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晶晶亮)-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支支吾吾道。

北面的秦军虽然只有一万余人,可是一想到领军的是秦国大名鼎鼎的号称不败名将的李原。韩王信就立时胸闷气短起来。

在以往,凡是与李原作对的将领,都已变成了一堆堆白骨。

韩王信还不想死。

他还要带着自己的队伍,向东回到颖川、回到西平,回到故韩的地方。回到祖先的陵墓前,这才是韩王信最希望做的事情。

另外。秦军东征的领军大将,名字也叫韩信,这让韩王信很是不爽,他最不忿的,就是屡屡有人将淮阴那个甘受胯下之辱的家伙,与自己这样出身高贵的王族子弟放到一起去对比,去评判。

“放弃坚城,而去与拥有骑兵、巴人、胡人的秦军野战,韩将军以为可能胜利吗?”周勃怒气冲冲的说道。

“太尉且勿动怒,韩信将军的意思,不过是想给大家寻一条活路罢了,要是一直这么死守下去,我们最后还不是也一样没有希望。”在军议期间,一直没有说话的监军刘肥忽然站起,说道。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但其母曹氏只是沛县酒舍中的一个倡优,不仅地位低下,而且早早的死去,刘肥个人的能力上也和其父不能相比,所以,对汉王的王位他也没有什么想法,这次刘邦派了刘肥到宛城监军,他还心存感激。

郢都。

已经成为吕雉和戚姬两个女人斗法的地方,任何一个刘邦的儿子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其中,刘肥想活着,想好好的活着,享受自己安逸舒适的好日子。

刘肥的表态,让周勃的压制变成了一次笑话,而韩王信则从低落中笑出声来,在他的身后,刘贾、程纵、王武等汉将坚定的站在他的背后。周勃的这一边,竟然只剩下了宛城人陈豨一人。

“既然意见不一,那么我们就等汉王来裁定吧。在汉王命令到达之前,若发生违抗军令之事,就休怪勃军法无情。”周勃冷哼一声,狠狠的瞪了刘肥、刘贾等人一眼,然后大踏步的第一个离席。

“哼,神气什么,这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等到汉王命令到达时,我们只怕早早的被秦军包围在了城里了。”韩王信不屑的回瞪周勃的背影,然后便拉着刘肥、刘贾自成一伙到旁边私议去了。

对未来战局的预判不一。

是这一次汉军将领争执的起因,作为刘邦一力推荐的南阳郡郡守、五万汉军的主将,周勃一直主张就地防御,节节抵抗秦军的进攻,并主张尽力争夺每一座城池的控制权来逐步的削弱秦军的有生机动力量。

作为刘邦沛县时的老弟兄,周勃对刘邦的忠诚不用质疑,为了刘邦的大业,他可以去死,可以牺牲一切。

然而,周勃有这样的决心。

其他人却未必也同他一样,就连刘邦的儿子刘肥,也不甘心与宛城同存亡。

四月二十三日。

初晨。

宛城的城门在吱呀声中,悄然开启。

一支汉军遮掩着旗号,从城中迅速的遁出,然后与驻扎在宛城东南角的刘贾、韩王信部队会合,沿着育水向东进发。

刘肥跑了。

在继续苦劝了周勃几次不听后,刘肥联合了刘贾、韩王信等汉将,带着一万余人朝着东面的颖川郡方面而去。

从南阳郡到颖川郡,这一路需要翻越千里的伏牛山脉,行军路上虽然艰难险阻,但总好过被秦军歼灭的结果。

一万汉军出逃。宛城的这支汉军,本来是周勃预留的部队,准备在战线不稳时增援处于危险中的友军,但现在,他手里突然变得一无所有。

“这真是太无耻了。”这个消息让周勃怒不可遏。刘肥作为监军,本来就担负着治军、整纪的责任,但他却带头违背将令,窜唆着刘贾、韩王信擅自脱离战场。

“太尉,我们还是赶紧下令收缩兵力,固守宛城吧,要是晚了,只怕前面的各路人马都要撤不回来了。”周勃跟前,唯一的一员汉将陈豨劝说道。

别人可以逃。

陈豨无论如何也不能。

与其他的汉将不同,陈豨是宛城本地人,这座城池里面,有他的家人,有他的族人,有他的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邻里亲人。

