效果分析,英布昔日位列五虎将第一位确实名至实归。

不过,英布个人再强。

也是双拳难敌四手,比起西楚军渐渐收拢的综合国力,英布的东楚军空有架子,却没有支架,他手底下的将领,象周成这样的已经算是不错了,而周成若是对上季布或者项庄,结果可想而知。

三月十一日。

东楚军被西楚军分割包围,其中英布率领的将近五千余盗寇出身的精卒被近三万余西楚、番越联军围困,而在另一处战场,东楚军将领周成已经失去斗志,下令麾下的一万余将士放下武器向西楚投降。

同样的败仗,不同的结果。

周成对于向西楚军投降,并没有多大的抵触情绪,事实上,在英布没有反叛独立之前,周成等人就是项羽的楚军中的一员。

周成的叛变,就象一副被连续推倒的骨牌一样,在东楚国境内引发了连锁反应,三月十三日,退回九江郡的东楚国官员张不疑、贲赫等人,在吕须、鲁元等人的授意下,向进攻九江郡的西楚将领虞子期投降,她们的这一举动,也标志着东楚这个短暂的盗寇政权的覆灭。

吕须、鲁元对英布只有情欲,没有感情,而真正对英布有感情的女人,却是被英布冷落了许久的吴姬。

这个长沙王吴芮的女儿,在闻知英布被包围、东楚众叛亲离之后,在冷宫之内点燃柴火,自焚而亡。

十五日。

英布的部队在连续的逃亡下,只剩下了区区八百余众,这位纵横驰骋大江之中的盗寇头子、昔日楚军中的头号猛将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试图发起决死冲锋的英布,在最后的一次冲杀中,被左手持戟的项羽一戟刺落于马下。

英布的首级被项羽高高挑于大戟之上,江东,复归西楚所有。

在这一役中,项羽似乎又重新找回了昔日战场上勇猛无敌的状态,而右手被断的残缺也让他在战场上表现的更加的冷酷无情。

十六日。

秦将陈豨的部队抢占衡山郡和九江郡的西部,对于秦军突入江南地带,西楚军并没有作多少过激的举动,虞子期的部队仅仅是在六县一带象征性的构筑了一些简陋的防御城垣,便草草的缩回了城内。

天下局势,在新历七年的这个春天,由复杂变为简单,秦国与西楚,这两个势力集团的关系,也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变得越发的微妙起来。

第三百四十二章 土地换和平

英布倏起又败亡。

与其他弱势的小诸侯不同,英布的勇敢和名气,让他在关东群豪之中拥有很高的声望,而其“屠夫、杀人王”的名号,更是有令小儿止啼的传闻。

曾几何时,项羽、英布这两个名字经常性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他们之间就象秦与赵一样,战了一个你死我活。

“英布死了,死于项羽之手!”这个消息实在太过震憾,对于不甚清楚东楚与西楚恩怨的人来说,项羽这么做,简直就是亲者痛仇者快。同时,这一残酷的事实也让那些曾经捧项羽为诸侯之王的人感到心惊胆战。

过去,他们总以为只有秦国会将他们视作敌人,诸侯会盟、合纵攻秦,在这样的大义旗帜下面,诸侯势力之间的矛盾也被掩盖了起来。但在过去的二年间,关东一带的诸侯势力在一次次的相互攻伐中,存活下来的却越来越少了。

大梁。

西魏国都城,随着秦与楚之间关系的改善,这座位于两国交界处的废城再一次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来往于大河之上的商队,还有那些既不想投秦也不想投楚的中立人士,他们的到来使得大梁重现了几分昔日魏都的风采。

能够重新振兴大梁,应该说魏豹的功劳不小,他之前也颇有些自得的想法,但在听到英布身死之后,魏豹倏然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