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的一切又重新开始,渴望重新证明自己的秦军老卒,不只是马金一个,在他的这一队里面,从彭城而回的昔日战卒不少于二十个。

马金与老上级章邯有过一面之识,在缺少基层军官的这支二万人的后勤新兵部队中,马金这样的有经验的军官是极为宝贵的,章邯在考量了一番马金的能力之后,即将他任命为前军一部的军侯。

军侯与校尉相比,有着一个级别的差距。

对于马金来说,这是他新的起点,所以,在远远的瞧见斥候兵急速狂奔而来的身影时,马金遍是伤疤的脸上,露出了渴望战斗的笑容。

“来吧,匈奴蛮子,尝尝马爷爷的厉害!”马金斗志昂扬,情敌韩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形象让他感到深深的屈辱,现在他要证明自己,证明给自己的女人、女儿看一看,他马金同样是一条铮铮铁汉。

第二百九十七章 胜利会师

秦军首次跨出国境作战的难度,比预想的还要大一些,毕竟,匈奴人作为游牧民族中的一支,适应能力要比秦人更强。

秦军漫长的补给线,暴露在匈奴铁蹄之下。

马金很兴奋,对面的匈奴人同样心怀激动。

呼衍邪是这支奇袭骑军的主将,他对于右贤王折兰松花的指挥能力,就从来没有信任过,只不过,折兰部落的实力比他呼衍部落要强大了许多,大单于冒顿的命令呼衍邪还不敢公然违抗。

这次,折兰松花被秦军包抄后路一刺激,好象开了窍一样也准备袭击秦军的漫长补给线,这个任务还交到了呼衍部落的手里,仅从这一次的命令,呼衍邪对折兰松花的不满要减弱了许多。

不管怎么样,一个能够容人的上官,还是有肚量不错的。

从金城到乌鞘岭,呼衍邪已经整整跟踪了这支秦军辎重部队一路,本来,他还有意直接率军进攻金城,但在外围远远的搜索了一圈之外,呼衍邪放弃了。

呼衍邪只希望这次的破袭战,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秦军的补给线给完全的切断。而不是损失惨重的去赢得一场胜利,因为呼衍部落的每一个男丁都是宝贵的人力财富。

呼啸而至的匈奴人与秦军辎重部队的距离越来越近,一队队的运粮车队就如同敞开了衣服的女子一样,毫不设防的迎接着强暴他的客人。

“儿郎们,杀上去,抢了秦人的武器,焚了他们的粮秣。哈哈。”呼衍邪得意洋洋的大声叫喊着。

迫不及待的匈奴人就象一群疯狂的头脑发热的淫棍,看也不看前面究竟是陷阱还是其他。就一个劲的策马冲了过去。

奇袭与破袭。

就象一对孪生的兄弟,在战场上反复无数次的上演着悲喜剧本。这一次,秦、匈两军的直接对手,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章邯以及年轻气盛的呼衍部落酋长呼衍邪。

“匈奴,匈奴蛮杀过来了!人数约一万!”负责巡逻的秦军游骑高声叫喊着。身体斜斜的靠在马背上,身后是一连串滴落的血珠子,这些并不算精锐的秦军斥候为了抢先一步送回军情,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力气和热血。

匈奴人来袭。

这是一个坏消息,对于二万新卒来说,在这样的野战中。与骑兵遭遇,基本上等于是领到了一张死亡通知单。

幸好,他们还拥有一位经验丰富的统兵将领,章邯经历过的战事大大小小有几十起,每一回面临的情况都不相同,而能够在危难中率一众刑徒将陈胜军杀败的章邯。也绝不是一个固化不知变通的人。

“命令:全军解开骡马缰绳,将粮秣搬至山上,所有车辕围成弯月弧形阵防御!”章邯苍老的脸庞上,显示着一丝嘲讽的笑意。

“马金,你来指挥弩手,一、二、三排准备,等敌靠近到距离之内。射杀!”章邯的命令接二连三,让心中恐慌的新卒心中渐渐安定下来。

战车御阵。

弧形防守——。

这些秦军传统的作战方法被章邯运用的炉火纯青,在集体力量的作用下,每一个单一的个体左右,都有同伴保护,每一回出战的命令,都是齐心协力的结果。秦军的团队能力,也在章邯的指挥下,在最大限度上让新卒们有限的实力得到发挥和施展。

