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新历六年,三月春。

一场发生在关东诸侯之间的口角,出乎意料的引发了一场诸侯之间内讧的战事。

在反秦的各路诸侯之中,有的人表现如温厚长者,比如汉王刘邦;有的人急功近利,比如魏王魏豹,还有的人,则是夸夸其谈,除了一张嘴巴厉害之外,几乎一无是处,他们之所以成为一方诸侯,只是因缘际会罢了。

河南王申阳、燕王臧荼就是后者之中的突出两位。

申阳被秦军攻灭,臧荼在这一年的春天,也终于将诸侯王的位置坐到了尽头,秦国西征,作为诸侯盟主的霸王项羽却始终按兵不动。臧荼在叔孙通的鼓动下,竟然头脑发热,不自量力的在蓟县发起了一场声讨项羽的大会。

臧荼的用意很明显,就是你项羽已经丧失了与秦交战的勇气,已经没有资格再做盟主了,接下来,新盟主的产生,应当由各方势力代表重新推荐。至于推荐哪一个诸侯王出来,自然不用多说,在燕地开会,被推选的人选除了他臧荼之外,不复他人。

得知臧荼在燕地搞小动作,项羽的火暴脾气一下发作,在他的亲自率领下,楚军以七千骑军为先锋,从齐地向北,突然占领了燕国的襄县、右北平、蓟等地,臧荼的主力部队都在易水畔防备秦军,根本没有想到楚军被从背后杀将过来。

经过四个多月时间的操练,得到秦国一部分战马和马具资助的楚骑军基本成型,尝到了骑军甜头、志得意满的项羽想要西向攻秦,却发现秦国虽然举兵于河西,但在关东却依旧保留了韩信、蒋渝两个主力军团。

韩信的能力已经在实战中经受了锻炼,而蒋渝,这位善于固守的秦将也给项羽留下了深刻印象。

秦国无隙可乘,项羽环顾四下,发现楚国的周围,能够让他进一步壮大骑军实力、有战马资给的只剩下了一个地方。

燕国。

臧荼的挑衅,正中项羽下怀。

燕军在与楚骑的交锋中,几乎是溃不成军。

可笑的是,臧荼嘴皮子功夫很厉害,实际能力却是一般般,以他这样高调反对项羽,燕军却完全没有针对性的布防,悲剧的燕王臧荼一战身死,叔孙通这个无耻的儒生节操全无的再度降楚。

臧荼死后,余部归属儿子臧衍继续在渔阳郡、辽东郡一带坚持作战,为了彻底的剿灭这股残余,项羽遣楚将桓楚率一部骑军对燕长城一线的渔阳郡进行清剿,臧衍在秦、赵大战之时曾经作为燕国的使者出现过一次,这个家伙的求生存能力比其父要强了不少,桓楚的部队在渔阳郡来回扫荡多次,也没能将臧衍给抓获。

四月初。

臧衍率余部投奔匈奴,闻知这一情形,桓楚率领楚军越过长城一线,朝着正北方的翰难河方向追击。

在突然的变局之中,一直在南方一带活动的楚军,竟然成为了讨伐匈奴的急先锋,桓楚所部也成为了深入北方最远的一支诸侯部队。

第二百九十九章 凯旋

四月十二日。

楚、燕两国的战事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桓楚率楚骑二千余人在浑河一带将臧衍残部击败,此时,臧衍正和匈奴左贤王手下的一名百夫长在一起,桓楚在击破残燕的同时,也将混在一块的匈奴人给剿了个干干净净。

倒霉的匈奴百夫长阵亡,幸运的臧衍又一次逃脱,在找到游牧在乌桓山一带的匈奴左贤王之后,立即哭诉自己被南蛮楚人给欺凌的遭遇,为了让匈奴人发兵击楚,臧衍还自行加入了楚人羞辱匈奴战士尸体的情节。

闻知自己部下被一向看不起的南人给剿灭,而且还受到了屈辱待遇,左贤王丘力金大怒,他几天前刚接到冒顿的命令,正要缔结军队与秦军拼一个你死我活,却不想秦人没来,楚人倒先贴上来了。

