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无限乱入-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窃诓幔韪斫牵话展俸笙肽舷禄蚨サ模菹驴芍龈牢涔睾弯氐氖亟柚顾峭ㄐ校艏岢止兀蔽奚猓 �

  董卓笑的眯起了眼:“哈哈哈,文忧所言甚善,甚善啊!那西凉官员怎么办呢?”

  李儒笑了笑:“西凉本就是偏僻荒凉之地,在那里任职的多是被贬的,所以对大汉朝廷的衷心并不如那些汉朝老臣,陛下称帝后只需要将他们官职各升一级,他们必定会俯首称臣。”

  “哈哈哈!好好好啊!文忧啊,传令下去,明日全军启程前往长安!”

  李儒笑得格外灿烂:“微臣遵旨!”说完便离开了房间,自己忙去了。

  董卓理了理衣冠,照了照铜镜,得意地大笑:“看看咱家这一身富贵之象,咱家要是不称帝谁还能称帝?”说罢拍了拍衣冠,满脸淫笑地往安置了嫔妃的闺房中走去。

  那日自从洛阳一别,先后走了徐珪,曹操,回去不久后,公孙瓒在刘备的建议下,也托故撤回北平,另寻机会;马腾见讨董难有作为,也领兵退回西凉去了;再加上之前愤怒离去的孙坚,十九路诸侯虽然还剩下十四路,但剩下的这些人中并无精兵良将,战斗力差了一大截。

  盟军大营中,袁绍一直愁眉不展,来回踱步,袁术则翘起二郎腿吊儿郎当地掰着手指,一副事不关几高高挂起的样子;其余诸侯诸如王匡,鲍信,刘岱等人也是面无表情,不知道各自的态度;只有陶谦孔融面露愁色,哀叹不已。

  良久,袁绍才停止踱步,向各诸侯询问:“如今董贼退守长安,南有武关,东有潼关,而我等兵马困乏,粮草不足,伯玉守在汜水关,文台孟德等人也都离去,我等该当何为呢?”

  年满六十的陶谦开口说道:“禀袁盟主,依老夫之见,我等应当趁着董贼立足未稳,火速追击,救回汉帝。”

  袁术冷哼一声:“追击?你没听说曹阿瞒因为追击而中了埋伏差点死于惊马谷吗?”

  陶谦往吊儿郎当的袁术望去,一时无语,摇头长叹一声,不再多言。

  “公路所言极是啊,西凉军虽立足未稳,但铁骑天下无敌,更有吕布这等鬼神之将,还有李儒的鬼谋,而我们现在先锋都已离盟而去,就凭我们这些人马如何能追击,要是一路奔袭过去恐怕会步孟德的后尘。”袁绍对袁术的话点头不已,附和道。

  见众人一时无话,袁绍便坦言自己心中的想法:“各位,我的意思是我等自征战以来,先后破汜水、虎牢,如今又得了洛阳,而且董贼已经退往长安,我军又无先锋大将,不妨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共商下一步计划吧。”

  陶谦听了嗟叹而出,其余人等议论纷纷,叽叽喳喳不停。

  孔融叹了口气:“只是汉帝要在那荒凉之地受苦了。”

  袁绍听了说道:“即便如此,我等也无能为力啊!”

  孔融再次一声长叹,拂袖拱手告退。

  袁绍看了看其余诸侯,挑眉问道:“诸位可有什么异议?”

  众诸侯顿时鸦雀无声,只有袁术放肆大笑:“袁盟主,我赞同撤退,如今我等讨贼也难有什么大作为,就各自散去吧。”还没等袁绍表态,袁术就大笑而出,不见了踪影。

  袁绍看了看账内的其余十人,朗声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便各自散去吧!”说罢也挥手走出了营帐。

  剩下的十人面面相觑,有的苦笑,有的也离开营帐,总之最终不欢而散了,各自整顿兵马,往自己的领地退去。

  在离开的路上,袁术遇到了东郡太守乔瑁,见他只有一点兵马,但却押运着如此多的粮草,顿时心生歹意,拍马上前搭讪,拱手道:“原来是乔太守啊,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希望阁下能够答应。”

  乔瑁并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心机,本来是兖州刺史,后来因为刘岱的谗言诬陷,才被贬为东郡太守,而他自己全不知情。

  乔瑁知道袁术的品行,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袁太守有何要求呢?”