“陈将军,汝速传我将令,命南、北线的各部放弃沿途县城,快速向宛城靠拢,在三日之内,行动迟缓无法赶到的,将按军律严惩不贷。”周勃无奈的吩咐道。

在没有预备队的情况下,节节抵抗已经成了一句空话。周勃决定把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守卫宛城这座坚城上面。

洛水上游。

北线的秦军正在向南推进中。

当潜伏在宛城的秦军暗间急切的回报宛城汉军异常情况时,李原偏师正沿途扫荡汉国各县,占领一地,巩固一地,不断的蚕食着汉国的土地,以此来作为秦国版图扩张过程中跟进治理的样版。

一批批从关中而来的内政文职官员,在秦军占领城池之后,即带着自己的一应班底占了县衙,查抄县库资产,封存薄册,忙得不可开交。

军情倏变。

李原立即召来苏角、蒙虎、章平议事,这三个旧秦军中的将领现在对李原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

以一万五千人牵制住了多达七万的汉军,从而为南线的韩信军赢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样的大气魄就算是战神白起复生,也不可能比李原做得更好。

“诸位,间作来报,宛城汉军分裂,刘肥、刘贾、韩王信等人朝着颖川一带逃了,汉将周勃的手里,已经没有了底牌,接下来他能够做的,就只剩下了死守一途了。所以,我们要改变战略,迅速的向宛城进军,争取早日与南线的友军会师于宛城城下。”李原取过间作的密信,对着苏角等将领吩咐道。

“武侯,末将愿率本部骑兵奔袭汉卒,一定抢在汉军回转之前,截住那些溃逃之敌。”蒙虎大声请令。

“武侯,末将请令为宛城先登,不破城垣,誓不收兵。”章平不甘示弱,也站出来请令道。

“两位将军,可愿意同为先锋,为我大秦击破宛城,立此大功。”李原哈哈一笑,以言语激将道。

章平与蒙虎。

分别代表了秦军中的两个不同的团体。

一方是关内的秦军主力部队,一方是边郡的野战精锐部队,昔日,章邯和王离之间,就是因为这一层的矛盾,而使得强大到四十万的秦军被项羽各个击破。现在,李原希望能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让曾经的裂痕弥补起来。

第二百三十三章 背叛

五月的南阳郡。

草木正在疯狂的吸收着养份,试图让自己在新一年的生存竞争中占据上风,压制过同类型生长的同伴。

草木是如此,人也一样。

这个春夏。

韩信的这个名字在中原大地响亮起来。代表他的人,当然不会是狼狈不堪逃向颖川的韩王信,代表他的,正是那个在淮阴故乡甘受胯下之辱的青年。

进攻。

用无坚不摧的气势,打垮一切敢于作对的对手。

郁郁不得志的韩信,在多个诸侯处流浪之后,终于在秦国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而给予他这个机会的,不是别人,正是同样年轻的神武侯李原。

一战成名。

秦军的辉煌战绩让韩信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倏然之间,让所有的诸侯大人物都为之侧目。

“这样的人才,怎么会到了秦国那里?”

“听说韩信还是一个楚人,怎么如此是非不分,不来楚军、汉军效力,而去做什么暴秦的将军。”

“别说笑话了,韩信在霸王的麾下,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持戟的郎中,要不是秦国的神武侯,他又怎么可能名扬天下。”

这样的议论,发生在郢都、彭城、邯郸、西平等各个地方,就是在对面的宛城城内,汉军内部也是在窃窃私语。

宛城城外。

秦军扎营于西门,很有意思的是。李原、韩信选择的驻营地点就是不久前韩王信、刘贾遗弃的营地。

在分离了将近一年之后,李原和韩信再度相聚。聚集的地点还是在敌军的城池之外,这样的变化似乎也在预示着秦国的战略态势已经从防御转为进攻。

旭日初升。

当五月一日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帐蓬的林梢,透过育水的水面,斜斜的照射到芳草青青的地上时,秦军将士便开始了埋锅造饭。