祁连山麓的缓坡,坡度不过三十度左右。这一点的坡度从远处看上去,也只是一条淡淡的向上延伸的粗线,但真正到了近前,你就会发现,向上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秦军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就搬空了运粮骡车,并沿着半坡构筑起了一道看似不起眼的战车防线。

匈奴骑兵想要突破这一车阵,威胁到车阵后面的秦军将卒,就必须冒着马失前蹄的风险。在车阵的后方,是一队队持着机弩的步兵射手,这些未曾经历过大的战事的新卒虽然持弩的手在微微的颤抖。

好在还有马金等经验丰富的将校压制着,新卒们终于稳住了心神,开始将注意力放到瞄准进犯的匈奴人身上。

“距离二百步,准备。”负责校准的秦军号兵大声叫喊。

“一百五十步,第一排,射击!”站在第一排中央位置的马金瞪着血红的眼睛,将自己的胸膛挺得高高的。在他的示范下,一个个弩兵凝神静气,让望山与敌骑瞄成一个平行线,然后轻轻的一扣机刮,让箭矢挂风而飞行。

“一百步,第二排,疾射!第三排,准备。”

“放!”

“再放!”

喊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嗖嗖的机刮声的,是一阵阵战马无助的悲鸣。

秦军将校的号令此起彼伏,在他们的面前,疾冲过来的匈奴骑兵动作缓慢的就象垂垂的老人,战马在仰跑中喘息的厉害,每前进一步都要将前蹄抬得比平时高出一倍,这使得高头健马被弩矢射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呼衍酋长,前方战况不妙,秦军摆下了战车阵,并以弩箭密集射击,我军损失很大。”面前的惨烈战况将呼衍邪从美梦中拉回,让他怔怔的不知如何是好。

“从侧翼迂回过去。”好半天,不甘放弃的呼衍邪恨恨下令道。

“大酋长,秦军以弧阵布防,又有山坡为阻碍,我们的骑军无法发挥出速度,这仗实在难以取胜。”一名匈奴将领无奈的叹息道。

“嘿,这次敌将是谁,问清楚了吗?”呼衍邪问道。

“是一个姓章的老家伙,听说以前还是什么秦国的名将,后来吃了一次大败仗后被革职了,这次刚刚起复。”章邯的事略到了大单于冒顿的级别,才有可能知道得更清楚一些。呼衍部落的匈奴人显然对秦国国内的情况也是一知半解。

“便宜了这老家伙了。我们撤退!待下次再觅机会。”呼衍邪恨恨的啐了一口,在日渐加大的伤亡面前,匈奴人承受不住了。

河西之战。

就在你进我退、你来我往的对峙中慢慢的过去。

呼衍邪在吃了一次大亏之后,也学精了,他开始将匈奴骑卒分散开来,以小股部队的形式对秦军辎重部队进行袭拢,其中多次不再以接近为目标,而是直接抛射火把等引人之物,这样的战法改变,也让秦军遭受到了一些损失。

祁连山上。

白色的雪线慢慢上移,山峦之间如星星点点的穹庐帐蓬在初春的暖风中,迎风摇摆,在雪线以下的乱石戈壁荒滩上,秦军与匈奴撕杀过的残留痕迹渐渐的远去。

二月下旬。

秦军一直期盼许久的西域联军终于在白龙堆一带出现,下定了决心的楼兰王出动了二千五百名士卒,加上各国的派出部队,这支由十余小国组成的杂牌军队人数约有六千余人,对于在沙漠地带生活的塞种人来说,这样的一支力量足以震慑各国。

