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汉纵横家-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方的二十八骑,遂向着四面散开,霸王丝毫不惧,只在汉军中来回疾驰,杀副将李佑,斩都尉王恒,复杀汉军数百人。

    汉将吕胜、杨武见状,不觉大惊,“项籍小儿,兵已至此,犹如猛虎一般,杀我汉将,何乃如此之勇武也?”

    两人心中不服气,遂举兵器来战,未到十多回合,二将自是不敌项羽,只得败走,项羽向南策马,见到汉军便厮杀,直至午时,杀汉军千余人。

    晚间,项羽已经撇下汉军,赶到乌江亭处,而楚将仅有十人,众将见项羽在汉军之中,来去自如,不免敬佩。皆伏地跪拜道:“大王真乃天神也!”

    而江中的亭长见项羽前来,亦是划船而至,当即躬身行礼道:“大王速速渡江,诸位与某皆可断后。”

    “今兵败至此,渡江何以反败为胜?”项羽颇为叹息的说道。

    那亭长颇为焦急的说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大王早年素有重名,此若渡江,定能聚集数万之人,待时再与汉决战亦是不迟!”

    “愿大王急走勿待,况此处仅有一船,汉军若至,难以渡江!”

    项羽闻言喟然长叹,“当初某与叔父携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来,今竟无一人还,纵使江东父老肯怜爱于某,某心中亦是有愧也。”

    “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初彭城一战,大王杀敌三十余万,汉王逃而落井,方才有今日之功,大王何不能忍于此。”亭长苦劝道。

    “某心有愧,绝不渡江,公乃是长者,今某心中无憾,唯有乌骓马,与某征战数年,今赠予亭长,替某好生照顾,另外诸将且与亭长渡江,朕于此,愿与汉军死战!”项羽颇有气势的说道。

    亭长亦是无法,只得牵马上船,众将则是愿随项羽死战,说来也是奇怪,那乌骓马行至江心,忽然悲鸣,竟猛然跃入江中,项羽见状,悲叹不已。

    果不到片刻,汉军赶来,项羽与诸将力战,汉军根本不能近项羽身,然项羽知道回天乏力,但就不投降。

    于是乎,楚旧将,今汉将吕马童遂向前说道:“大王今被困,已命数尽矣,何故苦苦挣扎,大王可有所嘱咐。”

    项羽闻言,稍微放下兵器,“吾闻汉王购我头领,金千斤,万户侯,吾与尔曾为君臣,今将头颅赠予将军。”遂拔剑,自刎而死。

    西楚霸王乃始皇帝十五年生,于汉五年十二月于乌江自刎,年三十一岁,长达三年的楚汉之争,就此结束。

    现在已经是公元前二百零三年冬。
第428章 汉王于洛阳称帝

    汉营之中,刘邦等人显得颇为着急,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今楚军虽败,若不擒住项羽,此战胜败将无任何的意义。

    就在众人等待之时,前方忽有战报传来,说是项羽已经于乌江自刎,吕马童正带着项羽的首级赶往汉营,刘邦闻之大喜。

    果不到片刻,众将簇拥将项羽的首级献于刘邦,只见那霸王头颅,面目入生,只不过眼睛微闭罢了。

    刘邦见状,颇为感伤的说道:“朕曾与霸王结拜为兄弟,共讨秦帝,汝虽与朕有嫌隙,但仍旧抚养爱妻、老父三年,实乃大丈夫所为,吾是不能及也,今甚是怜之,传令下去,厚葬霸王,不得怠慢。”

    左右闻言,遂将项羽首级取下,又将诸人封为诸侯,于乌江立庙,命当地百姓四时供奉,享受人间百姓朝拜。

    诸事既定,刘邦遂班师回朝不提,且说项羽余将,首先项伯前往投靠张良,张良不敢隐匿,遂将此事禀告了刘邦。

    想来当初项伯虽然身在楚营,但是也经常帮助刘邦,尤其鸿门,乃是大恩,因此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赐姓为刘。