  袁术诡笑一声:“在下军中无粮,特向阁下借粮。”

  乔瑁想了想道:“袁太守要借多少粮草呢?”

  袁术伸出五指:“五万石!”

  乔瑁听了大吃一惊,冷汗直冒:“在下军中也无多少粮草,此番讨董乃是几乎倾巢而出,若袁太守要借五万石,我等军士便无粮可食了。”

  袁术脸冷了下来:“那阁下的意思是不借咯?”

  乔瑁支支吾吾了半天,没说出口,袁术突然低喝一声:“给我抢!”

  身后纪灵,乐就跃马而出,挥军杀向乔瑁军队,乔瑁麾下部将臧涛大怒,挥舞着大刀冲杀过去,不过一合,便被纪灵砍落马下。

  乔瑁见部将被秒杀,企图拨马回走,却不想慌乱中猝不及防,被乐就一枪挑了,落马而死。

  其余士兵见主将都死了,纷纷投降,袁术兵不血刃地抢夺了乔瑁的粮草,收编了投降士兵,足足获得了七万余石粮草,士兵数也从两万三增加到了两万六,真是赚了个衣钵满盆。

  袁术得意地放肆大笑,手一挥,率领麾下往南阳行去。

  其余诸侯也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地盘,为下一步做打算,全不管还落在董卓手里的天子。当然他们也并不知道天子在徐珪手里,不然的话想必会千方百计地对徐珪下手了。

  随着诸侯的离去,讨董联盟也解散,伐董这一名词成为了过去式。

  (第一篇灭黄巾伐董结束,觉得看着不错的或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和我交流,QQ:))


第三十九章  俊伯玉再逢文台  小李广初会汉升


  自从夺了汉帝后,徐珪率领麾下骑兵直奔柴桑而去,一路奔袭,未曾停歇。

  年少的皇帝如何经得了这样的苦,就算是被董卓劫持的时候,坐的也是舒适的马车。

  徐珪看出了少帝的辛苦,解释道:“皇上还请先忍一忍,到了荆州地界我等便减速慢行。”

  坐在高宠怀里的少帝点点头,很是乖巧:“全听爱卿所言。”

  徐珪神色不易察觉的变了变,继续催马前进。

  又过了一天,眼见快到了荆州长沙,徐珪下令:“停!”

  众人勒马停住,马嘶不断。徐珪吩咐一人前往长沙,先行通报太守,就说皇上驾到,这人领命而去,徐珪等人减速慢行。

  行不多久,徐珪下马拱手道:“陛下,到了长沙后,我们先去休息一会儿吧。”说着便将少帝抱下马。

  小皇帝摸了摸肚子,点点头:“正好朕感到腹中饥渴,有劳爱卿带朕前往用餐。”

  徐珪拱手:“遵旨!”

  便牵着马,与高宠等四将簇拥着小皇帝进城,身后跟着一群一身血迹的骑兵,阵仗还算威武,勉强撑起了皇架。上次突袭董卓,徐珪带了两千多人,死伤了一千二百多,现在这一只部队大约一千余人。

  徐珪一路思忖着,这长沙太守不知道是不是韩玄,假如是韩玄的话就有些棘手了,毕竟韩玄可不是什么好人,轻视生命,性格暴躁,而且志向不小,自己得提防着。

  不多时,刚刚那个报信的前来复命:“禀主公,长沙太守孙坚奉命来迎天子,即刻便到!”

  徐珪朝着小皇帝看了一眼,随即点头道:“知道了,你去休息吧。”

  那人告退,徐珪一拍脑袋:忘了孙坚是长沙太守了,只记得是韩玄,真是罪过。

  本来天子驾到,太守应当率领一城官员出百里相迎,但在这个乱世,先不说还有多少人会把这个年幼且没有实权的天子当一回事,太守们肯出城相迎就不错了。

  徐珪等人一路往前,便见到孙坚带领一群人风风火火的前来,孙坚后面跟着四人,徐珪认识黄盖,程普,韩当,只是不知还有一个是谁,徐珪仔细地打量着,在脑海中搜寻一遍,想不到孙坚还有哪个部下,或许这是哪个不出名的吧。

  但这人又颇有大将风范,身高八尺,身材魁梧,阔面重颐,一把胡须黑的发亮,此人一看就非常人。

  孙坚见到皇帝立马跪拜:“长沙太守孙坚接驾来迟,还请皇上恕罪!”