安庆兰领军,李仲翔副将,这样的配备,开始时还有诸小国的将领要挑衅,随后便一个个没了声息。

在神射李的威名面前,什么王子、猛将,俱都是箭下亡魂。

二月二十六日,联军攻破敦煌城,将留守的匈奴千长一举斩杀,二十七日,联军进抵居延海,扫荡游牧于此的匈奴各部。

三月一日,曹信的奔袭部队与西域联军在居延海会师,两军合并兵员达到了一万余众,势力大涨,折兰雷的追击部队一直尾追着曹信的月氏兵不放,想要报毁家灭族之仇,在性急之下,这位个性鲁莽的折兰部落大王子落入李仲翔设下的圈套。

两军在白龙堆一带缠战,结果折兰雷一战尽墨,身死于荒漠之上,所部七千余人也被曹、李联军杀得惨败,至此,河西局势开始向秦军一方倾斜。

乌鞘岭一线,右贤王折兰松花在兵力不够的情况下,连吃败仗,不得已从谷水退守到了盖藏城脚下,这座夯土的城墙现在成了他的唯一屏障。在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折兰松花开始向大单于冒顿告急,请求援兵快快到来。

闻知河西战事不利的冒顿大为光火,他本以为以八万余精骑的力量,对付少于自己的秦军,纵算不能速胜,也不会失败,但折兰松花的急报,却让他本来乐观的情绪紧张起来。

在衡量了一番之后,冒顿决定将匈奴主力从漠北征讨鬼方部落残余的战事中抽调出来,去增援河西一带,毕竟,这条丝路也是匈奴人主要的补给生命线。

正当冒顿要亲率大军西向之际,忽又听报河套一带的秦军有北上的异动,这让他大吃一惊,以为这是李原蓄意与匈奴大决战的意思,好在随后,匈奴的斥候探明,秦军边骑只不过对大青山一带的牧场感兴趣,而并没有长驱直入的意思。

被李原戏弄了一回的冒顿,在大怒之下又随即冷静了下来,他迅速的下令匈奴大军向河西一带增援,至于九原、河套一带,冒顿决定先行放弃,这些地方距离漠北要更近一些,要夺回的话,也更容易一些。

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楚伐匈奴

鸣镝的刺耳声响,在北方大地久久回荡。

机会,青睐的是有准备的人。

与人才济济、群星闪耀的秦国相比,匈奴这个崛起于北方的异族和这个时代的其他草原部落一样,因一人的强大则强大,因一人的死去而衰亡。

右贤王折兰松花的军事才能,与冒顿相比,相差甚远,与计谋迭出的李原相比,也要相距十万八千里。

事实上,从秦军进入河西以来,折兰松花就被秦军牵着鼻子走,楼兰的匈奴使团游说失利,使得河西匈奴人陷入到两面夹击的危险之中,再往后,秦军奇袭部队对焉支山一带进行破坏打击,他又一次次的分散有限的兵力,这使得在乌鞘岭、盖藏城一线的正面,匈奴人的力量从略占优势变为了劣势。

而更加严重的是,随着后方一个又一个坏消息的传来,匈奴人的士气也在一天天的低落,只是依靠部落松散联盟出兵的匈奴人,在听到本部落被秦人劫掠、妻儿被杀戮之后,就再也没有了继续战斗的兴致。

就在冒顿为河西战事不力而恼羞成怒,并决定派出一支五万人的精骑增援时,一直保存实力的李原在获知西域联军到达之后,终于下令秦军对匈奴右贤王余部全力一击。

三万秦军主力部队如铺天盖地的黑色洪流,汹涌的向着匈奴人并不高大的堤坝冲了过去,顿时坝塌人亡,一片狼籍。

盖藏城下。

匈奴人死伤累累,被留在大部队的二千月氏重步兵怀着收复家园的愤恨,担当起了第一波进攻的先锋。

后阵。

三十辆抛石车被集中推到战场前沿。现在,它们无需担心匈奴骑兵的突袭了,一块块的锋利棱角石头被堆积在了抛石车的后面,这是二千月氏士兵从祁连山脚下一点点肩扛硬拉搬运而来的。

为了盖藏城这个月氏人的故土圣地,这些月氏兵拼命了。

在月氏人的两翼。骆甲部骑军、甘勇部骑军、还有章邯支援上来的一部新卒,成为了进攻的大部队。

一个多月的对峙,让这些身经惯战的秦军将卒心里憋了一团火,尤其是当听到插入敌后的曹信军、李仲翔的西域联军屡屡取得战果时,更让这些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别人都是第二的将卒们火气直往上冲。

“杀!”