浑河畔。

匈奴左贤王部二万余骑将孤军深入的桓楚一部楚骑团团包围。楚军随即转向回撤,以舍死忘生的拼命姿态向南突围,最后全军在太子河流域全军覆没,桓楚战死,这个一年前在对秦战事中身受重伤的楚军年轻将领终究还是逃不过马革裹尸的命运。

桓楚兵败的消息,在三天之后传到蓟县,听闻这一恶耗的项羽脸色一白,哇的一口鲜血从嘴角溢出。

楚军新五虎上将之中,桓楚位列第四,他和周兰两人与项羽的关系非比异常,他们是项羽一手从江东带来的子弟,也是项羽最为亲信的将领。

痛失爱将、又一向心高气傲的项羽这些年来,也就对秦国的李原有认同之感,至于匈奴人。在他心里,只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夷罢了,志在为桓楚报仇的项羽率领楚军主力前出,与匈奴的南征先头部队在浑河一带遭遇。

遭遇战。

对于双方来说,几乎没有什么计谋、战术运用可言。主要考验的是将领的勇猛,在这一点上,项羽很快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而他的个人英勇表现也让楚军士气高涨。

十战十捷。

项羽在对冲大战中,斩杀匈奴千夫长三名、万夫长一名,其余什长、酋长之类的不知名将领不知多少。

丘力金在与楚军的交锋中被打得狼狈而逃。大胜之下,项羽率楚军追击匈奴逃卒于翰难河流域,楚国的国势因为这一战而大振。

外战。

总是最能激起民众的爱戴之情的,项羽的声望在持续低落了一段时间之后,第一次止跌反弹,在没有刘邦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项羽已经是楚人的唯一选择。

秦在西线、楚在东线。

强盛一时的大匈奴,倏然之间陷入到双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接二连三的败报,让新晋大单于冒顿气撞于胸。

缔结完成的三十万匈奴骑兵从漠北王庭迅速出发,向着燕国齐齐压迫过来,与将河西走廊布防的严严实实的秦军相比,项羽的楚军对于冒顿来说。无疑更适合作为南下总攻之前的开胃菜。

北方,一片混乱不堪。

刚刚解决了河西走廊匈奴人的李原,此时正率部从居延海一带撤回,在此次作战中立下大功的曹信,被任命为河西郡守,统领金城以西、敦煌城以东的广阔区域,至于想要回归盖藏城一带的月氏人,李原采取了谨慎的有限度放归的策略。

秦国真正的支柱,只能是老秦人,至于其他国家、部落的归附子民。可以适度的加以利用,却不能完全的给予信任。

这是历史上那个强盛的大唐王朝覆灭带来的教训,月氏人一旦全部回归,则极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为河西新的威胁,一旦有一天月氏人强大起来。民族与民族之间诉求不同带来的战争就不可避免。

所以,月氏人有限度的回归,同时,加快秦人迁移河西乃至西域的速度,鼓励关中的老秦人到新的疆土上建设家园,才是最正确的应对方法。

长安。

阳春三月,垂柳斜斜生长在灞桥周围,当西征回归的大秦军队到达城门口时,一早在此迎候的父老官员爆发出激动的呼喊声。

“大秦,大秦!”

“武侯万岁,武侯万岁。”

“将士们辛苦了,将士们辛苦了。”呼喊声此起彼伏,不仅仅有对秦国的热爱,还有对李原这个秦国的舵手、对万万千千参与拓展疆土战事的秦军将士的爱戴。

赢玉漱抱着未满一周岁,还只会呀呀学语的臭小子也在其中,当然,为了保护这位秦国的尊贵国宝,长安令阎令、延尉蒙虎一早就严阵以待,对长安城附近的所有可疑人员,特别是来自北方草原的异族人等实施清查。