炊烟升腾。

飘浮不定,但却一缕缕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浓密。

“希律律!”高亢的战马嘶鸣带着响起。紧随着,一声又一声健马的长嘶让整个宛城西门外都沸腾起来。

战正时。

李原骑在一匹火红的高大战马上,这匹来自西域的由胡商贩运到长安的汗血马,在经历了千山万水的跋涉之后,终于找到了真正属于它的主人。

在李原的身畔,是白马银戟的韩信,作为秦军中如火箭般窜起的统帅级战将。韩信一扫过去不得意时的阴郁,刚刚长出浓密胡须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与从容。

冯宣、苏角、蒙虎、章平、曹信——,秦军诸将齐齐围拢了过来,随同着李原查看宛城周围的地形,不需要遮掩。不需要担心汉军会突然杀将出来,原因很简单,宛城汉军的情形秦军现在一清二楚。

不止是间作打探的消息,还有陈处这样对汉军底细知根知底的汉将。

“武侯,宛城的周勃是刘邦的死忠。他若执意不降,我军强行攻城旷日持久。末将已经遣了降将在前日潜入到了城中,如果能够游说宛城郡尉陈豨献城的话,南阳郡一带的战事基本可以结束了。”韩信催马与李原并肩而行,一边打量着高耸的城垣,一边向李原禀报南线秦军的战况。

“陈豨是吗?韩将军想要游说此人来降,还需再加一把火,二日后月晕之夜,命士卒箭绑了书信,射于城内。信上可言:陈豨有意降了我大秦,并已派人来城外营中谈判,我等且坐等城中汉军诸将内讧,如何?”李原哈哈一笑,道。

唯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韩信对宛城城中汉军采取的分化瓦解策略让李原很是认同,一个成熟的主将,是不应该只用一个办法来对付敌人的,韩信与生俱来的战将天赋,让他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最好的办法。

陈豨。

这个名字李原有印象。

在史书的记载里,陈豨礼贤下士,在汉初很有名望,后来因为遭到刘邦信臣周昌的妒忌告密,渐渐的走到了反抗刘邦、自立为王的叛将一面。

其实,汉初刘邦之所以在白登山不敌匈奴人,除了楚汉连番征战国力削弱外,陈豨、韩信、彭越、英布——,这一个个闪烁着星光的将领,在刘邦的猜忌下,纷纷被杀,试问:这样的大屠杀下,那些在与项羽的楚军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卒一个个被杀被贬,剩下的就只剩下了一些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刘邦又如何能打得过冒顿。

兵败如山倒。

周勃三天之内撤回宛城的命令,就象压垮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各路汉军一接到命令,就忙不迭的晃开膀子,一路朝着宛城狂奔。

逃。

逃的离那些杀人不眨眼的秦人越远越好,这是那些经历过关中惨败的汉军将校的呼声,以往,没有将令,他们只能苦苦的无望坚守,现在,就算跑到宛城时缺兵少将,什么也没有,相信周勃也说不出什么来。

与汉军中的老卒相比,新加入和新提拔的一些年轻汉将反应则要迟缓了许多,这一种迟缓很快就变成为催命的失误。

叶县。

位于南阳郡的东南一隅,驻守在这座小城的汉将陈处看着一队队从自己身边经过的秦军将卒,心中一阵苦涩。

一群绵羊和一群狼碰上,结果可想而知。

他只不过是想要多带一些从叶县任上搜刮到的财帛,就被冯宣的秦军先登部队给包围在了城内。面对一个个如狼似虎的秦军,陈处心胆俱丧,连象征性的抵抗也没有,就很是干脆的领着千余人的部下投降了。