    至于钟离昧则是投靠与韩信,季布四处流离,韩信当初在楚营的时候,虽然没有多少时日,但与钟离昧颇为投机,便将钟离昧收留,但是并未禀告刘邦,就目前来看,此事并无人知晓。

    刘邦等人行至定陶时,卢绾带兵已经将临江王共尉平定,江陵附近就此隶属于汉地,如此汉王则无忧矣。

    定陶行宫中,陆言与张良遂商议道:“今天下计定,岂可共王,应称帝而挟制诸王也,以免日后生乱。”

    于是乎,陆言便让韩信出面与诸将共尊刘邦为帝,汉六年,张耳、英布、韩信等人率领文臣武将于殿中欲尊刘邦为皇帝,改称陛下。

    刘邦心中自然也想称帝,但是古来有德者称帝必有三让,刘邦见几人如此,颇有些谦虚的说道:“吾闻帝,乃贤者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陆言当即向前躬身行礼道:“大王起自沛县,诛灭暴秦,平定四海,今大王功至此,不尊帝号,何以言信于天下?臣等愿大王加尊帝号!”

    刘邦紧接着又让了几次,方才颔首说道:“诸君如此坦诚,朕无所辞,称帝即可,若有他举,诸君可免。”

    于是正月,便在定陶下诏,书曰:“朕惟周宗不祀,秦僭大统,兼并六国,四海纷扰,二世益衰,天命乃绝,朕本沛县小吏,赖上天眷顾,祖宗灵庇,资尔文武之力,克秦灭楚,平定天下,万姓倾心,实乃诸臣之功劳也。”

    “今群臣欲尊朕为皇帝,为生民主,乃于楚汉六年正月甲午日,告祭天地,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定天下,号曰大汉!改楚汉六年,为汉六年。”

    “是日,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太上皇帝,立社稷于洛阳,封吕氏为皇后,长子刘盈为东宫皇太子,凡秦楚之苛刻之刑,悉数免除,布告天下,欲使得四海闻知!”

    帝书昭告天下,晚间便在洛阳宫中设宴,群臣皆在,此所用宫殿,并非汉朝建造的宫殿,而是周室所遗留之宫殿。

    刘邦居于首位,左右皆在,酒过三巡,刘邦心情大好,遂向着殿中问道:“诸位可知,吾为何可得帝位,而项籍不得,尽管畅所欲言,莫要隐晦。”

    王陵在旁,稍微抿口清酒,缓缓说道:“陛下使人攻城略地,赏罚分明,用人有度,而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战胜不予人功,得地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去天下也。”

    刘邦听罢,略微摆手,“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荐人才,顾大局,游说中原,使诸王不战而降,吾不如子玉,诸如各位,皆人才也,能为朕所用,所以得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不得而用,故而失天下也。”

    言罢,众臣皆是跪拜道:“诚如大王所言也。”

    时至三更,诸将方才各自散去,刘邦却独留陆言与张良尔,还未待陆言开口,刘邦便已经屏退左右。

    “侯爷,你可知独留汝和子房何事?”刘邦脸色颇为淡然的说道。

    陆言当即跪拜道:“今陛下乃是万乘之躯,天命之体,莫要再称呼侯爷,直接唤我子玉即可。”

    “既然如此,朕就叫子玉,子玉莫要称呼陛下,兄长更为亲切。”

    张良在旁稍微抿口温茶,“陛下可称呼子玉,那子房也称呼子玉,省的疏远。”

    三人谈笑片刻,刘邦脸色略微肃穆,“子玉,今天下已定,除了南越、匈奴,四海无扰,然王侯亦在,其心难测啊。”

    陆言略显茫然,有些慎重的说道:“兄长是在怀疑英布、彭越?还是子玉与韩信?”