这种大海捞针式的大扫荡,效果一般来说很差,不过这一次,阎乐却是意外的网到了一条大鱼。

一个名叫中行说的燕国人进行了阎乐的视线,这个人年纪只有十七、八岁模样,据本人交待是在燕国被楚国灭亡之后逃到关中的,但从初步审问的情况来看,中行说对燕国的实际情况并不十分熟悉,相反的,对北方游牧部落的生活习性倒是知道的不少。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阎乐在察看了审讯记录之后,即将中行说移交给了廷尉府,等待他的结果,就是漫长的不知何时才能出来的漫长牢狱。

“干娘,你看你看,是爹爹,爹爹他们回来了。”在赢玉漱的身边,一身火红的阎妞妞就象一团炽热的精灵,在不停的蹦跳着。

自从武功县初见之后,阎妞妞不久即随父移居到了长安,这个小丫头的脾性完全不象阎乐那样的不合群,在母亲只带了她几次内眷交往之后,阎妞妞就成了长安城中众官员女眷的开心果,也正是有阎妞妞的存在,才让只是农家出身的阎氏渐渐的融入进了秦国众将、官员的内眷之中。

阎妞妞的身畔,有赢玉漱、顾芸娘、张素娘等一众女眷在,她一口一个干娘的叫过去,反倒让这些比她大了许多的女子们个个面红耳赤起来。

“小丫头,瞎说什么,小心干娘挖了你的眼睛,然后扔到油锅里炸了吃。”性子泼辣的张素娘一瞪眼,冲着阎妞妞说道。

赢玉漱、顾芸娘与李原之间,早就不用多说,阎妞妞这么干娘干爹的叫着,倒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只不过,她张素娘是国相陈平的夫人,与李原之间浑没有半分的关系,被阎妞妞这么一叫,反倒让一向自在的张素娘羞红了脸庞。

“吾等父老,恭祝武侯率军得胜凯旋,特在灞桥上略备薄酒,以示庆祝,还请武侯满饮此盅,以壮我大秦声威。”欢迎队伍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柱着拐杖走到前面,前面还有两个童子捧着酒盅酒器。

据说,当年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之时,有父老们也是如此相迎,只不过,刘邦的所谓约法不过是口惠而实不至的虚言罢了,父老们的渴望也就象泡影一样,轻轻一碰即告破灭。

“这酒,首先要感谢为大秦复兴而战死于沙场的将士们。”李原下马,将酒盅持在手中,郑重的轻洒于大地。

“其次,要感谢为大秦军出征而提供粮秣、辎重的父老们。”第二盅酒,李原冲着围观的民众一拱手,再洒于身边的地上。

“这第三杯酒,请允许我感谢追随着一起征战、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们,你们是大秦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李原回转身,冲着风尘仆仆而归的秦军将士们大声呐喊,他的这一句话让秦军将士更加的激动万分。

“武侯,武侯,无敌,无敌!”一波波的声浪在灞桥上空回荡,这个春天,对于秦国的百姓来说,是一个美妙的不能再美妙的季节。

“没有武侯,就没有长安城,就没有大秦的现在。”这已是秦人共同的心声了。

在长安。

一年的建设和跟进,让这座城市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在相对高度上建造,避免了渭水洪灾可能带来的灾害。同时,八条干渠的引水工程,又为城市提供了清洁干净的水源,当潺潺清流从城市中央流过时,就算当初极力反对的一众老人也改口称赞起李原的一意孤行来。

在晋阳。

兵造的第三处新址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司马印亲自坐镇,露天煤矿的开采、加上冶炼技术的不断创新,让晋阳成为秦军制式武器的最大供应商,相比之下,郦山兵造和沮水兵造则转而生产民用的一些物器。

在巴蜀。

由前蜀守李冰督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王尚的督导下,重新进行了浚通,这使得蜀郡的水害大大减轻,灌溉水田的面积比之前扩大了近三分之一,平坦的蜀中平原也越来越成为秦国最重要的后方粮秣供给地。

在秦国旗帜插遍的任何一个地方。

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秦军在外征战的一个个战役,一次次胜利,男人是如此,女子也是一样,与当年始皇帝健在时相比,如今的秦国更加的自由、更加的强大,也更加的让人有归属感。