  其余人等也一概跪下,小皇帝润了润嗓子,忍着饥饿道:“爱卿无罪,平身吧。”

  众人齐声道:“谢皇上!”说完便起身。

  孙坚见到徐珪点头微笑示意,随后手往后一伸:“皇上路途辛苦,臣接驾来迟心有愧疚,特命属下备了一桌酒席宴请皇上,皇上这边来!”

  小皇帝毕竟年少,不能处变不惊,而且确实十分饥饿,听说有饭吃顿时两眼放光,但从小受到的皇室熏陶使他有天子的气质,所以并没有表现的有失皇架,只是夸了一句:“爱卿心系大汉,日后定能成为我大汉股肱之臣!”

  孙坚听了诚惶诚恐:“陛下言重了,在下不过一介武夫,能为大汉出一份力便足矣!”

  小皇帝微笑着点点头,徐珪看在眼里,这小刘协笑起来还是挺可爱的,有正太范。

  众人纷纷入席,小皇帝坐于上席,左手边第一位便是孙坚,往后便是是那壮年悍将,接下来才是程普黄盖等人,最后便是一干说不上名号的;右手边则以徐珪为首,往下便是高宠杨志等人。

  众人先起身,斟满酒举杯敬少帝,口呼‘万岁’,少帝也是举杯一饮而尽,随后示意,众人才开席。

  各自吃了一会儿,徐珪起身笑道:“文台兄,别来无恙啊!”

  孙坚笑得很是亲切:“想不到在此地遇到伯玉将军,更是遇到了少帝,说来也是巧。”

  徐珪叹了口气:“我追袭董贼夺回天子,但见联盟不能长久,便自己领兵,准备撤回柴桑。”

  孙坚听了感叹不已:“是呀,有袁术这等奸贼,联盟如何长久?反正离开了盟军我是一身轻松,回乡又招募了不少人马,只是大/荣兄弟……”

  谈到祖茂,孙坚脸上顿时满是悲伤和仇恨,徐珪见了忙安慰了几句,随后打岔道:“文台将军,不知道你身旁那位将军是何人?看来煞是勇猛,眉宇间充满英气,必非凡人。”

  徐珪关注这人很久了,现在刚好找个机会问出来。

  孙坚叹了口气,笑着指着那人介绍:“此人姓黄名忠字汉升,在我回到长沙后前来投奔。”

  顿了顿又说道:“汉升有万夫不当之勇,一把厚背刀使得是出神入化,孙某自叹不如;更为难得的是他箭术天下无双,可在百步外射穿杨柳一小枝,不是孙某夸海口,汉升的箭术只怕这世上无人能敌。”言语之间满是钦佩。

  黄忠听了微笑道:“主公过奖,在下不敢当。”

  徐珪听了有点吃惊,想不到黄忠居然到了孙坚麾下,这时他万万没预料到的。

  刚准备搭讪,座中花荣大笑一声:“听闻将军箭术天下无双,在下小李广花荣,愿与将军一试!”

  黄忠忙推脱:“在下久闻花将军大名,阁下在黄巾之战中箭射敌将无数,更是射杀张宝,在下自愧不如!”

  花荣得意地笑道:“无妨,天子在此地,你我不妨射箭助乐。”

  黄忠再次推脱,孙坚在一旁笑了笑:“汉升啊,既然如此你就与花荣将军比试比试吧!府外那棵杨柳据此有一百二十步的样子,你们两位可以此为箭靶。”黄忠只好拱手领命。

  花荣出列,手持自带的宝雕弓和雕翎箭,英气勃勃的脸上尽是自信;黄忠则拿出铁胎弓和羽箭,脸上波澜不惊,徐珪在他古井无波的眼神中看到了格外的自信,顿时心中了然。

  花荣先出场,掂了掂手中的弓,正色道:“我这宝雕弓约有三石之力,可射二百步,于将军不公,便用将军的铁胎弓比个高下吧。”说罢伸手向黄忠讨弓。

  所谓三石弓,就是指拉满弓箭需要360斤的力量,作为一个合格的射手,通常得有一石半的力量;而优秀的射手至少得有两石的力量,也就是说能开240斤弓。

  黄忠听了一脸无所谓:“无妨,我这铁胎弓虽只有两石,但这不过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也是绰绰有余。”