    “陛下,子玉已将平南侯兵力解除,难不成依旧放心不下,欲要行弓藏狗烹之事?”张良亦是急促的说道。

    刘邦稍微叹息一声,“朕何曾怀疑过子玉,朕心忧虑尔,唯有韩信,当初借助出兵之事,加封齐王,掌兵数十万,此乃忧患也。”

    “今天下既定,韩信就国,若朕心稍纵,此子难免不会反叛,前时,战败项羽之日,朕曾问于韩信,可带兵几何?他竟说,多多益善!”

    张良与陆言相视一眼,却不知道如何开口,沉吟良久,陆言方才说道:“今天下虽定,却未受封诸将,子玉以为可在此做文章。”

    “何解?”

    “自重言受封齐地以来,百姓安定,其镇民之意已经完成,陛下可夺取其齐王印,受封与楚国。”

    “今楚国多年纷争,百姓流离,重言受封于此,难以掌兵,另外其座下将士全部解散,待重言得楚王印时,子玉前往规劝,试探其意,如此方可无忧也。”陆言缓缓的说道。

    刘邦略微颔首,当即看向了一旁的张良,“军师以为如何?”

    “启禀陛下,韩信与子玉关系密切,此事他若去,定能知其心意,况受封于楚国,已经限制其权利,不可做过多的压制,毕竟物极必反。”张良亦是低声说道。
第429章 迁都关中定长安

    说来刘邦和韩信的嫌隙其实早就有了,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刘邦错拜魏豹为将,使得韩信没有及时出兵来救荥阳,然后就是齐王事件,这两件事情可谓是对刘邦影响至深,以至于久久不能忘怀。

    因此就以上两件事情,刘邦便想找韩信谈谈心,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当日府上,刘邦亲自备好茶水,韩信也是如约而至,那时韩信已经是齐王。

    刘邦上来便问道:“今天下既定,公之为国,不辞劳苦,实乃忠心,然朕不懂带兵之道,还请将军赐教。”

    韩信略微颔首,也没有太多的防备,很是直接的说道:“带兵者,需以兵书为基,广而读之,后运用于实,初带千人,后带万人,虽战而增,三五次战役便可知本身能力。”

    “哦,原来如此,既然将军这般说,那将军觉得朕能够带兵几何,征战沙场?”刘邦颇为恭敬的问道。

    韩信心中稍作思考,颇为自信的说道:“大王久居军营,常年与士卒相伴,略知兵书,带兵十万应不是问题。”

    “朕能带兵十万,已然不少,不知将军自身可带兵几何,可否告知?”刘邦紧接着说道,韩信这个时候已经参与了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因此便对着刘邦说道:“臣与大王不同,某带兵打仗,自是多多益善。”

    刘邦听罢,面色微笑,“将军当真是蕴大才,朕着实佩服。”

    就是这次谈话,使得刘邦对韩信更加的不放心,原因很简单,虽然你目前不造反,但是你目前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隐患,必须除掉,但是碍于陆言和韩信的关心,刘邦未曾动手,这才召来陆言张良商议。

    闲言少叙,当夜三人计定,刘邦便欲封韩信为楚王,然诸事未定,百官并未分封,萧何也从栎阳赶了回来,告诉刘邦,应当起造宫殿,然后分封。

    毕竟现在刘邦身为九五至尊,如何只住在前人宫室之中,因此便召集城中有名的画师、筑城师,做了两幅宫殿设计图,分别是未央宫和长乐宫。

    萧何看罢图纸,准备构建,却被一人拦了下来,此人便是娄敬,他建议萧何莫要动工,因为他要让刘邦迁都,萧何自然不信,便问他有何说辞。

    那娄敬故作神秘,根本不说话,萧何本是老实人,便将他引荐到刘邦身边,当娄敬见到刘邦时,刘邦还以为娄敬要谈论什么大事,遂以上宾礼待之。

    刘邦稍微抿口温茶,便开口问道:“公来洛阳,所谓何事?”