第三百章 小推恩令

实力,决定一切。

秦国依靠强大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短暂统一,又因为军队的战场失利,使得国家陷入到覆亡的边缘。

六载,征战与荣辱,胜利与失败,幸福与泪水——。

父老的相迎、倾慕的目光、妻儿的欢欣、在这一刻,均化作漫天的柳絮,飘飘洒洒,如同一曲曲高昂急促的大秦战歌,滋润和传唱着,西到敦煌、北至河套、南接大江、东临虎牢的大片秦国土地。

连接这广大区域的,是一条条四通八达、重新经过修葺的驰道,这一条条驰道就象连接秦国的血脉,将秦国治下的各郡与长安紧密的连接在了一起。

要治理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庞大国家,很不容易,在这一点上,李原说实话,做得很是不够,这二、三年来,真正让秦国的中枢顺利运转的,是以陈平为首的一帮内政官员,其中李政、关跃、侯喜、赵贲等人是支撑起这个复兴国家的支柱。

在经过了李必贿赂一场风波之后,陈平终于有了一个大国丞相的七、八分样子,现在的他对李原的心思也更加的熟谙。

“李侯,就是一个懒人呐。”每每夜晚批阅各处的报奏时,陈平总会无奈的对着星月苦笑,自从五年前被李原忽悠上贼船之后,陈平就成了一个整天忙得不着家的人,就连张素娘要想见一见他,也要事先预约了才行。

当然,这一种忙碌也让陈平感到了信任的力量,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一个君王会这般放心大胆的将国事托付给另一个人来掌控,这其中沉甸甸的信赖让陈平在感动之余。也不敢再稍有放松。

李原的雷霆手段,就在眼前。

照理说,李必纵算罪该万死,也情有可愿,可还是被李原下令依律处决了。喜怒无常是帝王,陈平在相位上已经一上一下,他可不想再有什么波折。

除了陈平这个国相之外,秦国的刑律大权,现在统一收归到廷尉蒙虎的手中,这个蒙氏家族的年轻后辈。从军中转职为亦文亦武的廷尉,做的也是有模有样,秦国内部的反贪力度在他上任之后大大加强——。

至于关跃、侯喜、李政等人,他们的名字,或许不如骆甲、李仲翔、曹信一样闪耀,也鲜有人提及。但若是没有他们的努力,秦军的胜利也就象建设在沙丘上的城堡一样,轻轻一推即告倒塌。

就比如河西的移民工作,说起来是一句话、一个命令的事情,但真真的执行起来,却有千难万难。

关中富庶,又接近都城。

不到万不得己。谁愿意离开家园,到漫天黄沙、又遍是异族、生存不易的地方去讨生活,除非是那些涉罪的刑徒。

为了吸引民众西迁,李政等官员们想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办法,在这些措施中,减免河西三年的赋税、同时将关中平原一带的税率调整为十税一,被当作首要的一条。

由郎中令李政、治粟内史关跃起草的赋税调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秦国朝会上讨论,也是在这次的朝会上,支持一方和反对一方辩论得很激烈。

税收是国家之根本。

也是一切重大活动、朝政正常运转的基础。换句通俗的话说,没有钱财,国家也就不能再称之为国家。

一直以来,秦国的国税一直保持在十五税一的水平线上,这个征税的幅度比起周围的楚国、长沙国、魏国来说。要轻的多。

之所以有差异,原因很简单,秦国的地域虽然很大,但军队规模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庞大,李原的精兵策略与诸国那种大量暴兵、以数量取胜的做法也大不相同,在这一点上,唯一和秦国有着类似做法的就只有项羽的楚国。

精兵,才有战力;才能在战场上决胜千里,当然,这样做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项羽、李原能够这样做,吴芮、魏豹等人则不行。

支持赋税调整一方官员,以李政、关跃为首,他们的意见是目前关中一带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因为其它地方的大量拥入,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调整赋税,那么关中的人、地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