  花荣笑了笑,不再多言,便站定拉弓成满月状,紧绷的弓弦‘吱吱’作响,很明显已经拉到了极致,恐怕再花点力气这弓箭极有可能会绷断。

  众人屏息凝神,瞪着眼睛看向花荣。

  突然花荣四指一松,只听“嗖”的一声,雕翎箭如流星般飞了出去,将树上斜枝的一叶射穿的同时牢牢钉在了树上,入木三分。

  少帝和徐珪等人见了连连叫好,不停地拍手称赞;孙坚则微笑着赞叹,没表现出多大的惊讶。

  花荣爽朗的大笑一声,不无得意地看向黄忠。

  黄忠向花荣施礼的同时连声赞叹:“花将军不愧称为‘小李广’,箭术果然了得!”

  花荣听了更加得意,说道:“黄将军请!”

  黄忠站定,将铁胎弓拉满,刚准备松手射出,突然“啪”的一声,弓箭被拉断了。

  顿时众人一片唏嘘,花荣一脸惊讶,心里思忖着这黄忠力量绝对强于自己,要知道拉断两石的弓至少得有四石的力量才行。

  突然孙坚笑道:“汉升神力,铁胎弓如何配得上将军?左右,取我鹊画弓来!”

  身后两士兵闻言去取,不一会儿弓箭拿来,孙坚接到手中,亲自走到黄忠身旁递过去:“汉升啊,我将我的鹊画弓与你,此弓约有三石半,威力惊人,将军还请小心。”

  黄忠拱手拜谢:“多谢主公!”

  便接过鹊画弓,拉着弓弦试了两下,满意地点点头,才站定正式引弦欲射。每拉动弓弦,“吱吱”声便冲入众人的耳中,而在场众人也是紧张地目不转睛,吸气至胸,迟迟没有呼出。

  眼见弓箭即将拉满,黄忠手一松,羽箭瞬间激射而出,众人这才一口气呼了出来,眨了眨酸涩的眼睛,却发现并没有在树上看到黄忠射出的箭。

  孙坚麾下黄盖等人叹息不已,摇头不止,一脸遗憾;徐珪等人则再次长呼一口气,心想着花荣赢了,这黄忠都不知道把箭射哪边去了!

  徐珪刚准备赞扬花荣,却看到花荣满脸震惊,仿佛见了鬼一样,徐珪顿时心生疑惑,走过去摇了摇花荣,大喝一声:“花荣兄弟!”

  花荣这才回过神来,无神的双眼看了看徐珪,转身对黄忠弯腰施礼:“将军果然箭术天下无双,在下愿赌服输!”

  徐珪一脸莫名其妙,又看了看黄忠,只见他气定神闲,双眼微闭,这份高傲和自信到是和关羽有几分相似,徐珪顿时明白了什么,仔细往那棵树看去,才发现不止没有黄忠的箭,便是先前花荣射出的箭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个小小的洞/眼。

  徐珪震惊不已,当即称赞道:“汉升将军箭术不止天下无双,力量也是世间罕有!”

  其他众人还没看明白,纷纷起身询问发生了什么,便是小皇帝也起身走了过来,一听究竟。

  孙坚大笑一声,指着柳树:“众位请看!”

  众人顺着孙坚指的方向看过去,才发现花荣的箭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个小洞/眼,顿时恍然大悟,个个称赞黄忠。

  黄忠看向失落无比的花荣,安慰道:“在下承让了,花将军一表人才,年轻有为,屡立战功,不过二十余岁便有如此箭术,假以时日必定超过在下!”

  花荣也不是什么经不起挫折的人,只不过年轻气盛,少有挫折罢了,听了黄忠所言顿时一脸恭敬:“将军箭术果然高明,在下敬佩!”


第四十章  徐珪长沙初会孙策  高宠席间再展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