    娄敬便劝说刘邦道:“陛下建都洛阳,难道是要跟周朝比试一下兴隆吗?”刘邦也不含糊,很是爽快的说道:“确实如此,天下大国兴盛无能及,朕欲越之。”

    娄敬略做思考,缓缓说道:“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取得天下并无相似之处,周朝的先祖从后稷开始,尧封他于邰,积累德政善事十几代,从未有悖天理,先代公刘为避开夏桀的暴政而到宾居住。之后太王因为狄族侵扰的缘故,移居到岐山,本国的人竟都争相跟着他去岐山,可见其得人心至此。”

    “待周文王做了西方诸侯之长时,曾妥善地解决诸国的争端,从此才成了禀受天命统治天下的人,贤能之士吕望、伯夷自海边前来归附于他,周武王讨伐殷纣时,天下之人不相约便到孟津会盟,此乃周武王仁德,故而集聚八百诸侯,因纣王得灭,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辅佐他,就在洛邑营造成周城,把它作为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前来朝拜,这样君主有德就容易靠它称王统治天下,没德行就容易因此灭亡。”

    “凡是建都于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样务必用德政来感召人民,而不想依靠险要的自然形势,让后代君主骄奢淫逸而不体谅百姓,在周室鼎盛时期,天下和睦,四方各族心向洛邑,归附周朝,仰慕周君的道义,感念他的恩德。”

    “因此洛阳不驻一兵防守,不用一卒出战,八方大国的百姓没有不归顺臣服的,都自愿纳贡,然到了周朝衰败的时候,分为西周和东周两小国,天下没谁再来朝拜,周室已经不能控制天下。”

    “并非它的恩德太少,而是形势太弱了,如今陛下从丰邑沛县起事,招集乡众百姓,带着他们直接投入战斗,之后便席卷蜀、汉地区,平定三秦,与项羽在荥阳交战,争夺成皋之险,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于荒郊之中,横尸遍野不可胜数,悲声不绝于耳,使得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涂炭,这种情况却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兴盛时期相比,依臣愚见,不可同日而语。”

    “而秦地不同,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边塞都可作为坚固的防线,即使突然有危急情况,百万之众的雄兵也是可与之一战的,借着秦国原来的建筑,又以肥沃的土地为依托,这就是所说的形势险要、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地。”

    “陛下进入函谷关把都城建在那里,山东地区即使有祸乱,秦国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若是有诸侯造反,此地可以扼制住他们的出兵道路,从后方突袭,其若胜,除非有天人相助。”

    “如果陛下进入函谷关内建都,控制着秦国原有的地区。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如此汉家天下便可传万世基业。”

    刘邦听罢,沉吟不语,许久才说道:“此事颇为重要,朕需思量,汝且退下,朕若建都关中,定然有赏。”娄敬自然是欢喜而退。

    于是乎,刘邦便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而大臣们都是崤山以东地区的人,全部都申辩说周朝建都在洛阳称王天下几百年,秦朝建都在关内只到二世就灭亡了,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

    刘邦犹疑不决,张良便从府上绘制了一副关中舆图,为刘邦详细说明了关中的优势,这才使得刘邦迁入关中,建都长安。

    如此天下大事基本初定,娄敬建议迁都,自是得到奖赏不提,而诸将尚未分封,此乃是当前一等一的大事。
第430章 齐王韩信改封楚

    自汉家定都长安后,萧何便开始着手建造未央宫和长乐宫,另外诸臣未得分封,仍旧在长安,诸多皇室礼仪皆有叔孙通处理,毕竟人家是大儒,知春秋,懂周法。

    是年五月,刘邦便开始分封诸侯,其中共有一百四十五位,于此说几个比较重要的,其中张良留文成侯,陈平曲逆献侯,萧何酂文终侯,王陵安国武侯,张苍北平文侯。

    这些人分封不提,且说几位重要的异姓王,其中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韩王信、燕王藏荼、长沙王吴苪,皆得为王,分封就国。

    汉初众功臣几乎全部犒赏完毕,唯有陆言、韩信、张耳未能封侯拜相,陆言身有大才,纵使与刘邦兄弟相称,难免对刘邦有些谨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