陈处的投降,只是诸多汉军将校中的一个。不过很快,陈处就在冯宣的麾下,找到了发挥能力的机会。

充当先锋的先锋,去游说一个又一个同僚。

这便是陈处为自己找到的投靠秦军、迅速得到重用和升迁的办法。

秦新历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南北两路秦军如破竹般的在宛城城下会师,并将约四万余汉军包围于宛城城内,在秦军的连续追杀下,撤退的汉军又有近万人溃散不知去向。

宛城。

周勃手底下将领紧缺,一方面是因为刘肥、刘贾、韩王信等将领的脱逃,另一方面还是在秦军的连续追杀下,汉军各部损失惨重。

周勃在气怒交加之下,患了伤寒病症,虽经医师救治,却仍然是时好是坏,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作为唯一坚定的站在周勃一方的汉将陈豨,得到了周勃的提拔和重用,被任命为宛城郡尉。

这些天来,周勃压给了陈豨更多的事务,给予他更多的信任,其中就包括了最为重要的西门、南门两座城门的守军指挥权。

对于养尊处优惯了的陈豨来说,大批量的事务着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若不是他的一众兄弟张春、曼丘臣、王黄等在背后撑着,陈豨只怕早早的就垮掉了。

宛城翩翩少年郎。

刚刚三十而立的陈豨长着一对桃花眼,加上面容俊朗,身材高大,很是能得到女子的欢心,不过,在没有发迹之前,陈豨充其量只是一个游荡于南阳郡的混混,在诸侯反秦的风暴中,陈豨的眼光很是独到,他没有一开始就加入到陈胜、吴广的起义队伍中,而是不声不响的拉着一帮兄弟单干。

单干,无疑是需要运气的。

好在陈豨一直很是低调,南阳郡的秦军也没有把陈豨这样趁机作乱捞好处的家伙作为对手。成为汉军将领之后,陈豨开始在宛城混得如鱼得水,不仅拥有一整座的富丽堂皇的大宅,还养了四个美妾。

这一切,陈豨为此奋斗了半辈子。

岂能说放弃就放弃。

可是,这十天来的一次次撤退,让陈豨曾经的自信被击得粉碎,如今的汉军与秦军,真的不是在一个层面的对手。

骑兵,是战场上的雷霆之锤。

汉军在骑军建设方面,仅仅只有不到五百匹战马,根本无法形成什么规模和战斗力,与之相比,秦军拥有多达六、七千的精锐骑兵部队,这些骑卒的战马具是从河套、陇西草原上蓄牧放养的高大健马,与中原那些临时用拉车的劣马改编的所谓骑兵完全不同。

其它的兵种,秦军还拥有擅长山地丘陵作战的巴人、擅长弓箭和巨力的月氏重步兵部队,汉军有什么,一堆仓促强拉进来的青壮。

难道,真的要陪着周勃一起覆灭在这城里?在秦军围城的这一晚,陈豨疲惫的靠在锦榻上,眼神涣散无神的胡乱思想着,就连最为宠爱的美姬也被他轰到了一边。

火线升职。

更大的权力,更多的责任。

若是换了其它诸侯来围城,陈豨根本不惧,这宛城的城垣皆是由青石堆彻,相当的牢固,前几年,陈胜派了邓说为南征将领,率五万余起义军进攻宛城,结果打了足足一年也没有能够拿下城池。

“可是,这一次,宛城真的能挡得住秦军吗?”

多路汉军皆大败,从败卒的回报来看,就算是陈豨眼里的精兵猛将,在秦军扫落叶一般的攻势下,城池也没有守住过三天。

白天,在登上城楼,瞧见黑压压无边际的秦军军营之后,陈豨心里除了惊骇之外,还是惊骇。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诛地灭

忠诚与背叛。

只在一念之间。

周勃和刘邦属于铁杆兄弟,感情深厚,这一次秦军围城,周勃抱病死守,是打定了要与城同亡的念头。

可守城光靠一个人显然不行,所以,周勃提拔了陈豨,并且希望陈豨能够认真执行他的命令,守住宛城最为重要的两座城门,约束城中军心涣散的汉军士卒。

在一跟筋的周勃想来,他与陈豨的关系,就象刘邦与自己的关系一样,士为知己者死,忠心耿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