“占领盖藏城,会师焉支山!”与其余两支秦军部队会师的口号一经喊出。就让秦军上下士气高昂。

总攻的时机终于来临。

三月二日。

秦军在黎明时分,突然发动了对乌鞘岭、盖藏城一线匈奴人的总攻,已经知晓后方不稳的匈奴人已经没有了死命抵抗的念头,开始时是一个又一个小部落悄悄的脱逃,然后即是全军的大崩溃。

对于习惯骑马征战的匈奴人来说,天为被、地为床。只要有马在,无论什么地方都是他们放牧生活的居所。

匈奴人大败。

秦军一战歼敌二万余人,右贤王折兰松花绝望了。

大儿折兰雷在白龙堆误中秦、西域联军埋伏,惨死于荒滩之上,二儿折兰怀恩在楼兰被扣留,生死不明,折兰部落的未来被笼罩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苦战不支的折兰松花。最后在弱水西岸被秦将曹信追上,一矛刺死于马下。

失去首领的匈奴各部随即或投降秦国,或惊惶失措的卷起帐篷,向着漠北的王庭方面逃跑,河西对于他们来说,就象是一个美丽的幻梦。在这个梦里,他们只呆了不到二年的时间就无奈的退出了。

秦、匈河西之战硝烟在持续了二个多月后,渐渐散去。

一场局部战事的结束,让秦国终于打通了河西走廊,成功的将秦国与西域诸国连接起来。滞留在楼兰、于阗、精绝一带的胡人商贾们在听到匈奴人被驱逐之后,一个个欢呼着赶着驼队透过沙漠来到秦军占领的地方。

同年,二月末三月初。

一场关系匈奴未来的大会盟在北海(今贝加尔湖)举行,也正是这次会盟的原因,让冒顿错过了亲自领兵增援河西的机会。冒顿在轼父。自行接任大单于之后,虽然战功显著,但在匈奴内部,不同的声音一直存在。

这次的百部会盟。

目的就是在匈奴各部内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并从中选出一名大单于,这是匈奴部落联盟体系下最为重要的一个不成文制度,冒顿非常渴望通过这次的会盟,真正的成为匈奴诸部无可争议的大单于。

会盟的过程波澜不惊,仅有几个小部落表示对冒顿轼父行径的不满,不过很快,这些没眼力的家伙就尝到了苦头,彻底的闭上了嘴巴。

死人。

是不会说话的。

同样的,一个部落被吞并了,代表它的人也就没有了发言权。

心情甚好的冒顿,随后从增援部队那里得知右贤王大败,匈奴各部逃亡的消息,在盛怒之下,冒顿即决定发兵三十万,大举向南攻伐秦国,他决意要给秦人一点教训,特别是那个有过一面之交的秦神武侯李原,更让他有种被盯上了的不爽感觉。

有些人,天生就是敌人。

只凭直觉,冒顿就认准了,李原崛起的最终目标,就是匈奴。

与之相对应的,南方的任何一个势力,之前都没有象秦国一样,表现得与匈奴人有深仇大恨一样。

冒顿的战略眼光,不用质疑。

而这一回,他却看走眼了,在会盟之前,对于秦国的下一步军事动作,冒顿也有过分析,但怎么也想不到,在内有反秦力量牵制的情况下,李原竟然还会选择出兵攻打河西,而且表现的如此的毫不犹豫。

天下英雄,唯李原与吾二人耳!

至于那个号称天下无敌的楚国霸王项羽,冒顿并没有放在心上。

南人善楫,北人善马。楚军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在北地大平原上取得什么佳绩,这一点,冒顿信心很足。

然而,一切均已改变。

包括人和事,西楚国,也不再是之前那个内乱频频的国家、项羽也不用忙于四处灭火,有李原这个榜样在前面,项羽的战略眼光也渐渐的从国内,关注到北方草原上。

秦新历六年,三月春。

一场发生在关东诸侯之间的口角,出乎意料的引发了一场诸侯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